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东晋北府一丘八 >

第135章

东晋北府一丘八-第135章

小说: 东晋北府一丘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慕容垂冷笑道:“他是怕自己现在强大的时候不消灭东晋政权,以后这氐秦政权势力衰弱,内部分裂之时,就更没可能了,毕竟汉人都心向东晋,现在没起来造反,是靠的他的假仁假义,但不是每个皇帝都能象他这样假仁假义的,要是当了皇帝不能享受,反是受罪,又有几个愿意呢?”

    段秀容秀眉轻舒:“所以,他想在有生之年一统天下?”

    慕容垂点了点头:“是的,这个是帝王功业,每个男人都想要,而且,吕光这厮居然平定了西域,也给了苻坚信心。明天的朝会之上,会决定是否伐晋之事,到时候,我知道该怎么说,才能让他下定决心了!”

    段秀容咬牙切齿地说道:“夫君,记得我们的仇,我们的恨,一定要让氐贼百倍千倍地偿还!不过,苻融应该还是会拉拢朝臣,极力反对吧,要是他明天再抬出王猛那个死鬼,怎么办?!”

    慕容垂微微一笑:“不怕他抬,就怕他不抬!”

    与此同时,阳平公府。

    客厅之上,几个人相对而坐,个个神色严肃,外面的燕雀在不时地鸣叫着,而这客厅之上的众人,却是一声不吭,陷入了难言的沉默之中。

    久久,苻融才长叹一声:“天王的南征之心,看起来很难动摇了,今天我苦谏不止,也无法让他回头,甚至抬出先丞相都不行,大家还有什么好办法吗?”

    权翼的眼中光芒闪闪:“明天,我们据理力争,就算不成,也只有指望大师了。”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到了坐在角落里的一个老僧的身上,这个看起来面如枯树皮般的老僧缓缓地睁开了眼睛,轻轻地一句:“阿弥陀佛!”

    第二天,长安,太极殿。苻坚一身将袍大铠,仗剑直上大殿,自从当上天王以来,他已经多年没有这样戎装上殿了,所有殿上的文武百官看着这威风凛凛的秦国天王,全都默然无语,只有慕容垂和姚苌二人相视一眼,在低下头的一瞬间,不约而同的嘴角间勾起一丝微笑。

    苻坚的目光落向了大殿上跪伏的众臣,耳边传来山呼海啸般的:“天王千岁千岁千千岁”的声音,头盔之下的脸上,闪过一丝得意的笑容。他一抬手,沉声道:“众卿平身。”

    当所有文武百官各自就位后,苻坚平静地拿出了一卷竹简,沉声道:“昨天孤回去以后,又看了一眼兵部呈报上来的奏章,说是若简天下之兵,可得精兵九十七万有余,以这样的实力,打东晋一个区区江东政权,是否可行?今天的朝议,孤需要各位臣工讨论出一个结果出来!”

    站在靠着殿门口位置,站出来一个八品绿衣的小官,正是那秘书监朱彤,朗声道:“天王能让中国之民,回到他们的故乡,一统天下,封禅泰山,这正是千古都会纪录的伟大壮举啊,微臣愿为陛下先驱!”

    苻坚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满意地点着头:“这正是孤所想的,其他众位卿家以为如何?”

    权翼站了出来,狠狠地瞪了朱彤一眼,吓得这个低级官员连忙站回了众官队列之中,只听权翼沉声道:“天王,当年商纣王无道,天下皆怨,即使是这样,只要三位仁臣在朝,武王仍然不能攻打他。今天晋国虽弱,但没有大恶,而且谢安,桓冲都是江表伟人,君臣如果受到强大外力,会很团结,内外一心。以臣观之,未可轻图也!”

    苻坚的脸上闪过一丝不满的神色,冷冷地摆了摆手:“众位卿家可以各抒已见,畅所欲言。”

    说到这里,他的目光落到了站在右边武将队列里第三个的一员大将身上,沉声道:“石越将军,你说,孤兴大兵伐晋,是否可行。”

    此人正是秦国大将石越,时任太子东宫左卫率,听到这话后,直出班列,行了个军礼:“天王,天向所言,现在岁镇守斗,功在吴地,伐之,必有天殃!而且他们有长江天险,民亦可用,真的不是打的时候啊。”

    众臣听得连连点头,今年秦国的幽州等地正遭遇了大规模的蝗灾,可以说灾地千里,苻坚前不久刚刚派了散骑常侍刘兰去组织民众讨蝗,一般来说,出现这种天灾之时,都会被认为是上天降下了旨意,而君王在德行之上有所亏欠所致,不得不说,石越虽然是大将,但居然能想出用天象来阻止征伐,也不容易了。

    苻坚的眉头一扬,沉声道:“当年武王伐纣之时,各种灾害都有,什么水灾蝗灾旱灾一起来。而占卜也是显示大凶,要知道天道幽远,不是通过这些天象或者是占卜就能得出结论的,要是事事都靠占卜来决定,还要我们这些君臣做什么?放几个巫师治国就行了!吴国夫差,东吴孙皓,都是指望靠着大江天险以自保,结果还不是给灭了?可见这长江从来不是挡住北方大军的天险!”

    “再说了,我百万大军,就算每个人把马鞭扔到江里,也足以断其江流了,他没了长江天险,还怎么能挡我百万大军呢?!”

第三百二十章 慕容慷慨显忠义() 
石越叹了口气,摇头道:“天王,您说的夫差,孙皓,都是荒淫无道之君,所以敌国可以轻易地消灭他们。今天晋国虽然弱,但并没有大罪,我们并没有出兵讨无道的理由,愿陛下整顿军队,广积粮草,等着晋国主动挑衅,我们再寻机出机,这样来的好。”

    苻坚叹了口气,看向了站在左首第一个的苻融,沉声道:“阳平公,你怎么看?”

    苻坚看向苻融的目光里,多了几分殷切的期盼,这让苻融的心微微一软,现在的情况很清楚,满朝文武几乎都是反对这场征伐,有那么一刻,苻融甚至觉得这一眼让他回到了小时候,还是个小屁孩的自己在求苻坚这个哥哥扶自己上马练骑术的时候,好象就是这种目光。

    但苻融的眼前马上又浮现起了王猛临终时的眼神,一想到这里,他的心就是一横,站了出来,看着苻坚,沉声道:“天王,臣以为,东晋不可伐!”

    苻坚的脸色顿时一沉,本来眼中的那些个温情与亲慈都消失不见,换来冷冷的声音:“有何不可伐?阳平公但为孤言之!”

    苻融平静地说道:“今天伐晋有三难,天时不顺,幽州大蝗,千里赤地,此为天人感应,上天警示,一也!晋国独守江东,并未主动挑衅,我军出师无名,二也!前番我军征两淮,八万大军,一去不返,将士多死,士民皆有畏敌之心,而且我军起大兵征战江淮与荆州已有一年,士卒疲惫,粮草消耗也很大,这时候我国是疲国之兵,畏敌之民。今天在这里直言劝谏天王的,都是忠臣,为国进言,请您千万要认清楚这点!”

    苻坚一下子从王座上站了起来,厉声道:“你都这么说了,我还有什么指望!我大秦强兵百万,辎重如山!孤虽不是那种千古明军,但也非暗弱之主!靠着现在屡战屡胜之势,以身经百战之师,打东晋这样一个区区江东小国,有何难处!怎么能把这个残寇,继续留成子孙后代的隐患呢!”

    苻坚的咆哮之声如同龙吟虎啸,在大殿之上回荡着,这个以仁义闻名的天王,还是第一次表现地如此暴怒,即使是以前给人谋反之时,也没有见他这样暴跳如雷过,也可见这回苻融这个亲弟弟当众对他的反对,对他伤得有多深!

    苻融的眼泪一下子就流下来了,他跪到了地上,泣道:“晋朝现在不可灭,这是一目了然的事!现在我们劳师大举,未必能一战成功,要是到时候战事拖延,天王恩宠给征服和打败的各族胡人,他们眼看前方战事不利,会起祸心,太子带数万羸弱之师独守京师,面对如狼似虎的异族军队,只怕是根基不稳!就算微臣顽愚,话不中听,但先丞相在时,常言晋不可伐。天王一直称他如诸葛武候,为何他的临终遗言就不听了呢?!”

    苻坚的鼻孔都在喷着粗气:“阳平公啊阳平公,孤跟你说了多少次,慕容将军,姚将军他们都是忠心辅佐的忠臣,你为什么就一再地纠住他们不放?!王猛他自己也是汉人,对我们来说也是异族,为什么孤就要听他的话?!”

    说到这里,苻坚看向了一边的太子苻宏,沉声道:“以我国的国力,击伐晋国,按两国的强弱对比,如劲风扫落叶,为什么群臣都言不可,你怎么看?!”

    苻宏心中暗暗叫苦,但还是站了出来,沉声道:“父王,刚才阳平公说得清楚,现在天时不利,岁在吴分,如果我们大举起兵,却不能一举灭晋,只怕会兵损财消,有损父王您的威名啊。这才是作为臣子的我们,有所疑虑的原因。”

    苻宏这话说得还算得体,苻坚听后,怒气稍消了一些,看着还跪在地上的苻融,叹了口气:“算了,你们都退下吧。难道这满朝文武,都是这样的想法,不同意这场战争吗?”

    慕容垂突然大声道:“不,天王,微臣支持您对东晋开战!”

    苻坚一下子来了精神,看着慕容垂,笑道:“慕容爱卿,你快快言之!”

    慕容垂不慌不忙地站了出来,说道:“如果臣记得不错的话,当年天王兴兵灭伪燕的时候,也是天道不昌,灾荒不断,关中有大旱,陇右有水灾,如果按阳平公的说法,当年也不应该兴兵伐燕了?”

    苻融看着慕容垂,眼中光芒闪闪,却是无法辩驳。慕容垂微微一笑,继续说道:“而且当年战国时候,秦国能东出击灭六国,六国的国君,难道个个都是无道昏君吗?六国的国内,难道没有忠臣良将吗?最后还不是一个个给灭了?可见这天下的一统,靠的是强弱之分,大小之分,说穿了是认一个实力,而不是什么虚无的天象或者道义。这点难道王丞相在世时没说过吗?”

    苻融厉声道:“王丞相在时就说你们鲜卑人不安好心,一定会怂恿天王出兵攻晋,然后再火中取栗,趁机复国。现在果然应了他老人家的话!”

    慕容垂哈哈一笑:“哈哈哈哈,王丞相也说过他本人会设计来害我慕容垂,或者是说过他儿子会造反的事吗?”

    这话一出,苻融的额头就是沁出豆大汗珠,无言以对了。

    慕容垂转向了一脸阴沉的苻坚,行了一揖:“天王明鉴,王丞相的话,也不可全听,他是汉人,自然心向东晋,虽然不至叛秦,但也不希望秦国灭了他的父母之邦。这样说是可以理解的。至于微臣,不知道哪里得罪了王丞相,自投大秦以来,就给他处处针对,甚至设计陷害,就算临死之时,也不忘了这样反咬一口,诬臣有异心。天王若征晋,我慕容氏鲜卑部队子民,就是女人也愿意从军出征,为大军先锋,不留国内。以免有人再说我们会趁机起事自立!”

    姚苌也跟着大声道:“我姚氏羌人不才,也愿举族从军,为王先驱!”

第三百二十一章 道安大师谏苻坚() 
苻坚的眼中泪光闪闪,用力地点着头,对着满朝沉默的文武百官大声道:“看到没有,这是什么?这是忠义!你们成天说人家鲜卑慕容和姚氏羌人心怀不轨,但是国家有事,人家第一个就能站出来,你们现在脸红不红,心慌不慌?若是你们这些文官武将给对面的晋人吓破了胆,不敢出征,那孤就自己带兵亲征,诸公在后面自己安坐便是!”

    苻坚这话说得极重,整个大殿里,鸦雀无声,即使是苻融,也只能悄悄地站回了自己的位置,屏住了呼吸,不敢再开口发话了。

    慕容垂心中窃喜,这是他早就准备好的发言,效果比他预料的都要好,他深知苻坚那仁义大度的外表之下,其实隐藏了一颗给王猛压抑了几十年的帝王雄心,现在无人再制约他,终于不可阻止地暴发了,从这点来说,他在后宫操女人操男人时有多狠,何不是一种不得志时的发泄呢,这点无论对于普通人还是对于一个拥有大半天下的君王,都是一样的。

    慕容垂清了清嗓子:“天王,弱并于强,小并于大,这是世上的不变天道,非人力所能抗拒,并不是难以明白的道理。以天王的英明神武,威加海内,大秦雄师百万,韩信,白起之类的名将满朝皆是,东晋不过蕞尔江南小小政权,独抗王命,不趁着现在局势大好,将之消灭,难道还要把它遗留给子孙后代,再为祸患吗?天王,不要犹豫,如果出兵,某愿为前部先锋!”

    苻融咬了咬牙,他明知这时候苻坚已经很难再被说动了,仍然抱了最后的一点希望,站了出来,眼泪汪汪地说道:“天王,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自古穷兵极武者,岂有不亡之国?我国本是戎狄胡人,并非中华正朔,江东虽然国小兵弱,但是华夏正统,天意必不绝之,请您千万三思啊!”

    苻坚冷冷地说道:“哼,说来说去,无非是这些正溯,天道,真是够无聊的。阳平公,孤告诉你,帝王历数,岂有定数?能拥有的天下的,不是靠什么正朔,而是靠仁德。要说正统,蜀汉刘禅才是汉室正统,又怎么会给曹魏灭了呢?你之所以不如我,就在于只死循古理,不知变通!这个正溯之论,不必再言!”

    说到这里,他沉声道:“今天众位臣工都发了言,很好,偏听则暗,兼听则明,孤也需要多听听你们的话。就先议到这里吧,大家回去再好好想想,如果没有非常充足的理由,那孤就准备南征之事了。传旨,赏赐慕容垂五百匹绢帛,姚苌三百匹,以表彰他们今天的发言!”

    说到这里,苻坚也不多看朝臣们一眼,转身就向着殿后的偏门走去,所有臣子们都跑了下来,齐声道:“天王千岁千岁千千岁!”

    一天之后,长安,宫城。

    苻坚坐在一驾步辇之上,二十余个身强力壮的力士,抬着这座方圆五六尺的步辇,走的四平八稳,冠盖之下,除了苻坚外,还坐着一个身披袈裟,面如枯树皮的高僧,可不正是那天在苻融府上的北方佛教领袖,道安大师?

    这道安一代高僧道安大师。本姓卫,常山扶柳(今河北冀县西南)人。幼聪敏,十二岁出家。后事曾经做过后赵国师的大和尚佛图澄为师,甚受赏识。

    道安著述、译经很多,对佛教贡献很大。自汉以来,佛学有两大系,一为禅法,一为般若,道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