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娘子是白素贞 >

第26章

我娘子是白素贞-第26章

小说: 我娘子是白素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知府何刚脸上挂着微笑,耐心地听这个考生的自我推销。

    当然,这个叫张立的考生也懂分寸,没有长篇大论说下去。

    叫张立的考生坐下后,几乎所有考生都向知府何刚投来期盼的目光。

    知府何刚自然明白这些考生的渴望,想当年他何尝不是这么过来的。他的目光转向站着的考生,指了一个考生问话。

    那个考生激动无比,竟然说话磕磕巴巴,话不成句。

    知府何刚有些失望,让那个考生说了两句就中断了问话。

    他目光转回到坐着的十八名考生,扬声问道:“钱塘县县试案首许仙可在场?”

    此话一出,所有考生都羡慕嫉妒万分地把目光投向许仙。竟然获得知府大人直接点名询问,这份殊荣也没有谁了。

    许仙闻言,心里有些吃惊,但立即镇定从容地站起来。

    “学生许汉文拜见何大人,拜见黄大人和诸位大人。”许仙对知府何刚和黄隆鞠躬作揖拜道。

    知府何刚打量着许仙,见许仙年少英俊,一表人才,气质儒雅,气度镇定从容,比他想象中的少年英杰还完美。

    “不必多礼。”他脸上不由挂上微笑道,“此番到府城考试,你可遇到困难?”

    许仙拱手道:“回大人,学生出门前得家中长辈、老师及同窗师兄不厌其烦叮嘱注意事项,到府城后,又获同乡好友们的照顾,没遇上任何困难,一切顺利。”

    “嗯。”知府何刚颔首,又道,“你去年作的那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很不错。”

    许仙道:“谢谢大人谬赞,学生愧不敢当。”

    “当得、当得。”知府何刚抚髯笑道。

    “许仙,既然何大人如此赏识你,你何不当场作一首诗词献给大人?”

    突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响起。

    这个声音很突然,语速极快,以致绝大部分人不知道是谁说的。

    全场一片寂静,片刻之后全场响起嗡嗡响的窃窃私语声。

    许仙获得知府何刚如此另眼相看,确实很招人嫉妒。同时钱塘县考生还好,其他县的考生就彻底妒火中烧了。

    知府何刚敛下笑容,问许仙道:“许仙,你认为呢?”

    “欲戴华冠,必承其重。”许仙从容地道。

    “好一句‘欲戴华冠,必承其重’!”知府何刚闻言,目光大亮,拍手叫好道,“只此一句,才子之名足以名副其实矣!”

    (本章完)

第52章 名满临安城() 
知府何刚对许仙一句“欲戴华冠,必承其重”拍手叫好,但他对许仙的气度更是赞许。

    旁边的学正黄隆立即附和地笑道:“欲戴华冠,必承其重。这句话实在妙不可言,非腹有才学,兼气度过人,不能作出如此令人拍节赞叹应对。”

    众考生听见知府何刚和学正黄隆如此夸赞许仙,无不羡慕万分。他们在心中对比,换成自己,绝对说不出这么精妙富含哲理的句子来。

    一时间,不少考生对许仙有了几分佩服。

    知府何刚高兴地笑了一阵,和蔼可亲地对许仙道:“许仙,你就作一首诗词吧。题材不限。”

    题材不限就意味着可以作什么诗词都可以,甚至可以将平时自己作的但还没公开的诗直接念出来。

    那些仍在嫉妒许仙的考生心中更是一阵嫉妒欲狂,知府大人太偏爱许仙了。

    “谢大人。”许仙拱手作揖道。

    接着,他直起腰,朗声对所有人道:“学生自幼失怙,家景贫寒,唯有姐姐相依为命,靠着姐姐拉扯长大,可谓出身卑微。然今日却有幸获得何大人、黄大人及诸位大人接见,和能来自各县精华才子共聚一堂,何也?盖因学生不甘碌碌无为,与田野杂草一般,所以发奋读书。”

    “读书能让人知道自己存在的意义,读书能聆听圣贤微言大义,读书能明白天地之道,万言难穷尽读书之好。”

    接着,他对知府何刚拱手道:“学生有感而发,便作一首与读书有关的诗。”

    “可。诗当由情而发!”知府何刚同意道。

    只见许仙略作沉吟,然后朗声念道: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吾曹。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许仙刚念两句,知府何刚和学正黄隆几乎同时拍手叫好喝道:“好一句‘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众学子同样惊叹,在座的都是读书人,知府何刚和学正黄隆更是读书科举的既得利益者,自然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句话非常认同。

    再次获得知府何刚和学正黄隆拍手叫好,许仙神情从容地对他们拱了拱手。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句话可是流出一千多年的佳句,即便是到了现代社会,它的认同感依然很强大。所以,知府何刚和学正黄隆惊叹完全在许仙意料之中。

    “抱歉,打断了你的才思。”知府何刚非常难得地当众道歉地道,“你继续。”

    许仙接着朗声念道: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

    ……

    庭裁栖凤竹,池养化龙鱼。

    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

    秋铁黄花酒,冬吟白雪诗。”

    这首著名的北宋《神童诗》篇幅很长,将近一千字,许仙一口气念出来,将全场考生吓得脸上全无颜色,就连知府何刚、学正黄隆等人都被折服了。

    要知道,律诗和绝句固然难琢磨佳句,但长诗更需要一个人满腹的才华,像许仙这般一口气“作”出一首近千字的长诗,而且佳句精句不少,何其惊世骇俗!

    终于将《神童诗》念完,许仙感到自己嘴巴都有点酸了,而全场一片寂静无声,所有人都向他投来佩服地五体投地的目光。

    刚才那些嫉妒他的考生,此刻只有仰望敬佩,因为许仙的才华实在高出他们太多太多了,以致他们只能仰望,根本生不起嫉妒之心。

    良久,知府何刚叹气道:“汉文,本官早听说你的诗才,今日一见,实在令人叹服。”

    “多谢大人夸奖。”许仙谦虚地躬身作揖道。

    ……

    知府何刚、学正黄隆等人再状元楼客栈大约逗留了一个时辰,然后离开回府衙去了。

    随着官员离开,所有考生立即将许仙围住,向许仙由衷地贺喜,不论是与许仙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

    今日许仙在知府何刚学正黄隆等人面前露了一首惊世骇俗的诗才,任谁都知道许仙此次考中秀才是必然的事,而且大概率高中案首。

    面对众考生的祝贺,许仙谦和地回应。

    李同趁机高声道:“诸位,汉文兄是我李同的同窗好友,难得今日大家共聚一堂,李某代汉文兄做东宴会大家,不醉不归!”

    “好!”众考生闻言,高兴地拍手叫好,气氛热烈无比。

    李同宣布请客后,在许仙耳边小声道:“汉文兄,您不会怪我擅做主张吧?”

    “怎会?多谢了。”许仙拱手认真道。

    宴请大几百名考生,而且是在状元楼客栈这种消费不低的地方,花费巨大,他许仙还没富豪到一掷千金。

    李同代他做东,是帮他收拢人心和声望。

    毕竟,他今天实在太锋芒毕露,出尽了风头,不给点其他考生一些好处,日后难免有人做出什么不好的事来。

    李同笑道:“能与您做同窗好友,是我的福气。”

    “也是我的福分。”许仙微笑道。

    李同闻言,心中高兴不已,暗道:这趟到临安城赴考,纵然考不中秀才,也很值了!

    在众考生欢呼声中,有一个叫声响起:“大家静一静,大家静一静。”

    众人逐渐安静下来,向叫喊停下来的人看去。

    只见那人是状元楼客栈的掌柜,他大声说道:“为了感谢知府大人、学正大人等大人莅临敝客栈,还有感谢许公子即场作出一首令人振聋发聩的劝学诗,今日敝客栈消费一律六折!!!”

    众考生又是一片叫好。

    接下,客栈伙计们飞忙起来,考生们觥筹交错,整个状元楼客一片栈热闹非凡。

    宴会上,状元楼掌柜向许仙敬酒祝贺后,从身后的伙计手里取过放着笔墨纸的托盘,请求道:“许公子,老汉能否求您给状元楼留下些许墨宝?”

    附近的考生听见,无不羡慕不已。

    状元楼客栈背景不简单,在临安城赫赫有名,能让状元楼请求留下墨宝的人都是天下有名气的大才子,至少有一官半职。

    许仙没想到居然有人求请他的字,既惊讶又有些怪异,前世他知道那些什么有名的地方往往会挂着历史名人的对联墨宝,没想到自己这么快就有这个待遇了。

    他谦虚一句,然后答应了,从脑海图书馆里找出一副合适的对联写下。

    对联是好对联,虽然不是什么千古对联,但也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状元楼客栈掌柜得到这副对联,很高兴地感谢离开了。

    当日,状元楼客栈之事在知府何刚和学正黄隆离开后,以惊人的速度传播开去了。

    经过几天发酵,临安府街头巷尾茶肆酒馆都在讨论许仙,普通老百姓以“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鞭策勉励自己的孩子好好读书,而在上流之间更多的是讨论“欲戴华冠,必承其重”的寓意。

    求推荐票,求收藏,求打赏。谢谢本书的朋友请多多支持。在创世写历史文不容易,同好书友太少了,难出头啊。

    (本章完)

第53章 府试案首() 
四月十五日,府试终于开始。

    府试流程与县试差不多,但更严厉。

    考生进场不许携带任何物品,笔、墨、特用纸张等都由考场提供,头两场各考一天,第三场策论需考两天,过夜的棉被也由考场提供,每名考生都被隔开,各占一席之地。

    贡院锁院后,不仅内部有衙役军士巡逻,外部更有军士披坚执锐把守巡逻。

    考生被固定一个狭小的號房内,吃饭喝水都有人专门侍候,上茅厕同样有人专门陪同监视。即便是交卷,也不能离开,只能拉下铃铛,立即有专人过来,将试卷糊名,再放入一个盒子内,然后拿走。

    一连四天,府试完毕,考生们从贡院出来,个个都疲惫不堪。许仙也感到疲惫,被封禁在狭窄的號房内,连续四天高强度用脑,谁都吃不消。

    走出贡院,与李同、唐旋等人汇合,大家都有意识避而不谈考试情况,随便闲聊几句,等齐了人,便结伴一起回状元楼客栈。

    回到客栈,先洗了澡,去掉四天不洗澡的一身臭味,然后吃饭,最后把自己丢到在床上蒙头大睡。

    第二天,许仙醒来,他从床上爬起来,看了一眼窗外,天色蒙蒙,还没真正天亮。

    此时,客栈前所未有地安静,以往这时候早已响起郎朗读书声了。

    许仙下了床,点亮油灯,穿好衣服,洗漱完毕,然后坐在案桌前安静地看书。

    此次考试他考得顺利,属于正常发挥,再加上他本身是钱塘县县试案首,所以通过府试几乎没有任何悬念。

    所以,他无需纠结府试结果,只需专心为接下的院试做好备考。

    今年是岁考年,按照惯例,府试结果“放排”后,大约半个月就会接着举行院试。

    只有通过了院试,才是真正的秀才,才能成为统治阶级的一员,获得见官不拜,豁免刑讯、免除徭役纳税等等特权。

    又过两日,府试结束后的第三天,终于到了“放排”的日子。

    此次府试录取名额一百三十名,听起来机会很大,其实不然。

    因为临安城城府的考生就有三百多名!

    临安城是陪都,人口众多,最全国发达繁华的城市,所以城府通过县试的考生远超过县城,也超过一般的府城。

    当然了,既然是陪都,又是最繁华发达的城市,秀才名额自然获得优势,仅次于京都汴京。

    放排那天,平时热闹非凡的状元楼客栈空巢了。

    许仙和李同、唐旋,还有几个在临安城新结交上的邻县才子好友一起去看放榜。

    抵达放榜地点,同样是人山人海,许仙等人不愿意拥挤,只能在外围等着,随便聊天,分散紧张情绪。

    李同、唐旋等人虽确定许仙必定通过府试,但是没有人敢肯定许仙能高中案首。

    临安城城府卧虎藏龙,城府考生比起下辖的各县考生具有太大的优势了。

    “放榜了!放榜了!”

    突然,有人激动地大声叫喊,几乎所有人都彻底骚动起来,人声鼎沸,震耳欲聋,以至于连衙役的鼓乐声被盖过了。

    不一会儿,一个惊呼声传出:“啊,案首是许仙,钱塘县的许仙!!!”

    “汉文兄,恭喜贺喜了!”李同、唐旋等人立即露出笑容地向许仙拱手道喜。

    高中府试案首,意味着提前获得秀才功名了。

    许仙也不禁露出笑容,回礼拱手作揖道:“谢谢,谢谢,全赖你们支持照顾。”

    能顺利一举考中秀才,以后至少生活有着落。哪怕以后不参加科举了,顶着秀才这个功名和特权,灵活应用前世的见识点子,发家致富,逍遥人生也不难。

    知道许仙中了案首后,李同唐旋等人虽不时伸长脖子向榜墙望去,但还是耐住性子,不急着拥挤进去看榜。

    又过了一炷香,忽然有一群人向许仙走近。

    这群人衣冠华丽,神情高傲,目无余子,身后跟着一群衣着光鲜的奴仆。

    “你就是许仙吧?”领头的一位十六七岁锦衣少年鼻孔对着许仙,语气挑衅地道。

    许仙眉头微皱,身边的李同已经怒声喝道:“你是什么人?有你这么说话的吗?”

    “王少是你惹不起的人!土包子,王少说话没有你插嘴的份!”锦衣少年身后的一位少年立即嚣张跋扈地斥道。

    李同暴怒,正要向前一步发飙时,许仙拉住了他,然后冷声对那领头的锦衣少年道:“你就是府城县试案首王允吧?”

    “算你还有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