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崇祯有家店 >

第67章

崇祯有家店-第67章

小说: 崇祯有家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己虽然和王嘉胤关系不错,可是还没到他专门来看自己的地步,想了想,胡宽就知道王嘉胤肯定会干一票,而且目标就是自己现在效忠的梅府,找自己怕是让自己做内应啊!

    想通了这一点,胡宽摸着下巴,自己要不要跟着王嘉胤干这一票?

    想着自己每个月赚的这点钱,在看王嘉胤出手那叫一个大方,胡宽顿时就动心了。

    眼中闪过一抹凶光,胡宽决定干这一票,梅府没有了自己的容身之地,还可以到别的地方去。反正世道这么乱,想活命还是挺容易的,有了钱何必活的这么辛苦。

    翠香楼的小怜香自己看上很久了,等自己有了钱,一定把那个小妖精赎身,给自己做妾。

    “三十多岁的人了,还没个老婆!”胡宽越想越激动,恨不得现在就去找胡宽谈一谈,可是他也知道,现在不是合适的时机。

    在**上翻来覆去想了很久,胡宽才迷迷糊糊的睡了过去。

    王嘉胤的房间里面,王嘉胤缓缓的从**上坐起了身子,心中大定,知道自己搞定了胡宽,这件事情是**不离十了。沉吟了片刻,王嘉胤准备明天就和胡宽摊牌了。

    紧紧的握着拳头,王嘉胤信心十足,成败在此一举了。

    明初大臣钱宰有诗云:四鼓咚咚起着衣,五更朝罢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次日钱宰上朝,朱元璋一见他便说,“昨日作的好诗,不过我并没有嫌啊,改作忧字如何?”

    崇祯皇帝打着哈切,流着眼泪,在王承恩的伺候下穿着龙袍。

    外面的鼓声已经咚咚的想了起来,催促着百官上早朝。

    除了寝宫,崇祯皇帝看着硕大的启明星,深吸了一口气,冰冷的空气让崇祯皇帝顿时精神了不少。心里面嘀咕着,自己是不是要改变一下作息时间?大冬天的,这么早上早朝,太早了一些吧?

    后世的作息时间都是分季节的,现在东方还没有泛起鱼肚白,自己这个天子就要开始上班了。

    王承恩拎着一个灯笼在前面引路,崇祯皇帝将这些乱七八糟的想法扔出去,跟着往前走。

    来到大殿上,在群臣的三呼万岁当中,崇祯皇帝缓缓的坐到了龙椅上,目光从大臣们的脸上扫过,发现他们一个个睡眼惺忪,还有人打哈切,显然也是没睡醒啊!

    看着下面的大臣,崇祯皇帝皇帝缓缓的说道:“诸位爱卿,有什么事情承奏?”

    早朝基本是议事的地方,自从成了崇祯皇帝才知道后世的电视剧都是骗人的。很少有大臣将事情拿到早朝上来承奏,然后大臣们发表下意见,皇上直接拍板了。

    大臣们的条陈递到通政司,然后到内阁拟定意见,最后到司礼监批红才是正常程序。

    有一些事情分歧比较大,或者皇上觉得有需要大臣们商议一下的必要,才会拿到早朝上讨论,当然一般都是大事情了。即便是参劾其他的官员,大部分也都是以条陈的形式。

    只有当皇上觉得需要谈论,那个大臣才会在早朝上奏陈,然后由大家讨论。

    今天崇祯皇帝根本就没有安排事情讨论,所以也没人准备奏陈,崇祯皇帝的话音落下,也没有人站出来说话。

    “这一份条陈来自吏科给事中刘汉儒,是关于京城征收豆税的,大家议一议!”说着崇祯皇帝将那份条陈递给了王承恩,沉声说道:“念一下吧!让爱卿们都听一听!”

    王承恩将条陈接了过来,大声的念了起来。

    崇祯皇帝则是观察着下面大臣们的反应,见他们似乎没什么兴趣,嘴角扯出一抹笑容,等一下有你们激动的时候。

    对于摊丁入亩的政策,虽然有风声传了出来,毕竟皇上没说,内阁也没有条陈说这件你事情的,大臣们也不好上奏。虽然大家都确定这件事情**不离十了,也都在找各自的站位,可是在消息没有成为政策之前,他们也只能看着。

    王承恩很快就念完了,崇祯皇帝将奏折拿了回来,笑着说道:“诸位爱卿可有意见?”

    大臣们都没有想明白,皇上这是怎么了?这种事情也用拿到朝堂上来讨论?虽然这不是一件小事,牵扯到军队豆料,可是弊端这么明显,与朝堂上的关系又不大,直接批红就行了啊!

    有聪明的大臣已经觉察出了不对劲,连忙精神自己,让大脑快速的运转了起来,等着崇祯皇帝接下来的话。

    “这虽然是豆料的事情,可是也不是豆料的事情!”崇祯皇帝将奏折放在桌子上,开口说道:“这说明了咱们的赋税制度的问题,赋税太多,太繁杂,不要说老百姓了,朕都弄不明白!”

    “如此赋税制度,为贪官横行了便利条件,他们巧立名目,横征暴敛,朝廷苦不堪言,百姓苦不堪言。”

    此时此刻,在笨的大臣也听出来,皇上这是要有大动作啊!

    “朕思虑良久,又和内阁及六部尚书商议之后,准备推行新的赋税制度,那就是摊丁入亩!”崇祯皇帝的目光从大臣们的脸上扫过:“以后百姓只需要缴纳地丁银,不需要再缴纳其他的赋税和徭役,便可解决这个问题。”

    “朝廷会在各地建立官仓,到了粮食收货的时候,由朝廷出面收购粮食,以达到平抑粮价的目的。避免不法奸商哄抬粮价,囤积居奇,百姓无论种什么,都能在官仓换银子!”

    这是崇祯皇帝的一个想法,只有让百姓的产出变成银子,才能够促进货物的粮食,而百姓最大的产出,那就是粮食。

    一条鞭法的弊端就有一条被奸商给利用了,那就是贬低粮价。

    由于朝廷不收粮食,只收银子,导致了每到收税的季节,粮商都哄抬物价,使粮食贱,然后囤积居奇,使百姓种了一年的田,却没有一个好的收成,这是要不得的。

    这个问题必须由国家出面解决,保证粮价的稳定,后世的粮食保底价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至于粮食去哪了,朝廷会无处安放?崇祯皇帝准备取消官军的屯田,全部改成吃饷银发粮食。在这个时代,粮食就没有够吃的时候。即便是真的够吃了,崇祯皇帝也有的是办法。

    无论是酿酒,还是开展养殖,总之粮食肯定是有地方消化的。

    崇祯皇帝的话音刚落,下面很多大臣的脸色就不好看,这是砸饭碗啊!

    大的粮商基本上就是大地主,而最大的地主呢?基本上都是士绅。士可是在前面的,无论是官场中人,还是那些有功名的读书人,全都在这个行列。

    朝堂上的人有的家里就是大地主,甚至是大粮商,他们都能感觉到自己的心疼。

    一旦这个政策推行,自己家的损失就大了,于是心里就想着怎么反对。

    “至于摊丁入亩,其实就是清丈土地,将所有的徭役和赋税全都折银两收取。”崇祯皇帝没管大臣们的脸色,直接说道:“想必大家也不陌生,当初的一条鞭法也是如此!”

    大臣们都没说话,而是在等着崇祯皇帝放最后的大招,他们听说的政策可不是这么简单。

    如果是这样的话,虽然他们的收入会有减少,但是他们也会认得。

    可是他们听说的不是,而是还有一条非常不能接受的,那就是士绅一体纳税!这一条一旦推出来,他们的利益绝对是大受损失,涨佃租,那也要能涨得起来。

    很多地方的士绅都是家族中的族长之流,因为有免税的特权,家族的其他人才将地投现到他的手上。每年付一点佃租,然后租种他的土地,实际上是大家联合避税的手段罢了。

    可是一旦自己没有了免税的特权,他们会将土地投现给自己?说不定还会将自己的土地给要回去。

    翻脸?土地在自己的名下?可是那都是氏族宗亲,自己即便是做了官,自己也得罪不起啊!到时候说不定都会被开除族谱,死后不得入祖坟,那还了得?

    把地还回去,那自己还有什么?家当缩水一半都不止啊!(未完待续。)

第十九章 来自定国公的神助攻() 
目光扫过所有的大臣,崇祯皇帝见他们没人反对,也没人站出来,叹了一口气,显然自己前面的政策都在他们的可接受范围以内。除了粮仓平抑粮价的事情,他们损失不会很大。

    一条鞭法也实行过,对他们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受到最大影响的是自耕农。

    士绅只有在清查土地的时候,看起来有了不小的损失,多出来的免税土地需要交纳赋税,可是当家族里面士人越来越多,免税的土地也越来越多,这种损失是可以弥补的。

    甚至在实行一段时间之后,自耕农负担不起朝廷的赋税,也被他们用粮价给弄得破产之后,他们还能打量的拿到土地,以一个非常的低廉的价格,所以他们损失不大。

    可是官绅一体纳税不一样,他们需要给朝廷拿钱的!

    佃户没感觉,因为佃户并不直接向朝廷缴纳赋税,因为土地不是他们的,他们只需要缴纳佃租就可以了。可是士绅不一样,士绅需要真金白银的拿出来。

    至于涨佃租,佃户不会听你说什么你需要向朝廷缴税的话,反正你就是涨了佃租了。这就把矛盾给转移了,将百姓和朝廷的矛盾,转移成了佃农和地主的矛盾。

    到时候朝廷就会站在佃农的立场上说问题,平抑佃租,损失最大的就是士绅这些人了。

    自耕农不种地,损失的是朝廷,因为朝廷收不到税款,肥的是士绅,他们能够得到大量的土地。佃农不种地,损失的是地主,而不是朝廷,因为他们需要缴税。

    按照土地缴税,朝廷可不会管你种不种地,佃农一旦负担过重,变成了流民,地主就陷入没有人给他重地的窘境,也就不敢对佃农压迫过重,佃租也不会长的过甚。

    这是崇祯皇帝听李邦华说的,崇祯皇帝不得不感叹李邦华的睿智。

    自己都没想到这一点,如果当初就想到了这种厉害关系,说服郭允厚也不会费那么大的力气,弄得郭允厚到现在都对自己的政策将信将疑。

    当然了,这个世界上聪明人很多,远不止一个李邦华。

    身在朝廷的这些大臣,哪一个不是士绅出身,他们对自己的利益自然更加的敏感。

    崇祯皇帝这个政策传出去,立马就有人详细的分析了一番,对于利弊也说的很清楚了。朝廷会因此获得很大的好处,府库充盈,百姓也会获得很大的好处,无路是自耕农还是佃户。

    佃户有了和地主谈条件的资本,自耕农不用受到盘剥,损失最大的自然是地主和士绅。

    唯一的问题就是百姓一旦不种地,会有很多人失去生存的手段。不过崇祯皇帝早就准备开办工厂,展工商业,来解决百信的就业问题了。

    “朕准备将新的新的制度在顺天府实行,朕已经命户部尚书郭爱情和顺天府文爱卿清丈整个顺天府的土地了。这一次清丈土地,无论是皇亲国戚,还是勋贵朝臣,一律都在清丈之列,当然,也包括朕的皇庄!”崇祯皇帝目光锐利,寻找着和自己对视的目光。

    果然,一个人不但和崇祯皇帝目光对视了一眼,还大步的站了出来。

    “皇上英明睿智,将皇庄地图带头清丈,实乃皇上为仁德,可为天下表率。”定国公向前迈了一大步,慷慨激昂的说道:“事无不可对人言,朝廷不禁土地买,清丈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吗?”

    “皇上,臣以为这一次清丈土地,不但要严查土地瞒报,还要清查那些为富不仁,巧取豪夺之辈。”定国公一副中正的模样:“尤其是皇亲国戚,勋贵士族,正是这些人为富不仁,巧取豪夺,将朝廷的名声都败坏了。”

    “顺天府乃天子脚下,善之区,如此藏污纳垢,巧取豪夺之辈,当严惩不贷!”

    “尤其是牵扯到朝廷大臣,欺上瞒下,为富不仁,抢男霸女,这种人有何资格惶惶然立于士大夫之列?臣请皇上下旨,清丈土地的同时,严查为富不仁,巧取豪夺之辈!”

    崇祯皇帝看着打鸡血一般的定国公,心中突然有一点不忍,自己如此坑他,是不是有点过了?

    定国公肯如此力气,原因自然很简单,崇祯皇帝直接将南直隶玻璃的代理权给了他和魏国公府。让他有了大利市的机会,按照东厂的密报,定国公府这几日可是门庭若市。

    想来是赚的盆满锅满的,这才有了定国公如此一番慷慨激昂的言。

    崇祯皇帝也看出来了,定国公这是投桃报李,而且还给自己出了一个主意。

    既然是清丈土地,那就肯定会有人反对,可是有人反对该怎么办?给你设障碍,你需要有办法治他,现在定国公出的这个主意就是大棒了,红枣加大棒,简直就是好主意啊!

    为富不仁,巧取豪夺,这两项罪名,崇祯皇帝都不知道怎么说。

    太宽泛了,即便是乐善好施,名声好的士绅,巧取豪夺这个怕是也逃不出去。只要想找,总是能找出来的,这些皇亲国戚,勋贵之家,怕是很难逃得过这两条。

    如果能逃得出这两条的,崇祯皇帝相信也不会再这件事情上给自己使绊子。

    看了一眼定国公,崇祯皇帝满意的点了点头,这个主意不错啊!幸亏自己还没说出士绅一体纳税的事情,这根大棒子砸下去,肯定会让很多人投鼠忌器,再说士绅一体纳税就很合适了。

    至于先说官绅一体纳税,后拿出这个大棒,那就是报复,有失皇上光明正大之意啊!

    “好,好,定国公说的好,此言深得朕心啊!”崇祯皇帝将目光转向了一边的文震孟,沉声说道:“文爱卿,你听到定国公的话了吗?这件事情朕就交给你来办!”

    “未免你人手不足,朕让东厂的方正化派人协助你,不要让朕失望!”

    崇祯皇帝直接祭出了东厂,威胁之意不言自明,让很多大臣都涨红了脸,漏出了深深的犹豫之意。

    下面的大臣很多人都看向了定国公,这位今天是吃错药了吗?用得着这么山蹿下跳的吗?还自己冲在最前面?即便是拍皇上的马屁,也不用如此明显吧?到底有什么事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