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帝国能臣 >

第71章

帝国能臣-第71章

小说: 帝国能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弘文六年三月份的第一次“小朝会”,所议之事完完全全在皇帝刘彦钊的掌控之下,让他第一次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大权独揽”的感觉。但皇帝心里明白,真正的风暴即将来临,“清流”和“外戚”两派看似屈服,但在风平浪静的表象下,实则是暗流激涌,他更要小心筹谋,不然一招不慎,很可能招致满盘皆输的结果。

    小朝会的最后,皇帝身边的小黄门李亦德对众臣们宣布了一件事,可算是给一些官员注了一剂强心针——太后为皇帝扩充后宫,凡京中秩级六百石以上的官家都可以选派十三至十六岁的适龄女子参与甄选。

    群臣们听到这个消息,顿时心中一动,皇帝的后宫多少年了都只有徐皇后、崔夫人和东郭夫人三名女子,如今太后居然发下懿旨,替皇帝扩充后宫,而且限定是京城的官家女子,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极好的机会,意味着在崔氏和东郭氏把控的后宫里,安插进自己势力,甚至可以成为新的“外戚”!

    散朝时,大臣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商讨今日皇帝的表现,感叹当今天子今非昔比了;然而讨论的更多的还是皇帝选妃一事,个个都想借着这个机会在未来的时局中为自己和家族谋得一个不错的站位。须知道,如今风光无比的崔氏一族,正是靠着崔太后为高祖皇帝生下了当今皇帝,才能得到今时今日的地位。崔氏能够做到的,也意味着其他家族也能做到。

    众臣散去之后,谁也没有注意到一脸落寞的皇帝,他看着空荡荡的“正阳殿”,心里五味杂陈。

    “朕要江山稳固,又要后宫安宁,这是否就是所谓的‘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刘彦钊自言自语着起身走出了宫殿,小黄门李亦德紧紧跟在他身后,一脸的迷茫,不知该如何安慰这位主子。

    第二天,皇帝的诏谕下达:第一件事,丁式程卸任外太尉一职,转任胡骑将军,并“监督凉州、甘南、武狩、羌泉四郡军事”,治所暂定在安西将军府;第二件事,安西将军周绰调入京城,任命为外太尉;第三件事,暂押在禁卫军大营中身份有问题的人员全部转交廷尉府审理、法办,并免除了这些人员的主人家的法律责任。

    然而对于扣押在禁卫军中人员的处置,皇帝实际上是“外松内紧”,表面上赦免了一大批涉事的家族和官员,但是实际上,廷尉府的审讯并没有因此而放松,每一个身份可疑之人都被严刑拷问,直至他们交待出自己的雇主,以及安排给自己的使命。这样一来,皇帝就真真切切地抓住了不少人的把柄,日后这些家族、官员若是不肯听话,这就是很好的“黑料”,想要处置他们,还怕找不到借口?

    经历了几日的风声鹤唳之后,皇帝和太后的一纸诏令又让京城回复了往日的安宁祥和,这股和风也吹进了御史监察院,吹到了秦骧在思过院的监舍之中。

    三月十二日一大早,监御史梁波平走入了秦骧的监舍内,将一封文书放在了桌案上。秦骧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兹有秦氏名骧者,原任京兆府尉一职,在职期间疏忽大意致人死亡,判其失职之过,免除官职,归家思过。”上面盖着“御史监察院”的大印,以及上御史周沐的签名。

    “呼,总算是尘埃落定了!”秦骧将御史监察院的判决文书收好,又问梁波平道,“如此一来,本公子是否就可以打道回府了?”

    “先不急!”梁波平神秘兮兮地说道,“有一位‘故人’想见你一面。今夜酉时在恒阳东城的‘秋问天’茶楼小聚,望秦公子莫要推辞!”

    梁波平提到“秋问天”这三个字时,秦骧眼神微微一变,脱口道:“原来梁御史也是杨太尉的人!”

    “哈哈……”梁波平笑道,“只不过是一座茶楼而已,秦公子怎么就敢判定我是杨太尉的人?”

    秦骧懒得和他啰嗦,站起身就走出了思过院的监舍,边走边摇头道:“梁御史啊梁御史,我说你看不清形势,你还是没能看清……”

    梁波平狠狠地瞪了他一眼,也没说一句话,顺手将秦骧留在桌案上的几张“棋局”收入怀中,也跟着他离开了思过院。

    思过院门口,下御史白德虞手下的一名巡御史将秦骧叫住了,带着他进了白德虞的官署之中。一番虚礼之后,白德虞将两张薄纸塞进了秦骧手中,低声道:“回去后再看!”便让手下的巡御史将他请出了官署。

    秦骧拿到这两张纸,心中激动万分,但当他看见在下御史官署门口晃悠的梁波平之后,克制住了立即查看的冲动,装作若无其事地走了出来。

    “秦公子,下御史大人找你什么事?怎么这么快就出来了?”梁波平似笑非笑地问道。

    “梁波平,身为监御史负责监察京城百官,我已非官身,你就不能盯着别人吗?”秦骧没好气地说道。

    梁波平“咳咳”干笑了两声,正欲说话间,忽然看见上御史周沐正朝他们走来。

    “梁御史,廷尉府那边正在审查身份可疑之人,你去拟一份文书,我要与廷尉府交涉!”周沐对梁波平说道。

    梁波平道了一声“诺”,又瞪了秦骧一眼,便悻悻地离开了。他走后,周沐将秦骧拉到一边,低声说道:

    “周绰入京之事一如你所料,不过我看杨太尉和崔丞相不会善罢甘休,这中间恐怕还会有变数!”

    “这几日皇帝可有临幸崔夫人和东郭夫人?”秦骧没头没脑地问了这么一句。

    周沐狠狠地瞪了他一眼,说道:“这等宫闱秘事,老夫怎么可能知道!不过太后下旨为陛下选妃扩充后宫,现在想来他们母子间应该是达成了什么协议!”

    秦骧嘴角一扬,笑着说道:“如此就对了!皇帝肯答应太后扩充后宫,必然是在这件最难办的事情上下了一番工夫。依我看来,这次选妃机会难得,周氏一族也不要落在崔氏和东郭氏之后!”

    “你这是什么话!”周沐白了他一眼,但仔细一想,觉得他说得也有道理,“崔氏风光了这么多年,后宫之中也该有个能够制衡他们的人。现如今崔太后是后宫中说一不二的主人,她侄女崔夫人的风头甚至能盖过皇后;纵然还有徐皇后和东郭夫人,但与她们相比,实力太弱。特别是皇后,她出自书香门第不谙后宫生存之道,偏偏又极得陛下宠幸,将来若是宫闱中起争端,她势必是最先被算计的人!”

    今天好累,就先更一回吧。。。大家晚安~~~

    (本章完)

第108章 解读旧档() 
秦骧听了周沐这番话,微笑道:“周御史虽称当世名儒,依我看来,世人只把您当成单纯的‘儒生’,还是太小看您了!”

    周沐摇头道:“兔子与狐狸周旋,只能比它更狡猾,才不会变成狐狸的盘中餐。秦骧,你没看到我的前任们的下场吗?”

    周沐所谓的前任们,一是指最初的秦懿和白绍川,二是指后来的商允臣和郎绾。秦懿和白绍川都因为当初的“太子逆案”丢掉了性命;商允臣和郎绾,则是得罪了京城百官,受到群臣弹劾而黯然下台。可以说这两届前任给周沐乃至白德虞,提供了极为深刻的借鉴。

    “周大人说得不错,御史监察院的两拨主官都是下场凄凉,您作为第三任主官,当然要汲取前任们的教训!”秦骧叹气道,不自觉地将右手摸在了胸口、藏着那两页旧档的位置。

    周沐看他略带忧虑的表情,明白此刻秦骧心中挂念,便撇嘴说道:“思过院已经不是你待的地方了,你且回去吧,蕙茞、蕙荃俩姐妹还等着你呢!”

    秦骧闻言,朝周沐躬身拜别,便转身朝御史监察院的大门口走去;看着他离去的背影,周沐留下了一声轻叹:

    “命运造化!既然选择了揭开旧案的真相,就必须要面对重重阻碍!周绰也好、秦骧也罢,越过障碍之后就会发现,你们都没用回头路了!”

    周沐连连叹息,开始忧虑起二人今后的命运;然则他已经选择了帮助他们,就与他们一样没有了回头路,有的只是一条越走越窄的小路……

    秦骧离开了御史监察院,一直看管他的两名卫尉府军官奉命要护送他回到府里,便不紧不慢地跟在他身后。然而才刚刚走到恒江边上,身后传来一阵马蹄声,秦骧回头一看,居然是卫尉卿高颐追了过来。

    “这几日辛苦二位了,且先回家去吧,我来送秦公子便可!”高颐勒住了胯下之马,对两名军官吩咐道。二人向高颐道了声“诺”,便快步走上了拱桥,不一会儿消失在秦骧和高颐的视线中。

    “秦骧,我有件事要向你请教!”高颐从马背上跳下来,对秦骧说道。

    “但说无妨!”

    高颐看了看四周的环境,确认没有可疑之人后,低声说道:“数日前——就是你进御史监察院的第二天——萧鲎在京南的马场就被一帮匪徒劫走了,我接到京兆府的报案后便与京兆令一同勘查现场,岂料当天下午就发生了‘禁卫军突查京城’的事件,这么一桩大案也就无人问津了!”

    “高兄提起这桩案件,那我可是一无所知。诚如你所说,当时我已被御史监察院关起来了!”秦骧眉毛一挑,笑着说道。

    高颐“嗨”了一声,急忙说道:“老高我这么说可不是怀疑这件事是你做的,我来找你是想向你求教——这桩案件该如何善后?”

    秦骧“呵呵”笑了两声,问道:“事主可有报案?”

    “是马场的管事报的案,他们怕萧府问责,所以先去京兆府报的案,沐阳侯萧鲫也是后来才知道。”高颐如实说道。

    秦骧又问:“萧鲫怎么说?他知道马场的事情吗?”

    “当然不知道!”高颐眼珠子瞪得溜圆,说道,“他才接手萧府多长时间,萧鲎哪里会把这么丰厚的油水交给他呀!”

    “那就是了!”秦骧说道,“既然萧府的主人都不知道他们家有这么一个马场,马场里又有那么多名贵的名马宝驹,那几个马场管事说的话,能当真么?”

    秦骧说到这里,高颐还是不能领会对方的意思,他低声说道:“可是你我都是知道的啊!”

    秦骧白了他一眼,叹气道:“高兄,你还是不明白我的意思!这件事如果立案侦察,你想萧府私蓄名马之事不就人尽皆知了吗?杨太尉那些自诩清流之辈容得你如此‘诋毁’萧老丞相的儿子们吗?而且连萧府如今的主人萧鲫都不知道这件事,你又何必大张旗鼓地去查。一旦查出来京城周边真的有劫匪存在,京兆府是要挨骂不假,但‘清流’一党还不弹劾兄台这位卫尉卿‘戍卫不力’之罪!”

    高颐一听秦骧的分析,顿觉脊背发凉,他虽然是崔太后的侄女婿,但出现了这么大的纰漏要想保住官位实在不易,特别是在当前的气氛之下,纵然“清流”不治他,皇帝也不见得会宽宥他。

    “照你这么说来……”高颐皱着眉头沉思了一会儿,说道,“那就把那几个报案的马场管事打一顿,然后赶出京城,就说是刁民报假案?”

    “高兄终于开窍了!”秦骧点点头,说道,“当下朝局变幻无常,小弟给兄台提个建议——不如辞了卫尉卿这个苦差事,自请离京外放,出去当个逍遥的闲官,游山玩水岂不自在快活!”

    高颐苦笑道:“老弟你也知道这是个苦差事,岂是我想辞就能辞得掉的!先不说左丞相那边会否答应,自己家中那个‘母老虎’就不会答应!你不知道,当年将我从京兆府长史的任上提拔至卫尉卿,她在太后那边花了多少心思,怎么可能轻易答应我甩手不干了!”

    秦骧说道:“小弟只是提个建议,若是高大人不舍卫尉卿的高官厚禄,那我也只能祝你‘官运亨通’了!”说罢秦骧朝高颐躬身作揖,接着便朝最西侧的那座拱桥走去。

    “等一等!”高颐牵着马追了上去,“你似乎话中有话,但又不对我言明!我看若是换成张忌傲,你可绝不会如此!”

    秦骧朝他苦笑了一阵,无可奈何地说道:“罢了罢了,既然我等三人已是同一根绳上的蚂蚱了,与你细说也无妨!”

    “高兄难道看不出来,禁卫军突查京城、任命周绰为外太尉以及太后为皇帝选妃这几件事,都传达了一个相同的讯息——皇帝正在扩充手上的权力!突查京城,为的是抓住京中权贵们的把柄;调周绰入京,其实就是要在朝堂之上扶植一个能与崔丞相和杨太尉抗衡之人;选妃则更明显是在拉拢各大家族,一旦与皇家形成姻亲关系,他们自然而然就是皇帝的人,从而削弱‘清流’和‘外戚’两派的实力。”

    秦骧看着一脸惊愕的高颐,继续说道:“天下,毕竟是皇帝的天下!朝臣权势再盛,也比不过皇帝。高兄一直被视作是‘外戚’的党羽,在日后的朝堂格局之中必然是备受压制。与其到那时黯然下台,不如自动请辞,博得陛下欢心,也能趁机要到一个不错职位。真要到了皇帝和‘外戚’剑拔弩张的时候,高兄不妨自己掂量一下,能否度过如斯难关?”

    高颐听秦骧分析了一番,顿时有种“醍醐灌顶”之感,他朝对方深鞠一躬,郑重说道:“谢秦公子教我!”说罢便翻身上马,朝自家府第飞奔而去。

    秦骧看着逐渐远去的高颐,心中释然:“若是真被他查出朱家九这伙匪徒,那我可就有麻烦了!劝他离京也好,腾出了一个‘九卿’的位子,崔正和杨坡那边就更不会关注这桩劫案了。”

    秦骧一边想着一边快步走过了拱桥,此时他一心想着的就是揣在怀中的那两页旧档,想马上知道上面记录了什么;不过此时的秦府西苑,正有一个与两页旧档分量相当的重磅消息在等着他。

    终于在下班前赶上发了!~~~

    (本章完)

第109章 旧事猜想1() 
秦骧被释放的消息还没有传到秦府西苑,他本人已经回到了府中,而此时的秦府则是一片寂静,除了周氏姐妹二人之外,就是铁昆仑、铁延鸠以及铁延祈三兄弟,周氏姐妹们身边的贺若明、吐陆花等西域军士都早已不见了踪影。

    当秦骧忽然出现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