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帝国能臣 >

第70章

帝国能臣-第70章

小说: 帝国能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目不变,内容新增~~~

    (本章完)

第105章 小朝会2() 
就这样又过了三天时间,京城里闹得沸沸扬扬的“禁卫军搜查事件”的影响逐渐平息下来,廷尉府和京兆府在禁卫军大营中的筛查工作也逐渐接近尾声,京城百姓们回归正常的生活状态。不过那些仍有奴隶、家丁留在禁卫军大营的官宦、富商们此时是如坐针毡,生怕被他们查出些什么猫腻来。

    这一日照例是“小朝会”,由于三月初发生了不少轰动京城的事情,这次例行的朝会格外引人注目。

    然而这一次,少了一些剑拔弩张的味道,皇帝天威正盛,便是平日里争得面红耳赤的左丞相崔正和中太尉杨坡也放低了调门,老老实实地引领群臣议事。

    第一个话题,自然是前段时间里闹得沸沸扬扬的“秦骧遇刺案”,由于不久之后又发生了“萧鲎被杀”一案,这两桩案件都是发生在京城之内的恶性谋杀案,一件未遂、一件已遂。秦骧当仁不让地作为这两桩案件的焦点人物,如何处置,成了摆在这次“小朝会”上的热门议题。

    而作为这两桩案件的主审衙门,廷尉府自然有职责向皇帝、众臣汇报。

    “第一件案子,秦骧担任京兆尉期间曾向廷尉府投告,说有人行刺于他,并将刺客张三屠等押解至廷尉府。”张士信先就“秦骧遇刺”一案作汇报,“臣命属下连夜审讯张三屠,就在其开口说出真相之前,自缢身亡,此案的案情就此石沉大海。不过对于‘行刺’的罪行,张三屠与其同伙供认不讳,臣判定秦骧所告之事为真!”

    “第二件案子,关于萧鲎家人状告秦骧担任京兆尉期间蓄意谋害萧鲎,经臣主审、‘六公’监审,判定萧家指控证据不足,且至今无人提出更有力的证据证明秦骧谋害了萧鲎,故臣判定其谋杀罪名不成立。然则其却有疏于职守,以致萧鲎被杀,也有‘失职’之责。关于秦骧的这个罪过,臣已移交御史监察院审理,由御史监察院判决!”张士信汇报完毕后站立在一旁,等候长官、皇帝的指示。

    皇帝刘彦钊淡淡地说道:“两件案子,一件判定原告状告之事为真,另一件则判定被告无罪,廷尉府如此审案,只怕不能让群臣、百姓满意!”

    “是是是!臣有失职,请陛下责罚!”张士信“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刘彦钊大手一挥,说道:“廷尉卿不必自责,这也不全是张卿的过失。透过这两桩刑案,可见堂堂‘中畿’恒阳城已经沦为了藏污纳垢之地,是可忍孰不可忍!数日前朕命禁卫军突查京城,为的就是揪出藏身京城之内的这些污秽之人,顺便也告诉一些人——京城绝不是他们能够为所欲为的地方!”

    “陛下天威浩荡,臣等拜服、百姓拜服!”众臣纷纷叩拜道。

    刘彦钊负手而立,望着“正阳殿”外的殿宇楼台,眼中闪过一抹厉色:“廷尉卿,朕令你与京兆令筛查那些藏身京城、无身份证明之人,可有结果?”

    张士信急急忙忙跪到皇帝面前,说道:“廷尉府与京兆府这几日一道筛查,发现京城及郡县通缉犯共计二十九名,非法奴婢七十四人;此外还有抗拒两府执法者五十一人,已全部收监。其余近千人均已先行释放,不过臣恐其中尚有漏网之鱼,勒令他们不得出京,等候进一步核实。”

    皇帝点点头,说道:“那二十九名通缉犯,不管是因何原因入京,一律处斩、不得姑息;另需查明是何人窝藏他们,一律问罪处罚!高祖在位时便已严令民间不得私蓄奴婢,先查明这七十四人的买主都是谁,而后处以重罚,拿出一部分罚金发给他们,令其各自归乡。最后,朗朗乾坤之下,居然还有五十一名狂徒抗法,他们仗的是何人之势?一一查问清楚之后,将他们一并流放充军!”

    众臣听到这话,心有戚戚然,“正阳殿”内的气氛顿时凝固了一般,一些大臣的脸色变得十分难看。

    “京城之中,有人阴蓄私奴,有人豢养庄丁,还有人培植死士!”皇帝的话锋变得冰冷无比,“朕要好好杀一杀这股风气,让他们知道,朝廷的威严是不容挑衅的!”

    “陛下……威武!”不知谁大喊一声,群臣随之爆发出一阵山呼声,在“正阳殿”内久久回荡着。

    皇帝刘彦钊坐回龙椅上,俯视着群臣的后背,大声说道:“众臣免礼,继续议事!”

    本次朝会的第三个议题,便是丁式程辞去外太尉一事,由于“六公”们之前已有了共识,当然也没有引起什么争端,只是象征性地走了个流程,皇帝同意丁式程的辞官申请,并调他出任胡骑将军一职,同时“监督凉州、甘南、武狩、羌泉四郡军事”。

    监督西陲四郡军事,这是封疆大吏才有的权力,胡骑将军早就是个不掌兵的虚职将军,赋予丁式程这么大的权柄,完全就是“提拔”,而不是仅仅是“外放”这么简单。听到丁式程的这个任命,群臣们一时议论纷纷;然而令中太尉杨坡顿觉心中紧绷的,是这个任命背后隐含的意味。

    让胡骑将军监督西陲四郡军事,等于是削了安西将军的权柄,而如今的安西将军周绰是皇帝一手提拔上来的,皇帝若是对周绰另有重用,肯定就是因丁式程的离任而空缺出来的外太尉一职!

    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杨坡也顾不得臣子的礼仪,立即跳出来反对道:“丁大人转任胡骑将军一事,臣没有意见!然则‘监督四郡军事’事关重大,等于是将这四郡交给了一个外臣!臣窃以为陛下此举不妥!”

    “中太尉所言极是,如此一来,外将权柄过大,恐滋生不臣之心!”一名白须皓首的老臣站出来附和道。

    “不错,此事涉及天下安危、朝政稳固,断不可仓促施行!”左丞相崔正居然也出来反对。

    “对,此事不可行!请陛下三思!”

    ……

    一时间不仅“清流”一派抵制这个任命,“外戚”一派也纷纷站出来抵制。这一次两派倒没有互相拆台,而是皇帝的这个任命显得过于“任性”,完完全全就是“裂土封疆”之举!

    然而刘彦钊却丝毫不在意这些人的激昂陈词,他只说了一句话,就让他们闭住了嘴巴:“监督西陲四郡之军事,原本就是外太尉之职责!朕调令丁卿为胡骑将军,便是要让他尽一尽在京中未尽之职责!众卿认为他不能胜任外太尉之职,不妨推荐一个能够胜任之人,节制地方军务,又岂能让大好江山分裂?”

    上一回,秦骧说皇帝亲近女色~~~

    (本章完)

第106章 两页旧档1() 
制御天下兵马,这是太尉府的职责。中太尉负责的是羽林卫、骁骑营、车骑营、骠骑营和胡骑营五大主力军队;外太尉负责的是边关守军,以及地方驻军。丁式程出任胡骑将军,又“监督西陲四郡军事”,权力固然大,但依然要受到外太尉的节制。

    “朕要众卿为天下举荐一名外太尉人选,此人不仅要熟知边关和地方军事,还要在军中有资历、威望,足以统御兵马、外御戎狄!”皇帝刘彦钊宣布道。

    众臣们面面相觑,很多人心里其实有底,但杨坡和崔正不发话,他们也不敢说出这个人的名字。窃窃私语了一阵,右丞相东郭棠眼珠一转,大步上前,开口道:

    “臣举荐安西将军周绰担任外太尉一职!”

    一石激起千层浪,虽然有叫好的,但更多的是不满的,一时间群臣们纷纷站出来上书,反对者占了七、八成,与支持者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周绰乃是废太子的支持者,如此任命无异于引狼入室!”一名文官模样的反对者说。

    “胡说八道!君不见周将军在西陲谨守边关,胡马不过阳城关,朝廷的威信也在西域诸国之中播撒流传,壮我华夏之德!出任外太尉,乃是顺应人心之举!”一名身着武官朝服的支持者反驳道。

    “周绰经营西陲四郡这么多年,手握重兵不尊朝廷,早有不臣之心!”反对者又道。

    “周将军有不臣之心?你又是如何看出来的?我看到的却是他的一颗拳拳爱国之心!”支持者又反驳道。

    ……

    朝堂之上,“清流”派奋力围剿,不惜往周绰身上泼上不存在的污名;“军功”派则拼命维护,奈何口才远远不如这些擅长口诛笔伐的文官,渐渐词穷起来。然而武将们有的是血性,说到激动之处,几名武将撸起袖子摆出一副“以力服人”的架势,两派之间俨然已经撕破脸皮。

    而另一边,“外戚”一党们趁机从中挑拨离间,一会儿贬低周绰是“废太子旧臣”,一会儿又赞其“国士无双”,极尽所能挑唆“清流”和“军功”两派的关系,借此机会分化他们。

    “诸位大人请听在下一言!”群臣中忽然一人大声喊道,他们循声看去,居然是下御史白德虞。

    “诸位同僚!”白德虞朝群臣们作揖致礼道,“外太尉的任命事关重大,我等且先不要为周将军能否胜任各执一词。为今之计,是要集思广益,多举荐人选,为陛下提供参考!右丞相举荐了周绰将军,诸位也可以举荐其他人,让陛下有个对比,诸位说是也不是?”

    白德虞的建议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同,当即有个文官跳出来,说道:“臣举荐车骑将军赵讳如!”赵讳如是与张云远、李元疾、周绰同时代的老将,现在已经七十了,挂着车骑将军的名号只不过是养老的虚职。这位老将军虽然属于“军功”一派,但却是“清流”一派的盟友,当年“太子逆案”时,就是他执行太尉府的命令封堵叛军入京的要道,保卫了中畿的安全。

    “很好,还有呢?”皇帝刘彦钊笑眯眯地问道。

    “臣举荐大将军张师起!”一名武将提议道,引得张师起无奈苦笑。诚然大将军的秩级比肩左、右丞相,在战时拥有节制天下兵马的大权,但在和平时期,大将军就是一个闲职、象征,没有什么实权,远不及秩级稍低的外太尉来得风光。

    “臣举荐骁骑将军卫越!”举荐者是崔正的门生。卫越当年也是随刘义臻一道入京的旧臣,他并没有什么军功,得到骁骑将军的位子首先是论资排辈,其次他的儿子取了崔氏一族的女子,由此得到了“外戚”一派的支持。

    “不错,还有呢?”皇帝刘彦钊脸上的笑意更甚了。

    “臣举荐安西将军周绰!”

    “臣举荐骁骑将军卫越!”

    “臣举荐车骑将军赵讳如!”

    ……

    最后,外太尉的人选集中在上述三个人选,三人的支持者数量相差不多,也让皇帝进一步看清了当前朝堂上的局势。“军功”一派平时不显山不露水,但若是联合起来,也是一支不弱于“清流”“外戚”的强大力量,更加坚定了皇帝的决心。

    “左丞相、中太尉、上御史、下御史!”皇帝朝这“四公”说道,“你们四人还未表达自己的意见,也向朕举荐一人吧!”

    “那臣就‘举贤不避亲’了,举荐族兄周绰出任外太尉一职!”上御史周沐说道。

    “臣也举荐周绰将军!”下御史白德虞附议道。

    听完这二人的举荐,杨坡和崔正不禁心中一紧,加上东郭棠,朝廷里分量最重的“六公”中已有半数支持周沐,他们顿时有种“被算计”的感觉。

    “两位呢?”皇帝笑着问他们。

    “卫越!”崔正气鼓鼓地说道。

    杨坡则是拱手作揖道:“臣举荐车骑将军赵讳如!”

    “嗯,不出意料!”皇帝端坐在龙椅上,转而问周沐和白德虞道,“两位是御史监察院的正、副主官,不妨向众臣们说说,为何举荐周沐而不举荐赵讳如、卫越担当外太尉之职!”

    “臣领旨!”周、白二人领命道。

    白德虞转身对着群臣,朗声说道:“车骑将军赵讳如,弘文四年时有人向御史监察院举报其收受贿赂买卖车骑营中官职,经本院暗查却系属实。然念其有军功在身、又年逾七十,加上涉事之人刚被举报便已自动请辞,本院依律不予追究!”

    “而骁骑将军卫越,也是在弘文四年时在时任骠骑营中军校尉的任上私卖军马获利,被下属举报至本院,经查确系实情。然则买马之人知悉所购之马乃军马后,主动退还马匹,而卫越也主动退还马款,本院最终决定不予追究!”

    “此二人都有案底在身,赵讳如更是已经过了受重用的年纪,故我与下御史都不举荐!”周沐说道,“相反周绰任武狩郡守、安西将军期间,整治边关防务、清肃异族奸细,更是在西域诸国之中重建了朝廷威信,于国于朝,都是千秋之功。”

    白德虞补充道:“下御史巡视郡县、边关,廉官能吏之中,每年周绰的考核都为最优等,而赵讳如、卫越之流不过都是中下等,孰高孰低,立判可见!”

    群臣们听到他们二人的分析,一时间又是议论纷纷,“清流”和“外戚”各自举荐的人在周绰面前,确实不够分量;但他们又不甘于失败,纷纷将矛头对准了周绰“废太子旧臣”这个身份,意图唤起皇帝的猜疑、而阻止对他的任命。

    然而接下来皇帝的一番话令反对者顿感忧虑,不得不打消反对的念头。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皇帝冷冷地说道,“当年周绰为报废太子的救命之恩,不惜触怒天颜,饶是如此,先帝还是选择原谅了他,仅仅贬黜西陲作罢。诸位卿家,朕一意效法先帝,对于众卿在京城内所犯的小错,也可不予追究。对于周绰的任命,就务须多言了!”

    皇帝此话,意指四天前禁卫军搜查京城的目的,“清流”和“外戚”的高官们大多有把柄落在皇帝手中,若是再不识趣强颜反对,受伤的只会是自己。这一点,杨坡和崔正心里明白,对于周绰的任命,他们也只能听任皇帝安排。

    (本章完)

第107章 两页旧档2() 
弘文六年三月份的第一次“小朝会”,所议之事完完全全在皇帝刘彦钊的掌控之下,让他第一次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