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帝国能臣 >

第30章

帝国能臣-第30章

小说: 帝国能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薰陌驳钣猛砩拧

    这些高官夫人分别是左丞相崔正的夫人田氏、中太尉杨坡的夫人张氏、上御史周沐的夫人林氏、大将军李元疾的夫人温氏,以及太后的侄女崔静兰、杨坡的女儿杨妙儿。太后主要宴请的便是当朝四位重臣的夫人,至于崔静兰和杨妙儿则是她特意留下来作陪的。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崔太后精心安排的这场晚宴,其中暗含的政治意味远远比白天那场午宴来得浓厚,与其说她是“宴请”这些高官夫人,不如说有话要让她们带给自己的丈夫。

    晚宴开头一切都很正常,文安殿内歌舞升平好不热闹;但进行到一半时,乐师、舞姬以及伺候众人用膳的宫女、侍宦忽然退出了殿内。与此同时崔静兰也找了个借口领着杨妙儿离开了文安殿,临走前关上了大门,殿内只剩下太后与四位高官夫人。

    “哀家此番请四位夫人入宫,实则是有事相求!”所有人都退出殿外之后,崔太后低声说道。

    “但凭太后吩咐!”四位夫人虽然心中奇怪,但也只能先听她说些什么了。

    “当今我大盛朝的局面,是由高祖皇帝与列为公卿、大将军共同创立的,哀家在高祖驾崩后也勉力维持着来之不易的安定局面。然而哀家的儿子、当今的天子渐渐长大,心思也越来越不安分!”

    “哀家曾苦苦相劝他谨守先帝之法、延续‘与民休息’的大政,然而皇帝不知创业艰辛,一意要做个开疆拓土的雄主,建立不世的功业!然而霄末的乱世结束至今不过二、三十年的时间,国力尚未能与前霄明帝之时比肩,我朝哪有对外用兵的实力,更何况对手是雄踞北方的鹰戎!”

    “更令哀家忧虑的是,皇帝想再度任用商允臣、郎绾之流,为其执掌大权扫清障碍!”说到商、郎二人时,崔太后满脸厌恶之色,“而今我大盛朝能够阻止皇帝行此败坏家国基业之事的人,也就是四位大人了!还望诸位夫人回去后将哀家的话传达,请他们务必以国事为重!”

    四位夫人闻言愣在了当场,崔太后所说的既涉及帝、后之争,也涉及国家大政方针,她竟然以这种方式来“串联”朝臣反对皇帝,可见他们母子间的关系已经相当紧张。

    “太后之言臣妇必当转达,请太后安心!”最先说话的是左丞相夫人田氏,也就是崔太后的嫂子。

    “请太后安心!”其余三人也纷纷附和道,此地文安殿内的气氛变得凝重异常。

    “嗨!”崔太后重重地叹了一声,“毕竟皇帝是哀家的儿子,本来他想做什么我这个当娘的应当鼎力支持!但他要动的是高祖皇帝留下来的国政,是我大盛朝的根本!因此,哀家不得已才出此下策,请各位夫人传话,请‘三公’和大将军一道阻止皇帝任意胡为。相信有重臣的劝谏,以皇帝的英明,必能知晓其中的利害,及时悬崖勒马!”

    “太后所言极是!”四位夫人闻言,异口同声地说道。

    崔太后满意地点点头,重重地拍了两下巴掌,文安殿的大门再度开启,舞姬、乐师、宫女、侍宦以及崔静兰、杨妙儿重新回到殿内,丝竹声起、歌舞如常,仿佛刚才的事情没有发生过一般。

    其实崔太后对她们说的这番话目的并不简单。首先“三公”和大将军是朝廷的重臣,也可以说是“弘文”一朝的辅政大臣,将他们与高祖皇帝遗留下来的国政方针绑在一起,鼓励他们阻止皇帝推行新政,以达到巩固自己手中权力的目的。

    其次,当今大盛王朝的局面是“文官旧臣”“外戚新贵”和“军功勋略”三足鼎立的格局,一旦皇帝任用“酷吏”夺权,势必损害三方的利益;所以当下的局面,是暂时抛开三家的政治利益之争,共同阻击急欲扩张自己权力的皇帝,也能最大限度地维持他们的既得利益。

    当然,崔太后最终的目的还是维护他们崔氏一族的荣耀,维护崔氏一族手中的权力,甚至于她可以为此放下身段,向一直厌恶崔氏弄权的文官集团求援。

    然而正如秦骧所猜测的,新皇帝刘彦钊怎么会甘心情愿地接受三方势力的制衡,又怎么会放任自己的母后、舅舅继续把持朝政、持续扩大崔氏家族的势力?他之所以隐忍这么些年,就是为了暗中积蓄力量,而时到今日,他认为自己已经有这个能力与外戚、文官一争高下,也是时候让自己的力量走上前台了。

    文安殿内,舞乐虽然重新响起,然而四位夫人的心头却被一层不安的阴云所笼罩,而更令她们如坐针毡的是,在晚宴快结束时,当今天子竟然带着徐皇后、东郭夫人和崔夫人来给太后请安。

    看着大殿内貌合神离、却坐在一起的母子二人,四位夫人的心中都有种快点离开的焦躁感。

    “诸位夫人,朕年后将要宣布朝廷新政,还望你们回去后预知一下各位明公、大将军,请他们务必支持!”皇帝兴奋地说着,完全没注意到身旁脸色已经阴鸷到极点的崔太后。

    “一切听从陛下安排!”众夫人跪安后,便先后离开了皇宫。

    此时宫门前,太仆卿萧鲎的正妻杨妙儿手拉着母亲张氏的双手,明媚的双眸满含泪光,以近乎哀求的语气说道:

    “母亲,妙儿想回家!”

    更新得晚了,今日一天都在培训,没有时间码字。本回是在听课时手写后回家再码出来的,相当辛苦~~~求推荐求收藏求打赏求推广~~~

    (本章完)

第51章 开朝大会() 
弘文六年正月十二日,秦骧的任命书送达了秦府西苑,按照流程,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他先要到各级府衙报到,拜会顶头上司,于正月十五日开朝之后便可正式上任。

    同一日,“云天镖局京城分号”也正式开张,秦府门前的弄堂口是鞭炮声声、一派欢腾的景象。然而周蕙荃却怎么也开心不起来,因为从周府那边传来的消息,那日秦骧与周沐之间的会面并不愉快。

    “二小姐,秦某得官、镖局开张,今日应该是‘双喜临门’,你怎么反而有些不开心啊?”注意到周蕙荃的脸色后,秦骧嘻嘻哈哈地上前询问。

    周蕙荃俏脸转向一边,撇着嘴说道:“要你管!”

    虽然碰了个软钉子,秦骧还是从衣袖中取出一支竹钗,趁其不备插在了周蕙荃的发髻上。

    “今日本公子高兴,这个小玩意儿就送给你了!可别嫌寒酸啊!”

    周蕙荃嘟着嘴将竹钗从脑后取下,拿在手里仔细端详,笑道:“秦骧你好歹也算是京中名流,竟然拿着哄小孩子的玩意儿来哄我,你当我是三岁小孩啊!”说完抓着竹钗就要将它扔回去,却被姐姐周蕙茞一把抓住。

    “好歹是秦公子的一片心意,你就领情了吧!”说完朝秦骧淡淡一笑,替妹妹将竹钗收入了怀中。

    秦骧也报以微笑,朝周蕙荃吐了吐舌头:“还是你姐姐懂事!”

    ……

    另一边,犹豫了几日的萧鲎按照皇帝的吩咐,将自己马场中的西域良马全部送进御猎苑,虽然有些肉疼,但这些马也不过是他名下骏马的十分之一而已。而且他送皇帝宝马也不是不求回报,因为太仆卿柳万乘刚刚向皇帝提出辞呈,而他这番慷慨的举动必定会得到皇帝的圣心,争夺太仆卿之位也就更有把握了。

    然而皇帝的心思却与萧鲎截然不同,柳万乘退下了,他也不想再用杨坡或者崔正的人,他想尽快让自己暗中培植的人上位,因而这个萧鲎打从一开始就不在他考虑之中。更令皇帝厌恶的是,仅仅是太仆少卿的萧鲎,其在京南的马场中就有二十匹西域骏马,而且都是清一色的优良战马——“大月马”。

    朝廷向西域求购“大月马”,十来年间也不过得到百匹,萧鲎一个马场之中就藏下了二十匹,可见这个负责采购战马的太仆少卿是多有为朝廷“着想”!

    站在宫城西面高大的城楼上,远远望着那些神骏非常的西域战马,刘彦钊表面上没有任何的情绪波动,然而心中却是一片澎湃——此刻他恨不得将身旁的萧鲎生吞活剥,以解心头之恨。

    恰在此时,小黄门李亦德禀告上御史周沐入宫求见。打发走了萧鲎,皇帝一脸忿恨地回到了宫城内,在“武清殿”召见了周沐。

    周沐身为上御史,负责监察京中的文武百官,是御史监察院事实上的一把手。每年开朝之前,按照惯例,上御史都要就上一年的监察工作向皇帝作汇报,并就本年度的工作重心向皇帝提供建议。

    听完了周沐的工作汇报,皇帝阴鸷的脸色没有任何变化。周沐的报告中,弘文五年御史监察院处理的近百名犯法官吏中,京官占了四成,还有等待处理的三十多名官员,大概也有二十名是“九卿”衙门中的中下级官员。然而对于“九卿”甚至少卿的高官,则是一个也没有。

    “周御史监察京城百官,勤勉辛劳,朕记在心里。”皇帝说道,“然而对于‘少卿’以上的官吏,御史监察院似乎有失察之责!”

    周沐一听,急忙拜伏叩头道:“陛下之言似有所指,还请明示!”

    皇帝刘彦钊起身站到武清殿门口,遥指着西边说道:“朕的‘御猎苑’中新进了一匹西域骏马,周御史有兴致的话可以去看一看!”

    “敢问陛下……这些骏马是何人所献?”周沐问道。

    “萧鲎!”皇帝此时恨得直咬牙,几乎是从牙缝间挤出来的这两个字。

    周沐一听,一颗心顿时沉到了谷底。萧鲎此人不干净,身上污点很多,这个几乎全京城的人都知道。但他的父亲萧子康是一代名相,是帮助刘义臻开创新朝的功臣,也是霄末“清流”名臣的标杆。如今秉承这些“清流”名臣衣钵的官员们聚集在萧鲎的岳父、中太尉杨坡的麾下,想要动萧鲎,不啻于是与他身后的“文官集团”宣战。

    此刻周沐的脑子也在飞速运转,本来他并不关心朝廷上“文官”“外戚”两派的争斗,但是数日前老婆子林氏从宫中带回来的消息不得不令他有所警觉。

    “这恐怕是皇上想以萧鲎为突破口,清理以杨太尉为首的‘清流’一党的契机!”周沐心中这样想着,却忘了皇帝正在等待自己的回话。

    皇帝刘彦钊见周沐趴在地板上毫无反应,心中困惑:“周御史,查一查萧鲎,有什么难处吗?”

    “有什么难处?这可太难了!”周沐心中暗道,然而皇帝金口已开,他身为人臣又不得不领命。

    周沐又略微想了一会,正色回道:“启禀陛下,萧少卿乃朝廷御赐的侯爵,若是他有问题,也应该让主管诸侯事务的‘鸿胪寺’介入查一下;此外,若是其真的有‘徇私枉法’‘以公谋私’的行为存在,也应当让‘廷尉府’介入一道详查……”

    皇帝一听周沐的话,心里知道周沐这个老儒生拉上鸿胪卿和廷尉卿甚至更多的高官一起来查萧鲎,是不想成为“文官集团”的众矢之的,说到底还是不敢得罪杨坡之流。

    “此事……也算为难周御史了!”皇帝轻叹一声,将周沐扶起,“萧鲎身份敏感,胆敢查他的人想来朝中也找不出几人!不如……朕还是让郎绾出面吧,此人现在‘廷尉府’中,颇有些硬骨头,必然会尽心尽职替朕分忧!”

    皇帝这句话说来轻松,实则有“责备”和“警告”的意味在其中,周沐当了这么久的官,怎么可能听不出来。更何况郎绾是什么人,是前任的“巡察御史”,百官谈之色变的“酷吏”,怎么能让他借这件事重掌大权!

    “陛下此言让下臣无地自容!监察百官、举贤去佞正是御史监察院之职责,岂能因萧鲎是诸侯之身、勋略之后而蓄意避之!”周沐说道,“然而正如陛下爱所说,萧鲎身份敏感,不宜大张旗鼓地明查,只能暗中密查。因此下臣建议,先将此案交予一得力之人办理,待证据查实之后,一并交御史监察院、廷尉府定其罪责!”

    皇帝心中暗笑:“周沐这个老儒生还算聪明,为了阻止朕重新起用郎绾、商允臣,竟然想出来这么一个办法!”

    “那……办理此案之人,周御史可有推荐?”皇帝问道。这个办法虽然不能让他完全满意,但如今的朝局之下,想要动萧鲎,这恐怕也是最为稳妥的办法了。

    周沐想了一会儿,回道:“下臣尚无合适人选举荐!陛下若是执意要行此事,可以与左丞相大人商议!”

    周沐的这个建议实际上是要将皮球踢给皇帝的舅舅崔正,这一点刘彦钊很清楚,不过这个建议可操作性强,只要有机会打压“文官集团”,“外戚新贵”何乐而不为。

    但是皇帝仍然摇摇头,说道:“让崔丞相参与此案固然是好,不过周御史也知道,如今的朝堂上左丞相与中太尉面和心不和,让舅舅搅合进来,是否真的恰当?”言下之意,是担心崔正利用萧鲎的腐败案大做文章,从而达到打压“文官集团”、坐大“外戚新贵”的目的。这一点,却是皇帝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的。

    既然皇帝这么说了,周沐想来这件事肯定要落到自己头上,暗查萧鲎的人选也只能是由他来推荐了。尽管心中一万个不情愿,但他还是将认为最合适办理此事的人说出了口:

    “不妨让长襄侯的幼弟秦骧接手此事。此人新任‘京兆尉’,负责京城及京郊一带治安,同时他又是前御史大夫秦懿之子,凭秦大夫与杨太尉的交情,即便杨坡知道了秦骧在查自己的女婿,也不会太过为难于他。”

    “秦骧么……”皇帝一下子的思绪一下子就回到了正月初六赛马的那天,这个秦骧却是有些能力,而且不动声色就帮自己得了萧鲎二十匹西域骏马,想来也是心思机敏之人。

    “这个秦骧朕见过,确实是个可造之材!况且若非此人,朕也不可能知道萧鲎竟然有如此严重的问题!既然他新任‘京兆尉’,就让他接手此案,权当是历练一番吧!”显然周沐的这个举荐很令皇帝满意,当即就让小黄门李亦德去宣秦骧入宫。

    听皇帝如此称赞秦骧,周沐也略感惊奇——他当然不知道秦骧早就与皇帝有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