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帝国能臣 >

第162章

帝国能臣-第162章

小说: 帝国能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那一刻。

    “既然是假消息,那褚某也能安心了!”褚东篱将纸条放在烛火上引燃,静静地看着它化为一道灰烬,然后再轻轻一吹,他心里的担忧便随着灰烬一道消散于天地之间了。

    恒阳北城,离燕王、褚东篱等人落脚的小院两条街的坊里,有一座高大贵气的宅院,宅院的主人深居简出,连周围邻居都没见过对方到底是何方神圣。因而坊间各种猜测,有说这座宅院实际上是某个高官的秘宅,有说宅院的主人是外放的地方官,有说宅院的主人早已过世,这其实是一栋“鬼宅”……

    实际上,这座宅院在前霄时属于一个姓“文”的宦官,这位文姓宦官也是一个“权宦”,大盛高祖皇帝刘义臻入京之后被斩杀,官府抄没他的家财时却将这座高宅漏掉了,因为房契、地契上写的是宦官的一个同乡的名字。

    文姓权宦的同乡在前霄末年的动乱中东躲西藏、苟延残喘,好不容易挨到天下局势大定,他这才敢跑出来,想要偷偷变卖房契、地契,换取真金白银回老家安享余生。

    由于地契、房契都是前霄时期出具的,大盛立国不久,那些富人生怕沾上麻烦,都不敢接手。就这样一直拖到了承平二十年,才有人敢接手这栋高宅。而那个买下高宅的人,后来随蜀王一道去了蜀中郡,现如今是蜀国相府的长史。

    此时高宅中依然如往日一般静谧,只在主屋的后房中亮着一星烛光,一位白发苍苍精神矍铄的老者、一个羽扇纶巾的书生和四个腰佩长刀的武士,簇拥着一位紫袍金冠的中年人在其中密谋大事。

    “这些时日禁卫军的封锁越来越严密,出个门都有三五个禁卫军跟在身后,想要暗中查找燕王的下落,实在是难!”白发老者感慨地说道。

    “禁卫军封锁了北城,对我们的行动确实产生了影响。此刻主动权完全就在燕王手中,看来他是不会给我们什么机会的。”书生也略带丧气地说道。

    紫袍金冠的中年人低垂着眉眼,冷静地说道:“花老、广嗣,机会从来都是自己争取的,敌人留给你的‘机会’,殊不知不会是他为你准备好的‘陷阱’。宫中的眼线已将里面发生的事情告知本王,老五已经落在了老二的手中,而且生死不明。接下来只要我们能够掌握到老二的动向,让他在前面为本王扫除所有障碍,到时候只要将老二制服,胜利的果实,不就落在了我们的掌中了?”

    “大王所言极是!”白发老者花永蝉、书生陶广嗣拜服下身。

    花永蝉是“鱼肠”的老者,与肖雨复的师傅赵永功、云天镖局总号掌柜李永淳同属“永”字辈的旧部。不过与赵永功、李永淳不一样,花永蝉是狂热的复辟份子,他选择辅佐蜀王刘彦锡,心中自然是存着恢复朱霄天下的企图。

    书生陶广嗣便是这座高宅的主人,他是恒阳本地人士,早年便投靠了蜀王刘彦锡,如今是蜀国丞相府的长史,蜀国相府的实际掌控人。

    此外四名长刀护卫都是花永蝉的徒弟,也算是“鱼肠”中“平”字一辈的部属,武艺高强,对花永蝉唯命是从。

    “哗啦啦……”停歇了不过半个时辰,大雨又开始如瓢泼般下起来,雨夜的恒阳城看起来有着一番别致的美感。只不过即便是连绵的阴雨,也阻不断那些阴谋算计。

    (本章完)

第244章 菱芸觐见() 
    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距离皇帝刘彦钊中毒已近二十天,虽然高烧由于管玉书的药丸得到了控制,但他依然神志不清、昏睡不醒。这可急坏了徐皇后,因为就在刚才,她将最后一颗药丸送入了皇帝的口中。

    “这颗药丸还能支撑三、四天,在那之后,你们打算如何处置陛下?”这些时日徐皇后被禁卫军软禁在皇帝寝宫,心系着丈夫的安危,精神已经接近崩溃的边缘。

    相对于焦虑的徐皇后,体弱的南宫延和上了年纪的管玉书却是安之若素,在寝殿中一直是闭目静坐的模样,看不出有丝毫的不耐烦,也令同在寝殿中的李亦德等人诧异不已——这二人怎么会有如此好的耐心?

    “皇后娘娘,这个问题您每天都会问上十来遍。”南宫延轻叹道,“如何处置陛下不是我们能决定的,那要看‘新帝’的意思。”

    “新帝、新帝,你们那个新帝怎么还不登基?”徐皇后发狂似的抓起卧榻边的杯盏朝南宫延身上扔去,但被管玉书轻松接住。

    “就在这两天了,皇后娘娘莫急!”管玉书冷笑着说道。

    听到对方的回复,徐皇后忽然一个踉跄坐在刘彦钊身旁,双手掩面,忽然发出一阵惨厉的笑声:

    “哈哈哈……陛下,这些贼人们折磨了我们这么些天,终于是要到最后的时刻了!哈哈哈……陛下放心,无论他们如何对你,妾身都会与你在一起!”

    徐皇后说完,将腰间那块代表“离”部首领的玉佩解下,放在刘彦钊的手中:“先皇曾说过,若是局势有变,这块玉佩可以帮陛下渡过难关!妾身无能,不能洞察奸佞,连累陛下堕入贼人陷阱;但妾身发誓——若这些贼人胆敢对陛下痛下杀手,定叫他们——血!债!血!偿!”

    徐皇后瞪着南宫延和管玉书二人,目眦欲裂,洁白的牙齿将下唇咬出血来,与平素里的温婉娴静判若两人。

    管玉书咧开嘴轻蔑地笑了笑,说道:“不过是区区的‘离’部而已……”

    “管伯!”南宫延出言打断了管玉书的话,朝徐皇后拱手道,“正如当年先帝逼迫前霄王室禅位一样,我等的目的并非是要置陛下于死地,‘新帝’也不想有一个‘谋朝篡位’的恶名。‘新帝’登基后,陛下固然不能再享受‘天下至尊’的大位,但性命和富贵可以无忧。劝皇后娘娘稍安勿躁,最多三天之后,一切都会尘埃落定。”

    听着南宫延的话,徐皇后有些出神,每一次她对他们二人发怒、发狠,这个面无血色、弱不禁风的人都会用这番言语安慰自己。虽然对方说了这么多遍,徐皇后内心深处也是不敢相信,但她依然不厌其烦地想听到这个承诺——即便南宫延仅仅是拿这话来诓骗她!

    “婢女奉太后之命,求见皇后!”寝殿门外忽然响起了一个悦耳的女声。

    听见对方是遵循“太后”的旨意前来,徐皇后愣了一会儿,接着自行整理了一下仪容,朝李亦德点了点头。李亦德得命后带着两个内监打开了寝殿的大门。

    站在门口的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女,一袭的白色宫女服饰,不饰脂粉,一双灵动的眼睛悄悄地观察着殿内的情形——她正是东郭夫人的侄女东郭菱芸。

    “菱芸拜见皇后!”走入殿内,东郭菱芸乖巧地向立在龙榻旁的徐皇后行礼叩拜。

    “起来吧。”徐皇后纤手一挥、淡淡地说道。

    东郭菱芸站起了身子,眉眼低垂,眼睛的余光却悄悄地落在了寝殿一角的南宫延和管玉书身上。

    “太后派你来,是有什么事吗?”徐皇后问道。

    东郭菱芸向徐皇后道了个“万福”,说道:“回皇后娘娘的话,太后命婢女来问娘娘——娘娘独自照拂陛下这么多日,身子可还撑得住?若是撑不住了,就请崔、东郭二位夫人顶上吧。”

    徐皇后叹了口气,颓然地落在床榻旁,抚摸着刘彦钊日渐消瘦的脸颊说道:“你去回太后的话,妾身要与陛下共进退,崔夫人、东郭夫人两位妹妹若是思念陛下,那就让她们一并来吧。若是她们此时陪着陛下,将来可能……”

    徐皇后生生将后半句话咽了下去,原本那双饱含柔情的眼睛已经黯然无神,也流不出眼泪,只叹自己的爱人为何会如此命苦。

    “诺!”东郭菱芸又屈身下去,但她显然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在后退着离开寝殿之前,又饶有深意地问道:“娘娘,还有什么需要……”

    东郭菱芸这番话忽然点醒了徐皇后,她眼珠子一转,急忙说道:“等一下!你去禀告太后,妾身身子有些不适,请太后再请一位太医来为本宫诊治。”

    东郭菱芸扫了一眼角落里一身太医装束的南宫延和管玉书,道了个“诺”便退出了寝殿。

    从皇帝寝殿到太后的寝宫还有些距离,东郭菱芸一路上都是在禁卫军的“护送”下行走的。她边走边推敲着徐皇后请崔太后另遣太医的用意,当她回到太后寝宫的时候,她也想通了其中的缘由——太医之中肯定有徐皇后信得过的人。

    然而太医署这么多太医,哪个是徐皇后能信得过的,这就难说了。东郭菱芸将徐皇后说的每句话一字不落地对崔太后和东郭夫人说了,说完也将自己的推测告知了二人。

    崔太后依旧跪在神像面前祈求上苍保佑自己的儿子,东郭夫人也虔诚地跪在崔太后身后,心中却是焦虑万分,有关于皇帝的消息,她既渴望又感到害怕。

    “你的推测不无道理。”崔太后表面上仍然镇定自若,“但是太医署的太医不下十人,其中哪些是值得信任的,尚难定论;当然也不排除其中会有燕王的党羽。”

    “婢女离开陛下寝殿之前,小黄门李亦德曾向婢女使过眼色,似乎是在向婢女暗示什么。”东郭菱芸回忆起了一个不起眼的细节,“现在想来这位信得过的太医……或许就是先前被皇后撵出宫的那位。”

    “那还等什么,快宣他入宫吧!”东郭夫人急切地说道。

    崔太后瞥了一眼东郭夫人,长长地叹气道:“现如今我们被梁尉章软禁在宫中,肯让他答应菱芸去见皇后已经耗费了哀家不少的心思,再要出宫去寻一位太医,几乎是不可能的——梁尉章、燕王可不是傻子。”

    “太后……您快想想办法!”东郭夫人自幼长在高宅深闺之中,哪里经历过这等危难的事情,此刻早已六神无主了。

    “太后、夫人,婢女有办法逃出宫去。”东郭菱芸凑到二人身边,脸上扬起一道神秘的微笑。

    “哦?你有办法?”崔太后狐疑地看着东郭菱芸。

    东郭菱芸收敛笑容,低头回道:“夫人的寝宫位于宫城的西侧,与‘御猎苑’仅一墙之隔。据我所知,西墙根上有一棵四人合抱粗的大槐树,由于树根生长的关系,墙根的砖角些许松动。”

    “你是说可以从那里逃出宫去?”崔太后忽然双目放光道,“不对,这种事情你是如何得知的?”

    东郭菱芸伏在地上,诚实地答道:“回禀太后,菱芸自入宫第一天起盘算着如何离开宫城,故而素日里留意起了能够外逃的方法。请太后恕罪!”

    “请太后恕罪!”东郭夫人也跪倒在崔太后跟前,为侄女帮腔。

    崔太后看着东郭菱芸,无奈地摇了摇头:“一入宫门深似海,外人以为入了宫就是攀上了天堂,殊不知是做了帝王家的‘笼中鸟’罢了,心中的寂寞、苦楚也只有自己才知道。罢了罢了,你一个小丫头,哀家也不会与你多计较。不过哀家要告诉你,想要逃出宫去可没这么简单,御猎苑内外也有驻守的禁卫军。”

    “这些菱芸知道。”东郭菱芸深深地低下头去,“但现如今局势紧急,离诸王入京的时间迫在眉睫,若是不搏一搏,陛下、太后和夫人可就危矣!”

    崔太后点点头,亲自将东郭菱芸和东郭夫人搀扶起来:“需要哀家如何配合你,尽管说!”

    “谢太后!”东郭菱芸俯身下拜,接着低声在崔太后和东郭夫人耳边将自己的计划说了出来……

    (本章完)

第245章 密谋出宫() 
    当日傍晚,往日里宁静祥和的太后寝宫忽然变得喧闹异常。

    内监、宫女们齐齐地跪在崔太后面前,一个个噤若寒蝉、瑟瑟发抖;而高踞凤床的崔太后则是一脸的恼怒。

    “你们是怎么办事的?堂堂的文安殿里居然混进了手脚不干净的‘老鼠’,将太后珍爱的玉钗窃走了!如果你们有人知道是哪个不开眼的贼子做下了这等龌龊事,立刻禀告,太后重重有赏!否则你们全员都要受罚!”太后身旁,一名上了年纪的老宫女声色俱厉地呵斥道。

    “奴婢们确实不知啊!”文安殿里一众宫女、内监纷纷扣头下拜,祈求崔太后宽恩。

    崔太后瞥了殿中众人一眼,冷冷地说道:“你们最好如实招供,若是哀家从你们身上搜出什么东西来,可别怪哀家心狠手辣!”

    “奴婢们不敢!”宫女、内监们将脸贴在冰凉的地砖上,不敢仰视崔太后的威仪。

    “来呀,给我一个个搜身!”老宫女话音刚落,她身边两个五大三粗的使女便跑到殿中,挨个搜身。

    崔太后冷眼看着这一切,她当然知道从这群宫女、内监身上搜不出那支“丢失”的玉钗,但她就是要弄出点动静,好让文安殿外的人物注意到。

    一圈搜罗下来,果然没有找到什么东西,老宫女显得有些不耐烦,朝崔太后下拜后低声问道:“太后,什么都没找到,是否要搜查东郭夫人那边?”

    “嗯。”崔太后只是挥了挥手,嘴唇都没抬一下。得到准许后老宫女朝使女点了点头,使女便小跑着出了文安殿,往东郭夫人暂住的偏殿跑去。

    不一会儿,东郭夫人便带着东郭菱芸来到了文安殿中,向崔太后行礼后,便乖巧地立在一侧听候吩咐。

    “夫人,太后刚刚丢失了一支玉钗。”老宫女满脸堆笑着对东郭夫人说道,“这支玉钗虽不是什么名贵之物,但却是太后从娘家里带出来的,这么多年来从不离身,好歹是个‘睹物思亲’的物事。也不知是哪个被猪油蒙了心眼的混账东西将它盗走了,这才发落奴婢对文安殿里使唤的宫女、内监进行搜查。”

    “结果是一无所获?”东郭夫人扫了一眼文安殿中,殿中气氛已经紧张之极,“所以嬷嬷请我们二人前来,也要搜查我们?”

    “岂敢岂敢。”老宫女赔笑道,“夫人的身子自然是碰不得的,只不过您身边这位丫鬟……”

    “老婆子,你敢说我偷了太后的玉钗!”伶牙俐齿的东郭菱芸哪能受得这种屈辱,当即破口开骂,一点大家闺秀的样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