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抗战之逐日军刀 >

第60章

抗战之逐日军刀-第60章

小说: 抗战之逐日军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汉不过是个旅长,这个职位对于普通人来说,说是高高在上,望尘莫及也不为过。

    但是相对于整个民国来说,旅长这个级别的军官,没有两百也有一百八。

    如果每个中国的旅长都像李汉这样能够自己花钱完成部队的德械化,那民国就可以拥有一百多个德械师旅的军队了。

    那时日本人想要在中国横行霸道,攻城略地就必须要慎重的考虑一番了。

    “威尔先生,我还需要一千支冲锋枪,希望在第二批步枪到达之时一起交付,不知道你能不能做到。”

    冲锋枪火力又猛又轻巧,在短兵相接的时候可以发挥出步枪和轻机枪难以企及的作用。

    李汉对冲锋枪也眼馋的很,想想,如果每个连都有一个冲锋枪排,等到日军冲入阵地,冲锋枪排冲出去一阵扫射,那场面估计会很精彩吧。

    可惜这并不现实,不要说是一千支冲锋枪了,就是再翻一倍,李汉也能买得起,但是问题这东西弹药消耗十分的恐怖,一分钟就能够打出几百发子弹。

    要知道国军战士参加一场大会战,从开始到结束也就打四五百发子弹,这等于冲锋枪只打一分钟,步枪就能够打好几个月的了。

    连基本已经完成工业化的日军都玩不起冲锋枪,更何况一穷二白的李汉。

    买冲锋枪纯粹是处于一种本能,连他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养成的毛病,一有钱,他就想买武器。

    最后李汉自己觉得可能是受后世的影响太大了,因为自从三七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从中央军到地方军,都普遍存在武器弹药供给不上情况。

    这直接导致李汉潜意识的就想要多存些武器弹药,就算现在不能用,先存起来,总有用得着的时候。

    “枪当然没问题,不过,李,你只有一个旅的士兵,却准备装备一千八百支冲锋枪。

    不要说日本人的军队了,就是我们德意志帝国的军队一个师都没有装备这么冲锋枪,光是弹药的消耗量,就足以拖垮你的财政收支了。”

    威尔现在很看重李汉这个合作伙伴,不希望他现在就垮台了,不仅因为李汉是他的福星,更重要的是李汉是中国军队系统中的一员。(。)

第八十八章 长城抗战结束() 
随着李汉的职位不断的提升,不仅他本人需要的武器会越来越多,而且有机会接触到更多军队系统中的人,这样就有机会大大的扩展自己的业务。

    民国虽然已成立多年,但是却一直处于军阀混战状态,欧洲各国都对民国采取了不同程度军火禁运措施。

    尽管在这期间,还是有不少的军火贩子活跃在民国大小军阀的视线内,但是不仅军火的价格要比以往贵了很多,每次交易的武器数量对于各地的军阀来说也不过是杯水车薪,聊胜于无罢了。

    虽然欧洲列强在一九三零年就已经解除了对民国的军火禁运,但是他们合作的对象也多限于民国中央政府,或者是像西北军,桂系这样的大军阀。

    一般的小军阀人家根本瞧不上,所以这些小军阀合作的对象只能选择小军火商了,也就是和威尔这类的军火贩子合作了。

    当然威尔和李汉进行两次军火交易之后,也为德国礼和洋行带去近百万大洋的业绩。

    不但他自己赚了个盆满钵满,而且洋行总部也将威尔提拔为洋行在华的高层,专门负责对中国境内零售的军火销售事务。

    “这件事,我也一直在考虑,不知道威尔你能不能帮我从德国购买几条子弹生产线和设备,价格方面都好谈,甚至我还可以用黄金支付。”

    李汉也早有这方面的打算,这样花钱往外面买武器弹药也不是一个办法。

    正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军火买卖是不折不扣的吞金兽,就算是有一座金山,也迟早会花完的。

    当然以目前这种情况,想要在察哈尔建立功能兵工厂是不怎么现实了,但是李汉知道,等到察哈尔同盟军将日军打出察哈尔省之后,察哈尔也会迎来暂时的稳定。

    直到一九三五年,国民政府再次签订了臭名昭著的《秦土协定》,才使得察哈尔省百分之八十的面积被日本人和蒙古德王占领,可以说基本上和沦陷也没多大的差距了。

    李汉就是想要利用这段时间的空隙,建立一个小型的兵工厂,他不需要这个兵工厂能够为他自己制造飞机大炮,甚至就算是不能够生产步枪也无所谓。

    他对兵工厂的唯一要求就是能够生产子弹,炮弹,对枪械,大炮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维修就行了。

    步枪方面李汉还是打算以购买德军部队退役的步枪为主,德国一战时期的步枪还剩下不少,德国人在一战时期打了败仗,陆军被协约国限制在了十万人。

    可是战败投降前德国的陆军高达数百万,国内存储了大量的军械装备。而德国投降也是因为国内发生了军事政变,政变成功后的新政府一上台就向协约国发出了投降声明。

    虽然不政变,按照一战的发展形势,德国也终于也难逃战败的下场,但是至少不会败得那么惨,被迫接受一份全德国人民都无法承受的巨额赔款。

    这些年为了偿还一战时期留下来巨额债务,德国不知道卖了国内多少的东西来赔钱,机枪、大炮、坦克,飞机稍微有些技术含量的武器都被卖了精光。

    不过数量最大的步枪反而卖的最少,因为欧洲的几个大国早就完成了工业化,毛瑟九八步枪对于他们来说,技术含量并不高,甚至还不如自己本国产的步枪,买过来还得专门为它建一条子弹生产线,他们当然看不上了。

    不单是战胜国看不上毛瑟九八步枪了,就连德国人自己也看不上了毛瑟九八步枪。因为受到协约国的制约,德国现役部队人数不能够超过十万。

    虽然小胡子上台之后,已经在这方面做了尝试性的突破,但是德国的陆军数量与它的邻国兼帝国发过相比依旧相差甚远。

    所以他们只能够从武器装备的性能上下功夫,目前德国的武器正在升级之中,毛瑟九八步枪在我们国家还能算的上是比较先进的武器。

    但是对于重工业发达的德国来说,毛瑟九八步枪已经落伍了,他们正在研究更加先进的武器来代替毛瑟九八步枪。

    当然这一切和李汉都没什么毛钱关系,他真正在意的是,德军那些还没有装备到部队就退役了毛瑟九八步枪,尽管是一战时期的武器,但是性能比鬼子的三八步枪还要略占优势。

    不过现在说这些还有些早,必须等到他在察哈尔占据一些地盘之后,才能够付诸行动。

    而且子弹生产线这件事,威尔也无法做主,想要步枪的子弹的生产线必须得到德国政府的批准,才能够成功。

    目前连中央军都还没有全面开始和德国合作,更不用说李汉了,他这种小角色还入不了小胡子的法眼。

    对于这件事能不能成功,威尔也没有把握,小胡子的想法天马行空,谁也摸不准,所以威尔只是答应帮李汉问一下,至于能不能成,那就要看天意了。

    好在李汉现在也不急,长城抗战完了之后,日军马上就会入侵察哈尔,那时后还有一场硬仗要打,只有打完那一仗,他才能够真正的获得一些喘息的时间。

    在这之前,李汉觉得自己还是要做一些准备工作。首先就是要将丰宁和围场两县的百姓迁往察哈尔蒙古各旗的所在地。

    热河不是久守之地,自己之所以能够打下热河两县之地,完全是趁着日本人的主力被拖在了长城的缘故。一旦察哈尔的战事爆发,他根本就顾不上丰宁和围场两县了。

    不仅如此,李汉还在锡林郭勒盟内部建立一个据点,计划在部队实在守不住察哈尔的情况下,就退到草原上和鬼子打游击,总之不到抗战正式爆发,李汉是不打算退到关内去的。

    因为这个时候退入关内,就意味着几年之类都没有鬼子可打了,这与李汉的初衷不符,他花了那么多的大洋,又买枪又买炮的,不就是为了打日本人嘛!

    不然他有毛病啊!有这些买军火的钱,足够让他过上层人士的优越生活了。如果用来提高士兵的生活水平,收买人心之类,那也能够让全旅的士兵都对他感恩戴德的了。

    李汉也没有强制两县的百姓必须转移,这种事情还是要讲究你情我愿的,总不能日本人都还没来得及对咱们的百姓们做坏事,李汉就自己先动了粗吧,那样不是在帮助日本人收服热河的人心吗。

    对于能够在战前就避开战火,大多数的百姓肯定是愿意的听从李汉的命令,迁入察哈尔省内的。

    战争就意味着有人要死,而最先遭受战争伤害的往往不是士兵,反而是平民百姓,因为面对侵略者,普通的老百姓根本没有丝毫的抵抗之力。

    就在李汉紧锣密鼓的为战争做准备的时候,长城之战落下了帷幕,没有任何的奇迹发生,最后依旧是以中国的军队失败而告终。

    国民政府指挥下的国民革命军包括东北军、西北军、中央军等,在长城的义院口﹑冷口﹑喜峰口﹑古北口等地和鬼子激战两个多月。

    尽管我军各部抵抗顽强,浴血奋战,但是怎奈日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又占尽了飞机大炮的优势,长城沿线接连失守,再打下去连京津地区也快保不住了。

    于是在民国二十二年,也就是一九三三年五月末,民国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代委员长何应钦,委任陆军中将熊斌在塘沽与冈村宁次坚定了臭名昭著的《塘沽协定》

    协约规定:中国军队撤退至延庆、昌平、高丽营、顺义、香河、宝坻、林亭口、宁河、炉台所连之线以西以南地区,不得前进,也不能够意思有一丝挑衅和扰乱皇军的举动。

    不仅如此,还将绥东、察北、冀东几区华为日军自由出入地区。划定冀东二十二县为非武装区,军队不得进入,而日军退回长城以北。

    《塘沽协约》签订之后,实际上等于是民国和伪满洲国以长城为界,将中国分裂成两个国家。

    华北也因此门户大开,日军可以随时随地入侵华北地区,深入中原腹地,为后来日军全面侵华打开方便之门。

    而对于李汉来说,更加迫在眉睫的是,根据条约规定,日军可以光明正大的派遣军队进入察哈尔,而国民政府的军队不得阻拦,这可是直接危险到他和一四五旅的生死存亡。

    李汉心里那叫一个委屈啊,你说打败仗就打败仗吧,反正这一年多来,国军打的败仗也不少了,国人也都习以为常了。可是蒋委员长你这干的叫什么事,在长城打了败仗,干嘛把察哈尔给卖了。

    好在还在条约签订期间,李汉就放弃热河的围场和丰宁两县,两县的百姓愿意迁走的已经全部转移了,留下的除了一些不想走的,就剩下老人。

    目前一四五旅的部队都驻扎在沽源和多伦两县,于此同时,李汉为了能够安下心来和日本人打仗,开始大规模的清理察哈尔地区和日本人来往密切的蒙古各旗。

    十四、十五两个团各负责一个县的防务,李汉已经对石世安和王大柱交了底,不管是德王还是日本人,只要他们敢带着武器进入察北地区,一律就地枪毙。(。)

第八十九章 鬼子来了() 
为了加强两个团的火力,李汉还将炮营留在了多伦,他不在期间如果发生战事,部队由石世安副旅长统一指挥,高建和王大柱协助。

    虽然国民政府和鬼子签订的《塘沽协定》规定了日军可以自由进入察东地区,但是李汉是坚决不打算遵守这一条,对于敢于进入察哈尔的日军,李汉的原则就是见一个杀一个,来两个杀一双。

    部署完之后,李汉带着旅部的直属部队杀向了蒙古各旗,旅部直属部队有两千余人。

    其中以侦察营的准备最为豪华,全营八百多人,全部是都是乘坐汽车或者是摩托车,甚至连缴获鬼子的两辆装甲车也被李汉装备到了侦察营。

    所以这次征讨蒙古各种不服的部落,侦察营一直都是作为全营的先锋。

    正蓝旗,正镶白旗、太卜寺旗距离多伦最近,早就被李汉收服了。李汉也已经在三旗内组建了五百人的骑兵营,不过骑兵们用的枪全是三八大盖,没有专门的骑枪。

    骑兵营的营长就是以前骑兵连的连长孙大彪,不过这支骑兵刚刚组建不久,战斗力还有待提高。

    好在骑兵战士全是蒙古汉子,马术一个个那是没的说,可以说组建骑兵最大的障碍已经没有了,只要多进行几次战术训练,然后在拉出去打几仗就行了。

    这次出征其他几个部落,李汉没有让这些骑兵随行,有旅部直属队就够了。骑兵是李汉用来准备对付鬼子的。

    从多伦出发之后,部队一直往西北方向走,一路途径宝昌、康保县、化德县,直到镶黄旗。

    镶黄旗也是满清三上旗之一,男女老少加起来有十多万,在蒙古部落中算是人数比较多的一旗了。

    搞定了镶黄旗,那么整个察哈尔除了靠近锡林郭勒盟的几个旗之外,其他各旗应该是不会有任何问题了。

    而且因为是上三旗的原因,镶黄旗没有王爷,也就等于是没有一个统一的领导,对付起来也比较容易。

    “族长!大事不好了,李汉又来了!”

    这几天蒙古各旗们说的最多的就是这句话,现在蒙古各旗的旗主、族长、王爷们一听到这句话,就头疼的不行。

    话说自从察哈尔来了这个叫李汉的汉人之后,他们的苦日子就开始了。

    各旗的首领也是纳闷了:他们的日本友军人即将大军压境,李汉不在多伦好好准备迎击日军,老是跑到草原上来找我们麻烦干嘛呢。

    那些牧民和李汉也非亲非故的,为什么非得让自己把牧场分给那些低贱的牧民不可呢。

    再说现在各旗牧民的待遇,已经已比几百年前的老祖宗时期要好太多了,没看到每个牧民都活的好好的,男的长的比牛还壮,女的长得比水还美。

    而且这些牧场都是老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