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抗战之逐日军刀 >

第101章

抗战之逐日军刀-第101章

小说: 抗战之逐日军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重要的是警备旅的士兵很多都是他的老兄弟,张凌云也不想为自己一口气就让数千弟兄送命。

    所以在临走之前,给警备旅剩余的下达了投降的命令,自己带着几百个亲信从北门突围走了。

第一百五十章 发展() 
警备旅毕竟曾是同盟军的部队,前不久还和一四五旅一起打过鬼子,李汉选择对他们动手也是迫不得已,李汉这样的心态自然也就会影响到保安军的其他军官。

    所以王大柱一开始就没有对怀有警备旅赶尽杀绝的想法,一四五旅在进攻的时候只是针对性的西南两个方向进攻,另外两个方向都没有布置兵力,这样不仅可以让他在两个方向加大进攻强度的,同事也给张凌云等人留下了一条生路。

    张凌云这一突围,等于是承认了警备旅失败了,得到了张凌云的投降命令之后,大部分士兵选择放下武器投降,极少数的士兵乘乱逃脱了。

    不管是在北洋军阀混战时期,还是民国几大军阀之间的大混战,都很少有士兵宁死不降。

    他们毕竟不是和小鬼子打仗,不算是为国而战,士兵拼命的意志也就没有那么强,在警备旅也是干,在保安军也是干,反正都是当兵拿响。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军阀混战的危危害小,因为每次混战之后,不管哪一方取得胜利,都会产生大量的溃兵。

    这些溃兵极少部分可能从此就变成平民老百姓,大多数都变成了土匪,未获地方,他们抢老百姓的东西可不会手软。基本上每次大战之后,都会造成地方上兵连祸结。

    此外军阀混战对于地方的发展造成的打击也是毁灭性,民国几十年,很多的省份不仅没能往前发展,反而倒退到还不如满清时期。

    “胡志、李勇立刻收拢溃兵,警卫连速度进城维持治安。”

    王大柱可是一直贯彻着李汉的命令,李汉说不征兵,王大柱到达多伦之后,真的是一个兵都没有征,所以一四五旅到现在还是三千出头的人数。

    当然虽然有征收新兵,但是部队的训练可是一刻也没有放松,除了常规的训练之外,王大柱针对部队在步炮协同作战方便的弱点专门进行了强化训练,为了增强训练的效果,他还让炮营发了上百发实弹。

    只不过虽然战士们训练的效果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王大柱的心却是肉痛不已。

    尽管在之前几次和日军的战斗中,他们也缴获了不少炮弹,但是总归是不能自己生产炮弹,炮弹打一发就少一发。

    好在这次战斗,战士们的表现让王大柱觉得之前的冤枉钱没有白花,对于这次战斗中抓获的几千俘虏,他打算裁撤部分老弱之后,剩下的人全部编入了一四五旅。

    在一四五旅解决了康保的同时,石世安也和驻扎在上都的阮玄武谈好了,阮玄武和张凌云不一样。

    他的部队已经被宋哲元的收为外围势力,马上就要整编成一个旅,对于他动手很可能会惹怒宋哲元,所以对于阮玄武李汉打算以谈为主。

    所以他才让石世安去和阮玄武谈判,谈判的内容也很简单,商都警备部队的军饷全部由省政府来出,平时武器维修费之类省政府也包了。

    条件就是,阮玄武的警备部队没有命令不能轻易出驻地,同时不得和地方乡绅勾结,阻扰政府的办公。

    对于石世安的提的条件,阮玄武很痛快就答应了,康保警卫旅就是前车之鉴啊。本来阮玄武还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保安军以对张凌云动手了,却不对自己动手。

    不过就在前两天,他已经得到消息,下个月他的警备部队警备整编成独立第三十九旅,而且很快也要被调到河北去,这时他才明白为什么李汉选择和自己谈判,肯定是他们也得到了消息。

    解决了商都和康保的问题之后,察北基本上就没什么大问题,剩下一些民团之类的地主武装肯定不会是一四五旅的对手。

    而且王大柱也在有条不紊的接收和转化俘虏,预计在彻底消化这批俘虏之后,一四五旅的兵力将达到五千人。

    一九三四年二月一日,距离民国二十三年的春节还剩十几天时间了,距离保安军接管察哈尔省也过去了是个多月的时间了。

    经过几个月的安心发展,察哈尔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燕老,现在财政那边还好吧!马上就要新年了,如果财政方允许的话,我打算给全军的战士发点过年的福利,让战士们也感受一下新年的气氛。”

    李汉问道。

    “回军座,经过几个月的发展,目前省政府的财政运转良好,基本上已经转亏为盈了,各地的税制都在改革基本完成。

    只要正常的运转下去,到这个月底,我们就能有二十万左右的大洋盈利,在加上前几个月的积蓄,应该可以满足军座的要求。”

    “好!省政府财政的事情,还有劳燕老多费心了?”

    李汉笑道,虽然二十万大洋对于一个省一月的盈利对于一个省少的有些恐怖,但是李汉还是很高兴,至少省政府已经可以为他赚钱了,而不是要李汉保安军的军费去替政府补窟窿。

    而且盈利方面也不能单单从字面上来看,这几个月来,政府都致力于发展全省。铺桥修路,投资办厂,这些都消耗了大量的资金。

    同时又取缔了很多无名的杂税,降低老百姓的租金,调整各地的是税收,虽而这都是着眼于长远的利益。

    短时间内因为降低了各地税率,反而是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在这种情况下,燕中华告诉自己这个还有二十万大洋的盈利,李汉当然很高兴了。

    当然不管是全国性质的改革,还是地方政府的改革都不可能顺利的进行,每次改革都以为这新老利益的冲突,势必会引起部分人的反弹。

    目前为止,多地都爆发了暴力冲突事件,如果是有军队强力镇压的话对察哈尔的改革根本就推行不下去。

    “呵呵,我倒是没什么,主要是还是靠保安军在各地驻军才能够把改革的事情顺利的推行下去,不然的话,下面的地方官可不会老老实实的配合政府的改革。”

    燕中华笑道,保安军在李汉的领导下,对于各地的闹事者的态度很强硬,容不下任何反对力量。

    在改革政令的推行过程中,也有不少的地方官勾结本地的民团,或者是引其他派系在察哈尔驻军为外援,暴力抗法,可惜都在保安军的铁血镇压下覆灭了。

    “燕老不用担心其他,那些宵小成不了气候的。”

    李汉嘴角微微上翘,冷笑一声说道。他早就知道,省政府的实行的新政策会伤害到很多人的利益,尤其是下面的地方官地主乡绅。

    这些人大多数都是依靠收税收租中饱私攘,现在财政厅一股脑的把所有的税权全部集中,同时取消所有地方的杂税和厘金。

    并且命令各地政府部门没有省政府的命令,不得自行收税,地方政府的经费向省政府申报之后,经省政府审核之后,由财政厅统一下拨,这就断绝了很多人的生路。

    此外,所有政府部门的公务人员都和军队的一样,全部在省政府开设的银行中开了户,所有的工资和福利都是直接下发到公务人员的账户上,同样断句了政府部门吃空饷的现象。

    在民政方面,在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察哈尔开荒出了大量的农田,不仅本地的老百姓家家户户都有了自己土地,通过石定忠的移民计划来到察哈尔的十多万移民也都分到了土地。

    此外李汉也没有停下对蒙古同胞的改造,那些有钱的蒙古王公虽然在政府的新政令下,失去了大部分的牧场。

    但是几百年的积累让这些贵族们的财富十分的庞大,在政府的引导下,他们也走上了投资办厂的路,一个个当起了大商人。

    其实草原上也有很多天然的条件,大部分的牧民都养有很多牛羊,如果把牛羊杀了之后,羊肉和羊皮在察哈尔并不是很值钱,但是运到了省外之后立刻就成为了紧俏货。

    同样一块羊皮在察哈尔也许只能够买一两块大洋,但是拿到北平卖就值五块大洋了,如果能够运到上海去买,那至少值十块大洋,但是普通牧民肯定不具备这个条件,光是路上的运费就超出了羊皮本身的价值。

    但是蒙古王公就不同了,在政府的引导下,他们开设大量的了制奶厂、皮革厂、纺织厂、服装厂、罐头厂等。

    这些工厂的都有着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所有他们生产过程中所有的原材料都可以从本省获取,甚至就是附近的一些牧民就能够提供。

    这些蒙古王公很快就发现,办厂做生意比他们祖祖辈辈靠向牧民收租来钱快得多,而且赚的也更多。

    不仅如此,以往每次他们派人到牧民家里收租,面对的都是牧民们咬牙切齿的目光,虽然他们不自己并不是很在意,但是面对牧民的这种态度肯定也不会高兴。

    但是现在不同了,办厂之后,他们需要大量的工人,附近的牧民自然就成为了优先选择的对象,毕竟彼此之间知根知底。

    现在牧民不但不会在背后戳他们的脊梁骨,反而是对他们热情的不得了。虽然两者之间的东家的身份并没有改变,但是待遇却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改变。

    不过这也很正常,以前都是蒙古王公们伸手向牧民要钱,现在他们是他们花钱雇牧民去帮他们干活。

    不仅是蒙古王公们收益,牧民同样也翻了身,不但有了自己牧场,还可以到各个工厂去打工赚钱。

    而且家里养的牛羊赚的也比以前多很多,甚至就连以前用不着的羊毛现在都能卖给纺织厂、服装厂换钱。

    尽管这样不见得能够大富大贵,但是一家老小十多人的温饱问题总算是解决了,牧民的脸上的笑容自然是随处可见。

一百五十一章 巨匪刘桂堂() 
草原上的牧民是如此,祖祖辈辈靠土地的吃饭的汉人更是如此。老百姓脸上的笑容就是李汉和省政府官员们改革的动力,这种情况下,有人和省政府的政策对着干,李汉岂会饶他。

    这些都是政府方面的事情,在军队方面,保安军的军部直属团也摆脱了每团只有几百人,甚至是停留在纸面上的尴尬在状态。

    目前警卫团已经达到了满编两千五百余人,侦察团、特务团、辎重团也都扩编到两千人,另外通讯营和野战医院也都满编了。

    不过虽然部队都满编了,但是却不是从察哈尔省征的兵员,察哈尔人口太少,别说李汉招不到兵了,连各市县开办的工厂现在也找不到工人呢,不得不花大代价从其他身份招工。

    不过工厂从其他省份招工的行为,还给负责移民这一块的石定忠带来了灵感,他和王威、燕中华几人商议之后,决定由省政府出钱补贴商人在省外的招工的花费。

    当然这是省政府的补贴也是有条件,如果只是单纯的找一个人工人到察哈尔来,那政府只负责提供补贴车费。

    如果能够把工人的一家人都接到到察哈尔来,政府不仅会补贴商人所有的损失,而且达到一定数量之后,还会有计划对他们所开办的公司或者是工厂降低营业税等福利。

    李汉也从商人在省外招工的浪潮的中获得启发,在察哈尔省内,政府投资的工厂不少,此外还有很多向燕中华这样的大商人都在省政府以及下面各级市县任职,这些人在赚钱的同时,也承担了配合政府工作的义。

    直接从其他省份招兵,不仅会引起其他省份省政府的不满,还容易招来的中央政府的猜忌,李汉才初步的统一了察哈尔省,当然不会去这样犯禁的事情了。

    不过活人又岂会被尿憋死,将对外招兵改为对外招工,只是换了一个字,却很轻松的为保安军招来数万良好的兵员。

    保安军的待遇比起国内其他地方部队要好很多,而且军饷又是直接打到士兵的账户,这也让到异乡当兵的新兵们把心放到了肚子里。

    而且实在不愿意当兵的也可以选择进入省政府直辖的工厂当工人,现在察哈尔正是出快速发展时期,各地的工厂如同雨后春笋一样连接不断的建成,对于工人的需求一直都是供不应求。

    不过虽然招到了数万不错的兵员,但是李汉并没有他们全部编入保安军,主要是现在察哈尔省政府的财政还不支持李汉大规模的扩军,再者李汉也不想因为扩军的事情引来二十九和中央军的敌视。

    尽管如此,满编之后的保安军兵力也达到了三万人,其中一四五师的人数就达到了一万四千余人,除了一五五旅在龙关之外,其他部队都在察北地区和日军对峙。

    不过虽然部队的编制大了很多,但是武器装备却没有跟上,选现在李汉麾下保安军的各部的装备可谓是五花八门。

    这次扩军的步伐太大了,兵力是原来一四五旅的三倍。李汉手中根本没有那么的武器来武装士兵。不得已之下,他把以前缴获的所有日械装备都抖出来了。

    此外,同盟军解散之后,李汉也分到了一批武器,不过都是半新不旧的步枪和轻机枪,重机枪和迫击炮一件都没有,野战炮就更不用说了。

    即便是李汉的起家队伍一四五旅都是一半日械一半德械,而这也算是保安军中警备比较精良的一直部队。

    其他的几支部队连一个团都无法保证武器的型号统一,甚至连负责保卫军部的警卫团也都装备了好几个型号的枪。

    在大家都一筹莫展的时候,有一个团的装备了统一的德械步枪,而且团级部队该有其他武器配备一样没少。

    不用说这个团肯定就是燕赤火的十七团了,他的这个团人数也是保安军所有团级部队人数最多的一个团,总人数已经达到了两千八百人。

    团部直辖的迫击炮连、重机枪连、冲锋枪连一样不少,而且三个步兵营也依旧保持着轻机枪装备到班,重机枪装备到排的豪华配置。

    可是这样的团的全军也就燕赤火这一家,而且李汉也不可能一直指望着各级部队主官自己掏钱武装部队,这样对保安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