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千古书生 >

第53章

千古书生-第53章

小说: 千古书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黑瘦书生没想到张白易那么干脆,顿时惹得一脸尴尬,

    “我并未说不与人比试,且看是什么人,并不是不识三常五纲的阿猫阿狗都能谁便找我切磋的,”张白易说道阿猫阿狗的时候咬的很重,眼睛一直盯着黑瘦书生,

    “你说谁阿猫阿狗?”黑瘦书生听出了张白易话中的意思,

    “这位公子,我并未说你是阿猫阿狗,你切莫自己对号入座,若公子非要往自己身上揽,张某也没有办法,”

    “你找死,”黑瘦书生顿时暴跳如雷,

    “这位公子一看便是做学问之人,身为圣人门徒,学的是圣人经典,修的是君子之道,想来定然不会为了区区玩笑而报复在下吧?”张白易笑着说道。众目睽睽,这让黑瘦书生如何拒绝?

    “本公子只嫌脏了手!”黑瘦书生强忍着怒气说道,

    妈的,老子可不是好惹的,

    “那便好,”张白易笑道,

    “诸位,”张白易喊了一声,引起众人的注意,

    “我这里有一上联,若是哪位能对出此联,在下便考虑与其喝酒畅谈,谈诗论赋。”

    一听有楹联,众才子顿时来了精神,

    “是何联?”

    “快,说出来与我等瞧瞧,”

    看着众人的反应,张大少爷微微一笑,道:

    “在下的上联是:九日旭日照旮旯。”

    众才子听罢,均埋头苦思,

    黑瘦书生也是眉头紧锁,

    此联可以说是由九和日组成,

    旭字是九和日的组合,旮旯两字也是,

    就连照字里也有九和日的影子,

    能作出此上联者显然不是浪得虚名之辈,

    良久,众才子纷纷相识摇头苦笑,显然是作不出下联来,

    感叹自己真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才子不好当啊!

第七十九章 楼外楼() 
阳光灿烂,满院春光,

    汇聚在张府门前的才子们因作不出下联渐渐散去,

    “好一个,九日旭日照旮旯,张兄又出了一副绝佳好联,这下那些才子们可得有一阵子想了,”

    就在张大少爷迈开脚准备踏入门内的时候,一个爽朗的声音从背后响起,

    不用回头,张白易也能猜出来来人定是楠竹钰无疑,

    “让楠兄见笑了,”张白易转身,果然楠竹钰一人正信步走来,

    府前最后一位才子摇头,最终放弃离开了,

    楠竹钰见四下无人,伪装的谦谦君子模样顿时破功,

    “昨日去外祖母家赶亲,无聊死,这不,刚回来,就奔你这里来了,走,陪我喝两杯,”楠竹钰拖着张大少爷就往不远处的马车行去,

    张白易一张苦瓜脸,赶亲还没进家门就被这些才子堵在门口,好不容易解决了又被你拖走,我这是造了什么孽啊,怎么进自家门如此难。

    楼外楼坐落在景色清幽的西湖孤山南麓,面对淡妆浓抹的佳山丽水。这座已有一百多年悠久历史的名菜馆素以“佳肴与美景共餐”而驰名杭州内外,有江南第一楼的美誉。几乎所有的杭州名菜都是这里的招牌菜,更是百姓心目中杭州美食文化的标杆。

    相传最初的楼外楼“仅是一处平房”,是一爿很不起眼的湖畔小店。但由于店主人善于经营,又烹制得一手以湖鲜为主的好菜,特别是他很重视与文人交往,使得在杭及来杭的文人雅士把来楼外楼小酌,作为游湖时的首选,因此,生意日益兴隆,名声逐渐远播。

    如今楼外楼开阔大气门,前两边竖挂着两个暗红色木牌,木牌上写着一副对联:“一楼风月当酣饮,十里湖山豁醉眸,“

    对联恰能体现出楼外楼的特色,

    一楼共有普通百姓消费,二楼有个露台,从外面看过去,粼粼湖水,碧波荡漾,确实让人心旷神怡。不过费用也是一楼的数倍。

    楼外楼二楼的一个雅间内,

    餐桌上已经摆下了形形色色的美味佳肴,东坡肉、西湖醋鱼、龙井虾仁、西湖莼菜汤、炸响铃、等等都是名声在外的菜,

    “张兄,尽管这里盘子比较小,在数量少确实偏少,但是吃起来味道却是极佳,而且做工精致,简直算得上精雕细琢的工艺品。”

    张大少爷打量着这些菜,有一盘名字唤作“招牌鱼头”的才特别显眼,其余都是小盘,唯有这个招牌鱼头用了很大很大一个盆子,不如说是脸盆更加合适~鱼头很大,看起来很嫩嫩,没有鱼腥。汤估计已经烧了好几个小时了吧,汤是白白的,看上去很有营养~加了胡椒粉,十分鲜美!汤里的辅料也很多,有小鲍鱼和海参,还有就是青菜和笋,”

    “这盘菜叫青花瓷缸,鱼丸是楼外楼的大厨自制的,吃上去像在吃豆腐一样的,好嫩的!别看这盘菜不起眼,可是要十两银子。普通老百姓一辈子恐怕也吃不着。”楠竹钰给张白易介绍道,

    十两银子一盘菜,折合成人民币是六七千块钱,一盘菜竟值这么多银子,在当下社会可谓是天价,

    不过仔细想想也很合理,在自己那个年代有人话数十万吃一顿饭,与之相比却是小巫见大巫了,

    震惊归震惊,张大少爷还是见过世面的,很快便平静下来,

    看到张白易眼中的震惊,楠竹钰得意一笑道,“不过今日,这些都是免费的,”

    “免费的?”张白易讶然,

    “不错,这顿可是楼外楼的少东家特意请张兄你的,在下也是沾了张兄的光。”楠竹钰笑道,

    “可我并不认识楼外楼的少东家?”张大少爷疑惑道,

    “楼外楼的少东家有意结识张兄,故在此设了饭局,托人找我为之引荐,”

    张白易认真的看着楠竹钰,难怪今日表现的有些古怪,原来是当了说客,

    “看时辰想必他也应该快到了,”楠竹钰看看天色说道,

    话音刚落,门外便响起了清脆敲门声,

    “来了,”楠竹钰指了指门外,忙起身开门,

    门被打开,一位英俊帅气的公子跨门而入,

    简单与楠竹钰打过招呼,少东家径直向张白易走来,

    站定,施礼道:“在下楼外楼的少东家司庭轩,想必这位便是张白易张公子了,果然如传闻那般英俊潇洒一表人才,离得老远便能感觉到张兄弟身上散发的气质当真是才气逼人。”

    不愧是酒楼少东家,一句话便把公子拉到了兄弟,但这份口才就说明此人是个人物,还有,这马屁……拍的老子太他妈舒服了,

    一瞬间张大少爷便对司庭轩有了好感,

    “司兄过奖了,市井传言着实有误,那些外面流传的只是在下身上的一点点优点,实在是不足挂齿。”张大少爷起身谦虚道,

    司庭轩一愣,本以为张白易是想谦虚客套一下,没想到他倒还真“谦虚”,

    “哈哈~张兄弟果然风趣,”

    三人各自找了位置坐下,

    “不知二位觉得我楼外楼的饭菜如何,可还可口?”

    “可口,甚是可口,”楠竹钰大赞道,“尤其是这盘西湖醋鱼吃起来鱼肉嫩美,带有蟹味,鲜嫩酸甜。”

    “楠兄真识货,西湖醋鱼是我们杭州本地一道传统地方风味名菜,用西湖草鱼作原料,鱼长不过尺,重不逾半斤,宰割收拾过后沃以沸汤,熟即起锅,浇上一层平滑油亮的糖醋,胸鳍竖起,说起来这西湖醋鱼和宋嫂鱼羹还颇有渊源呢,”

    一盘菜还有来历,张大少爷也感了兴趣,问道:“此话怎讲?”

    “这还要从百年前杭州的“宋嫂鱼羹”说起。

    宋五嫂,为民间著名的女厨师,高祖乘龙舟西湖,曾尝其鱼羹,赞美不已,于是名声大振,奉为脍鱼之“师祖”。从此,宋嫂鱼羹,遂扬名于世。其后又经名手整治,乃成西湖醋鱼与宋嫂鱼羹两种名菜,流传至今。”

    张大少爷二人从新打量这两盘盘菜,没想到小小的一盘菜竟还有这样一段历史,

    “这盘干炸响铃吃起来也很不错,来张兄你也尝尝,”楠竹钰有夹起一块放在嘴里,“嘎嘣……~嘎嘣”的嚼了起来,

    张白易夹起一块仿佛口中,嚼了两下忍不住赞道:“色泽黄亮,鲜香味美。不错。”

    “说起这盘干炸响铃做起来可是颇费一番功夫,该菜选用泗乡豆腐皮卷入精细肉末,切成寸段,油炸而成。因腐皮薄如蝉翼,成菜食时脆如响铃,故名干炸响铃,起初此菜非常普通,后来被人赏识,才得已崭露头角。”

    “司兄,莫不是这盘菜也有什么来历吧!”楠竹钰玩笑道,

    司庭轩微微一笑道:“楠兄真是慧眼如炬,说起这盘干炸响铃还真有一个来历,相传,有位英雄在一家饭馆中专点此菜下酒,但不巧这天原料中所需的油豆皮刚刚用完了,可这位英雄却有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之势。听说油豆皮在四乡定制,便立刻返身出店跃马挥鞭,把豆腐皮从那里取了回来。店家为他如此钟爱此菜所感动,倍加用心烹制,并特意把菜形做成了马铃状。

    后来此事传扬开来,成了一段佳话,于是,后人便改称此菜为“干炸响铃”。”

    “哈哈~有意思,有意思,”楠竹钰大笑道,

    “光顾着说了,真是失礼,来,庭轩敬二位一杯,”

    司庭轩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第八十章 司庭轩() 
“司兄客气,此杯应当我二人敬你才是,”楠竹钰仰头饮尽杯中酒,

    “是啊,我们还要多谢司兄的热情款待呢。”张大少爷放下喝完的酒杯说道,

    “张兄弟说这样的话就太见外了,能与二位相识是在下的缘分,尤其是与张公子这样德才兼备的才子相交更是在下求之不得的事情,”

    德才兼备,这马屁真是隆隆作响,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也只有张兄弟这样的大才子才能做出这样有气魄的诗句,”司庭轩一首端着酒杯,一手指点江山,颇为潇洒,

    张白易老脸一红,毕竟是偷来的诗句,总有些心虚,

    张白易尴尬笑道:“妙手偶得,妙手偶得。”

    也不知道太白老先生知道这般无耻的盗用他的诗句会不会从棺材里跳出来指着自己破口大骂,

    “哈哈~张兄不必谦虚,”司庭轩说道,

    谦虚?我一点都不谦虚好吗,

    “二位觉得我这楼外楼如何,”司庭轩颇为得意的说道,

    “环境优美,佳肴美味,”楠竹钰沉吟片刻给出了自己的观点,

    司庭轩看向张白易,想听一下张大才子的看法,

    张白易扫视了一下,说道:“楼内装饰典雅、环境幽美,设施齐全。菜肴不仅注重色、香、味、形、质,而且讲究品种多样,除西湖醋鱼、龙井虾仁、宋嫂鱼羹、等传统名菜外,还有一大批风味特色菜。当然这些都是每个酒楼必备的特色,最引人瞩目的当属一楼的那面壁雕,”

    楠竹钰顺着张白易手指的方向看去,果然有一面壁雕栩栩如生,

    说道壁雕,司庭轩脸上得意之色更重,

    张白易继续道:“这面壁雕是少见的精品巨作,气势恢宏,精美绝伦,令每一个到楼外楼的宾客,都会眼睛一亮,在大饱口福之前,先饱一番眼福。”

    “张兄真是慧眼识珠,这面壁雕是家父请东阳木雕大师陆光正设计创作了一面大型壁雕:《东坡浚湖图》。这面壁雕长三丈,宽一丈有余,里面有八十五个人物,五个场景连成一气,真实生动地记录和反映了苏老先生率众浚西湖筑苏堤架六桥的全过程。”

    “还真是栩栩如生,”楠竹钰感叹道,

    “不过,司兄的这座楼外楼好虽好,但却地处偏远,非闹市的黄金地段,纵然楼外楼名声在外,慕名而来也不在少数,但终究不是黄金地段可比的,”

    “没想到张兄才不但华出众对做生意也颇有一番见解,张兄说的不错,我楼外楼虽生意兴隆,但人流量却是不多,大部分都是光顾楼外楼的老顾客,前些日子家父还找在下商量对策,看是否能搬到别处,”

    “家父也是生意人,从小耳读目染,自然略知一二,”张白易敷衍道,“在下倒有个建议,司兄不妨听听如何?”

    张白易才思敏捷,说不定还真能解决楼外楼目前的难题,

    “张兄说来听听,”司庭轩期待道,

    “楼外楼莅临西湖,假若搬到别处恐怕也不会有此处景色丽人,若移到闹市却有失了楼外楼的特色,”张白易分析道,

    司庭轩与楠竹钰频频点头,很是赞同张白易的观点,

    “楼外楼地处偏僻,

    顾客不远慕名而来,但因周围并没有什么客栈,夜晚无法留宿而早早便要赶车离开,楼外楼若是能提供住宿便可更大程度的留住客人,也免了顾客奔波之苦,”

    “住宿的问题我与家父也商讨过,楼外楼所剩房间不多,若在另买楼房开客栈却有需要大量的银两,以目前来说却不是楼外楼所能承担的,”司庭轩失望道,

    本想张白易能出一个好点子,看来是自己多想了,

    “不用买下楼房,楼外楼只可把一楼的食客搬到外面即可。将一楼改成二楼,二楼改成三楼,三楼住宿即可,”

    “将一楼挪出楼外!对呀,我怎么就没想到,”司庭轩沉思片刻,猛然欣喜道,

    “楼外楼外便是西湖景色,环山抱水,景色丽人,若顾客晚上在外就餐不但可以品赏美食还可以欣赏这美丽的夜色,若是这样我楼外楼定能吸引更多的顾客来这里消费,张兄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另在下佩服。”

    张白易微笑道:“这些小伎俩就算在下不说,以司兄的才智早晚也会想出来的,在下只是提早说出来了而已,”

    “荣而不骄,居功不傲,张兄真乃厚德君子耶。来我敬你一杯”司庭轩举杯道,

    又拍马屁~恩,真他娘舒坦……~

    心情舒畅,淤愁尽散,接下来便是一阵胡吃海喝,

    “对了,我听闻夏侯与东升两所中书院明日便开始招生了,不知张兄与楠兄二人准备报名哪所中书院?”司庭轩端着酒杯,面颊陀红,显然已经喝得微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