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梦回甲午 >

第64章

梦回甲午-第64章

小说: 梦回甲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石云开来说,依克唐阿还好说,袁世凯才是心腹大患。

    袁世凯这人怎么说呢,把对曹操的评价套到他身上非常合适,“乱世之枭雄,治世之能臣”。但是袁世凯的历史评价不如曹操,这一点要归咎在袁世凯曾经称帝上。

    你称帝也就算了,关键是这个位子没有坐稳,如果袁世凯能坐稳位子,那也是“太祖”一般的人物。

    “这两个人,不好对付。”石耀川憋了半天,就憋出这么句话来。

    “一个是旗人,一个是民人,一个是军中悍将,一个是官场新锐,不好对付啊。”左宝贵也撸着胡子感叹。

    石云开听着好笑,差点没跟着来一句:“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

    “你笑什么?可有主意?”石耀川早盯着石云开呢,一看石云开面露莞尔,立即追问。

    “主意没有,歪主意倒是不少。”石云开正色回应。

    “姑且说来听听。”歪主意也是主意,死马当活马医吧。

    “依克唐阿和袁慰亭现在都不在京里,咱们能拿这个做文章。我听说依克唐阿出兵的时候一直打报告要枪要炮,他一共带了三千人出战,现在吉林将军长顺和盛京将军裕禄已经给补了三千多支步枪,他还喊着武器不够,这个事”石云开刻意拉长了声音,想要抛砖引玉。

    “这个事你是怎么知道的?”玉没引出来,引出来好奇宝宝石耀川一条。

    “盛小三。”石云开现在对于盛星怀已经没了一星半点的敬意,说话随便至极,难怪被金惠馨误认为俩人是一对好基友。

    “这个倒是可以利用一下。”到了和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时候,左宝贵也不是什么正人君子。

    “至于袁慰亭,他不是什么大问题,他现在只是一个小小的转运官,之前也没有带过大军的经验,朝廷现在不大可能把一支新军交到袁慰亭手上。”不是石云开没把袁世凯放在心上,实在是袁世凯现在还没有和胜军相提并论的资格。

    现在的情况和原本的历史已经大相径庭,历史上袁世凯编练新军,那是在清廷是在无人可用的情况下,算是“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现在战况比历史上好得多,不仅左宝贵没死,还多了胜军这个搅屎棍子,袁世凯想要和历史上一样顺利掌控新军,实在是难上加难。

    “袁慰亭在朝鲜一待就是12年,早年就有人弹劾此人‘侈然自大,虚骄尚气’,实在没办法就拿这个借口继续炒冷饭。我听说开战之前袁慰亭多次请求回调,甚至到了‘乞骸骨’的地步,这眼看病得要死的人,一回国就活蹦乱跳,有点不正常吧。”石云开摸着只长了几根绒毛的下巴,作远筹帷幄状。

    只可惜,这双滴溜溜乱转的眼睛出卖了他,活脱脱一个狗头军师。

    “可惜咱们和翁大人不熟,如果翁大人肯施以援手,这镇武军就没跑了。”石耀川扼腕叹息。

    “也不能说不熟,翁大人不认识咱们,总是认得银子,再说了,这等小事,也没必要找翁大人出头,找上三两个御史就行,不了多少银子,咱又不是要把这俩人一棍子打死,只要不给咱添乱就行。”石云开盘算着,盛星怀那里应该还有个几万两,这些银子别说收买两三个御史,收买翁同龢都够了。

    “御史”这个职位很神奇,最大的特色就是可以“风闻奏事”,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别管有什么事,只要我听说了,我就能检举揭发你,至于能不能查实,那是朝廷的事,我只负责检举揭发,对于内容的真实性不予考虑。

    说白了,御史就是一群疯狗,逮着谁咬谁,看谁不顺眼咬谁,听说谁不顺眼咬谁。

    “如此甚好,等会你去找薇荪,你们俩把这事儿合计合计。”石耀川连连点头,张嘴就把权力放给了石云开。

    “为啥这种偷鸡摸狗的事情都让我们俩去干?我们俩很像小贼?”石云开现在不相见盛星怀那张写满了“羡慕嫉妒恨”的老脸,有这功夫,还不如去找金惠馨诉诉衷肠呢。

    “哇哈哈”石耀川一贯的恶形恶状,小舌头闪闪发光。

    “你们俩不像小贼,你们俩就是小贼,还是俩黑心的小贼。”左宝贵也不客气,毒舌起来能毒死人。

    “我”石云开面色变幻,终究还是没能艹出来,惹不起躲得起,干脆拱手告辞:“既如此,那我就去找盛小三。”

    后堂,盛星怀躺在一张竹椅上,两名侍女围着他又是揉肩膀,又是捶腿,摆足了大爷架势。

    “你这不行,劲道不够,还要多搞出来点事,比如依克唐阿吃空饷拉,御下不严拉,军纪败坏拉什么的。至于袁慰亭,想搞他更简单,一个贪污粮草,私售军资的名义就能让他进大狱。”盛星怀听完石云开的借口,立即连连摇头,一连串更严重的罪名脱口而出。

    “我靠,左大人说的没错,你丫就是一小贼。”看盛星怀这样子是要接手,石云开乐得轻松。

    “我呸,这又不是我说的,这是人家御史说的,人家有‘风闻奏事’的权利。”盛星怀懒洋洋的笑骂一声,就像只脱了骨头的猫。

    真是不要一张脸两张脸。

第136章 尘埃落定() 
两天后,一则流言突然在一夜间传遍京师。

    黑龙江将军,发什尚阿巴图鲁,新编镇武军统领人选依克唐阿因为御下不严、纵兵劫掠、谎报军情、私售军资被革去顶戴翎,不日即将押解到京,交付刑部处理。

    京师顿时陷入莫名的恐慌之中,依克唐阿乃是军中悍将,他所任职的黑龙江更是旗人的发源地,事发前依克唐阿正在平壤抗击日军,这堂堂的统兵大将居然因为些许小事丢官罢职,临阵换将不仅兆头不好,也给老佛爷的六十大寿蒙上了一层阴影。

    事发突然,清政府还没有反应过来,这则消息就传遍了京城。就在清政府想要澄清事实的时候,又一则流言传遍京城。

    帝国子爵、新任总兵、镇武巴图鲁、胜军副统领、前阵子在朝鲜立下大功的石云开居然意图谋反。据说石云开已和其父记名提督石耀川一起下了大狱,正在前线作战的胜军也已经一哄而散,不日,石云开就将和石耀川一起退出菜市口凌迟处死。

    你妹啊,这消息更是耸人听闻。老佛爷刚封了石云开子爵,又赏了巴图鲁称号,还赏穿黄马褂,准紫禁城骑马,可以说是圣眷正隆,是谁如此不知死活,敢编排朝中重臣?

    就在被责成处理此事的总理衙门正手足无措的时候,又一则流言传遍京城,据说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在黑龙江颇具人望,有“东北三省海外天子”之称。

    当天晚上,身在平壤的依克唐阿就发来电报,求朝廷另选贤能,担任黑龙江将军,他本人则因年老体衰,请求“乞骸骨”。

    刚过了一晚上,又一则流言新鲜出炉,帝国子爵石云开在平壤统兵作战的时候,曾下令屠杀日军俘虏,并且连一并俘虏的各国洋人也不放过,一并杀了个精光。如今各国洋人大怒,要求清帝国惩治罪魁祸首石云开,否则的话,那凶神恶煞的英吉利人和法兰西人就要效仿前朝庚申年间的旧例,出兵京师,将罪魁祸首石云开缉拿归案。

    热,这下字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热闹了。清国没有外交部,只要牵涉到洋人,一应事务都由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处理,这下子连京城的各国公使都发函询问有无此事。

    话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原来的头,就是庆亲王奕劻。但是就在不久前,奕劻不知道得罪了那位大神,被革去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的职位。所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现在的头,乃是恭亲王奕訢,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鬼子六”。

    看到各国的公函,奕訢终于感到事态严重,一边下令彻查,一边上报老佛爷和光绪,请求尽快确定镇武军统领人选,以平息流言。

    这时,才有一则流言传出,原来镇武军统领的职位,有三位候选人,其中一位是身在平壤整天嚷嚷着要辞官回老家的依克唐阿,一位是天天跪在宫门口等候处理的石耀川,另一位则是名不见经传的袁慰亭。

    啧啧啧!

    你说,这三个人抢官坐,两个人被漫天的流言逼得想上吊,最后一个隔岸观火渔翁得利,是谁在暗中搞事好像已经呼之欲出。

    袁世凯也不是软柿子,一边上表自辩,一边同样选择“乞骸骨”,而且“乞”的很彻底,据说现在已经返回项城老家,家里人正在操办后事

    十月初七,就在老佛爷六十大寿的前三天,一则刊登在美国纽约时报上的新闻传遍了京师,其中头版头条格外显眼,用加粗的黑体字醒目的写道将军的宿命,这是来自于纽约时报战地记者凯瑟琳的新闻报道。

    在这则新闻通稿中,凯瑟琳对于胜军统领石云开极尽溢美之词,不仅将石云开比喻为“远东清帝国最具天赋的将军”,还将石云开和美国南北战争中的传奇将领罗伯特爱德华李进行了一番比较,最终的比较结果令人吃惊。同是以寡敌众,同时以少胜多,区别是石云开赢得了最后的胜利,而罗伯特爱德华李最终不敌。

    这则新闻以惊人的速度传播,万国公报和申报以最快的速度转载了这则新闻,并且紧急编纂了副刊,对胜军、石耀川以及石云开加以详细介绍。

    新闻传开后,立即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反响,石云开也第一次以“国家英雄”的伟光正形象出现在清国百姓面前。

    事情闹到这个地步,关于镇武军统领的位置似乎已经没有了争议的必要,各种流言也在总理衙门的强烈制止下渐渐归于平息。

    十月初九,光绪和慈禧接连发布了一连串的人事任命,快刀斩乱麻的平息了关于镇武军的流言。

    原直隶提督叶志超因作战不力,临阵脱逃,被革去顶戴翎,交由刑部候审。

    原盛军统领卫汝贵,作战不力、御下不严、纵兵劫掠、私吞军饷,被革去顶戴翎,押赴京城,交由刑部处理。

    记名提督,原高州镇总兵左宝贵,因作战奋勇,功劳卓著,接替叶志超的职位,担任直隶提督。

    记名提督,总兵石耀川功劳卓著,治军有方,实授高州镇总兵,并任命为新编镇武军左军副都统,将所部胜军扩充后驻防旅顺、大连。镇武左军都统为步兵都统荣禄,但荣禄并不管事,镇武左军的大权都贵了副都统石耀川。

    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功劳卓著,素有威名,任命为新编镇武军右军都统,将所部靖边军扩充后驻扎奉天。

    镇武巴图鲁、总兵、子爵石云开,调往镇武左军听令。

    原太原镇总兵聂士成,接替卫汝贵之位担任盛军统领,一旦前线战事平息,仍旧驻扎天津。

    镇武军统领之争就此落幕。

    十月初十,慈禧老太太六十大寿,历史上的今天,日军攻破了大连湾。此后逼近旅顺,辽东半岛的清军纷纷作鸟兽散望风而逃,日军长驱直入,占据辽东半岛,进而攻破田庄台,威逼锦州,威胁山海天,于是京师震动。

    和历史相比,现在的情况好了许多,日军还远在凤州,尚未突破清军的赤壁江防线,京师稳如泰山。

    十月初十这一天,京师处处张灯结彩,普天同庆。

    慈禧早上先在皇宫接受王公大臣的朝贺,然后大排銮驾,直奔颐和园。在颐和园内听大戏,开大宴。

    军机大臣、礼亲王世铎担任庆典总办,在西华门至颐和园的几十里大道旁,沿途点缀景观,搭建经坛、戏台、彩殿、牌楼,组织僧道念经,戏班演戏,夹道欢迎,供慈禧途中观览,是谓“点景”工程。

    如此规模,如此宏大,以至于翁同龢在日记中写道:“济济焉,盛典哉!”

    也就是在这一天,日军突破聂士成所部防守的清源里,清军赤壁江防线终于被攻破。

第137章 帷幕() 
旅顺,远东第一要塞。

    自1880年起,李鸿章开始在旅顺建立北洋水师海军基地。到1894年,旅顺港及其周边已经建立起老龙尾、二龙山、黄金山等七个炮台群,近二十座炮台,共拥有重炮76门,中小口径火炮56门,另有加特林机关枪24挺。

    大连此时尚未筑城,隶属于金州道。在大连湾周围,清政府自1887年起开始修筑炮台,共修筑了徐家山炮台、和尚岛炮台、大兰山炮台、大连湾炮台、红土堆子湾炮台、黄山炮台等六座炮台。其中许家山炮台是唯一的一座陆防炮台。

    按照清政府的计划,镇武左军的驻地在旅顺,而金州和大连湾,作为旅顺的陆路咽喉要道,也划归了镇武左军使用。

    旅顺划归镇武左军,这之间经过了复杂的博弈。

    旅顺是李鸿章苦心营造多年的军港,是北洋水师的基地之一,周围不仅建有数量庞大的炮台,军港内也建设的颇为繁华。旅顺港内不仅有造船厂,还有鱼雷厂、火药厂、炮弹厂、电报局等军备工厂,又有发电厂可供发电,称为“远东第一要塞”丝毫也不为过。

    李鸿章曾许下诺言,只要弹药充足,粮草齐备,旅顺可以在十倍于己的兵力围攻下支撑三年。

    这一点在此后的日俄战争中得到证实。

    既然费了如此心血,李鸿章肯定不会将苦心营造多年的旅顺军港拱手让予镇武左军。怎奈天不遂人意,甲午清日战争,朝野上下已经不约而同的将矛头对准了尾大不掉的以李鸿章为首的淮军一系,李鸿章也知道自己已经成为众矢之的,不得不将手中权力一一让出,以避嫌疑。

    日前,叶志超和卫汝贵的铛锒入狱已经有了苗头,如果李鸿章不作出退让,朝廷下一刀会砍得更狠。

    也正在此时,以石耀川为首的胜军在战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军事力量。

    胜军的幕后大佬是盛宣怀。盛宣怀此人虽然身为李鸿章的幕僚,和李鸿章的朝中死敌翁同龢的关系也有点不清不楚,在盛宣怀的居中调和下,翁同龢和李鸿章各退一步,旅顺虽然划归为镇武左军驻地,但北洋水师仍保有旅顺军港的使用权,这才使得李鸿章忍痛割爱。

    十月中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