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梦回甲午 >

第22章

梦回甲午-第22章

小说: 梦回甲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比那些从来没见过火炮的新丁强得多。”

    还有炮兵?这可真是意外惊喜。

第四十五章 回军() 
火炮,自从进入热兵器时代,在军事中作用毋庸置疑,“战争之神”的称谓不是白叫的。

    当然,作为火炮的操纵者,“炮兵”也成了军队中的高科技兵种。别说是文盲遍地的大清朝,就算再过上半个世纪,想弄到火炮不难,想拥有一支可靠的“炮兵”依旧是很多将领心中的梦想。这一点,无论是在资源众多的果军,还是在东拼西凑的共军中都是一样。

    那么,在十九世纪末的甲午年,有一支部队能冠以“炮兵”也就弥足珍贵了。

    “炮兵?铭军中能有炮兵?”甚至炮兵珍贵的石云开疑问重重。

    “怎么没有?铭军本就是驻防大连湾炮台的,不会操炮怎么驻防?”对于石云开能问出如此外行的问题,盛星怀大感意外。

    守炮台的还能不会开炮?对于石云开的问题,盛星怀感觉是外行。但对于石云开来说,守炮台的炮兵离开炮台背着步枪上前线,更是标准的外行行为。其实他们都对,在大清国,就是不乏这种“外行指挥内行”的状况

    也不对,应该说是在大清国,这种炮兵背起步枪上前线的不务正业状况,那是有传统的。早在清国建国之初,清国的骑兵就是上马行军下马作战

    “就算是有炮兵那又如何,咱们又没有炮”石云开怅然若失,这真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谁说没炮?随军过来的就有五门克虏伯行营炮,三爷我略施小计,又从奉军弄来五门。”盛星怀脸色平静,自有一番得意洋洋在心里翻腾:“咱们现在一共有十门大炮,成立一个炮营足矣。”

    “十门?”活了大半辈子,石耀川终于在石云开的影响下学会了给目标人物表现的机会:“薇荪快说说,怎么来的?”

    “呵呵,小弟适才就说过了,随军过来五门,小弟又从奉军弄来五门。”面对石耀川,盛星怀自然不会一口一个“三爷”。

    “知道,知道,就是想听薇荪你说说是如何从奉军弄来的大炮。”不止是石耀川大感兴趣,众人都非常好奇。

    各军的军门都是老行伍,对于火炮在战争中的作用都心知肚明。大战在即,谁舍得把手中的火炮送人?石耀川自认他做不到。

    “呵呵,说来简单。”盛星怀卖了个关子,看大伙都目光炯炯,这才娓娓道来:“卫大人当初率奉军入平壤,深感部队火力不足,多次电告求援。中堂大人体恤下情,特拨克虏伯行营炮二十尊助战。但是炮给了,操炮的人却没有,卫大人想要再招募两营炮队,却一直不曾如愿。我见这次来的炮手不少,炮却不多,就找卫大人商量,用一个炮队换了五门炮出来”

    有关史实记载,奉军一直到平壤战后,也没能组成炮队,二十门花了大价钱购买的75毫米克虏伯行营炮就成了摆设,白白送给了日军。不过就算是卫汝贵成立炮营,一群连枪杆子都没摸过的新兵蛋子能发挥火炮几分战斗力也非常值得怀疑。

    “这”

    “嘶”

    “亏了赚了?”众人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评价,只有石昌茂这夯货能问出声。

    武器重要还是人重要,这是个哲学问题,就跟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深奥。在座众人除了石耀川和石云开,虽然都不大明白炮兵的重要性,但想来人是比武器值钱的。这并不是此时的普世价值,而是胜字营的特殊性给的大家脱离现实的感觉。胜字营自打成立,从没有为武器发过愁,不仅人手一枪子弹管饱,缴获的武器还要挑拣一番这才装备,在大清国也算是独一号。

    当然,就整个甲午清日战争而言,且不说靡费无数的海军舰船,陆军步兵的轻武器还算充足。现在还不是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武器并不如抗日战争时那般紧缺。也正因如此,每每想来令人扼腕。

    “高!实在是高!”眼看就要冷场,石云开突然连声赞扬。

    换都已经换了,还能再换回来不成?现在不是衡量得失的时候,而是确保领导正确性的时候。这才是溜须拍马的真谛,对不对不重要,只要是领导说的,那就是对。

    “不错,确实高明!”初窥门径的石耀川反应最快。

    “咱们胜字营不费吹灰之力就立了炮营,三爷当居首功。”

    “打咱胜字营成立,三爷一直就是首功。”

    “我看三爷这次平壤之行,等到战后坐个总兵也是应当。”

    “何止是总兵,我看要坐个提督才能酬三爷之功。”

    “何止是提督”

    得了提示的众人纷纷发言,不要钱的奉承话成吨砸过去,眼看盛星怀就要被逼无奈黄袍加身。

    “诸位,诸位,战后之事战后再说,咱们现在理应注重眼前。”盛星怀自然不会授人口舌,及时拦住话头。

    “咳!要不说还是三爷英明呢,面对高官俸禄依旧风轻云淡,足为我等楷模。”

    “岂止是我等楷模?依我之间,足为我平壤诸军之楷模。”

    “岂止是平诸军,当为我辈军人之楷模。”

    “岂止是”

    这老实人一旦开了窍,就好比流氓会武术,谁都挡不住。又一轮高帽子砸过去,盛星怀感觉自己要顶天立地。

    “诸位,诸位,还请留点口德,留点口德”盛星怀真是怕了,这么说下去,怕又要黄袍加身。

    “好了好了,咱们还是商议一下行军事宜,先回平壤再说。”阿谀之词滔滔不绝,直听得石耀川都面色泛红,实在没想到,这群平日里看上去的老实人一旦下作起来是如此没有底线。

    “正是,正是,正当如此。”已经晕晕陶陶不知仙乡何处的盛星怀还保有一丝清明,施施然掸掸长衫重新落座。

    “商量啥啊,直接收拾东西拔营回家不就完了,这又是赏银又是增兵的,谁还有心思窝这疙瘩啊。”石昌茂心直口快,直接点出大伙心声。

    “呃”话头一滞的石耀川环目四顾,看大伙都有点心不在焉,干脆顺从民意:“收拾家伙,拔营回家!”

第四十六章 跑得快() 
平壤,胜字营。

    盛星怀的后勤工作还是卓有成效的,不过旬日间,就在平壤城外东南角平了一大片高粱地,建成了包含一个校场在内的完整营盘。

    这也使得胜字营终于可以搬出那个临时居住的大宅院,正儿八经拥有了自己的军营。

    说是军营,但一点也没有军用品的高大上。夯土筑成的寨墙大概三米左右,寨墙上还煞有其事的设有垛口,但由于寨墙太窄上面不能站人,垛口也就成了摆设。水桶粗的圆木两横两竖搭成辕门,正中一块门匾用楷体大大写着“胜军”两字,铁钩银划看上去倒是还有几分军威。军营内地面没有硬化,沟沟壑壑不甚平整,现在是晴天倒是不用多虑,一旦下雨恐怕这军营就会变成一个大泥坑。营地内靠里的位置支了一大片帐篷用来住人,帐篷区旁边就是校场,校场角落里还有一小片高粱地没有来得及铲除。

    回到平壤的石耀川等人看到已经基本建设完成的营地都笑逐颜开,这也没甚好挑剔的,因为平壤诸军的军营都是一般摸样。

    只有石云开不甚满意。

    经历过网络知识大爆炸的洗礼,见多识广的石云开更加注重细节,也就能发现更多缺点。在营地内随意转了没两圈,在石耀川等人看来设施完备的军营在石云开看来就不堪使用。

    没有排水设施只是一个缺点,帐篷太过集中又是一个,伙房和帐篷混在一起更有隐患,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更不用说胡乱堆在校场角落里的备用弹药,上面只盖了一层篷布不利防水,下面和地面没有隔离措施更不利防潮。最令石云开不能接受的是,营地内没有厕所。

    虽说军中都是汉子不用考虑男女大防,但不管是处于清洁卫生方面的考虑还是出于军容风貌方面的考虑都应该设置厕所。

    此时的人们还没有清洁卫生能防治疾病的意识,刚到平壤石云开就发现了这一点。不论是在大同江边随地便溺的当地朝鲜人,还是被粪便包围恶臭不堪的清军营地,都说明时人根本没有公共卫生这个概念。

    这也就怪不得在七月份发生在日本的一场霍乱造成五万六千人感染,三万九千人死亡的惨重后果。

    因为公共卫生问题,发生在日本的重大事件还有迹可循,发生在清国的就无据可查。难道清国就没有此等案例?

    很明显并非如此,清国方面没有这方面记载,往好了说,是因为清国地域太过广阔,基层统治机构只设到县级的清政府无力统计。往坏了说,大抵是因为“家丑不可外扬”的思想作祟,或者是清国政府不太注重民生,死上几万个民人太过正常,不值得重视而没必要记载。

    时人因为不明白公共卫生的严重性不加重视,亲身经历过防治“萨斯、**”等大会战的石云开自然不会掉以轻心。

    因此,石云开进驻胜字营的第一个任务,就是主动请缨修建厕所。

    “三哥,升哥、茂哥他们都忙着抢人,咱干嘛蹲在这修这劳什子茅厕?”石文秀一边挖坑一边发牢骚。

    校场上,新加入胜字营的五百余人排成方队,等待各哨哨官挑选。因为盛星怀的强调,这五百余人多是青壮,大多从军三年以上,经历过西洋教官的训练,并且没有烟瘾等恶习。就个人条件来说,在此时清军中,称得上是优中选优。

    “让他们挑去,你只管做你的。”石耀川早有安排,石云开并不担心分不到人。

    早在黄州时,石耀川就决定成立炮营,并任命聪明能干诚实可靠小郎君石云开为炮营帮办。

    这“聪明能干诚实可靠小郎君”可不是石云开厚着脸皮自封的,而是盛星怀比划着大拇指夸赞的。打了几次交道,盛星怀对石云开的善解人意大加称赞,石云开在盛星怀心中的地位那是“蹭蹭蹭”的往上涨,眼看就要超过石昌茂这个夯货。

    真是当官升得快,全靠马屁带!

    “嘿嘿三哥,咱要是建好了茅厕,是不是就能开炮操练了?”对火炮早就心痒难耐的刘义守把手中铁锹舞得飞快,进度比石文秀快了一倍不止。

    “只管挖你的,早晚有让你玩吐得时候。”身为帮办的石云开自然不用甩开膀子挖坑,他正蹲在一边拿一个小本子写写画画,这是在做训练计划。

    胜字营初立时,处于尽快提高战斗力的考虑,曾经搞过“大练兵”计划。但那个计划大多是石耀川根据多年军旅经验搞出来的,在石云开这个半吊子军迷看来都漏洞百出,自然更不能适合“炮兵”这个高科技兵种。

    那时的石云开只是个外委把总,说话没分量没人听,自然不可能插手训练计划这种事物。现在已经今非昔比,石云开已经是正儿八经的千总,又当了炮营的帮办,也就有了权力编制炮营的训练计划。

    “站军姿能训练军容风貌,队形队列能训练士兵的服从性,还要加上土木工程作业,个人军事技能训练,小队配合训练娘的,咱们是炮兵,会开炮,打得准才是正事那就再加上炮兵技能训练,都什么来着”石云开想的脑干都开始抽搐,才想到“跳眼法测距、三发校正”等等有限的几个专业术语:“这他娘的太难了,要规范术语,要精确测量,就要有基础文化知识,这还要办夜校扫盲”

    想着想着石云开就感觉头大如斗,眼前诸般事物就如一团乱麻般令人理不清头绪,找不到快速提高战斗力的出路。

    “想样样精通,结果就会样样稀松,一招鲜吃遍天。”石云开把小本本揣进快里,开始思考目前要面对的局面。

    平壤战役下月中旬就会打响,届时清军将一败涂地退回辽东,继而在辽东一败再败毫无还手之力。这种局面下就算胜字营人人都是三头六臂能不能力挽狂澜?

    石云开只用了一秒钟就给出答案:不可能。

    那么,目前最重要的是什么?

    石云开又用了一秒钟给出答案:要跑得快。

    没错,只要跑得快就行。确切的说,只要胜字营比别的清军跑得快就行。

第四十七章 以威服人() 
既然确定了大方向,那就要根据大方向制定计划逐步实施。

    当然,在这之前,先要厘清手中拥有的力量。

    一百一十人排成方队整整齐齐列在校场上,队列前崭新簇亮列着十门75mm口径克虏伯行营炮。这就是胜字营的炮营,石云开的炮营。

    “报告千总大人,炮营列队完毕,应到一百一十人,实到一百一十人,请您检阅,第一炮队炮长石文秀。”最后一句格外响亮,概是因刚当上把总心气比较高的缘故。

    有道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石云开升任千总,自然也不会亏待了手下弟兄,炮营成立之后,石云开原来的小伙伴们都升了把总,起点比石云开当初还要高上不少。

    “入列。”石云开刻意压低声音,多了几分稳重和深沉。

    升任千总,按说石云开已经有了顶戴花翎。不过石云开实在不喜欢脑袋后拖两根辫子,还是和以前一样身穿号挂头巾缠头。用头巾缠头有不少好处,战场上不易被敌人发现身份特殊是一个,平时方便行动又是一个。石云开准备进行长途拉练,他本人也要随队训练,而且还要更加刻苦几分才行,石云开可不想到时候一声令下,其他人都比自己跑得快,那情景可就太令人悲伤了。

    炮营的新丁们排的整整齐齐,等待新任营官石云开训话。石云开却没急着开口,而是迈着方步沿队列缓缓踱步,逐一打量这些新加入炮营的新丁。

    石云开已经看过这些人的资料,他们的年龄大多在二十至二十五岁之间,正属于血气方刚的年纪。他们户籍多是东北,尤以锦州和盛京居多,也有少数来自直隶、山东,这些地方接下来都会成为战区或者临近战区,因为有切肤之痛更有利于战前动员。

    石云开现在只有十六岁,虽然经历了战火洗礼,手上有了几条人命,身上也隐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