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有皇帝分身 >

第403章

我有皇帝分身-第403章

小说: 我有皇帝分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军法也可治罪,朱子龙仅然路过,当然不想放过。

    听到贼首已死,解国之危难,释圣上之忧,立下不世奇功。城中文官心中一动,率一些兵丁,连同襄阳各官,还有各坊一些乡老,叫了一个仪仗乐班等,一路吹吹打打,来抱朱子龙的大腿。

    在各人期盼中,张献忠的尸体被搬了上来,百姓和文官们上前一确认,都是大叫:“确是献贼,确是献贼无疑啊!”

    看着张献忠的尸体,襄阳众官员一时间百味立生。

    当年,张献忠攻破凤阳掘了高皇帝的坟墓,砍光皇陵的几十万株松柏,皇室镇怒。杀了中都凤阳的诸多官员,现在还有一些人押在牢中,等待秋后斩首呢。

    这一次,幸好有朱家军前来救援,否则旧事重显也。

    张克俭喃喃道:“绝世奇功啊,定要和朱家军拉好关系。”

    张克俭(明末官员),字禹型,山西屯留人。擢湖广佥事,监郧襄诸军,杨嗣昌坐镇襄阳时,多依仗其之。

    在原来的历史上,十四年二月擢右佥都御史,巡抚河南。未闻命,献忠令人假督府军符诳入襄阳城。克俭不能辨,夜分,贼从中起,焚襄王府。克俭仓皇奔救,为贼所执,大骂死。

    他也算是一个忠臣和明事理的人了!

    次日,当地文官们,连名向京师上奏折。

    朱家军两战大捷,两救藩王,特别襄阳之战,颇有传奇色彩。相信不久后,襄阳之事,将会以惊人度,传向整个湖广,传向大明各处。朱家军的厉害,再一次真正四海皆闻,世人尽知!

    当晚,宴会起。

    朱子龙有意收城中官员为已用,于是暗示可以分些功劳给他们,当场让文官们大喜。

    要知道,襄阳之战,虽斩杀了巨贼张献忠,但这都是朱家军所部的功劳。

    反观,当地官员们,有的只有失职陷城之罪!

    大明后期,朝廷对武将不敢动,但对文官们就不客气了。如果没些功劳沾上,这官也就做到头了,甚至于还会有抄家斩首之祸!

    等到一行人统一口径,最后去拜访了襄王。

    吓晕了的襄王,到现在才回过神来,只是询问府中财物去向。朱子龙编了个理由,说贼军拿光了,还没有抢回,就此安抚。

    等到朱子龙离去,贵阳王朱常法,对襄王怒道:“这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吗?献贼进城时,官兵溃败,城池沦于贼手。但,紧接着朱家军就入城,我等财物怕也……就在这四海龙侯手中,真是心大,好黑。”

    襄王叹道:“此事算了,朱四海势大已成,天下无人可敌,就算是皇帝醒来,也不可能治的了他。他不可能久居襄阳,襄阳之事,还要靠本地的官将啊,就当结个善缘吧。钱财我等以后自可再赚,不必多言。怒了他,死都不知道如何死的。”

    …………

    第二日,塘报上奏!

    飞报湖广巡抚宋一鹤。

    官兵大胜,献贼身死,其部将义子皆死之?

    看到的第一眼,老实说,宋一鹤不敢相信,然事实又在眼前,此等大事。谁作假,简直就是作死。

    而且塘报上写得清楚,献贼尸身便在襄阳,不怕上官检验。

    再仔细看塘文,宋一鹤明白了,这是朱家军路过,打下来的功劳呀,否则是不可能的。

    消息传到杨嗣昌那里,他心中十分纠结,面色变幻莫测。

    想当初,他意气风发,结果苦心孤诣,军事上却连连失利。朱家军只是路过,随便一出手,就完胜他的各种能力。

    杨嗣昌知道,自己失败了,文官不如武将的时代来临了。

    只是,杨嗣昌性格刚愎自用,自尊心极强。襄阳的胜利,等于是打他的脸面,这如何不让自视甚高的杨嗣昌,心头苦涩?

    所以,他对朱子龙恶感再涨。

    然而,这并没有什么卵用。

    随着,他吐出一口血来。自家事,自己知道。他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了!

    也罢,临死前,去看看献贼的尸体。

    (在原来没有变动的历史上,崇祯十四年(1641年)张献忠破襄阳,杀襄王朱翊铭,杨嗣昌已患重病,闻此消息后惊惧交加而死(一说自杀),享年五十四岁。)

    可以说,老杨的身体一向不好。这是天命天数也!

    而,朱子龙也没有兴趣抢救他,可以说,那怕他现在不死,也活不了几年了。对于这种要不了多久,就会病死的人,朱子龙是不宵于再下黑手的!

    老实说,就老杨这个人来讲,能力还是有的。

    面对当时“贼”满天下的局面以及清廷虎视眈眈的威胁,杨嗣昌提出“攘外必先安内”。对于剿杀农民军的策略,他提出“四正六隅”的“十面之网”,即“以陕西、河南、湖广、江北为四正,四巡抚分剿而专防。

    以延绥、山西、山东、江南、江西、四川为六隅,六巡抚分防而协剿”,由此构筑成“十面之网”,让“流贼”插翅难逃。

    凭公而论,杨嗣昌的战略在理论上没什么漏洞,但坏就坏在纸上谈兵。而且,明朝各地将领、官员的执行是否到位,也是检验这种策略的“法宝”。

    如果是按以前卢象升的建议实行“因粮”(即田多的地主应该多交粮),不算是坏事。

    要命的是,杨嗣昌病急乱投医,他改“因粮”为“均输”,即平摊在一般百姓身上。如此一来,为丛驱雀,为渊驱鱼,使得无数本来就活不下去的“良民”,铁下心加入“流贼”队伍。

    这就是,这个时代,文官们的眼光局限性了。

    屁股决定思维,他们跳不出坑外。

    另外,在原来没变动的历史上。卢象升战死后,杨嗣昌小人之心日起,也想上报“下落不明”来阴构卢象升“临阵逃脱”。

    最终,当地父老寻得大英雄尸身,杨嗣昌竟然连扣了八十多天,不验尸,不上报,仇及死人,真是奸刻大阴。

    这样一个人,也就那样了。

    而有了朱子龙前来,他也就浪不起来了,现在只能等死最后几年进棺材了。呵呵!

    …(未完待续。)

第820章 良家子分田地,强军器,以及……() 
《明史》中记载,杨嗣昌是“不食而死”,又有笔记讲他是病重身死,均不确切。 失陷两藩,他自知再无生路,只能一死了之。

    说起来,在这个时空,等于是朱子龙间接救了他一命,否则,这会儿他就要下牢治罪了。

    杨嗣昌不可谓不勤奋,但属干吏小才,行事过于繁琐,一切军情大小事情均亲自料理,千里待报,坐失机会。他掌兵柄数年间,陷卢象升于死,排压孙传庭,挤兑洪承畴,加饷残民,实际上自绝明朝国脉。

    这一次,那怕朱子龙没有皇帝分身可用。

    也要趁天功之下,让皇后将老杨踢出内阁组织,免的他再坏事。

    想来是不难的,因为多方大臣是看他不顺眼的了。而这一次,与朱子龙形成显明的对比,加上身体不行,就算他不想下台,也得到下台了。

    ……

    很快,捷文飞报京师,等捷报传到京师的时候,献贼身死,襄阳大捷之事,整个大明振动。

    宋一鹤等人,率督标营,幕僚,麾下各将等,一行人急急离开江陵,往襄阳而去。平贼将军左良玉,陕西总兵贺人龙等人,闻听襄阳之事后,也皆尽哑然,尽率麾下兵马,顺汉水而下,皆往襄阳急急而来。

    此战,朱家军算是战果丰盛,除财物外。还缴获完好马匹五千四百多匹!

    事后,一些主动放弃守城的大明罪将,给朱子龙关报起来。

    对于这些人,朱子龙认为。

    他们身为官军,却与匪贼无异,不守城池,溃逃在外就不说了,还纵兵劫掠,此等禽兽之举,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他准备等到其它各地官员都来到时,公开审询他们,然后以敬效有。

    数日后,先到达的是其它一些分部的朱家军军队,让军中威能更上一层楼。

    再过数日,宋一鹤等人到了。

    朱子龙当着他们的面,数落罪将士兵们的过错,然后当场斩杀。

    杨嗣昌似有不忍和怒气,然一和朱子龙对视,就心感压力山大。事后,朱子龙对其,只留下几句话,引人深思。

    “我朱家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世人皆以为是利器为为。然,首功当属,便是军纪森严四字。”

    “戚少保的兵书,上面说得好。兵是杀贼的东西,贼是杀百姓的东西。设使官兵肯杀贼,守军法,不扰害地方,百姓如何不奉承,官府如何不爱重?若官兵也抢掳,又与贼何异?仅是贼,那就不是兵了!”

    “若说是罪将官兵,就算是天子亲军,敢触犯军法,我四海龙侯也不会放过他。左良玉的亲之和从军又如何,倘若敢纵容乱军,包庇尔等,亦必诛之,就如此间!”

    等到朱子龙回到军中,马小三低声道:“师傅,接下来我们怎么办?”

    朱子龙沉思了一下,回答道:“先等圣旨,依我估计,我们在襄阳待不了多久!”

    不久后,确认献贼身死,老杨把心思放在了他处,没有再多与朱子龙急议。

    他认为,献贼死,闯贼溃跑,余下各贼皆成惶惶之犬,剿灭只在反掌之间,大明中兴可期了。

    随之,杨嗣昌下令,全城欢庆,犒劳三军。

    朱子龙自然也参加了庆功会,席间黄得功,猛如虎,周遇吉等人,诸将都有心交结朱子龙。

    “早在数年前,就闻将军大名,惜不能一见。然,今日一见尽是骁勇将士,怪不得,怪不得。难怪皇后娘娘恩赐,大明第一军的称号!”

    朱子龙拱手回礼:“黄将军,过奖了!”

    然后,朱子龙的头脑之中闪过关于他的信息。

    黄得功,号虎山,明末开原卫人,其先自合肥徙。军中号黄闯子,后来官至太傅、左柱国,封靖国公。行伍出身,积功至副总兵,为京营名将。在于农民军的战争中,黄得功迫降五营兵,擒马武,杀王兴国,战功赫赫。

    四镇惟黄得功忠勇奉朝命,而余皆骄悍,不可法度使。

    倒也算的上是一名虎将,所以朱子龙才会给他几分面子!

    黄得功指着一身明盔明甲,披着沉旧斗篷的猛如虎,向朱子龙介绍道:“这位便是剿贼正总统猛如虎,龙侯斩首献贼,是属他恩人也!”

    听闻介绍,猛如虎脸色复杂,追剿张献忠,他损失最大儿子猛先捷、侄儿猛忠战死。本想自己亲自出马报仇,结果让朱子龙抢先了。

    猛如虎,原来是从塞外过来归附的降人,家住在榆林,早年从军,积累战功做到游击将军。

    因为人骁勇、果断,善于打仗,与虎大威一样有名气。戴君恩、吴生生相继担任山西巡抚,都重用他。

    后世大家评价其为,《明史》:如虎为人骁勇、果断,善于打仗,与虎大威一样有名气。

    因相互间有些好感,众将也有意抱一抱朱子龙的大腿,于是相约不醉不归。

    朱子龙知道他们想结交自己,自己何尝不是如此?当下笑道:“诸位盛情,自当应允,来,来!此间事多人杂,我等上酒楼高层!”

    于是,众人搭笑的如是上楼。

    楼上,布置堂皇又显雅。紫檀木铺的地,金丝楠木大顶,朱子龙与孙应元、黄得功、周遇吉、猛如虎、张应元等人,同坐一桌。

    美酒,美食,美女,美曲坐陪,众将无不大呼痛快。

    度间,黄得功突然向朱子龙叹息道:“我知龙侯治军堪严,不过这左良玉可不是善罢甘休之人。过几日,他若来了,只恐怕事变。不如龙侯反而无事,不若早早上京,得赏旨意。也可不伤同胞之难解难分之事,如此可好?”

    朱子龙知道他是好意,但是要他提前离开,仿佛是怕了左良玉一般,这怎么可能?

    因而,只是笑答,好说,好说!

    酒醉之时,众将又问起朱子龙,练强军可有秘法,这大明多事之秋,有一强军才可强国也。

    朱子龙笑而不语,只是在桌子上面,用酒水写下一行字。

    《良家子,分田地,公平,尊严,以身做责,强军器!》

    从大明将军,看清了后,皆是沉默不语。

    良家子,的意思就是只招收良民为士兵。分田地,就是要给手下们一个盼头,而且还要公平,公开,给予一定的尊重。

    以身做负,说起来容易,但是各将贪污享受习惯成自然了,有几人能做到?

    千里做官,只为财,这善财可不是那么容易出的。

    所以,众人看完才会沉默不语。

    就算有几人勉强能做到,这上面还有最后一个强军器呢!

    这活,除了山东,其它地方,包括京师都没能力做到。难,难,难也!

    宴散后,倒也有几将,心动的向朱子龙询问,可否出售一些山东火器给自己。价钱好说!

    朱子龙考虑到部队里,也到了新产品换代了,前面几代的旧火器,可以处理。出售给明军,只少也是半个自己人,于是,表示可以。

    反正这些火器,都要用到山东特制的子弹,不是光有枪就行。以后光赚子弹钱,自己都是长久发财之道。

    所以这件事,可谓皆大欢喜也!

    …(未完待续。)

第821章 “来人,给我拿下这个逆贼……”() 
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很自然,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把火药用于战争的国家。

    当成吉思汗的蒙古大军把火器带到西方时,给欧洲骑士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震撼,改变了欧洲人对战争的观念。

    最早使用火器的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火器技术。直到明朝初年中国的火器在世界上,还是处于领先地位的。

    而到了明朝中后期,中国的火器就不再是过去那样,不可一世的地位了。到了明朝末年,中国的火器已经无法与西方抗衡。

    最后只好以仿造西方的弗朗机,和红夷大炮两种为主的能用的火器。

    虽然明朝仿造的红夷大炮比欧洲人的笨重,射击精度也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