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有皇帝分身 >

第341章

我有皇帝分身-第341章

小说: 我有皇帝分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恒强,无恒宁,无恒斗,无恒存。

    六道众生若有逾越者,必将衰竭泯灭,之后重生,一切从头开始。神佛人鬼妖皆不可逃脱!

    而,显然,开天有功的盘古提议的这一规则,受到了天道的认可和执行。

    朱子龙想了想,自古以来,人类最大的愿望莫过于长生不老,永生不死,于是便出现了修道者,修魔者,修佛者等,通过各种修炼最终达到长生的目的。

    可是,结果呢,原来就算是得道证果了,也仍然是难跑一死,只不过比一般的凡人活的长点罢了。

    不得不说,这真是一个另类的讽刺。

    嗯,反过来想,有的动物寿命动不动就只有几天,或几个月。人类却能活几十年,或一百多年。那么,对于有些寿命短的动物而言,其实人类也算是另一种仙人了吧?

    呵呵,原来所谓的仙,就是寿命长一点的种族罢了。

    朱子龙很庆幸自己得到真龙珠了,因为龙族天生寿命就更长一些。而他现在得到了无支奇龙猴的传承,一半的认可。

    如果那一天真能完全得到认可,那样一来寿命绝对又会大增。

    毕竟,无支奇龙猴是那开天十种类之外的种族,天道管制会松一些。

    不过,这也是没准的事儿。

    所以,从以后开始,为了长生,他就得多做些善事,多收点信徒了。否则万事皆休也!

    数天后,龙宫的特殊法阵打开一个缺口。

    朱子龙道别了青龙之影师父,一个闪身就出来了。

    再经原路入海,返回到一处,用定岛神针打开传送阵,就此从东胜神洲来到了明朝这边了。

    明朝,分别一年多,我胡汉三又回来了。

    ……

    然而,就在朱子龙刚出现在明朝时空这边时。

    他不知道的是,因为他的一年多没回来。不但内忧在朱家军中和明朝内部出现了,连外患也来了一个助攻。

    原本消失在了草原深处的后金,得知和确定朱家军群龙无首,大明皇帝也是一睡不醒之后。

    他们终于按奈不住那侵略的心情,当然也是草原的情况实在是太恶列了,许多后金人还是有些不适应。于是,群起而讨论之下。

    皇太极也感觉压不住这股反对自己的内部势力了,只得同意再伐大明。

    原来历史上的己巳之变(后金攻明京畿之战)就此打响。

    1629年(明天启九年、后金天聪三年)十月,皇太极率军号称20余万,避开宁远、锦州,分兵三路攻向龙井关、洪山口、大安口突入关内。

    明廷内阁,急令各地兵马驰援。

    十月二十六日,八旗军东、西两路,分别进攻长城关隘龙井关、大安口等,并得手。

    蓟镇“塞垣颓落,军伍废弛”,后金军没有遇到任何强有力的抵抗,顺利突破长城。

    破口之后,直趋京师地路线只有一条,就是从喜峰口到遵化、从遵化到蓟门、从蓟门到三河、最后是通州,然后直抵京师城下。三十日,兵临遵化城下。

    遵化在京师东北方向,距离京师300里。十一月初一日,京师戒严。

    1629年(明天启九年、后金天聪三年)十一月初二,山海关总兵赵率教在遵化和三屯营间遇伏,四千骑兵全军覆灭。后金军歼灭赵率教的军队后,一反四天来按兵不动地态势,主力迅速西进。

    初三凌晨,后金军抵达遵化城下,城内地内应立刻打开城门引后金军入城,明巡抚王元雅自杀殉国。

    十一月初四,后金军两天两夜强行军西进一百里,攻陷迁安,兵锋威胁永平、抚宁。

    初七日,后金军破三屯营。明朝内阁丧失了,将后金军堵在遵化的机会。

    十一月初五日,督总兵祖大寿、副将何可纲,以及满桂等率领骑兵,亲自疾驰入关,保卫北京。同行的还有袁崇焕!

    十一月初十,袁崇焕上疏内阁说:“我们进入蓟州让兵马稍微休息一下,细致地侦察一下敌我形势,然后严格注意后金军的动向,奋力阻截住他们,一定不会让后金军越过蓟西”。

    然而,不知出于什么原因,皇太极方面似乎完全了解明军的动向,绕行而走。潜越蓟州!

    袁崇焕在蓟州拦截失败后,并没有选择直接往西尾随追击后金军,和历史上一样。他选了跟在皇太极后面走,像是同行一样,来到了大明京师。

    此时,大明内阁一下子全乱了方寸。立刻,启用年届七旬、已经退休在籍的孙承宗做统帅,负责京畿地区的防务。

    同时,下令在京官员、皇亲国戚、功臣宿将,带着自己的家丁到城墙巡逻和守卫。

    东厂太监和锦衣卫人员,亦自发的上阵来守城。

    …(未完待续。)

第690章 “朱四海回到山东了吗?”() 
1629年(明天启九年、后金天聪三年)十一月二十日,八旗军兵临北京城下。

    这中间倒也有些不怕死的人,对后金进行侵扰。

    比如说刘之纶就是其中之一,召募万人,分为八营,以副总兵八人分将之。

    只可惜刘之纶是书呆子类型,又是临时提拔起来的,对军法知道的也就是士气和一些看来的军阵。走到半路上,队伍里的一些老油条乘机就逃了!

    到了蓟州时,他遇到马世龙,马世龙让他先上,承诺在后面掩护他,结果,显然,这是小马在坑他。

    很快,带军路过的代善就来了。

    刘之纶在遵化城外娘娘庙山依山结营,看后金兵来了,就发炮打去,结果那木炮没打到敌人,就炸了。是的,tm的,他军队里的大炮,竞然是用木头做的,真是让人无语。

    被这一下子吓得不轻,营地大乱,后金军乘机攻山,刘之纶一万大军分为八营,只跑掉一营,答应掩护的马世龙也没有出现。

    从此以后,再没有大股明军敢来挑衅后金。

    什么,你问朱家军在哪?

    嗯,这个问题问的好,自从朱家军在马小三等人联合之下,清除了一批内部有二心的小弟后。内阁感觉收买和控制不了朱家军,于是暂时把他们雪藏了。

    而朱家军也乐的如此,守好山东,不管其它的。

    就算内阁后悔了,要让他们过来勤王,这一来二去的命令,在路上恐怕也要大半个月的时间。

    不过,虽然京畿残破,但大明国力还在,各地勤王军越聚越多,只是时间问题。

    内阁成员见局势慢慢稳定,于是开始积聚力量,准备将后金逐出关外。也不准备启用朱家军了!

    就在这个时候,朱子龙同志也回到了山东。

    不过,他是趁夜暗暗的回来了,除了一些心腹,没有惊动太多的人。而且,在他的命令下,此事也故意没有对外宣布。

    因而,只有有限的一些朱家军高层的人,知道他回来了。

    老实说,京师附近能抢的东西真的不多了。加上大明各地勤王军陆续前来,朱子龙分析了一下形势,发现朱家军似乎并不用出动,大明也没啥太大的事。反正京城给围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于是,中间,他抽空回了一次现代21世纪。

    对于现代父母问起,他为什么一年多没回来,他就只是用身体原因等唬弄了过去。

    然后,他又将山庄的种子和鱼苗,用夜明珠液体浸泡了一下。让他们可以继续发挥种植和养殖的作用一年多之后,他转到了去了日本,了解了一下影视公司开始在接一些小广告和小电影时,又查了下账,就留下了一批资金。

    去学院看望了下,还在培训中的波多老师她们一下,自然这个过程之中,朱子龙自然是陪她们又xxoo了一晚上。

    第二天,他又坐飞机去了希腊那边。

    和卡拉力等人见了面,也找了个理由塞了过去。让沙比他们将第一批成熟的海鲜装船,运向了日本和越南。用电话变声,假装自己与另一个自己的公司,有了合作合同。

    当然,合同是真的。就此安排三方面相互之间合作,走运海鲜。

    最后,他又转道来了印度。和沙尔丽等印度妻子们亲热了一晚后,又了解了一下印度公司方面的情况。

    然后,又用超大的集装箱,和再次进化的龙珠空间(更大了),将一大批一大批的物资,运向了明朝那边。

    (中间没啥特殊情况发生,而关于山寨孙悟空的事,一年多没出现了,观注的人还有,但是少了不少。)

    等到这些都做完,再回到明朝这边观望了一阵子后。

    大明亦然来到了1630年的开春二月!

    通州城外旌旗飞扬,布满各地勤王兵马,充斥着天南地北的口音。

    几个月抢下来,后金撤出部分后,剩余的兵马仍然具有很大威慑力,不但不害怕明军,反而还想去玉田打劫。

    大明内阁方面,对卧榻之侧的后金军十分厌恶,户部也十分厌恶。

    因为勤王军一多,吃的用的都要户部来出,连连上疏要求各军尽快开战,兵部也只得不停催促马世龙和孙承宗。

    马世龙畏战不动,孙承宗带上曹文诏和一些人马先行出动了。

    曹文诏,大明猛将也。后世对他的评语是:军中有一曹,流贼闻之心胆跳。次左良玉、汤九州;若京营兵,贼甚轻之。

    就连后来的清朝这个敌人也对他评价很高,语:曹文诏秉资骁猛,练习戎行,慷慨出师,勇烈并懋。

    大明后期的几个名人,可以说。

    卢阎王(卢象升)是统领三军的帅才,曹文诏是冲锋陷阵的将才,然后孙传庭在后方屯田练兵,马力超和满桂等人是守边关的能人,陈奇瑜极品军师也,秦良玉正能量,各有所长。

    什么,你说袁崇焕?

    呵呵,这个有了变化的时空里,他已经心中有了反骨,不能算是忠臣了。

    在原来没变动的历史上,崇祯手下不是没能人,而是,他不能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啊!

    …

    在大明入援大军浩浩荡荡由京师进发时,皇太极这边也在为战事争论不休。

    后金早些年安置在大明的细作无孔不入,他们不断将情报传来,入援大军人数,兵种构成,沿途有哪些将领汇入,等等。汇报到皇太极军账之中!

    自从吃过朱家军的亏后,后金也成长了许多,知道知此知彼,方为上策了。

    这一年多来,看似他们隐匿在了草原深处。其实大量的细作和间谍进入了大明发展下线,情报收集也非常详尽,大明有哪些重要将领,哪些重要官员,倾向如何,能力如何,都有一一记录在案。

    不过在山东一带,他们的间谍就发展的不太顺利了。

    此次,明明可能会与他们第一时间作战的是,大明各地的勤王大军。但皇太极却重点关注起了,朱家军现在的动静起来,显然把朱家军当成了第一大敌。

    “朱四海回到山东了吗?”这几天,皇太极面对来汇报的细作们,问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一句。

    而后金的将领们,每次也都是同样关心的,眼神一抖。可见朱子龙之威,已经深入后金众人之心。

    …(未完待续。)

第691章 朱家军塞外出击!() 
对于朱家军,特别是朱子龙,后金上下全体,极为重视。

    不过,在这之前,他们要先解决卢象升才行。

    三月,皇太极也紧急将锦州前线的多尔衮、济尔哈朗诸人召回。对众人称:“明军浩大,兵势极壮,介时锦州回国之路时,定有一场苦战。明国还好,我大清却是输不起,输则必有灭族之祸,如何应对。特别是朱家军最近太安静了,必有诡异,众卿一一道来。”

    多尔衮回答道:“我军盘据锦昌堡,乳峰山一带,前有明营,后有锦州之敌,此为腹背受敌之势,然回国之路,此处必不可失。洪承畴几次往救,每每自南山向北开炮,现明师倾国而来,卢象升为前夕营。我前线大军,兵力不敷使用,形势非常凶险!此战关乎大清国运,恳请皇上,御驾亲征。以壮士气!”

    济尔哈朗等人亦附合。

    皇太极只是摆摆手:“朕知道了。诸将可再提意见!”

    代善想了想,说道:“明国此次兵力雄厚,粮草也充足。对付他们,需以谨慎之心。上月我大军我兵围困锦州来,攻打锦州,松山,杏山各城不下百次,然辽人守辽土,他们奋战之心,不会少于我大清勇士。”

    代言此言一出,账内各人都是沉默,连非议最响的豪格等人,都是闭口不言。若有所思!

    尽管上月围困锦州,并不真想攻下城堡。

    但是现在的明军和边军与往年,确实是大不相同,洪承畴任蓟辽总督来,确实有自己的一套。

    少时,济尔哈朗道:“我军细作探明,洪承畴有救援方略,意欲边战边进,解围锦州。一但战线拉长,我大清就有可趁之机。”

    “明国的粮草,多集于杏山与塔山等处,到时我大军,横截大路驻营。挖掘长壕,隔断明军联络,使锦州、松山、宁远成为三个孤立的城堡,无法相互援救,明军必当大败。”

    镶蓝旗主济尔哈朗,此时四十余岁,在清国素有处变不惊,有勇有谋,谨慎稳重之称。

    此时,他的发言,确实是证明了这一点,是一个有勇有谋之人。

    账内众人一听他这么说,都轰然议论,觉得这方略很高明,很有可行性。

    然而,皇太极却摇头道:“若明军只有洪承畴一部,此略可行。然而现有朱家军在坐山观虎斗,山东系人马,有军四五万之多,皆是精锐中的精锐,此举怕是有隐患。”

    不过,也就在此时,话锋一转。

    皇太极久久看着地图上的杏山堡等处,冷笑道:“不过,断其粮道,还是可行的。只要抢在朱家军行动前,免的腹面两重受敌。”

    皇太极的话,立时点燃账内各臣的心思,众人七嘴八舌的献计,各蒙古旗主也是如此。

    他们皆认为,明军战力这些年虽有长进,但野战方面,还是短于清兵的。再加上后金大军这边也不同以前了,只要小心应付,定能最终取得大胜。

    少时,皇太极看向多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