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猎三国 >

第56章

猎三国-第56章

小说: 猎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孔大人可是以为你为刀俎,我为鱼肉?”公孙逸慢条斯理的席地而坐,看着孔融语气淡淡的说道:“只是谁为刀俎,谁为鱼肉尚无定论!”

    “狂妄之徒!”孔融环视左右冷声道:“给我将公孙逸拿下,若稍有反抗当场诛杀!”

    突然传来一声凄厉的惨叫,听命于孔融,率领一众甲士的校尉被战斧砍中脖颈,顿时血肉模糊鲜血崩裂,其身后手持战斧的兵士再次猛然一砍,头颅坠地滚落而出。

    惨叫声接连响起,一些刀斧手突然向身边之人痛下狠手,大多数人根本来不及反应已是身首异处,不到片刻莫名其妙的屠杀停了下来,地上躺满了刀斧手的尸体。

    剩余的刀斧手虎视眈眈的上前,手持利斧将孔融围在中间,一时在场众人为之哗然,明明是孔融暗藏刀斧手要谋害公孙逸性命,现如今却是孔融被围在中间。

    此时公孙逸早已气定神闲的坐在一边,满是玩味的看着孔融,一众宾客总算明白,为何先前公孙逸言明谁为刀俎谁为鱼肉尚且两说,现在看来这场鸿门宴完全是个笑话,孔融完全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一名刀斧手上前数步,向公孙逸跪地道:“公孙大人,下官幸不辱命。”

    “程志你能弃暗投明实在是明智之举,你立刻带北海相相印速去遣散郡兵,我会静等你的好消息。”公孙逸轻笑着微微扬手,一边说着一边示意程志起身。

    程志向公孙逸抱拳躬身一礼,转身上前,在孔融怒目而视的注视下,强行摘下孔融随身携带的相印,转身大步走了出去。

    孔融心中急切,只是只能眼睁睁额看着而毫无办法,没想到精心挑选的一众刀斧手之中,早有人向公孙逸通风报信,今天的鸿门宴,只是公孙逸陪着孔融演得一场戏。

    孔融气得浑身发抖,怒火中烧的双眼紧盯着公孙逸,现如今已经很明显,之所以赴宴而来,慷慨激昂的调动在场宾客的情绪,并且恰到好处的先一步投掷酒杯,正是让孔融落入陷阱。

    恐怕用不了多久,北海相孔融诓骗骠骑将军赴宴,并在宴会之上安排刀斧手意图谋害的消息,就会风一般的传遍大江南北,恐怕孔融的贤名就此毁于一旦。

    其实当初孔融从郡兵中挑选身手不错的兵士单独训练,不少心思活络的人明显看出,孔融绝不时骠骑将军公孙逸的对手,既然明知不敌,自然不愿跟着孔融。

    早在公孙逸前来赴宴之前,早已获得了投诚的消息,这也是公孙逸决定冒险赴宴的契机,之所以带着太史慈与数名精挑细选的甲士,也是预防万一。

    孔融欲图不轨的事已经坐实,一众宾客就是证人,即便想要为孔融说情也是不可能,现如今只能站姿公孙逸一边才能勉强自保,不少长时间受到孔融压迫的商贾、士族只觉心中舒畅,眼看孔融心中暗道:“你也有今天!”

    公孙逸环视左右朗声道:”很荣幸入主北海国,诸位的利益我公孙逸在此保证不会去动,以后只要加强合作,想必青州数年内必然可以成为富庶之地,还请诸位与本将军一同努力。”

    “愿随公孙大人以驱驰。”眼看公孙逸目光扫来,一众宾客连忙抱拳行礼,皆口称愿意追随。

    公孙逸倒是意这些人是否是真心话,只要今天的事情传出去,孔融必然身败名裂,公孙逸可以轻松占据北海国,即便有反对的势力也掀不起什么风浪,而这些士族和商贾绝不会忠诚到为孔融陪葬,唯一可以追随合作的只有骠骑将军公孙逸。

    公孙逸对于这些士族、商贾十分客气,并不代表着手握数万精兵还是好好先生,坦诚相见自然再好不过,若是从背后施展阴谋诡计,公孙逸也绝不会客气,必然以雷霆手段将其泯灭。

    “来人,将孔大人请回房内好生照顾。”转而看向一众宾客道:“既然诸君在此,有些话还是说清楚的好,现如今青州土地荒芜,百姓流离失所,想要恢复原来的气数绝非数年之功,还请诸位助本将军一臂之力,精诚合作才能维持和壮大大家的利益。”

    一名对公孙逸颇有好感的大商家起身言道:“公孙大人说得极是,我愿意全部囤积粮草和耕牛略尽绵力!”

    公孙逸亲自斟满一杯酒,上前递给率先倡议的大商贾言道:“乔先生高义,一杯浊酒略表心意!”

    大商贾满脸愕然,没想到公孙逸居然知道他的名字,并且亲自斟酒,一时激动莫名,连忙惶恐的接过酒杯一饮而尽。

    眼看公孙逸暗暗点头,并且亲自斟酒,一众其他商贾、士族可是坐不住了,纷纷起身忍痛割肉,公孙逸逐个敬酒,并且令身边甲士将这些士族、商贾保证的粮食、耕牛数量详细记载。

    一场危机四伏的鸿门宴,很巧妙的解除危机,孔融被圈禁,北海国孔融一派,不是被同僚斩杀向公孙逸邀功,便是散尽家财积极示好,打毛孔融不仁不义,以保住身份和地位。

    很多北海国士族纷纷前来投效,原本的孔融一派名存实亡,整个青州组富庶的北海国,已在公孙逸的控制中。

第八十六章 北海士族() 
公孙逸囚禁孔融,占据青州最为富庶之地的北海国,强大的军势令人心惊胆寒,就连数万黄巾贼也被屠戮,周边郡县太守纷纷依附,谁也不敢在这种时候对抗公孙逸。

    这些郡守可不傻,很清楚公孙逸占据一地,自然要杀鸡儆猴以儆效尤,他们可不愿做出头鸟,何况孔融性格狂傲,看不起一些士族将校,数年来得罪了不少人,孔融倒台很多人倒是痛饮庆祝,哪会因孔融反对公孙逸。

    这些各地郡守与孔融并没又多少来往,既然公孙逸已经公开声明保证他们的利益和地位,向骠骑将军投诚也是理所当然,公孙逸很顺利的在名义上掌控力了青州大部分领地。

    公孙逸说到做到,不仅保留原本太守的地位,并且广开商贸,融洽接济,很快得到一致好评,公孙逸根本没时间休息,每天除了监督百姓屯田进度外,每天都会前往北海拜会一些士族。

    北海士族历史悠久,根深蒂固早已与青州融为一体,士族群体数量众多,不过虽然大多士族家世渊源却旗鼓相当,很难一枝独秀,儒家经学传统深厚,从文化层次上制约了某一家族的无限膨胀。

    即便是作为北海相的孔融所代表的孔家,虽然在北海国名声显赫,但也不能一手遮天,随着孔融被圈禁,很多世家开始明目张胆的吞并孔家的地盘和商贸利益,孔家也只能敢怒不敢言。

    当公孙逸率领兵甲来到诺大的孔家,世家都料定孔家败亡已是不远,孔融居然在宴会之上打算谋害公孙逸性命,此时的士族都在思量如何在不触怒公孙逸的前提下,尽快抢夺更多的利益。

    只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公孙逸不仅对孔家之人客客气气,而且启用了不少孔家士人,加入治理北海国和骁骑军占据郡县的治理,除了不愿意放出孔融外,孔家人的要求和夙愿,公孙逸总是亲自督办处理,现如今的孔家反而比孔融当政其间更加超然。

    公孙逸看似在收买人心,但实际用意并非这么简单,不少眼看公孙逸年岁不大,应该很好糊弄的士族很快发现,公孙逸恰到好处的启用招揽孔家,不仅让孔家人站在公孙逸一边对抗其他士族,而且孔融拘禁为人质,孔家人只能服从公孙逸,相互成为依存关系。

    公孙逸自然很清楚,一众青州士族都匆忙收敛孔家的商贸地盘,当时孔融手握大权时,多数北海士族集结在孔融麾下,对最终战胜起义军发生了作用,同时,也有部分北海士族参与军事割据,划地自保,还有许多士族为逃避农民军的打击,迁居他地。

    现如今孔家倒台,不少士族自己家族的利益,立刻将先前的盟友踩在脚下,纷纷公孙逸,只是如果有更家强大豪强攻入青州,想必这些青州士族,会像将孔融踩在脚下一般,同样将公孙逸出卖踩在脚下。

    公孙逸自然不会这样的事情发生,最好的办法,就是控制心惊胆寒孔家为他所用,家族间的交锋明枪暗箭,尽管公孙逸手上骁骑军勇猛善战,但并不适合贸易之战的博弈,只有从暗中控制孔家,以此来震慑其他世家,才能真正巩固青州。

    只是现如今公孙逸头疼的是,历来想要拴住世家,成为世家的一员,唯有结成姻亲,血缘关系往往是维系家族利益的核心,孔家同样数次委婉的提出了这样的建议,既然已是利益同盟,在这些孔家人看来,联姻再正常不过。

    只是若是如此,公孙逸只觉对凝儿多有亏欠,多次假装听不懂敷衍了过去,原本与孔家亲密无间的关系出现而来少许裂痕,孔家人虽然感恩公孙逸的恩情,但作为北海大族,被公孙逸多次拒绝,实在觉得脸上无光。这些日子,公孙逸多以政务繁忙,避开孔家人,孔家士族虽然十分无奈,但也无可奈何,只能派人多方打探,是否是因为公孙逸对挑选的孔家女子不太满意,种种猜测虽多,但却并没有确切的消息。

    忙于政务的公孙逸很快得知,北海大多数士族,越海去了辽东,包括当时著名学者邴原等,由于管宁的声望,越海避难者,皆来就之而居,数月而成邑,往归原居者数百家,可见人数之多。

    想到当初管宁在公孙逸的命令下前往辽东,现如今已是辽东侯公孙度的手下亲信,地位崇高,手握大权,公孙逸虽然心中寄希望于管宁,能保持原本初衷,只是人心思变,公孙逸此时也没有完全的把握。

    将来是否能占据青州,辽东、幽州三地傲视天下,并不是只要公孙逸的一厢情愿就能完成,其中的变数实在众多,不说兖州牧曹操将来是否依然会成为同盟,河北袁绍是否会领兵杀来,就是青州之地内,种种反对公孙逸的力量虽然消声觅迹,但并不代表已经消失。

    公孙逸烦躁之余,随手将成堆的公文放在一边,朝着牢狱而去,看守牢狱的骁骑军也没想到主公居然亲自前来,连忙领着公孙逸牢狱之中。

    这座监狱除了暗无天日还算不错,起码通风干燥,并没有**的气息,这座当初孔融彰显仁德,精心监狱,现如今都是关了不少孔融的亲信,其中不乏当初监督建造这座监狱的官吏,可谓时来运转,报应不爽。

    很快过道里回荡着粗犷的声音:“快点给老子拿酒来,公孙小儿真是小气,给将死之人也不酒足饭饱,难道不怕老子在鬼门关前向牛头马面念叨公孙小儿的姓名!?”

    “将死之人喊什么,若不是公孙大人亲自交代,你这黄巾贼哪还有肉菜吃!?”站在牢狱前的骁骑军军士,满是气恼的斥责。

    “虚情假意,公孙小儿不过是收买人心,别废话,快拿酒来,没喝酒这饭菜哪有些许滋味!”被锁链紧紧锁住,关在囚牢里的管亥满是不屑的吼道。

    “你!”那骁骑军甲士刚要呵斥,忽然听到脚步声,转头看去只见公孙逸到来,连忙抱拳行礼。

    公孙逸轻轻摆手言道:“速去再准备一桌酒菜,备上好酒。”

    “你是何人!难道是公孙小儿,没想到居然如此年轻,叫你小儿真是实至名归!”说着管亥自己先大笑起来,明知要死,管亥已是毫无所惧,只是眼看公孙逸并非盛气凌人,倒也只是言语讥讽,并没有破口大骂。

    公孙逸淡淡道:“本将军向来敬重管将军,虽然此时军中缺粮,但少不了酒肉,以后每日美酒绝不会亏欠。”

    “你这小儿真是能信口胡言,你那军中还会缺粮?想必你的手下劫掠我军家属,早已大赚,绝不可能缺粮?”管亥扯动铁索突然站起,冷然直视公孙逸。

    “我军粮草多用于救济百姓,管将军信与不信,我公孙逸问心无愧。”公孙逸语气淡淡,并没有丝毫表功之心,尤其想到尽管每天广设粥棚,敦促建设粥棚,但因为缺少医官,每天依然有不少百姓得病而死。

    “你胡说,绝不可能!”管亥突然咆哮斥责。

    管亥之所以当初领兵反对朝廷,正是因为看透了腐朽的政体,那些地方官吏苛政暴敛,丝毫不顾及百姓死活,搜刮民脂民膏肆无忌惮,管亥聚集百姓,听命于黄巾意志。

    常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杀官吏救百姓,哪有公孙逸这样的豪强,居然会把珍贵的粮食拿出来救济百姓,先前眼看公孙逸平易近人,只是出言讽刺,现如今才发现公孙逸不过是虚伪之人,一时怒声呵斥。

第八十七章 管亥() 
公孙逸并不理会管亥的暴怒斥责,不一会儿,一桌美味饭菜端了过来,自斟自饮起来,过了半响管亥沉声道:“公孙小儿,快将酒给老子拿来!”

    公孙逸依然毫不理会自斟自饮,不时夹菜吃得津津有味,气得管亥不断叫骂,眼看公孙逸毫无反应,管亥无奈之下只能道:“公孙逸,老子也是将死之人,难道还不能赏一口酒喝?”

    “酒当然好说,只是管将军应该懂得起码的尊重,尤其是我救下十多万黄巾军随军家属,施行屯田制保证他们的赖以生存的口粮。”公孙逸说着随手将酒坛递给管亥。

    管亥茫然接过,公孙逸居然一而再,再而三的提及救援了一众百姓,难道这一切都是真的?管亥怀疑之余猛灌了几口烈酒。

    “若是管将军愿意配合,倒是可以随我去看看青州的新面貌。”

    “你不杀我?”

    “杀你作甚?事不宜迟,现在就走吧。”转头对一边的骁骑军言道:“替管将军解除锁链,不必担心,以管将军为人自然不会趁机突下黑手。”

    “喂,我还没吃饱呢!”管亥忍不住大声叫嚷。

    公孙逸与管亥走出北海国府邸,一路走向田园地间,来往的百姓眼看公孙逸到来,纷纷上前行礼,一些从重新回到庄稼地头间的原黄巾贼众,眼看管亥居然活着,并且跟着公孙逸前来,纷纷上前见礼。

    不论怎么说,若非不是管亥将一众黄巾贼聚集,也不会遇到公孙逸率领的骁骑军,虽然一番战斗,但很快冰释前嫌,现如今屯田如火如荼,加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