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猎三国 >

第54章

猎三国-第54章

小说: 猎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每天处理的公文推挤如山,公孙逸早已一个头两个大,每当这时候总会想起若是管宁在身边该多好,惨叫几声埋头处理政务。

    好在公孙逸使用阿拉伯数字记录档案登记,效率倒是快了很多,加上于禁从军中精挑细选几个信得过的头脑灵活的兵士前来,倒是勉强可以应付庞大黄巾贼与其家属的安置工作。

    公孙逸大军也从原来的潍水以西,转移到封县驻扎,凝儿总算有机会再次来到了公孙逸身边,每天端茶送水,将公孙逸的生活照顾得井井有条。

    处理公务之余,公孙逸会和凝儿聊上许久,品尝味道醇美的香茶,原本的浮躁和疲惫总能淡去,只有在凝儿在一起的时候磁能感受到这份远离喧嚣的惬意。

    只是面对凝儿有时候凝望的眼神,一时不知该如何应对,其心意公孙逸自然懂得,迎娶凝儿这样贴心的女孩是八辈子修来的福气,只是凝儿相较现代人来说年龄还小,公孙逸自然不敢妄动念头,对悉心的关怀铭记在心。

    这一日公孙逸刚刚处理完政务,屏退左右,伸着懒腰准备去偏院品凝儿泡得香茶,只是很快有近卫前来禀报于将军求见,索然公孙逸已经说过于禁、太史慈等人可以不必通传直接入殿,但于禁每次前来依然禀报。

    “于将军来了,快请进。”

    “主公请。”

    待分主宾坐定,于禁抱拳道:“主公,孔融听闻我军大败黄巾贼,不仅不感谢我军解围之劳,反而加强戒备加固城墙,将周边郡县的兵力调集起来,一副与我军争锋的架势。”

    “孔融集结再多的兵力,依然挡住不我部骁骑军,北海城陈兵多少我并乎,我更在意的是,那些青州的商贾和士族是否有与我军合作的意愿?”

    公孙逸语气平淡,对孔融并意,公孙逸并不想占据北海国,但占据青州的理念不会变,只要双方井水不犯河水,倒也可以相安无事,何况在整合黄巾贼之后,骁骑军兵势更盛。

    公孙逸令于禁从其中挑选五千精壮编为一营骁骑卫营,平时编入军屯,训练时也不松懈,不仅加强了骁骑军的规模,也让一众百姓明白,公孙逸对黄巾贼既往不咎,一时军民关系更加融洽,此时仅仅占据北海国的孔融,公孙逸实在不放在眼里。

    “禀主公,有商贾为我军粮草,被孔融下令斩杀,对外宣扬是死于贼寇之手,只是其尸体上被砍杀十多刀,若是一般劫匪绝不会有如此深仇大恨,明显是做给我们看的。”

    “好个孔融,希望他明智一些不要来惹我,否则他的北海国必燃玉石俱焚!”公孙逸微微叹气,转而看着于禁道:“既然如此,我立刻修书一封,你让人前往兖州,向兖州牧曹操购买耕牛和种子,想必这个忙曹兄是一定会帮的。”

    兖州比起青州实在富裕得太多,百姓殷富,商业贸易发达,加上公孙逸金银不缺,想必看在兖州牧曹操的面子上,可以获得不少粮食和耕牛,倒是勉强可以养活这十多万人。

    虽然现如今花钱如流水,但只要撑过今年,待粮食丰收,就可以做到自给自足,想必会有更多的流民返回青州,原本已经丧失的元气才能缓缓恢复,公孙逸不会魔法,这种事只能循序渐进。

    “是,主公,孔融那边早已潜伏的斥候,若有风吹草动我们都能第一时间得知,倒是目前对骁骑军来说,全部加入军屯并不适合,即便是每天训练,取得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于禁满脸自信,不过很快话锋一转,似乎对骁骑军目前近况多有担忧。

    “文则但说无妨。”公孙逸正襟危坐洗耳恭听。

    “禀主公,青州境内贼寇众多,小则十多人,多则上百人,虽然不比黄巾贼众势力庞大,但却占据山脉为祸乡里,末将以为,不如率领大军出征扫清这些贼寇,如此一来有四利!”

    “愿闻其详。”既然于禁开口,想必已是胸有成竹,公孙连忙问道。

    “一利以战养战减轻大军补给压力;二利以实战练兵士训练新军;三利我军可以收敛周边愿意前来的百姓和商贾,加强军屯规模,这些商贾和并未前往北海国的士族,都拥有一些存粮,我们可以从中受益;四利可以震慑青州,树立我军威势!”于禁自信叙叙而谈。

    于禁微微沉吟,眼看公孙逸正色静听,接着道:“即便孔融是北海相,是目前实际青州的掌权者,但随着我军横扫周边匪患,想必主公的声望必然声名远播,很快青州只知主公,而不知孔北海,百姓深沐主公恩德,就算北海国百姓也会弃家来投。”

    “妙,文则,此事交给你全权负责,拥有专断之权,不必顾忌,不必禀报,放开手脚去做便是。”

    公孙逸心中大喜,于禁此谋看似不温不火,却从很大程度上可以缓解眼前困局,最大限度的发挥骁骑军兵势之威,也可以有效聚集青州人心,并且可以瓦解孔融的统治地位,公孙逸哪有不允的道理。

    于禁也是松了口气,这算是跟随公孙逸以来的第一道计策,生怕公孙逸不允,好在公孙逸不仅赞同,而且给予专断职权,一时让于禁心中激动难平,暗暗庆幸跟随了明主。

    正在于禁打算起身告辞之时,突然近卫抱拳道:“大人,将军,外面有北海相孔融使者贾忠求见。”

    公孙逸心中疑惑不知此时孔融派人来请是何用意,但还是随口言道:“请他进来。”

    “既然有使者来访,末将先行告退。”于禁刚要起身,被先一步起身的公孙逸拦住,只听公孙逸轻笑道:“文则何必避退,与我同听便是。”

    “多谢主公!”于禁连忙抱拳行礼,对公孙逸的信任心存感激。

    贾忠步入客厅,眼看厅堂不仅狭小,而且朴素清雅,与孔大人的会客厅比起来实在差太多,贾忠有些看不起公孙逸的寒掺,不过转念一想,也许是公孙逸刻意在如此偏僻小厅接见他,一时心中含怒。

    不过今日是奉命而来,何况公孙逸手握重兵可不是轻易得罪的,贾忠只能换上一副笑脸抱拳道:“下官奉北海相孔大人之命,特来请公孙大人前往北海国赴宴一叙。”

    “哦,孔大人为何如此盛情?”公孙逸饶有兴趣的轻笑着询问。

    贾忠深拜一礼道:“公孙大人定是对我家孔大人有所误会,当初生怕公孙大人与黄巾贼众目的同是攻打北海国,孔大人担心之余只能断绝粮食供应,现如今已知公孙大人之志向,惭愧之余令下官邀请公孙大人前往北海国一叙。”

    “如此甚好,本将对孔大人这样的文豪大家也是神交已久,只求一见杯酒释间隙,只是我军缺少粮草,还需你家孔大人从中帮衬,否则我军恐怕要活活饿死了。”公孙逸满是笑意的言道,言语之间对孔融多有推崇。

    “公孙大人放心,我家大人已经邀请了现居北海国的士族、商贾共同赴宴,相信公孙大人一定不虚此行。”

    “如此甚好,一路车马劳顿你也辛苦了,先在封县住下,可别嫌本将招待不周啊。”公孙朗声道:“来人,带贾大人下去休息。”

    贾忠连忙道:“公孙大人言重了,告退。”

    贾忠刚刚离去,公孙逸神色一变冷然道:“好一个鸿门宴!”

    于禁起身抱拳道:“孔融欺人太甚,不如我们先发制人,主公先行一步,末将率领大军紧随稍后,待城门洞开一举攻入,到时候宣扬孔融狼子野心即可!”

    “不可,孔融是朝廷任命的北海相,若是私自将他扣押,正好给其他诸侯以救孔融进攻青州的借口,并且会让将来占据青州显得名不正言不顺,若是如此这鸿门宴去也倒是无妨。”公孙逸喃喃自语,又好似在向于禁询问。

    “主公万万不可,孔融狼子野心昭然若揭,若是主公前往酒宴之上必然行凶,主公怎能羊入虎口!”听到公孙逸打算前往北海国赴宴,于禁噌的站起来连忙抱拳劝道。

    “文则不必担忧,我公孙逸非羊,他孔融也非虎,北海国的士族可不傻,绝不会让我死的,否则北海国必然玉石俱焚,文则可调遣兵马陈兵北海国之外,可保我无忧。”

    公孙逸丝毫不担心孔融谋害,事实上公孙逸还在期待孔融表现出加害之意,也许可以趁此机会一举拿下北海国,真正彻底的占据青州富庶之地。

    眼看于禁还要再劝说,公孙逸苦笑道:“我会邀太史将军随我同往,即便他孔融欲杀我,恐怕他的人头会先一步落地,我意已决,文则不必再劝。”

    眼看公孙逸已经决定,何况有勇冠三军的太史慈跟随,于禁倒也不再劝说,领命告退而出。

第八十三章 鸿门宴 上() 
实在抱歉,放在草稿箱内忘记发送了;每天保证质量六千加,不会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海国,听闻公孙逸率领骁骑军,以极小的代价击溃数量众多的黄巾军,并将十多万百姓聚拢起来开垦荒地,种植粮食,不少人忌惮骁骑军兵锋的同时,也暗暗赞许公孙逸的仁德。

    广设粥棚不放弃一个百姓,这可不是说说就能做到的,光是每天粮食的消耗都是天文数字,更不要说花钱如流水的金银,不少商贾士族动了心思,若是拿出一些存粮和耕牛与骁骑军交易,那可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只是现如今碍于孔融的强压,没人敢于公孙逸率领的骁骑军接洽罢了,随着时间推移,不少有门路的商贾士族已经得知,骠骑大将军公孙逸从兖州购买粮食和耕牛。

    若是建立了顺畅的贸易,恐怕以后就没有他们的事了,不由积极加强了黑市,只是孔融突然派人将其一家杀死,罪责怪罪给匪徒,但谁也清楚这是谁动的手,孔融这种断他们财路的强压,终究会在某一天爆发激烈的反抗。

    孔融心中极度烦躁慌乱,公孙逸战胜黄巾贼解了北海国之围倒没事么,在孔融看来作为官军理应如此,他不欠公孙逸情。

    只是没想到被俘虏的黄巾贼不仅没有激烈反抗,而且很顺利的被安抚收编,一时公孙逸势力壮大,早已超过数个北海国,若是让公孙逸发展下去,恐怕这北海国,用不了多久就会被一些利益至上的士族出卖。

    孔融虽然没有独当一面的能力,但他很清楚这些士族的秉性,向来是家族利益为先,孔融无奈之下,最终接受手下谋士贾忠的意见,欲将公孙逸诓骗入城,除之而后快。

    相信骁骑军在缺少公孙逸的领导之后其军必然四分五裂,若是能将战斗力强悍的骁骑军招降,那北海国便可以屹立青州,甚至有统一青州傲视天下,将来扶危救困,将陛下从长安救出来也不是不可能。

    孔融虽然素有才学,但心中好高骛远,并没有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很快相信一切都会随着预期发展,孔融下定决心,一边与泰山郡太守应邵联合,打算共击骁骑军,另一边派遣贾忠为使者邀请公孙逸前来北海国赴宴。

    孔融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若是斩杀公孙逸后,其率领的骁骑军报仇突城,只要到时候有泰山郡太守应邵,平原县县令刘备等人的,那些群龙无首的骁骑军也掀不起什么风浪来。

    孔融一反常态深入军营,提拔一向看不起的将领,从其中亲自挑选得力的刀斧手反复演练,贾忠也领命出发,前往现如今骁骑军的驻地封县,一场针对公孙逸的阴谋就此展开。

    *****

    公孙逸见到贾忠,明知道孔融很有可能摆了一道鸿门宴,但公孙逸还是决定前往,不仅是以此证明坦荡的胸怀,更是给整个青州看,谁才是宵小之辈。

    公孙逸之所以不动北海国,不仅仅是因为孔融身为朝廷任命的北海相,虽然孔融将周边地域治理得不怎么样,但还是保全了不少士族和百姓,这些人很难相信公孙逸会比孔融做得更好,自然会自身利益,对抗公孙逸。

    孔融是当世名流,素有美誉,不仅驭人之术很有一套,而且都部下的家眷与周边的郡县太守多有笼络,从时常派人送钱粮给太史慈的母亲就可见一斑。

    若是孔融先一步动手,传扬出去其名声不攻自破,公孙逸便可以顺势取得北海国,只是其中凶险难测,公孙逸虽然没有万全的把握,但却值得冒险。

    公孙逸并未急着出发,而是第一时间找到准备离开的太史慈,太史慈有些疑惑公孙逸突然到来,虽然心中敬佩有加,已怀投效之心,但父母在不远游。

    若是归为公孙逸帐下,若是领军出征家中老母又该谁来照顾?虽然村中百姓因敬重太史慈,对他的母亲多有照拂,但总是比不上亲自照顾承欢西下,男儿自当建功立业,但舍弃家人而去,实在是不孝之人。

    眼看公孙逸到来,太史慈连忙抱拳行礼,公孙逸抱拳回礼道:“太史将军万望海涵,我已派数百军士前往东莱郡,将将军母亲接来封县,虽然此时匪患已除,但残余贼寇很难说不会打兵力薄弱东莱郡的主意。”

    太史慈一愣,先是有些愠色,但转而随之释然,公孙逸此话说得不假,东莱郡是孔融势力范围,守城郡兵只有数百,战斗力羸弱,每次贼寇前来,大多是周边村落的村民聚众而起,共同包围家园。

    而那些郡兵大都是贼兵一到立刻四散而逃,作为北海相的孔融根本不理会北海国以外郡县的死活,公孙逸能屈尊派人去接他的母亲,如此礼遇实在没有发火的理由。

    太史慈连忙抱拳道:“多谢公孙大人恩情。”

    “太史将军实不相瞒,不久前孔大人派使者前来,邀请我前往北海城赴宴一叙,既然是北海相要求,自然不能请而不赴,若是太史将军愿意,可否与我一同前往。”

    太史慈心中一动,并未急着回答,孔融的意图太过明显,现如今骁骑军兵势正强,已经隐隐压制北海国,恐怕用不了多久,整个青州都会倒向公孙逸,眼看这种困局,只有解决公孙逸才能一劳永逸。

    只是如此明显的鸿门宴,以公孙逸的智慧想必看得清清楚楚,居然毫不迟疑的打算前往,只能说勇气可嘉,既然邀请他一同前往,自然是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