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猎三国 >

第49章

猎三国-第49章

小说: 猎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惨剧。

    三千骑兵一路东进,尽量避开黄巾军主要的聚集之地,骑兵具备极强的机动性,加上公孙逸下令轻装简从疾进,很到田豫早先驻军之地,陈兵潍水以西,与北海国遥向对视。

    北海国是孔融的地盘,虽然孔融秣兵历马似有大动作,但此时的公孙逸并不想和孔融闹翻,不仅因为青州大多地域荒芜黄巾军众多,公孙逸更在意的是孔融在士族中的影响力。

    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影响力极大,在士流中的影响力,可不是做过几首诗词歌赋,被汉灵帝封为一品贤才的公孙逸可比。

    虽然现如今只是担任北海相,相当于只是太守的职位,即便并未得到青州牧的头衔,却掌控着除黄巾军占据地域之外的青州之地,青州是孔融的地盘倒是无可厚非。

    孔融少年成名,文采斐然,在文学上多有成就,治理一方也勉强算是井然有序,只是作为青州之地的实际掌控者,虽然敬慕英雄却不能委任善用,对于黄巾军也是尽量不予理会,致使黄巾军愈发狂傲,根本不把官军放在眼里。

    青州如此动乱,黄巾军为祸一方如此猖狂,也并非全是孔融之过,孔融的才能统领一郡尚且勉强,更不用说统领一州之地,能保持现在的北海国的安定,已是十分不易。

    其实当初董卓在洛阳妄意废立之事时,孔融也是正色驳斥,当时董卓刚刚入主洛阳,听从李儒的建议敬慕士人,拉拢人心,尤其是孔融这样的大才更是不敢得罪。

    只是孔融一而再再而三的痛斥董卓,董卓气恼之下,传圣旨令孔融前往当时最动乱的青州之地,担任北海相,接黄巾军之手杀孔融。

    只是没想到孔融居然在北海国得到了士族的大力,周边百姓不堪黄巾军侵袭,纷纷投靠孔融,一时北海过愈发强大,就连黄巾军也不敢前去攻伐。

    青州大部分地方被青州军占据,残存的士族多依附孔融,这也是孔融一句话,就让骁骑军陷入断粮的境地。

    公孙逸熟知孔融此人少有才学,为人不拘小节,恃才负气,刚正不阿,既不恭顺袁绍,也不愿依附曹操,可谓效忠朝廷的忠贞之士。

    人无完人,孔融的缺点则明显而致命,因为才器粗略,思想空乏,抱负远大却无实现之能,身边之士多不能委任善用,空有大军却从不出城,皆以死守城池为主。

    应对青州军多以谈判为主的绥靖政策,奉之弥繁,侵之愈急,黄巾军对于孔融的让步更加得寸进尺,胃口越来越大,最终连孔融都吃不消,只能放弃谈判。

    只是每一次黄巾军大军围城,孔融都会想办法以金钱粮食为条件要求黄巾军退兵,黄巾军将领摸到了规律,总是在恰到好处的时候为主北海国,总能获得金银珠宝和粮食,无形中和壮大了黄巾军。

    若是天下太平,孔融这样的士子自然是文豪大家,只是当今乱世,孔融这样的才学之士,却是步履维艰,若非招募的兵士死战,一众士流,恐怕北海早已被黄巾军攻破。

    黄巾军之所以每一次兴兵而来,在索要财物与粮食之后撤离,只是自觉没又足够的力量攻打北海城,而当公孙逸率领骁骑军青州的一刻,畏惧强大兵势的青州军不得不联合起来。

    在黄巾军头目管亥的带领下,比历史上更早联合聚齐在一起黄巾军,公孙逸也不知道对方有多少人马,会去攻伐北海,还是先与骁骑军决战以决定将来青州的归属。

    初来乍到的公孙逸可谓是一筹莫展,待三千军士安排妥当,公孙逸很快见到了前来迎接的田豫。

    多日不见,田豫愈发消瘦,气色看起来并不是很好,率领一万五千大军,安排数万百姓的巨大责任,对于田豫来说是十分沉重的压力。

    田豫眼看公孙逸身边一将仪表不俗目光深邃,尤其那沉稳的气质,令人不自觉产生信任的感觉,尤其跟在主公身边,此人绝非一般人,田豫连忙恭敬一礼。

    在田豫打量于禁的时候,于禁同样在打量田豫,此人虽然并不高大,不知是否是因为久居上位,不论是气度还是言谈举止,总是让人不自觉的听命,好似一柄入鞘的宝剑锋芒内敛,加上能得主公信任独领一军深入青州站稳脚跟,此人绝不简单。

    惺惺相惜之下,于禁同样连忙抱拳行礼,公孙逸恰到好处的为二人介绍,很快互相之间言语多了起来。

    主帐之内,田豫亲自为指着沙盘,为公孙逸讲解目前的敌我态势,一眼看去,沙盘做得极为精细,很多细微的河道,嶙峋的山石,悬崖峭壁的地形都有标记。

    即便是拥有数百人的流寇盗匪,同样出现在沙盘之上,公孙逸暗暗赞许,不愧是田豫,光是这份严谨的态度,想要战败也是不易,眼看身边有田豫、于禁这样的将才,对战胜正在不断聚集的黄巾军信心大增。

    “孔北海有何动向?”这是公孙逸目前最关心的问题。

    “禀主公,孔融所领郡兵不过近万,其中大部分是临时征召的精壮,可战之兵并不多,现如今黄巾军不断聚集,以北海之城的力量,根本不足以对抗黄巾。”

    “只是。。。”田豫看了一眼公孙逸有些欲言又止。

    “但说无妨。”公孙逸轻笑言道。

    “孔融言曹操强占兖州,与董卓同属豺狼,而主公因与曹公交好,所以,孔融多有谩骂之语,并且严令青州士族、商贾不得与我军贸易,我军粮草只够全军十日用度。”

    田豫据实而言孔融的态度,生怕公孙逸气恼之下去攻杀北海国,眼看公孙逸并意总算放下心来,当初田豫听闻公孙逸率军,在旷野之上正面两度击溃精锐西凉军的时候,捏一把冷汗的同时,也对公孙逸愈发敬佩。

    而田豫也很快注意到,这一次回返的公孙逸,明显比先前变得更加成熟睿智,成长的速度甚至超出了田豫的想象。

    “黄巾军的有什么动作?”公孙逸气度沉稳的询言道。

    田豫指着沙盘上一个红色标点道:“主公,这里是管亥一部,其人大方忠义,手下有将近两万余人,控制着最大的地盘和最多的人口,对我军足以构成威胁。”

    “管亥!”公孙逸心中一动暗自寻思:“那不是黄巾军第一猛将吗,记得其为人大方忠义,若能顺利将管亥招降,就能兵不血刃的拿下青州!”

第七十五章 别有所图() 
公孙逸倒是记得管亥是黄巾军一员猛将,只是忘记其部从是在青州,还是在其他州郡劫掠攻杀。

    “其他黄巾军有何动向!?”公孙逸扫视沙盘接着询问。

    田豫言道:“禀主公,其余黄巾军不过是一盘散发,原本各自为战,只是随着我骁骑军青州,他们都依附最强大的管亥一部,现如今粗略估计,管亥帐下已有足足五万兵力,随军百姓十多万。”

    公孙逸微微沉吟,看来想要在青州的土地上占据一地,要比想象中困难得多,但公孙逸已无退路,只有背水一战,或战胜黄巾军占据青州,或战败与此含恨终身,再无第二条路可走。

    “敌军战力如何?”虽然历史上黄巾军起兵时战斗力不俗,可随着时间推移,完全沦落为贼兵,田豫已在青州多日,公孙逸自然有此一问。

    “禀主公,其实并不应该称他们为军士,其实大部分所谓的可黄巾军战之兵,都是刚刚放下锄头的百姓,只是活下去而征战,因靠劫掠以战养战,武器低劣,并无铠甲,骑兵少之又少。”田豫全凭情报和几番交战的实情据实而言。

    公孙逸微微点头示意田豫接着说,田豫接着道:“黄巾军作战时全凭一股气势,往往冲锋时都是一哄而上,撤退时一溃千里,拼杀斗狠倒是不俗,一般的地方郡兵并非对手,只是遇到真正的两军对垒,黄巾军并无胜算,数次作战,我军都是轻松以少胜多。”

    田豫语气平淡的言语,丝毫没有以少胜多,战胜黄巾军而沾沾自喜,尤其想到这些黄巾军只是因为走投无路,不得不揭竿而起反对朝廷时,田豫语气显然更加沉重。

    一将成名万骨枯,战场杀敌本来就是职责所在,黄巾军抢夺掳掠,以战养战,致使很多百姓家破人亡流离失所,可谓罪大恶极,田豫并非动了恻隐之心,而是自认为战胜这些由百姓组成的民兵,实在有些胜之不武。

    田豫很清楚公孙逸领军青州,并非是来清剿黄巾军,而是要将这荒芜破败的青州作为根据地以图发展,田豫丝毫不怀疑公孙逸的决心。

    当初酸枣县同样一贫如洗,百姓流离失所,盗匪横行,只是不到一年,完全变了样,周围盗匪一扫而空,百姓安居乐业,只可惜酸枣县周围无险可守,根本无力阻挡他人攻伐,只能领兵而去。

    而青州则不同,虽然黄巾军猖獗,但青州之地地理位置十分,不仅与兖、冀二州相连,其东部地域背靠大海,进可攻,退可守,除了地域贫瘠,百姓大多流离失所之外,可谓是建立霸业的理想之地。

    只是想要占据青州全境,以目前的骁骑军兵力十分勉强,自然不能在征讨黄巾军的战斗中有过大的消耗,作战为辅,招降为主,想必这也是主公的想法。

    对骁骑军来说,此时不仅要防着集结兵力的黄巾军,那些以孔融为首的青州士族也算是潜在的敌人,还要防着周边那些穷凶极恶的诸侯,以防趁骁骑军鏖战之时从背后偷袭。

    公孙逸看着犬牙交错的青州地形沙盘,一时若有所思,历史中真正黄巾军战斗力还是不错,至少在当时来说;打得郡县兵溃不成军,一些朝廷军校领军征讨也是多有败绩。

    只是黄巾军犯了最严重的错误,就是以战养战,逐渐失去了地方百姓的,黄巾起义属于无后方起义,就是打到哪抢劫到哪,根本不发展领地和巩固领土。

    这也就是为什么黄巾起义之时声势浩大,起势很快败得也快,这就是没有一个巩固的后方;何况带着众多家眷行军,的兵马钱粮都只能靠抢的,这样自然到了后面没什么人。

    如果黄巾军能够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那么历史上起义成功的绝对不止一个朱元璋了,只可惜历史没有假设。

    黄巾教众只想抗击暴敛苛政,聚众起义只求一条活路,只是黄巾军所谓的领袖们,早已忘记了当初起义的初衷,趁势攻伐劫掠郡县,与官军鏖战于旷野,以人海战术对抗武装到牙齿的精锐汉军,每一战总会付出极为惨烈的代价。

    黄巾军缺少兵器铠甲,更不用说攻城器械,根本无法攻入城高池厚的郡县,饥肠辘辘的黄巾军只能将地域周边的百姓村落乡镇,作为进攻劫掠的目标,逐渐沦落为人人喊打的黄巾贼。

    随着太平教主张角等人相继身死,黄巾教众分崩离析各成一派各自为战,变得更加惨无人性,所到之处鸡犬不留,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强抓精壮为士卒,为世人所厌恶。

    加上各地诸侯多攻杀黄巾军向朝廷表功,掠夺随军家眷增强本地人口,失去基础的黄巾军早已是一盘散发,声势浩大的黄巾起义败亡只是时间问题。

    “对于黄巾军,文则你怎么看?”公孙逸看向站在一边的于禁询问道。

    其实于禁当初在看过沙盘之后,心中早有想法,只是为人臣者不可锋芒太露,此时公孙逸尚未言语,田将军尚未自抒己见,作为刚刚加入骁骑军的于禁自知资历尚浅,自然不会发表意见,只是站在一边静听。

    只是没想到公孙逸突然发问,明显对于禁十分器重,于禁感动之余连忙抱拳道:“禀主公,黄巾军聚集潍水以东三百里的县城,看似声势震天,但从这些黄巾军分散驻扎明显是相互提防,其领军渠帅各有各的算盘,即便是实力最强大的管亥一部,也无法真正调集黄巾军为他所用。”

    于禁微微停顿,指着沙盘上黄巾军标记接着道:“黄巾军战力不足,虽然人数众多,却因缺少粮草,致使兵士身体积弱,为数不多的只有军官所能携带,战甲、战马少之又少,大多数人都是以农具充当武器,若是正面作战,黄巾军没有丝毫胜算。”

    “文则的意思是,黄巾军并没有与我军作战的打算,那为何又要陈兵潍水以东,摆出一副聚众决战的样子!”公孙逸略显惊讶的询问。

    不论怎么看,此时的黄巾军可战之兵足足有五万之众,已经有实力与公孙逸率领的骁骑军一战,尤其陈兵潍水以东,明显一副趁着公孙逸过河之后强攻的架势。

    “禀主公,起码现在不会与我军作战,若黄巾军将校料敌之强弱,绝不会与装备精良,拥有近五千骑兵的我军作战,那是自寻死路。”于禁斩钉截铁的自信言道。

    于禁微微欠身,抱拳一礼正色道:“末将以为,黄巾军陈兵潍水以东只是障眼法,真正的意图是抢在我军出兵之前夺取北海国,拒城而守,以北海国的丰厚粮食储备与我军打消耗战,是如今唯一的出路主公明断!”

    “末将复议,于将军的话在理。”田豫立刻抱拳向公孙逸言道。

    公孙逸恍然大悟,总算明白为何黄巾军会陈兵潍水以东,而经常以速攻为主要战术的黄巾军,居然放弃了一贯速战速决的打发,转而陈兵郡县。

    要知道黄巾军可是带着十多万随军家属,每天消耗的粮食可是天文数字,泥土和石头可不能作为粮草填饱肚子,如果黄巾军不打算与骁骑军决战,唯有以最快的速度攻破只有数千郡兵的北海国。

    此时的北海国疏于防范,而且一半郡兵都是临时征召的精壮,并不算高大的城池,根本无力阻挡黄巾军的攻势。

    公孙逸如醍醐灌顶,总算看懂了眼前的战局,心中暗暗庆幸有于禁和田豫在身边,若是公孙逸率领大军至此,恐怕直到黄巾军攻伐北海国之前,都会被蒙在鼓里。

    公孙逸毫不迟疑,立刻调集甲士,准备驰援北海国,公孙逸并意孔融的态度,救北海国并不是去救孔融,而是要保住这块汉庭最后控制的青州富庶之地,也是让青州人明白,他公孙逸有统治青州,抗击黄巾军的实力。

    *****

    混乱的县城内,到处都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