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抗战观察者 >

第95章

抗战观察者-第95章

小说: 抗战观察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此可见委员长对英国人的态度。

第195章 :林育荣() 
“此次远征,成绩不小,问题多多,这其中的经验教训,值得你们好好总结。至于远征失败,责任不在你们,统帅部也是负有责任的。”

    重庆统帅部,将星云集,委员长正在这里召开军政会议。何应钦、卫立煌、陈诚、刘峙,张群、贺国光、吴国桢等大一批军政高级官员分坐两旁,恭听委员长训示。

    “……现在,我们与盟国,正在做反攻全缅的准备,印度方面,有罗卓英、杜聿明负责。云南怒江方面,就要辛苦俊如你了。”

    卫立煌急忙站起来表态,愿肝脑涂地为党国效力云云。在委员在训示完毕后,参谋总长、军政部长何应钦做了简短的情况汇报。

    “……由于河南出现灾情,导致国统区粮价飞涨,给军粮筹措带来了一些麻烦,河南驻军已经多次来电反映这个情况。”

    何应钦介绍完情况,委员长沉吟着道:“河南灾荒问题,国府会派员调查。粮食问题么,这个,可以适当减少一些征粮以解地方之忧。至于军中所需,可由国府调拨。”

    委员长转头对何应钦说:“敬之,这件事情就交给你,搞出个具体数字来,由西安方面调拨储粮,以供军需。”

    委员长草草地结束了河南灾荒话题,至于如何赈灾之事则只字未提,只是指示何应钦减少河南征粮以示优待。委员长不愿意提及河南旱灾,似乎和“花园口决堤”事件不无关联。

    三八年委员长“以水代兵”,虽然暂时破坏了日军在河南的军事行动,却也让豫东平原的万顷良田变成了沙滩。宽达400公里的黄泛区使河南百姓大量流失,随后的黄河泛滥,干旱、蝗灾则加剧了河南百姓的苦难。

    在何应钦之后,四川省主席兼重庆行营主任张群,对后方支援抗战问题作了汇报。张群在汇报中表示,川康两省军民愿以全省之人力、粮食与财富支援抗战。

    张群,是党国元老,委员长在日本留学时的同学,在整个抗战时期一直留在委员长身边出谋划策。对于这位老同学的汇报,委员长微笑着表示了赞赏。

    “戴雨农,你讲一下外蒙方面杜文成的情况。”委员长开始点将了。

    “杜文成的先遣军最近发生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很值得我们认真对待。”

    戴笠语不惊人死不休地说:“具可靠情报证实,在今年的八月底九月初,先遣军一军长张海波来到长治和杜文成摊牌,情报上说两人经过近六小时的密谈,最后仍然分手。

    先遣第一军拥有三个师近四万兵力,目前活动在内外蒙交界处的二连浩特附近。有情报证明,先遣军张海波部已经完全为延安所掌控,粟裕,罗荣桓、肖华、杨得志等人已经进驻第一军。”

    “不可能。”陈诚叫了起来。

    “罗荣桓等人都是他们115师的主要人物,他们一走,山东的115师不就只剩下陈光一个人在支撑?”

    “林育荣,是林育荣从苏俄回来了。”卫立煌说。

    委员长赞许地看了卫立煌一眼,插言道:“林育荣正从西安赶来这里,本来我邀请的是mzd,可他不肯来。”

    何应钦恍然大悟,语气酸酸地说:“这就说得通了,粟裕应该是暂代一军,林育荣才是他们的最佳人选,怪不得延安把他在115师的得力助手全都派到了内蒙。延安的胃口越来越好了,现在就盯上了东北。”

    委员长敲了敲桌子,语气中同样带着说不明的味道。“长久以来,我的剿匪政策屡遭内外诟病,党国一些高级将领,也是心有疑虑。”

    说道这里,委员长看了卫立煌一眼,猛地提高了调门说:“可事实证明这些人的短视。国家只能有一个政府,政府只能有一个领袖。我们现在还不发奋努力,党国早晚会被别人取代。”

    委员长呷了一口水,示意戴笠继续。

    戴笠咽了一口唾沫,接着刚才的话说:“杜文成在和张海波谈话后的第二天就飞到外蒙,开始对先遣军进行全面整训,目前的先遣军已经改编成五个机械化师和一个空军师。”

    那些高级将领们又开始低声议论起来:这个杜文成哪来的这些武器装备?哪来的这些钱养活这些军队?就靠他倒卖军火?他倒卖军火挣来的钱,够他买飞机坦克的吗?

    就听戴笠接着说:“杜文成稳定外蒙后又飞往缅北,并且成功地镇压了原住民的一次骚乱,他在缅北的两个师也在最近改编完毕。我得到的情报目前只有这些。”

    戴笠说完了,委员长再次发话:“我们的二次远征,绕不过缅北的杜文成,他的态度,对我们尤为重要。近日,米国总统的私人代表即将来华,我会就这些问题,和盟友进行商议。”

    日本,东京。昭和天皇正在召开御前会议。

    “……密支那的杜文成,已经严重威胁到我们东南亚战局。为此,驻缅甸指挥官请求大本营参谋本部,将缅甸方面的意见转呈天皇陛下。”

    参谋总长杉山元读完了驻缅甸日军最高指挥官的奏折,躬身呈给了昭和天皇。昭和半闭着眼听完了杉山元的报告,示意近侍接过了奏折,转而问陆军大臣、现任内阁总理大臣东条英机。

    “昭和十七年,朕决意与杜文成部一战,卿可还记得?”

    东条微微皱了一下眉,躬身答道:“臣记得。”

    “好。你来告诉朕,现在这又是怎么回事?”

    “陛下,帝国情报部门近日来多次发出警告,驻印度英军和只拿军正在进行对缅甸的针对性训练,云南怒江的只拿军也在加紧操练,他们的目的不言自明。

    目前,帝*队已经控制了缅甸绝大多数地区,从印度进入缅甸的陆路很多,能够为英军所用的唯有缅北一途。杜文成控制的密支那西接印度,东连云南,有杜文成占据可攻可守之地,盟国联军一旦从此南下,帝国前景堪忧。”

    “这就是你们的理由?”

    “陛下圣明。”

    昭和冷冷地看着东条,半响儿才又言道:“祖宗的基业不能毁于朕手,朕,不想看到这里成为另一个克里姆林宫。”

    “臣等为此准备了另外一份计划,一旦事有不谐可以帝*队撤出只拿为条件,换取杜文成的妥协。”

    日本外相东乡茂德连呼“不可”,东条没有理他,继续对昭和解释说:“帝*队撤出的只是山海关以南地区,解决不了杜文成,帝国占领缅甸,封锁只拿的战略已告失败,帝*队进攻湖南湖北,打通南下通道已无实际意义。

    在只拿恢复战前状态,即可补充太平洋战场兵力之不足,对于恢复国内生产也不无补益。臣等愚见,还请陛下圣裁。”

    外相东乡茂德还想上前进言,昭和摆手道:“罢了,朕遂了你等心愿便是。朕累了,散了吧。”

    四二年十月二日,米国总统私人代表威尔基抵达重庆。

    翌日,委员长夫妇设宴招待威尔基一行,并邀请各国使节参加了宴会。在随后的几天里,委员长和威尔基进行了多次深入的会谈。在战后涉及中国主权的问题上,委员长正告威尔基:东北与台湾为中国领土,战后必须归还中国;旅顺、大连军港,可由中、美共同使用。

    威尔基则转达了英米两国对缅甸问题的关心,希望国府在战后不要插手缅甸及南亚地区。

    十月五日,周先生在重庆会见了威尔基,双方就合作抗战以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等诸多问题交换了意见。

    威尔基很忙,忙着会见各国公使,忙着发表演说;委员长也很忙,忙着往印度调兵遣将,忙着应对越来越好的国际形势。

    随着国民军在浙赣铁路沿线的节节胜利,十月十日,英米两国同时发表声明,废除在华的不平等条约,巴西、比利时等国也相继发表了类似的声明。

    缅甸的杜文成也在忙,他忙着训练军队,忙着在加迈等地修建工事,忙着应对各方势力对密支那的觊觎。经过杜文成的软硬兼施和分化瓦解,现在的密支那已经没有了过去的紧张气氛,在他的扶植下,以克钦族为主体的克钦自治邦已经参与到地方上的各项工作中来。

    先遣军对于克钦族的宗教信仰也给与了相当的尊重,先遣军也有许多干部战士,在宗教气氛极为浓郁的密支那信奉了佛教、基督教等宗教。对此,杜文成并没有太多的干涉,只是将这些信奉宗教的干部战士们调离了军队,加入了地方上的建设。

    杜文成此举虽然会影响到军队的建设,但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这些脱离了军队的干部战士会更好地融进当地社会,加快各民族的大融合,为减轻原住民对先遣军的敌视和不信任等诸多方面做出极大的贡献。

    当然这些好处暂时是看不到的,这需要时间,用时间来促进合作,用时间来抹平仇恨。这是杜文成唯一的一个长远打算,也是他为共和国做出的最大贡献。

第196章 :东北抗日联军() 
内蒙,二连浩特郊外某处。第一军驻地。

    罗政委带领着干部战士在寒风中迎来了他们的总指挥林育荣,披着苏俄的军大衣,一脸疲惫的林育荣走下军车,向罗政委等人摆摆手:“屋里说话。”

    “尤总(林的化名…尤勇),这些都是原第一军的同志,我们正在为组建东北抗日联军的事情进行讨论。”

    “坐,都坐下。你们继续。”尤总接过肖华递来的一杯开水,双手握着取暖。

    尤总是个奇人,也是个怪人。他的性格孤僻,沉闷寡言,一旦做起事来就乾纲独断,不容反驳。他生活简单,记忆惊人,不善交际,嗜好古怪,总之,他就是个天才和怪物的结合体。

    和他搭档多年的罗政委自然熟知他的脾气,对尤总表现出的冷淡也不以为意。他招呼着大家都坐下,继续着会议的议题。

    “这次改编,即是统帅部的命令,也是抗战形式的需要,希望大家不要有情绪,有意见可以提出来商量解决,但是,决不允许私下里的抵触和破坏。

    我们是军队,军队讲的是纪律和服从。没有纪律的军队算不上是人民的军队,不服从命令的军队也不可能是一支战无不胜的军队。现在,我宣布延安统帅部的命令:

    原先遣第一军更名为东北抗日联军,总指挥:尤勇

    副总指挥:张海波政委:罗荣桓

    政治部主任:肖华副主任:李秀娟

    总参谋长:周坤副总参谋长:张卫民

    第一师师长:杨得志第二师师长:刘刚

    第三师师长:蓝城

    命令就是这些,希望大家回去以后认真做好下面的工作,宣讲我们的政策,使我们的改编工作平稳的进行下去。现在,请尤总为我们讲话。”

    “我没什么可说的,在我的手下做事只有四个字:服从命令。好,都散了吧。”

    干部们三三两两地走了,罗政委笑着对尤总说:“尤总,你就这么对待你的手下啊?你倒是简单了,我可要费尽口舌向下面解释。”

    尤总到骑在椅子上看着墙上外蒙的地图,眼睛眨也不眨地看了好几遍,这才回答政委的话。

    “解释什么?我要的是能打仗的兵,不是受点委屈就喊妈的娃娃。老罗,把这份地图看好喽,不要让人在上面乱写乱画。”

    尤总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详尽、精致的地图,这份作战地图还是杜文成经过航拍后整理出来的,它不仅全面、详细,还在有日军驻扎的地方做了说明。和八路军使用的缴获来的地图相比,自然是精致了许多。

    “知道了,我要到下面去了解一下情况,晚饭你自己吃吧,我在连队里解决。”

    尤总背朝着罗政委点点头,继续专心致志地看着他的地图。

    蓝城开完会回到师部,还没进屋就听见里面乱糟糟的议论声:

    “这到底怎么回事?我们怎么不是先遣军了?”

    另一个声音说:“怪不得二军的人最近碰到我们总是阴阳怪气的,原来我们军长……背叛了司令。”

    “胡说!我们军长和司令是生死之交,怎么能做出这样的事?大家不要胡乱猜疑,等师长回来就清楚了。”

    “我们师长啊一定瞒着我们什么,你看二军全都机械化了,司令啥时候忘记过咱一军?要机械化也是咱一军先机械化,现在司令把我们忘了,说明啥?”

    “还等师长回来再说?现在军里那个不知道我们军被人给收编了?以后还不知道怎么样呢。要我说呀咱就拉着师长往外蒙一溜,这一军爱咋样咋样吧。”

    “对对,都是老弟兄了,干脆咱就眼不见为净。”

    ……

    门外的蓝城听傻了?这是什么情况?这些天军里有一些风声传出,主要是为了试探下面的反应,可当时也没这样强烈啊?今天这是怎么了?

    糟了,一定是有人把今天的会议内容给露了出来。

    蓝城是先遣军中唯一一个读过大学的正师级军官,他在读书时就对延安精神推崇备至,加入先遣军后因其作战勇敢,又有学识,才备受杜文成赏识。

    正是因为他的思想和张海波比较接近,杜文成才把他分到一军来。但是杜文成忘记了一点,蓝城虽然思想有些激进,但他的性格决定了他成不了大事。

    蓝城有判断事物的能力,但却缺乏行之有效的处理能力,也就是他优柔寡断,讲人情好面子。这样的性格或许会让他和将士们打成一片,但在长官的威信方面却丢失了分数。

    在这一点上他和杜文成不同,杜文成也能和将士们打成一片,但在需要的时候杜文成可以拉下脸来立威,而且心狠手辣绝不留情。

    蓝城就缺少这一点,他做不到尤总那样无视手下的反应,可以不分场合就冷冰冰丢出四个字,更做不到杜文成那样,可以笑呵呵地宣判你死刑的狠辣。正因为如此,他手下的团长们很尊敬他却不怕他。

    他在师部门前犹豫了一下,终于还是推门走了进去。师部里等待消息的团长们一见师长回来,纷纷上前打听消息。蓝城摆摆手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