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

第70章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第70章

小说: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汝鱼如今已是临安名人。

    先有滚字帖冠京华,后有柳正清老相公抱《侠客行》而入土,再有太子赵愭书道造诣突飞猛进,一时间风头无两。

    偏生李汝鱼不见客,一书难求。

    在太子东宫府教导赵愭连书写的字帖,被某些个太监拿到宫外贩卖,价值万金。

    魏禧虽是太子詹事,近水楼台,却有读书人气节,不愿做那小人事。

    但心痒难耐。

    于是今日逮着机会,厚着脸皮求书。

    李汝鱼笑了笑,对这位很有好感的读书人歉意的道:“倒无不可,但我没有章印,怕是要叫魏大人失望了。”

    魏禧大喜过望,“无妨,无妨。”

    于是引着李汝鱼前往偏院,在太子詹事的公事房里,李汝鱼为魏禧写下一幅大儒苏伴月年轻时候的得意之作《饮酒帖》。

    这位好书好墨的读书人沉浸其中,也没注意到李汝鱼什么时候离开。

    太子赵愭去了垂拱殿。

    东宫分外冷清。

    李汝鱼走出偏院,也不知道怎么了,忽然想逛一逛东宫,看看这座古往今来无数皇子挤破头皮想住进来的储君之望。

    二月艳阳,春风如剪。

    东宫处处见新绿。

    安静幽深的新春苑,假山冷峻,水池幽绿,游鱼蔫蔫不跃,处处见新绿,蓬勃着生命气息。

    新绿之中,骤然出现的一片嫣红,让李汝鱼觉得刺眼,心里某个地方仿佛被拨动,莫名其妙的想起了那个红衣小姑娘。

    初见时,她蹲在篱笆墙上。

    说我不好,我头疼,头疼的时候想杀人。

    如今,她又蹲在谁的篱笆墙上,又在对谁说那句头疼想杀人的话呢?

    盯着那一袭大红妆思绪飘远。

    浑然没发觉红妆飘近。

    眉角有着几颗小雀斑,低眉弯月的太子储妃张绿水默默的看着少年,许久才扬起青葱般雪白的小手在李汝鱼眼前一晃。

    “喂!”

    李汝鱼悚然惊醒,行了一礼,说了句冒犯,转身离开。

    不再多看少女一眼。

    太子储妃张绿水,若无意外,将来的大凉**。

    且赵愭软弱,今时便受制于铁血相公王琨,他日登基,王琨退位之后,这大凉的天下,说不准又将女帝执政。

    且心里有人,有个小小的人。

    忽然分外想念那颗唇角淡青色美人痣,今日艳阳高照,那颗痣应轻舞飞扬了罢。

    红衣的张绿水看着李汝鱼,小手扬了起来,如艳阳的樱唇微张,终究没发出一个字,默默的看着李汝鱼走入转角廊桥里。

    小手许久不落。

    忽然抿嘴一笑,春风拂过,花开满园。

    “笨呢。”

    小姑娘的心里,忽然觉得那个少年还是当日的少年。

    还是那么色。

    初相见,盯着人家处子幽美处,今日再相见,却盯着胸口青梅,无耻的少年哟。

    但是,挺好。

    心里有些小欢喜。

    那日对你那个未来丈母娘说过的话,真的当真了哟。

    ……

    ……

    在距离临安上千里的关中,同一片艳阳。

    有个小萝莉,坐在艳阳下。

    捧书却不读。

    言笑晏晏的看着不远处的折柳少女,唇角的淡青色美人痣在艳阳里轻舞飞扬,分外妩媚。

    “婉约,为谁折柳。”

    折柳的少女回头看小小,腼腆的笑,却不言语,小女儿情态萌发。

    青涩里有妩媚。

    小小却并没有放过李婉约,娇俏吐舌,“可惜啊可惜,我家夫子今日去踏春了呢,李家啊也真是小气,就知道请夫子喝酒,舍不得找几个侍寝丫头。”

    顿了顿,满是戏虐,“不过我看哟,有的人很想去呢。”

    李婉约那张瓜子脸顿时绯红,啐道:“小姑娘家家的,侍寝侍寝说个不停,一点也不知道害臊,等我哪日去了临安,定要给那个少年说,管好你家的小媳妇儿。”

    小小呵呵傻乐。

    笑着笑着,目光泛散,盯着那排新绿柳树,思绪飘向临安。

    鱼哥儿,一别已经年。

    我尚好。

    你呢,一切都好么,临安很繁华吧,你的心呢,也繁华着么?

    鱼哥儿,等我哟。

    带我游学归来时,与你相约看临安风华。

    那一天,你负剑,我捧书。

    那一天,不羡鸳鸯不羡仙。

    心思飘忽的小小,轻轻喃语,“今春风吹西柳,初心难消轻愁。但望谁远游,却语黄昏独嗅。念久,念久,却道旧梦难休。”

    折柳过来的李婉约怔在当地。

    愣着说了一句如梦令?

    小小依然望着远处摇摆绿柳,浑然不觉,心思依然在那条远游临安的鱼身上,粉嫩的脸颊上,浮起一层朝霞般的绯红。

    春思。

    幸福如花儿开放。

    清醒过来的李婉约顾不得少女心懵懂的小小,转身跑回了书房,很快将小小的那首如梦令写了下来,越看越爱。

    这词,可不比自己差呢。

    又长叹了一声。

    门生尚且如此,李夫子,你之大才,何日昭彰于青天?

    眸间尽仰慕。

    屋外,望柳萝莉思念着那个小小的少年,那一日他腰间执剑,出春风关回望山川。

    屋内,持纸少女念想着那个沧桑的大叔,那一日他把酒言欢,狂傲人间天下轻看。

    双豆蔻,思年华。

    ……

    PS:推荐鲈鱼巨作品《植掌大唐》:做大唐的魔稻宗师。

    PS:小小的入梦令,作者君原创啊,为此死了一堆脑细胞,求推荐票,求打赏,必须求打赏!!!

142章 女帝出宫() 
自大凉太祖定国,制定与文人共治天下的祖制后,休养生息繁衍国力,又身体力行,在临安郊区开辟一块八卦籍田。

    每年春耕之际,章国君王皆要出宫行籍田礼三日。

    以此鼓舞天下百姓。

    这是祖制,大凉三百余年国祚,哪怕是建炎南渡年间,也不曾荒废。

    明日,便是永贞元年的籍田礼。

    女帝陛下会在这一日出宫,前往郊区八卦籍田,住三日,行完籍田礼后再返回大内。

    籍田礼和李汝鱼没关系。

    在临安住了将近半年,李汝鱼的日子单调得令人乏味,每日卯时末起床,绕着夕照山跑三圈,登到峰顶休憩一阵。

    若是婶儿在,便吃着婶儿做的早食。

    如今婶儿会了尚书府,便到街上吃些早食,顺便买些中午晚上的菜料。

    上午看书。

    下午练剑,并去东宫伴读。

    晚上看书。

    日子充实而枯燥,李汝鱼乐在其中。

    今日亦打算如此。

    二月二,新月未生残月藏匿的日子,卯时末正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

    李汝鱼推开门,眼睛微疼。

    火光刺眼。

    院前,两盏灯笼光芒刺眼,光芒里的那个姑娘更刺眼。

    姑娘年纪轻轻,最多不过二十三四,穿着特有而罕见的华丽官服,秀气里透着一丝挠人心的诱惑,关键是这个姑娘很美。

    秀气里的美,美得没有人性。

    彷如一块寒冰。

    姑娘长发及腰,鹅脸圆润,丹凤眸,蜂腰,长腿,飞凤眉略带犀利。

    一个好看女人应该有的她都有。

    唯一遗憾的应是胸前略平……是真的平,不比红衣小姑娘好多少。

    本该比徐秋歌更好的女子,因这平胸而风华骤减。

    反而逊色于徐秋歌。

    此刻负手站在灯光里,身后两个侍女各执灯笼,女子看着自己,眸子里带着很奇怪的意味,轻声说道:“陛下有旨,宣翰林院待诏李汝鱼,侍书。”又道:“李待诏,请吧。”

    李汝鱼有些奇怪。

    今日不是籍田礼么,为何会宣召自己侍书,也许是女帝陛下行完籍田礼后,要以诗书文墨打发这两夜的寂寞时光?

    毕竟籍田郊区比不得大内。

    女帝也需要做点秀给天下百姓看看,咱们大凉君王并非无用,书香不辍。

    看着花斑犹豫了下。

    穿官服的女子聪敏,立即轻声道:“无妨,可带着。”

    李汝鱼率先下阶。

    官服女子随后,在即将走入转角处时,回头不着痕迹的看了一眼远处黑暗里的精舍,在人看不见的地方,有个青衣姑娘默默的盯着这边。

    按剑。

    如临大敌。

    官服女子心里叹了口气。

    路过一家早食店,看着热气蒸蒸的蒸笼,官服女子犹豫了下,轻声唤住李汝鱼,“时间尚早,李待诏要不要吃了早食再去?”

    李汝鱼笑了,“好。”

    是她想吃。

    于是对坐,两个侍女另桌。

    看着稀里哗啦将精致早点吃了个光,李汝鱼善解人意的又叫了一分,官服女子也不客气,斯文秀气里透着饕餮属性,吃的不亦乐乎。

    论吃相,李汝鱼倒更像个腼腆女人。

    吃货啊。

    李汝鱼吃完之后,安静的看着官服女子将最后三个包子下肚,没有浪费一丝,忍不住叹了口气,“陛下有那么抠门么?”

    有知音之感。

    “以前饿怕了。”吃完,擦嘴,轻声道:“凤梧局,江照月。”

    “翰林院,李汝鱼。”

    永贞元年的二月二,两吃货相遇。

    ……

    ……

    大凉籍田礼,并不复杂。

    孟春之月,由太史择选吉时,礼部、鸿胪寺、宗正寺等部门作好一切准备工作,殿中监把陛下的御座设在文思殿;仪弯司要编排好文武百官的坐次。

    前三日,由司农寺用竹木制成的青箱,装好籍田礼所用的九谷种子等。

    天色微亮,女帝从祥曦殿起驾出发,乘上平辇,身穿皇袍,有仪仗队约二千人随从护送,队伍浩浩荡荡前往玉皇山南麓。

    先到农坛旁的文思殿,进早膳讫,再到籍田御耕所更衣,头戴通天冠、身穿绛纱袍,乘玉辇立御耕位降辇。

    由太常卿前导至御耕褥位坐定,由籍田令奉进皇帝使用的御耕器具耒耜,先由执耒者拿着,然后送给皇帝开始三推之礼。

    皇帝三推之礼完毕后,由礼直官请皇帝登上先农坛观耕台,亲自观览文武大臣与遮民耕种籍田的情景。

    先是按次序引进三公、三少、相公、王爷等一品大员行五推之礼。

    再引副相参知政事、六部尚书以下官员行九推之礼,最后由司农少卿引庶民百人播种籍田的情景。

    耕毕,女帝会在籍田附近住三日。

    每日耕种。

    当然,大凉以往的君王大多是做做样子给百姓看,女帝登基后,着实乐在其中,每年的三日籍田礼,都会亲自去田间躬耕。

    女帝每年最喜种植茄子,到收获季节,总会让人前来采摘。

    也是临安一大佳话。

    不过也有龌蹉之人揣度,女帝陛下为何只种茄子,遮莫是在提醒大家,咱们的女帝陛下缺男人——当然,有这种想法甚至于付诸行动的人都没有好下场。

    今年的籍田礼依然如此。

    禁军、南北镇抚司拱卫下的玉皇山,除了那些被选进来参与籍田礼的庶民,连只鸟都飞不进来。

    而那些庶民也早被调查清楚,绝对不会有任何纰漏。

    尽管有心人很希望女帝陛下这次出宫发生点意外,甚至驾崩之类的,但终究要落空,也没人敢在女帝强势掌控下的临安使什么手脚。

    和往年不同,太子赵愭今年来了玉皇山参加籍田礼。

    同来的还有太子储妃张绿水。

    在女帝三推之礼后,李汝鱼随凤梧局江照月姗姗来迟,并没有去观礼,而是直接到御耕所,见着了凤梧局侍墨司主事柳隐,点点头,算是相互见礼。

    柳隐亦在守孝,夺情之后改袖麻。

    相公王琨、宁缺等人行五推之礼,参知政事谢韵带着六部尚书等行九推之礼。

    枢密院那边,因北方将起兵事的缘故,狄相公今日并没有来,而是坐镇枢密院,来了签书枢密院事这位大佬。

    等籍田礼结束,一众文武百官在女帝示意下返回临安城。

    仅剩下南北镇抚司都指挥使赵信、赵瑾,以及禁军都指挥使三位掌控京畿兵力的心腹大将,皆游走在玉皇山一带。

    籍田里,除了一众宫女外,尚有女帝、太子赵愭、太子储妃张绿水,凤梧局江照月和柳隐,以及翰林院待诏李汝鱼。

    柳隐和江照月上前,陪侍在女帝左右。

    李汝鱼闲来无事,看了一眼那个曾在夕照山一唔的妇人,此刻蹲在田地里,乍然看去,除去那一身袍服外,真像个农家妇人。

    忍不住暗赞。

    永安盛世,真不是动动嘴皮子就能打造出来的。

    仅籍田一事,临安万民谁人不服?

    ……

    PS:每日一求,求推荐,求收藏,求打赏!

143章 天下交给谁?() 
籍田礼上的事情,若是传到朝野,翰林院待诏李汝鱼怕是会被弹劾成狗。

    女帝带着江照月和柳隐在地垄沟栽种茄子秧苗。

    一众宫女都熟稔陛下作风,该干嘛干嘛。

    从没出过临安城的太子赵愭终究少年心性,没耐得住相公王琨的劝说,玩了个不亦乐乎。

    太子储妃张绿水不知道在想什么,站在观耕台下发呆。

    李汝鱼呢……

    安静的坐在御耕所旁,大马金刀的斜躺着享受春光妩媚,一旁的花斑百无聊懒的打着呵欠,这场景很像一位盛世大官人看着妻妾成群的模样。

    只不过当事人都不觉得。

    觉得也不敢这么想,田里劳作的那位可是女帝。

    李汝鱼看着青山里的密林,暗暗思忖着里面究竟潜伏了多少南北镇抚司的高手,那条环绕八卦籍田宽达三四十米的河里,有没有浪里白条。

    又想着沈炼,这货自从在建康府做了件大事后又人间蒸发,把翰林学士承旨沈琦气得不轻,建康知府更是头疼万分。

    沈炼在建康,杀四人。

    已被刑部记录在册,全力缉拿。

    沈炼究竟想干什么?

    “你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