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

第69章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第69章

小说: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话太高深。

    如今我沈炼亦有一愿。

    愿世间再无门楣尊卑,愿有情人终成眷属。

    沈炼转身,绝然。

    耳畔忽然传来伤心欲绝的声音,“炼儿!”

    沈炼一僵,终究缓缓回身,看着站在门前的双亲,不甚说话在沈族毫无存在感的父亲一身儒衫,只是目光坚毅的对自己点了点头。

    知子莫若父。

    父亲亦是赘婿,承受过自己承受的痛楚。

    当年名门闺秀的母亲,和寒门出身的父亲相遇,郎情妾意却要面临世俗门阀的高压,若非母亲以死相胁,若非父亲最后科举中了个同进士,连入赘的资格都没有。

    温婉知礼仪的母亲已哭成了泪人儿。

    几步上前,泪眼婆娑的抚摩着沈炼满头白发,哽咽着说道:“炼儿,何苦呢。”

    沈炼泪流,“娘……”

    身后强忍着眼泪的父亲咳嗽了一声。

    母亲递出手上的木盒,“炼儿,这是……知音。”

    沈炼看着那小小的木盒,颤抖的伸手接过,心又一次崩碎,住在这样小小的地方,知音,你委屈了……

    接过木盒,沈炼跪了下去:“孩儿不孝,来生再报。”

    想了想,又道:“爹,娘,归于乾王府的沈望曙是位异人,二老不用挂心,孩儿也不认他,就当他不是孩儿血肉罢。”

    沈炼起身,绝然而去。

    不甚说话却心志坚毅的沈父终于无声泪落。

    此一去,父子还能再相见?

    又无声而笑。

    生子当如此,且去,且让天下人听听你的声音。

    ……

    ……

    李汝鱼盯着抱着木盒默默归来的沈炼,心中一惊。

    这是活人?

    在他身上,感受不到丝毫生气。

    沈炼木然的坐在李汝鱼面前,怀中木盒视若珍宝,不肯松手刹那,行尸走肉的说道:“能不能求你一件事。”

    李汝鱼看着沈炼没有说话。

    反常必为妖。

    沈炼莫不是又出了什么事情,木盒里装的什么?

    “当我死后,若是能收尸,把我烧了,和知音放在一起,若是不能,请挑一处青山绿水地,让知音入土为安。”

    无论生死,今生不分离。

    “乾王府那个沈望曙,虽然是异人,终究是我儿子,他若行善举,但望有朝一日你能救他,若多行不义,请诛之。”

    望曙是知音溺爱的人,不愿见她九泉之下伤心。

    李汝鱼动了动嘴唇,欲言又止。

    沈炼这是在交代后事,他究竟想干什么?

    沈炼毫无生气的笑了笑,“你不说话,我就当你默许了。”笑容透着绝望,“想不想听一个故事,一个很简单很庸俗的故事。”

    李汝鱼依然默不作声,沈炼却自说自话。

    很简单庸俗的故事。

    曾经有个青年,生于门楣世家,幼读诗书欲与天公试比高,在一次家族动用人脉后的大举里依然落第,青年信心全无。

    父亲与其促膝长谈。

    青年幡然醒悟,聘请了几个花拳绣腿师父,练起了刀枪棍棒,欲借助家族势力起功名于军伍。

    符祥七年冬末,顺宗下旨天下,选秀充盈后宫。

    符祥八年那个山花灿烂的初春,一个忧伤的黄昏后,青年练了一日棍棒,打算出门找狐朋狗友去西子湖畔喝花酒,路经一座偏院,发现了几个陌生的奴仆丫鬟。

    青年推门而入。

    院子里的银杏树很黄,映照落日光辉,晃眼。

    树下,站着个女子。

    一身襦裙迤逦扑地,素颜不施粉黛。

    她安静的站在那里。

    没有说话,只是安静的望着安静的晚霞。

    莫名的让人感觉到安静的忧伤。

    夕阳打在身上,又莫名的让人想起那些明日黄花,仿佛就要在人间黯然的凋零,让人到绝望的喘息不过气来。

    她轻轻侧首,轻轻说了句,兄长你好,我是小音。

    她在笑。

    笑意凄凉,如那朵朵飘落的银杏黄叶,一天天的枯萎,生气流逝,看不见未来。

    于刹那之间,她住进了青年心里。

    她挥挥手说,兄长你看,晚霞真美。

    青年怔怔的看了她许久,才柔声说你更美。

    女子姓沈,名知音。

    顺宗选秀,沈族甄选出来的女子,即将入宫,若过得宫选,便将成为秀女。

    短暂的相处,是一世的纠缠。

    青年住进了她心里。

    青年不甘心,找到父亲母亲,又找到任职翰林大学士的祖父,却终究难以忤逆家族意志,青年没有放弃,用尽一切办法见着了当时还只是后宫之主负责甄选的女帝。

    那个如彩云的妇人但说了一句,陛下心意不可逆,世间花生万朵,你何必死守。

    大局已定无可更改。

    在春末的黄昏里,即将进宫的沈知音在银杏树下看着青年,泪如雨下的说,再见了兄长。

    再见。

    再也不见。

    银杏已新生,青年和女子却走向湮灭。

    没有心机的知音,在后宫那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地方,终究只能成为陪衬,最终黯然凋零在冷宫里,一世苍凉。

    说着故事的沈炼,不知不觉里已是泪人。

    说我依然记得,在那个黄昏里,从她眼里滑落的泪伤心欲绝,说着再见坚决如铁,混乱中有烈日灼伤的错觉,那一日的日落西山,让我的人生走入永夜。

    沉默。

    许久的沉默。

    李汝鱼看着眼前为情所困的男人,终究叹了口气,十四岁的少年有些不懂。

    门后听着故事的周婶儿,已哭得梨花带雨。

    沈炼起身,走向卧室。

    忽然回首看李汝鱼,“其实,我很尊崇柳向阳,他有向天下讲道理的勇气,其死之壮,足以留青史。”

    而我,也欲撕裂那道黑夜。

    虽死不辞!

140章 永安十二年的冬天很短暂() 
这一夜,沈炼夜半出门,再没归来。

    没人知道他去了哪里。

    仿佛人间蒸发。

    沈府罕见的沉默,悄无声息的将此事压在了府内,翰林学士承旨沈琦大病了一场,数日不曾上朝。

    临安忘记了沈炼这个人。

    一个寻常的冬日上午,李汝鱼在屋里看书时候,忽然想起柳正清的赠书,于是从屋子里取了来,不知道这位老相公赠了自己一副什么字帖。

    字帖已装裱好,金丝银边,云鱼纹线。

    造价不菲。

    仅是装裱,少不得要百两会子。

    缓缓铺展开来,便似有座座峥嵘大山拔地起,铁骨铮铮,遮天盖地扑面来。

    随着青山上负手读书人入梦来,李汝鱼的字如今在临安鹊起,俨然有书道成神的架势,但其实本身对书法造诣并无过人之处。

    从艺术的角度赏字便无从谈起。

    不过,也能看出一副书法的拙劣,比如眼前这副《燕风?无衣》。

    李汝鱼听过这首诗,或者说歌。

    回龙县,半边桥畔,有个老妇人,说起大燕兵圣百里春香和大燕太祖慕容垂时曾轻唱过,记忆尤在,此时看字帖,老妇人的喃语歌声便似在耳畔响起。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李汝鱼细看字帖,恍然,终于知道柳正清是谁了。

    先生在扇面村教习自己读书时,曾说大凉读书人写诗都是狗屎,但对兴起于符祥年间的某几位书法家赞誉有加,其中便有独创柳体字的某位大家宗师。

    柳体字,柳正清。

    答案呼之欲出。

    这一幅贴并非一起呵成,顿笔染墨数次。

    字字匀衡瘦硬,颇有斩钉截铁之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

    但总有种错觉,这幅字帖,并非老相公得意之作。

    老相公为何藏私?

    李汝鱼没去多想,收了卷轴,随意将这幅万金难求的书作放在一旁,继续看从临安书房买来的兵道书籍。

    今日看的霍燕青遗作《点兵策》。

    院子里很安静。

    在沈炼消失后第三日,谢琅府上来人,说尚书大人病了,周婶儿脸色煞白的跟着回去,临走前千叮万嘱李汝鱼要照顾好身子。

    实则是避嫌。

    周婶儿又话里带话的说可别被乱花迷了眼。

    想起乱花,李汝鱼放下书走到院门,看向不远处的精舍。

    倒是奇怪。

    红衣小姑娘怎的忽然就没了身影,这一段日子她忽然就消失不见了,没来由的想起一句很盛行的话,有些人啊,说了再见之后,就真的再也不见了。

    她也和沈炼一样,人间蒸发了么?

    李汝鱼微觉惆怅。

    艺科之后,临安忽然安静了下来。

    永安十二年的冬天很短暂。

    却很冷。

    东宫多了个储妃和太子伴读,并没有引起什么风浪,屡屡想对储妃张绿水下手的太子碰壁无数次,最严重的一次甚至鼻青脸肿,却不敢告诉东宫属官,只敢说是自己夜梦落床摔的。

    每日一次的书法教导,太子赵愭和李汝鱼之间几无交流。

    一太子。

    一朝臣。

    太子不屑,朝臣有傲骨,便似两条平行线,永远交错着。

    一起交错的还有储妃张绿水。

    永远不曾出现在太子的书房里。

    江秋州崔笙在年关之前,被女帝陛下升职去了江宁府,担任一府知府。

    算是平步青云。

    礼部仪制清吏司主事徐鸾被外放江秋州担任知州,看似平调,实则是镀金,这当中多少有周妙书的人情。

    毕竟徐鸾曾为他背黑锅。

    老相公柳正清没能熬过这个寒冬,自知日薄西山的老爷子,进宫见了一次女帝陛下,将在凤梧局当值的柳隐唤了回来,交待了些许事。

    吩咐人准备分房四宝。

    老爷子于大雪纷飞里落笔挥毫,其后惊雷劈落,从大内皇宫来到柳府的大内高手,剑劈惊雷,直至老爷子完整写下一篇长诗。

    惊雷不沾身。

    老爷子溘然长逝。

    入土为安时几无陪葬品,唯有一卷行书。

    《侠客行》。

    那位叫闫擎的大内高手吐血三日,浑身绕余雷,幸得钦天监老监正出手才捡回一条性命。

    此事极隐秘,连铁血相公王琨和乾赵骊也不可得知。

    仅知临安惊雷落柳府。

    遗作送至垂拱殿,如彩云的妇人摒退左右,只留下凤梧双壁江照月和柳隐,妇人掩卷叹息,黯然独坐半日,最终说了句天下异人皆如是,朕何忧之?

    柳隐潸然泪下。

    江照月无语沉默的看着妇人,满心疼惜。

    年关前的最后一次大朝会,女帝陛下不经礼部,直接拟定了老相公的谥号:文成。

    大凉三国余年国祚,谥文贞与文正者皆鲜少。

    柳正清没有捞到文正,但这个文成也多少有些名不正言不顺,不过知晓女帝登基内幕的朝野重臣,却知道这是他应得的,只是这文成的谥号能保留多久?

    若新帝登基,文成必除。

    永安十二年的短暂冬天,临安大雪不停。

    吏部尚书谢琅家负笈游学的公子谢长衿悄无声息的回了临安。

    同日,钦差开封的赵长衣抵达郡王府。

    年关过后。

    女帝诏令天下,改年号“永贞”。

    旧都开封的岳家王爷三上奏折,八百里加急送至临安,折子里不谈兵事,只是详细说了北蛮在这个隆冬下的惨状,附送了数十名潜伏在北蛮的镇北军细作名单和遗书。

    北蛮兵部谍房,动用一切力量揪杀潜伏草原上的大凉细作。

    无兵事的折子,却字字危机。

    开春大雪化后,北蛮内损内忧,止损之策无外乎就是从大凉抢钱抢粮,从燕云十六州抢马,若是遇到徽宗那等软弱君王,北蛮铁骑也会愉快的到开封溜达一圈。

    大凉兵部、枢密院数位儒将,调职镇北军,暂归开封岳家王爷麾下。

    赵室宗室出身的同知枢密院事赵浪钦差开封,负督军之责。

    永贞元年,于血腥里拉开序幕。

    这一年,北镇抚司小旗、翰林院待诏、太子伴读李汝鱼,十五岁。

    负笈游学的谢家晚溪,十一岁。

    太子赵愭,十四岁。

    太子储妃张绿水,十六岁。

    太学朱八,十三岁。

    乾王府沈望曙,四岁。

    这一年,眉山苏寒楼欲应举,临安谢长衿欲应举,右散骑常侍魏禧府内,有个燕狂徒欲应举,柳州有个徐仲永,声名鹊起,博得神童之名。

141章 无耻的少年哟() 
北方兵事渐紧。

    燕云十六州边境,除了大凉铁骑,亦出现了北蛮斥候铁骑。

    南方,大雪融尽,艳阳高照。

    李汝鱼在临安,安静而野蛮的生长着。

    劈剑,拔剑,日日不辍。

    兵书读尽二十余卷,胸中关于兵道的重楼,已成雏形。

    翰林院待诏一职,形同虚设,一次也不曾被女帝宣召去侍书;若非每月月底去领薪俸,李汝鱼几乎遗忘北镇抚司小旗一职。

    唯太子伴读一职,成效不错。

    李汝鱼但写了字帖,让太子赵愭临摹,寒冬过后,赵愭的书法突飞猛进,宗正寺那群老头子高兴得眉开眼笑。

    二月杏花开。

    这一日李汝鱼走进东宫,还没去赵愭书房,便被一位小黄门拦住,说太子詹事魏禧魏大人有请。

    依然在那个凉亭。

    魏禧依然坐在那个位置,捧书而读。

    看见李汝鱼,老远便站了起来,出亭相迎,互相寒暄后,不欺少年穷的魏禧轻声说,今日太子在垂拱殿聆听陛下教诲,明日籍田礼,会随陛下一起去郊外籍田春耕。

    言下之意,李汝鱼这两日不用来东宫。

    李汝鱼无甚想法,正欲笑着告辞,却见魏禧欲言又止,好奇问道:“魏大人有事?”

    魏禧有些不好意思,捂嘴咳嗽了一声,“不知道能否求一幅墨宝?”

    眼神期翼。

    李汝鱼如今已是临安名人。

    先有滚字帖冠京华,后有柳正清老相公抱《侠客行》而入土,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