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非和平崛起 >

第47章

非和平崛起-第47章

小说: 非和平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点也行,大不了当工人用呗。在我这里不用计较什么远近亲疏,只管做好事情就行,你是我请的教头,不信你我敢把身家性命交付到你手上?”

    “东家,你擎好吧。”

    “东家,东家,官差来了”老吴满头大汗的跑进库房“有人把咱们厂子告了。是府台衙门来的人。”

    “看,我不惹事事惹我,不招点人还真镇护不住了。”

    到了厅堂,官差也是熟人,一张五十两的银票换来一个消息,原来是有人告我私藏军火,图谋不轨。

    下午苗家三兄弟和孟洛川都得着信,晚饭前都到了我厂里的二楼会客厅。

    “怎么样,知道谁下的坏蛆了吗?”苗老大也是个急脾气,刚坐下就急火火的问。

    “我估摸这无非是这么三种可能,一是虎旗镖局陈家或者刀把帮的两块洋姜,二是生意上的竞争对手,三是哪家的达官贵人看上小弟的这点买卖,打算杀猪过年了。”我下午盘算过,大体上不会出圈。

    “有道理,我看小吴的分析很有道理。”孟洛川一抬眼皮,眼里精光四射,“陈家和刀把帮都知道你和英国人合作,量他们没胆子拿英国人的军火说事。至于竞争对手,你不是说除了洋人还没有人会造吗,难道是洋人?”

    “我看咱们别乱猜了,无非使点钱,找许先生打听一下,要是来头大,就拿英国人的名头当挡箭牌,你就说大股东是英国领事馆,你做不了主,我就不信这大清的官商两道还有敢和洋人叫板的。真要是有这种硬茬子,倒不妨谈谈条件,苗家和你家都让出一部分股,多个靠山也不是坏事。”苗二哥倒是筹划齐整了。

    看来苗二哥的打算大家没啥异议,我就让老吴去办事。转过天来,老吴一脸古怪的到我办公室汇报情况。

    “东家,您猜是谁告的?”

    “别卖关子了,老吴你就直说。”

    “是,是,这次告咱家的是一个叫张驴子的破落户,许师爷透了个底,应该是巡抚衙门的教谕二公子指使的,而这个二公子经常泡茶馆,最近和铜元局的几个铁匠坊的东家走的很近。应该是咱们不用他们的铁料得罪了他们,所以才”

    “我擦,这也太欺负人了,他们就会打点生铁熟铁,镰刀铁锅的,咱们这高碳钢的管件他们打的了吗?这也能拉仇恨,我xxxxxxxx,(此处和谐三百八)f的。”

    老吴目瞪口呆的看着海外归来的高端人士的老板,骂街的词汇如此丰富刁钻,直逼妓院的老鸨子,而且还是中文洋文一起混用,转换之间浑然天成,堪称骂出了国际水准。

    “老吴,别担心,老子我只是一时气愤。至于那几块料,让许师爷他们应付了就是,无非使点钱,f的,是老子钱多还是这几个打铁的钱多啊。”

    经此一事,我倒是感到靠洋人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后年就是1900年,到时候山东可是义和团的发祥地,别让大师兄当二毛子给烧了才好。

    “老弟想捐官?”孟洛川看着我和苗老二,放下盖碗。“是不是事情还没平,要不我再找找巡抚衙门的关系。”

    “孟大哥,事情已经平了,对方就是几个铁匠头,没啥了不起的。不过我和苗二哥商量过了,要是没有个官身,早晚让这些臭鱼烂虾的沾上,我们就没心思干生意了。趁早捐个官,以后也好有个身份。”

    “既然吴老弟和苗老弟都商量好了,那愚兄就找门路,不知道你们是要走例捐,还是常捐,是捐个红顶、蓝顶还是白顶?”孟洛川本身就是捐班,倒也熟悉其中奥妙。

    “捐个四品道台就够用的,还请孟大哥成全。”

    “嗯,四品道台,常捐也就八千两银子,这两年价格还往下走按照道理四品顶戴是要到户部找路子的,没有三个月打不了来回。不过我听府台衙门的师爷议论,有大太监要下江南采购苏杭绣品,路过济南府,应该就这几天的事情,如果两位贤弟不嫌弃走内府的门子的话,这倒是省钱省时的捷径。”

    “啊,莫非这些太监还管着捐官不成?这不是一向有翁公的吏部和李中堂的户部掌管的肥缺,什么时候这些阉人也能管着顶戴了。”苗二哥生意上精明,但是轮到社会经验就不是孟洛川大掌柜的对手了。

    “内府的手早就伸到朝堂了,当年的六王爷牛吧,见了安德海也得称一声老弟,李中堂撑起大半个朝堂的天,见了李莲英李大总管恭敬的避车让驾。除了清流当年借着丁宝祯之手阴了安德海,只要老佛爷还管着大清国,内外相制就是大清国的天条。这位大管事是李大总管的十三太保之一,管事刘。另外还听说咱们的巡抚要换人,毓大人要挪窝了,大概是山西巡抚的职分,新来的大概是小站练兵的袁世凯袁大人,这不他的军师徐世昌徐大人也和管事刘一同来济南,说是到圣乡曲阜检点儒家经典,其实是来给袁大人铺路的,前天府衙就打了招呼,我给你们二位也递上帖子了,到时候咱们明湖克拉部的诸位仁兄都有份,估摸着是检点一下油水深浅,到时候好吃孝敬。反正咱们买卖家少不了四节八贡的。账房老刘的父亲与徐世昌大人有同年之谊,能介绍我们提前拜谒。到时候请徐大人代为联络管事刘,捐两个蓝顶子应该不太费事。”

    从孟洛川的闲谈中得知,这徐世昌可是个能人,中进士后如翰林院为编修,这编修为七品官,俸银甚少,生活清苦,然而世昌在翰林一住9年,未办过一次学差、试官之类有利之事。他并不急功近利,而是积极结交,疏通上下,同时勤苦读书,关心时事,作好各方面准备,以待时机。徐世昌在翰林院已是“板凳要坐十年冷”,到第十年终于有了转机,袁世凯向清延奏请徐翰林兼管新建陆军稽查全军参谋军务营务处总办(相当于秘书长兼参谋长),徐欣然就任。虽然编制、原职、级别均予保留,但总是以高就低;徐却毅然离开翰林院,全力以赴,总揽全军文案并参与机密,袁不在时且代理其职。从此成为袁的得力智囊。戊戌变法之时,徐世昌又和袁世凯以戊戌六君子之血染红了顶戴花翎,从此深受后党恩宠,平步青云。据京城的消息灵通人士透露米国公使馆公使康格已经多次施压,总理衙门也上了弹劾折子,据悉接任山东巡抚大任的正是这位徐编修的恩主袁世凯袁项城。此次徐世昌来济南正是为了袁世凯上任铺路的,正好后党的内相李大总管的一个干儿子出京办事,一起来的山东,民间都知道太监不奉旨出京百里即可斩首,当年安德海安大总管就是栽在济南府的,没想到山东巡抚丁宝桢的尸骨未寒,这太监出京又故事重演。不过既然出京一次不易,相信这位管事刘公公不会浪费任何的捞钱机会,两个四品顶戴的捐班还算不上什么大事,既然有好处可拿,自然是百无禁忌了。

    管事刘的门槛太高,我们这些商贾之人还真见不到他老人家,徐世昌倒是平易一点,毕竟是为袁老板铺路的,作为济南商界的闻人,投了帖子不多时就见到了这位未来的民国总理,今天的七品编修徐世昌阁下。

第十九节 捐官拜见徐卜五() 
徐大人的行在比较简陋,就暂居在曲水亭街的一处客栈内。虽然是人来人往的客栈,但是孟大哥和苗二哥都规规矩矩的请小二将帖子送到徐大人的家人手里,我们三个在前面的铺面喝着茶,店老板是长清万德人,对我们几个大买卖家都很仰慕,所以撂下手里的账目陪着我们喝茶唠嗑。不多时,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家人从后院转出来,向我们三个一拱手“几位官人请了,我家老爷请诸位大人到后堂相见。”

    随着老人家的脚步,来到后院,申字号房的门帘已经挑起来了,一位身材中等,面相颇为威严的中年人正坐在堂屋里的太师椅上,见我们进屋,不疾不徐的起身迎客。双方都没穿官服,所以也就简单的抱拳施礼。

    “洛川兄,你们几位都是济南府的豪商巨贾,不知道今日联袂来访,有何见教?”

    “此次拜见徐大人,实在冒昧的很”孟洛川颇有老大的气魄,其实两人在朝*鲜袁世凯麾下就打过交道,算是比较相熟的关系“一来多年未曾谋面,特来探望徐大人,见到您风采更胜往昔,洛川不胜欢喜之至;这二来介绍两位本地闻人与徐大人,洛川虽然痴长春秋,但论及才干眼光,远不及二位贤弟,欣闻朝中已经议定袁督克日督抚山东,特来荐才给大人,或能供袁督驱驰。”

    我和苗二哥赶紧站起身来谦虚两句。徐世昌也和颜悦色的摆手示意,待大家又坐定。徐世昌才不紧不慢的开口道:“洛川兄过谦了,您的才干见识,袁督很是赏识,常言恨不能早见兄台,否则你我二人一定可以共效袁督门下。苗兄弟和吴兄弟既然是洛川兄推崇之人,必然怀有经世之才,但不知二位兄弟现在是何出身?”

    “嗨,卜五兄”孟洛川是个精明人,一看这情况,显然是徐世昌已经动了纳才的心思,不趁热打铁怎么行。“不瞒您说,我这二位兄弟都是白手起家,在这济南府创下偌大家业,特别是吴兄弟从海外归来不到一年,已经是济南府第一大买卖了。只是两位贤弟忙于生意,无暇攻读圣贤学问,现在一些刁民滑吏时不时的骚扰商家,所以二位贤弟想报效朝廷,捐个一官半职的,日后也好免些麻烦。”

    “呵呵,洛川兄都是三品顶戴了,恐怕不是来让我这七品的芝麻官给你跑堂的吧。看来你老兄果然是消息灵通啊,是冲着我现在侍奉的那位吧。”徐世昌一听就明白了“这内相的路子也不是不能走,但是未必能比户部吏部的省银子。”

    “这个倒没什么,关键是趁此良机赶紧给两位贤弟讨个蓝顶子。”孟洛川也是有话直说“银子我们几家还算宽裕,就是希望这刘总管能够办的顺溜。”

    “这内相的声誉未必多好,不过捐官的事情走宫里的路子一定是比六部的老爷们快一点。”徐世昌也点头认可“这样吧,后天管事刘到济南,我递上片子帮你们约一下,大约三五天的空,总能见着面的。”

    “那就有劳了”孟洛川“此外袁督处洛川也是多年未曾拜会,请卜五兄代为致歉,这是我和两位贤弟奉上的一点程仪,山东父老都希望袁督早日督抚山东。”

    “好,洛川兄有心了,我代袁督谢了。”徐世昌来山东的目的之一就是联络当地士绅,为袁世凯任巡抚打造良好的社会基础。“洛川兄,袁督此次来山东就任,您可有什么高招教我?还请洛川兄畅所欲言。”

    “好。那我就信口开河了。商人无非是希望袁督来山东能行宽仁执政,山东这几年还算风调雨顺,民间少有饥馑。倒是有些士绅联乡自保,一些团练被白莲邪教掌握,生出不少事端,袁督手中新军彪悍,自然能从速进剿,还我山东父老一个朗朗乾坤。对了,宸轩老弟,你可有何计较,不妨一起参详一下。”

    “承蒙徐大人和洛川老哥看得起,在下一介布衣,在二位大人面前也壮着胆子胡言乱语一番,还请见谅啊。”我看情势和谐,不由得想多少说道一下“齐鲁农业方面不算落后,如果黄河河工近期整修顺利,粮食供应当无太大的风险。山东民风朴实,但工商业不算发达,如果只是准备粮草应该不算太难,但是军械弹药方面恐怕就没什么帮助了。在泺口倒是有个前些年官办的山东修械所,由于上官频繁更迭,近日里已经很少有所产出。袁督新军虎狼之师,但是如果枪支弹药都受制于洋行,恐怕不是万全之策。如果修械所完全官办,恐怕到了最后只能养肥一干佐吏,很难有所改观。所以我建议袁督可以将山东修械所改为官商合办,对外招股,厂子大头自然是归巡抚衙门,但是放出四成九的股份,让专业的人来管理,将材料采购、用工管理都由官商两方各自定出规矩,然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后就按照定规组织生产运作,工人计件拿钱,管工分部门算效益,按照效益计算年俸,再就是奖励创新,凡是能想出办法节约物料创新产品的都给予晋升和提薪。引进国外和华人技师,一方面指导生产,一方面按照教授技工的质量数量也要分出个三六九等,教得好不妨也出银子重奖,混差事的就让他早点滚蛋。这样一番改造下来兴许能让修械所为袁督提供充足便宜的自产枪支弹药。练强兵光靠买械可难成事,需要有自己掌握的军械供应,才能两条腿走路,不至于偏废啊。咳咳,”

    “哎呀,吴老弟果然是英雄出少年,这一番见地不同寻常啊。”徐世昌原本不太重视我们,只是给孟大掌柜的面子才与我们交谈许久,听到我对于军械生产的分析,大为叹服“袁督的麾下骄兵悍将不乏其人,但是在工商方面也就我和盛公能为袁督稍作筹划。刚刚听到吴兄弟的一番高论,愚兄茅塞顿开。古人诚不我欺啊,果然是术业有专攻。”

    接下来,苗老二也不怯场,三言两语就让徐世昌大为感叹,齐鲁孔圣故里果然是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啊。我们谈的入巷,老家人进来点灯,我们才感到天已经渐暗了,于是在孟大掌柜的力邀下,四人一起到汇泉楼共进晚宴,酒桌上一番推杯换盏,谈兴更浓,一顿饭吃了两个时辰,直到子时才各自散去。第二天,徐世昌就差人来传了口信,后日刘公公行经济南府,到时在汇泉楼再摆一桌,酒桌上就把蓝顶子给我们俩讨来。

    到了请刘公公的日子,我怀着对历史上最后一代太监的好奇来到汇泉楼,苗老二也早就到了。我们两人正坐在二楼的雅间里喝茶聊天,突然门被人推开了,徐世昌当先进来,我刚刚要问候,就被身后飘进来的一阵浓烈的茉莉香气给呛了一口,差点让我倒不上气来。这时一个身穿石青色官袍,胸前没有补子,袖子上倒是绣着几道金线的官员进来了,面色姜黄,踱着官步,背着手进来,拿鼻孔扫视一圈就椿那儿等着人招呼了。原来这香气来自这位,不知道是不是挂了几十个香囊还是撒了半斤香水,反正在他身边是蚊虫不兴,百邪退避。孟洛川也进来,看我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