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非和平崛起 >

第176章

非和平崛起-第176章

小说: 非和平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星台兄,你醒了?”一个声音传来,陈天华不禁吃惊的四处张望,之间舱门上有个铁丝网的气窗,一张面孔在哪里正在观察他,陈天华的对面是灯光,所以很难看清楚逆光的方向上看清楚对方的面孔。

    “咳咳,不知道对面可是在下的旧识?可否现身一见。”陈天华挣扎着坐起身体。

    “星台兄,且住。”门外的人打开舱门进来,走到灯光下陈天华才发现对方是一名穿着一身铁灰色军装留着大辫子的清**人,这名年轻的军人冲着跌坐在床上的陈天华一抱拳“星台兄,初次见面,没想到竟然是如此情形。恕我招待不周,慢待了兄台,还请星台兄见谅。”

    “敢问贵人尊姓大名,如何能救下星台的性命?”陈天华发现自己身上的学生装不见了,穿的也是和对方的军装极为相似的铁灰色军装,刚刚盖得被子似乎也是铁灰色的军被。

    “星台兄,让我自我介绍一下。”这位军人微笑着递给陈天华一个军用水壶,里面冰凉的清水让陈天华精神为之一振。“在下的身份颇多,在官是山东布政使、钦命宪政考察大臣,在军是武翼新军总统制官、枣林军校的山长,在商是山东商会的理事长、标准企业的董事长,在学是人类第一架飞机的发明者、红霉素之父、法兰西科学院外籍院士等等。我叫吴宸轩,幸会!”

    看着这位年轻军人伸出来的手,陈天华木然的伸出手和对方握了一下,他怎么也没想到这一次握手居然改变了他人生的轨迹,实际上当时的他还在惊诧于对方的身份,怎么会是这尊大神?

第二百零七节 星台谈心见南海() 
“吴先生,幸会!”还有些昏头昏脑的陈天华机械的要自我介绍,不过看着虚弱的陈天华,吴宸轩抬手制止了对方的开口,帮助对方把被子叠起来垫在身子后面,陈天华才勉强可以坐住。

    “星台兄,你的事情我都了然。要不这样你也别费神自我介绍了,听听我掌握的资料是不是准确,好不好?”虽然吴宸轩在询问对方,但是根本也没有征得对方同意的打算就开始打开话匣子。

    “天华兄原名显宿,字星台,亦字过庭,别号思黄,湖南新化县荣华乡人。甲午年,你随父迁县城,以提篮叫卖为生。天华兄少时即以光复祖国为志,对清廷**和民族压迫深为憎恶,遇人称颂曾(国藩)、左(宗棠)、彭(玉麟)、胡(林翼)效力清廷之功业者,辄鄙弃不顾;对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和农民起义首领,却十分赞赏和崇拜。你16岁时,有一天路过驿亭,在墙上挥笔题写了“莫谓草庐无俊杰,须知山泽起英雄”的诗句,可见你澄清天下、救亡图存的大志向。光绪二十六年,入省城岳麓书院,成绩名列前茅。二十八年初,入省城师范馆,不久获官费留学日本东京弘院师范科,参与组织“拒俄义勇队”和“军国民教育会”。光绪二十九年2月15日,陈天华同黄克敌、宋钝初在湖南长沙参与发起秘密革命团体华兴会,并到江西策动军队起义。光绪三十年6月,陈天华与宋钝初等创办《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志。7月,乔夫先生到日本,主张联合各革命团体,组织九州革命党,陈天华积极赞成。8月,九州革命党在东京成立,天华兄任秘书,并被推为党章起草人之一。”

    “你,你怎么知道的这么清楚?”陈天华没想到自己在清廷那边竟然如此出名。

    “我知道的还多呢,我还知道你今日自沉大海的12年后,一位即将赴日留学的青年还不忘此事,写下一首诗表达对你的怀念之情,“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这个人,就是历史上被称为一代贤相的周公”吴宸轩心里想着,但是他却并没用说出来,毕竟陈天华现在没有死,这一切从这一刻起都会发生很多的变数,历史的车轮到底会碾向何方,已经无从预知了。

    吴宸轩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而是把手里的文件夹递给他,陈天华接过文件夹,打开来上面写着陈天华个人档案几个大字,下面还用红笔标注着“情调处机密”字样。迫不及待的打开自己的档案,几张薄薄的纸张里记载的内容让陈天华瞬间如同被人扒光了一般。

    在趣闻一栏里记载着:“陈天华在就读新化实学堂时,有一次作文比赛,题目为《述志》。他略加思索,一挥而就,第一个交卷,被评为一等第一名。他仅用100多个字就写出了主张政治改革的志愿:“大丈夫立功绝域,决胜疆场,如班定远、岳忠武之流,吾闻其语,未见其人。至若运筹帷幄,赞划庙堂,定变法之权衡,操时政之损益,自谓差有一日之长。不幸而布衣终老,名山著述,亦所愿也。至若徇时俗之所好,返素真之所行,与老学究争胜负于盈尺地,有死而已,不能为也”。教师罗仪陆阅后,大加赞赏,提笔在卷旁写了两句批语:“狭巷短兵相接处,杀人如草不闻声。”还加了一个眉批:“少许胜人多许”。”

    在抗俄事迹一栏里写着:“光绪二十八年4月,沙俄妄图吞并我国东北,向清政府提出了7项要求的“密约”,俄国代理公使声称要“断然取东三省归入俄国版图”。4月29日,我国留学生在东京锦辉馆召开拒俄大会,黄克敌、陈天华到会演讲,并提议组织了有600人参加的“拒俄义勇队”(后更名为“拒俄学生军”),准备开赴东北,与沙俄侵略军决一死战。几天后,参加者超过1000人。陈天华一方面积极参加实弹射击、军事操练;一方面积极宣传抗俄保国。他咬破左手中指,写了几十封《敬告湖南人》、《复湖南同学诸君书》的血书,邮寄湖南各校,大声疾呼:“要革命的,这时可以革了;过了这时没有命了!”,“苟万众一心,舍死向前,吾恐外人食之不得下咽也。中国之存亡系于诸君,诸君而以为中国亡,则中国亡矣;诸君而以为中国不亡,则孰能亡之?”。”

    “看来吴大人对天华关注已久?不知道这次擒获鄙人是打算送回国内公开凌迟还是斩首示众呢?”陈天华已经感觉到对方了解这么清楚,恐怕是对革命早就关注了,国内除了清廷还有谁会花大工夫去监视革命党呢?

    “都不是,让你去见一个人,一个你很熟悉的人。他的名字叫邹容。”吴宸轩对于陈天华的反映一点也不吃惊,实际上监视的人员也没有去调查陈天华的过去,不过是他通过度娘查到的信息交给情调处打印存档的。

    “说到底还是要杀我,何必惺惺作态。”陈天华虽然对落到朝廷手里的后果有预料,但是闻听要被送去见邹容,就以为对方要把他杀害了,和阴间的邹容见面。

    “谁说邹容先生去世了?”吴宸轩笑了“邹容先生现在是我的宣传主管,他的名字你这些日子还听说过吧,他现在的笔名是铁流。”

    “啊,铁流竟然是邹容?”这下子轮到陈天华惊奇了“那清廷宣布邹容庾毙是假的了?”

    “当然,邹容现在活的有滋有味,上月他的《论立宪与保皇》你应该也看到了吧?”

    “那是,铁流的笔力雄劲,呃,是邹容的辞藻尖锐,直击要害,驳斥的康南海、梁启超之流体无完肤,真是痛快之至。看看今后康梁二人还有何面目再对革命说三道四。”陈天华评论起铁流的文字,简直是激扬飞越,眉飞色舞。

    “我为何要和这些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计较?他们的所谓革命就是造反,就是暴*乱,除了生灵涂炭、国家蒙难之外绝无任何有益之处。”一位操着浓重的广东口音的花白辫子的老人正在和一群差不多的辫子男们在京都的茶馆里闲谈。

    一位年轻一些的后生躬身进来,给坐在正座上的老人和旁边的中年人小声说道:“南海先生,任公,吴宸轩大人到京都了,可否请他到南海会馆见面?”

    “这个…”康南海还自恃帝师身份,不想和商贾出身的吴宸轩见面,倒是被称为任公的梁卓如很是痛快“小邓,你还是去请请这位吴大人,就说是南海先生和我的邀请,请他明日下午到南海会馆相见。”

    转过头来对那位老人说道“南海兄,这位吴大人可不是个一般人物。虽是商贾出身,捐班的底子,但是一跃而成为山东藩台,武翼新军的头领,不光是庚子年救了老佛爷这么简单。后来的几次平乱和这次联日抗俄,都打的极为出色。我的一些日本朋友都对这位吴宸轩赞不绝口,是个真有本事的人,南海兄见见无妨。”

    “既然如此,小邓就拿我的拜帖给他,请他过来一叙好了。”那位老人倨傲的很,任公也不由得摇摇头,都当了快十年的丧家犬了,还摆出一副臭架子干嘛?

    “吴大人,此言差矣。士农工商,贵贱自古便有定论。怎么可以把工商贱业放在首位呢?这不是本末倒置,是齐国取祸之道啊。”一名老学究模样的打断了吴宸轩的话,气喘吁吁的说道。“而且君为朝廷命官,居然鼓吹什么限制君权,居心叵测,实在是其心可诛。”

    原来吴宸轩来拜访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保皇党,在南海会馆里,梁启超先请吴宸轩发言,吴宸轩也就顺势宣扬此次宪政考察的意义:“首先,宪政实际上是一种不同阶层对于统治权利的分享,通过利益均沾、风险共担来团结更多的力量为国家服务,让工业家、商人、大土地所有人和其他阶层都有了参与国家政权的机会。其次,宪政是中国第一次宣布实行“法制”。“法制”与“**”完全不同,“法制”是对绝对权力的约束,在中国几千年的不同朝代里,皇帝的“言”与“行”就是国家的“法律”,在这种没有“法律”的条件下,不仅皇帝的权力是无限的,至高的,也是没有限制的。而在一个“法治”条件下,皇帝的权力首先受到国家“宪法”的限制。这在大清已经是一个进步。有人认为,“共和制”比“君主宪制”更完美,实际上对一个国家,实行那一种主要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出发,而英国,日本的“君主宪制”成功主要就是因为从当时的国家的实际出发。最后,虽然朝廷推行的“洋务运动”,引进了一些西方的先进技术,但是并没有引进西方的先进制度,导致了这些先进科技并没有给国家带来强盛。与之对比鲜明的是日本的明治维新的成功,恰恰在于日本不仅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也引进了西方的先进制度,这就使得一直以来落后的日本走到了中国的前面。”

    “如果半部论语可以治理天下,那么皇太后和陛下何必委派镇国公等重臣出访欧美日,寻求宪政真谛呢。”吴宸轩也冷下脸来,对这种老夫子没有道理好讲“这考察宪政,预备立宪本是朝廷要务,老佛爷亲自拟定的章程,岂容你等不学无术的腐儒非议,莫非你等对朝廷的政令心存怨望,伺机谋逆不成?”

    “这个,这个,绝非如此,我等只是关心国事。吴大人切勿…”急赤白脸的解释着,那个老学究一时上不来气,居然晕死过去。堂上一片慌乱,梁启超让人把老头抬了下去,吴宸轩见老头的眼珠子在眼皮底下还在滴溜溜的转动,不禁冷哼一声,恰巧梁启超见到,循着吴宸轩的视线看见老头的装死表现,差点没乐了。

    “吴大人,你官威很盛嘛,不过这里面的道理还是值得商榷。”坐在上首的康南海发话了,不过阴阳怪气的让梁启超直皱眉,恐怕这次保皇派要在这个吴大人身上吃个瘪了。

第二百零八节 不欢而散保皇派() 
“康先生,不知我哪里说错了,还望先生不吝赐教。”吴宸轩微微一笑,转身面对康南海“莫非康先生觉得这立宪考察是乱命吗?”

    “山野之人,岂敢论政。”康南海见这位少壮官僚如此的嚣张跋扈,也打算针锋相对的从口舌上争论一番“但是大人处处以朝廷旨意自命,不知道这里的旨意是圣旨还是懿旨呢?”

    “奥,莫非这加盖玉玺的御笔亲批的旨意还是伪造不成,康先生,你虽然不在朝堂,但是这些话也是要负责任的。”

    “大人莫要如此恐吓与老夫。想当年后党追捕甚急,老夫也从未惧怕。时至今日,圣人蒙尘,牡鸡司晨,朝堂上下竟然宁无一人敢仗义执言,让我等草民实在是不齿的很。眼见朝廷日益晦暗、内忧外患、应对失措、民不聊生,我等虽然处江湖之远,但忧国忧民之心未冷。”康南海这些老保皇派骨子里还是以保救光绪、反对慈禧、恢复新政、抵*制革命为宗旨,还不断策划国内的勤王运动。不过比起逗比的革命党来更加菜的保皇派举事更是屡战屡败。这次立宪提议后,一部分保皇党人极力宣传君主立宪,与革命派进行论战。不过像是康南海这些老朽死抱着光绪的大腿不放,主张圣君临朝,做他的贤相圣君梦。

    “不知道康先生以为当初变法的主张在这几年可实现了吗?”吴宸轩说:“当年诸君提出的四条主张:其一是开放言路,现在已经放开报禁,允许私人办报,连太后每日都叫人念报纸给她听,算不算是开放言路?其二是精减机构。现在不光是詹事府、通政司等六个衙门撤销了,连理藩院、太常寺、光禄寺等等都裁撤了,地方上也裁剪冗员,山东更是精简了五个事务道,官员减少30%;其三任用新人方面,这就更不用说了,现在朝堂上同治年间的老臣子几乎已经绝迹,鄙人也是光绪二十四年才入仕的,朝臣年富力强,正是当用之年。其四是大办西学,北洋大学堂、山东大学堂、燕京、同济、南开数十家大学已经是遍地开花。今年最后一次科考,从此八股取士也寿终正寝了。至于奖励工商、革新军队更是做的比起维新百日更有成效。现在国家的钢铁、棉纺等的都超过了光绪二十四年三五倍,已经赶上日本的水平。至于军队,我们武翼新军和北洋新军的战绩不知道能不能算的上海内强军。”

    吴宸轩的话让梁启超很是认同,其实他已经越来越不能接受康老师的保守与固执,还在和一大帮遗老们做着辅佐君王的贤相梦。康南海可不是如此容易认输的,他的固执程度比起阿道夫童鞋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