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非和平崛起 >

第120章

非和平崛起-第120章

小说: 非和平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好,这说的是生意,咱们兄弟感情先放放。”袁世凯也明白这里面都不可能让步太多,只能寻求一个平衡点“到你的地头,按你的规矩,这么着我就选三个人让你挑,靳云鹏﹑段芝贵还有就是以前当过保险团教官的李纯。”

    “切,我是老哥,你好意思拿出这么三个货色来谝拉,都是些中看不中用的,换一批,这三个就李纯能当个营官,管一个镇,门都没有。”

    “这都是我手下的统兵大将,让你说的一钱不值,那你说说想要谁。”袁世凯见吴宸轩脸色一亮就要开口,赶紧垫上一句“冯国璋、段芝泉、王士贞他们三个各管一摊,你不能抽调。”

    “就这三个算的上人物,老哥你好歹给一个吧。”

    “这个不能给。”

    “这个可以给。”

    “这真不能给。”

    “那换可以吗?”

    “这个确实不能,嗯,换,用人还是用啥?”

    “我的人你有看上的吗?”

    老袁也不知道摇头好还是点头好,换人显然是吃了大亏,要是说不换,好像又是瞧不起他武翼新军的诸位将官,到时候不好打交道。好在吴宸轩也不是要为难与他,接着说道“换钱换枪换大炮,你开个价码吧。我想换你一个人。”

    “啊,谁啊。”

    “你能不知道?”吴宸轩一阵冷笑,连自家的蚂蚁是公是母都分辨的清清楚楚的老袁会不知道他的心思,才怪呢。

    沉默半响的袁世凯,抬头的时候居然现出一丝疲态“段芝泉是吧?怎么个说法。”

    “换钱,一个整数;换枪,六千条崭新的88式;换大炮,你提目录我给你算数,七生五以下的随便要。”

    老袁心里就盘算开了,这段芝泉怕是早就被这小子惦记上了,难怪现在老段沉默寡言,掌管的参谋处的他除了公务已经很少和老袁汇报了,原来见了不合理的安排,总是忍不住要给老袁提提意见,现在似乎熟视无睹了,原来还以为是老段是当了一部长官之后学的处事圆滑了,现在看来应该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老袁突然又想起了之前靳云鹏给他说的一个事情,说段芝泉的夫人在济南的时候重病缠身差点没过去,是老段求到吴宸轩门上,不知吴大人请的何方神圣,反正这吴氏几乎是一夜之间就行动如常人了。袁大头心里一突,这段祺瑞当然是一等一的人才,可是若不能忠心自己了,他掌管的参谋处又是今后行军作战的核心机要部门。这里面隐藏的危机可是致命的,万一这位吴老弟对自己起了心思,有了段芝泉这枚棋子做内应,怕是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这可太悬了。想到此处,老袁不由得一身冷汗,顿下决心,换出去,就是不换也得想办法闲置起来,肘腋之地万万马虎不得。

    “段芝泉是我的参谋处长,挑大梁的人,这个不行。”下定决心的袁大头反而更坚决的回绝了吴宸轩的提议。不过吴宸轩也发现了袁世凯的异样,心里话跟我玩谈判心理战,别看官场你是老油条,这谈判场上你还嫩了点。

    两个人拍桌子砸板凳的吼了半个时辰,吴宸轩干脆站起身来就要离席,这老袁当然不能让吴宸轩真的离开,好说歹说,终于达成了一个协议,用8000条德国原装88式步枪外加2个炮营的32门7生5山炮,配套步枪每条600发子弹,山炮每门5个基数的炮弹。说实话这些足够老袁再武装一个镇的了,但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特别是吴宸轩这种土豪的草台班子。

    吴宸轩心里也盘算好了,88委员会步枪(汉阳造的原型)在德国的存货不下十万条,就算不通过蒙塔古的关系,自己和礼和洋行也能谈一个比较优惠的价格,毕竟礼和洋行对自己的几种特效药很是关注,只是自己一直没有松口,反而让欧美驻庄的经理抓紧用吴宸轩的英文名字肖恩和温斯顿。蒙塔古的名义联合注册了专利。现在自己出让一两种磺胺类改性药品的专利,就够礼和洋行吃个肚儿圆的。至于山炮更简单,从德国钢铁卖来高规格的无缝钢管,找到克虏伯的厂子给拉个膛线,回来表面处理一下,剩下的都用标准厂的配件就能组装出不次于德国货的组装山炮,现在炮弹已经量产了,给老袁提供几千发炮弹根本不是问题,至于身管寿命问题,就凭老袁的财力,一年也打不了三五发的实弹,这表面渗碳的无缝钢管加上内侧镀铬处理应该不比日本货差才是,这种强度的使用完全不是问题。在吴宸轩看来几十万两银子的事情,老袁那些军需们没有一两百万两根本打不住,就算没有中饱私囊的恶习,老袁在国际军火买卖中也是个典型的凯子,所以他觉得虽然可惜,但是段祺瑞能卖出个两百万两的价格已经是意外收获了,虽然心里未必痛快,但是理智告诉他这买卖划得来。

    双方都没再谈那个北洋新编镇的问题,都是心知肚明,吴宸轩就算派人去接管,也不过是被北洋的基层军官给架空的结局,还不如保持默契,干脆随便派个人去当当牌位,下了操就各回各家,各找各妈的方便。至于武翼新军中镇,吴宸轩根本就不担心,且不说那些烂泥一样的满人能不能受得了下连队的苦处,就是自己随军夜校培养的士官和基层军官层的忠心程度,也不是几个夸夸其谈的满人少壮能掌握的了的。满人吃不了苦,下不了架子,手里有没有自己这样充裕的军饷和装备,就算是给他们一个镇的兵马,也不过是寄养而已,就从不担心他们能成建制的拉走一支部队。要是他们有这能耐,大清朝也不会就剩下不到十年的阳寿了。

    送走了意兴阑珊的袁大头,吴宸轩看着老袁的绿呢子官轿渐渐走向巷子口,自知从此和袁大头的交情算是告一段落了,都是乱世枭雄,老袁既然知道自己装傻卖呆的真面目了,没道理不明白自己所图甚大,今后再见面恐怕就是生死对头了。

    “老袁,一路走好!”吴宸轩转身进门的时候,又多看了一眼,影绰绰的似乎轿帘轻轻的一动,但是却没见到老袁的身影。“下次见面,袁大头你千万不要让我失望啊!”

第一百二十五节 技术决定情报战() 
“情报是怎么来的?”

    “偷出来的。”这货以前说不定是个二级钳工的出身。

    “抓舌头吧,先削手指头,再拿刀一寸一寸的割小弟弟,没有不招供的。多抓几个舌头,一对口供就都清楚了。”不用问,这家伙一定是训导队或者是各个部队侦查队退役的老兵,连逼供程序都是何大壮的招牌菜。

    “卧底。”这位正气凛然的大叔,貌似张嘉译,一看就是打入敌人内部的我地下党员,方面大耳、浓眉星目,一副中年帅哥的底蕴,估计要是勾搭个怀春少妇之类的,一天热恋,两天开房,三五日里连人带情报都得归这位所有。嗯,值得好好培养,要是会说日语就好了,派到日本去卧底的同时兼职可以出演点性感大叔之类的角色,帮助一衣带水的友邦提高一下爱情动作片里男主角们的平均颜值,说不定能成为卧底界的演艺明星。

    “告诉大家,情报是分析出来的,也就是算出来的。”

    “嘶,莫非是奇门遁甲?”一位獐头鼠目的家伙激动的就要拜师学艺,这位头上挨了吴大藩台的一教鞭,灰溜溜的回到原位坐好。

    “其实奇门遁甲之类也是演算。这样吧,咱们就举个例子。比如一个海军新秀要去进攻另一个海军大国,双方势力悬殊。怎么能做到偷袭成功呢?情报当然是最稀缺的资源。去对方海军总部偷情报,怕是能偷出来的也是对方释放的反间计。抓舌头,你一动手就暴露了目标,还偷袭个屁啊。卧底,不错啊,不过对方的海军都是欧洲白人组成的,你一个黄皮肤黑头发的,我倒想看看你怎么卧底才能打入敌人内部。这时候最好的情报来源往往不是这些极端手段,而是平时积累的情报素材和对这些素材的科学分析。比如我通过潮汐和天气预报就能推断对方舰队回港避风的大体时间。到灯塔附近钓鱼,和看守人闲聊就能得出对方进出港的日志。甚至从菜市场上看看新鲜柠檬和橙子的采购量就能知道对方是否有远航的计划。”

    看着这些五湖四海的情报学员,吴宸轩其实心里也是沉甸甸的,一帮菜鸟集中培训不到半年就要放出去潜伏。有的可能一辈子都是个沉默的钉子,不会有启封的那一天。但是不管他们在异国他乡生活的如何,也许儿女双全,夫妻恩爱,但是一则报纸上的寻人启事就能让他们义无反顾的去抛家舍业、流血牺牲。他们的付出最多的就是几乎无止境的等候,那份比等待戈多更加绝望的等候,足以摧毁曾经强健无比的神经,能承受下来的情报人员几乎都是带着内心的累累伤痕离开人世的。这些情报人员,或许不会像007那样身手矫捷的登堂入室,像克鲁斯那样耍酷扮萌的飞天遁地,他们都将是在把身份深深埋进土里,用着琐碎的工作,为庞大的情报机构提供着新鲜的信息,每一条看似平常的公开信息,被严格的分类、联系、比对、图表分析之后,就能得出非常全面而准确的情报信息。

    “所以我们的情报95%以上都是来源于公开的信息,和对他们深刻而细致的解读。希望诸位能记住今天这堂课的内容,用你的行动去实践他,你会发现你作为一个数学家的时间远多过当一名刺探者的时间。”吴宸轩在结束这次武翼新军枣林军校的统计分部夜校课程时,对着这十几名今后注定要天南海北的情报员们说了这样两个单纯的词汇,至今仍有已经退休的老情报员回忆起来还觉得是他们这一生得到的最大*荣誉和鼓励,即使是金灿灿的联邦国旗勋章也无法媲美的。

    “对不起!谢谢你!”

    现在的武翼新军除了步炮骑辎的主力部队之外,还有了三所军事院校的雏形,分别是脱胎于随军夜校的枣林军事学校、标准集团飞行队办的张庄航校和设在德资山东慈济医院内的军医专科学校。随着和袁大头的京城交易,老段在秋天就从北洋新军参谋处转任武翼新军的右镇统制,他的副手是杜子成。但是实际上段祺瑞并不随军驻扎徐州,而是把精力都放在了武翼新军的几所军校和新军参谋部的筹建上。最让吴宸轩高兴的是,老段可不是一个人来的,他还带来了一个记室和一个老友,这两位也是前世近代史上鼎鼎大名的北洋巨头,徐树铮和熊希龄。

    徐树铮,字又铮,号铁珊,江苏省萧县醴泉村人,北洋军阀皖系名将,陆军中将加上*将衔、远威将军。江苏省徐州府萧县官桥镇醴泉村(今属安徽省)人,北洋军阀皖系将领。自幼聪颖过人,才气横溢。3岁识字,7岁能诗,13岁中秀才,17岁补廪生,有神童之称。光绪二十七年(1801年),他弃文就武到济南上书山东巡抚袁世凯,陈述经武之道,未得赏识。后被荐为段祺瑞记室。光绪三十一年由段保送至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步兵科就学。学成回国,先后任段祺瑞军事参谋、总参谋等职。

    熊希龄,字秉三,出生于湖南湘西凤凰县一个三代从军的军人家庭。因此地隶属湖南凤凰厅,故在熊希龄成名之后,他又被人尊称为熊凤凰,1797年与谭嗣同等在长沙创办时务学堂,任总理;又参与创设南学会,创《湘报》,以推动变法维新。1798年变法失败,熊遭革职并交地方官严加管束。及至赵尔巽继任湖南巡抚,对熊备加提携;赵升东三省总督,任熊为屯垦局总办。清廷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时,熊经赵尔巽之推荐出任参赞,返国后任东三省农工商局总办、奉天盐法道、东三省财政监理官等职,其时有理财能手之称。在立宪运动中,熊沟通于清政府大员袁世凯、端方、赵尔巽和立宪派首领梁启超等人之间,冀图以立宪消弭革命。辛亥革命起,12月熊由奉赴沪,渐次拥护共和并加入中华民国联合会。1812年4月任唐绍仪内阁财政部长,7月辞职,旋任热河都统,次年被举为进步党名誉理事。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后拉拢进步党人组阁,熊任北洋“第一流人才内阁”总理兼财政总长。

    这二位也都是民国史上声名赫赫的大人物,徐树铮是段芝泉的秘书,这一点吴宸轩倒是早就知道,所以徐树铮的投奔严格来说并不是意外之喜。不过原本历史上八竿子打不着的熊凤凰能和段祺瑞搅和在一起,这里面还有吴宸轩这厮造的孽。话说吴宸轩当年中了小村的茶杯暗器,为了显得庄重,当时到济南府见驾问安的湖南巡抚赵尔巽不幸被选中顶缸,而熊希龄大半年都在赵尔巽的幕府中担纲猪脚,所以也被牵扯进了谈判,和当时做为袁世凯军事参谋一起参加谈判的段祺瑞才算结识。后来两人对大清新政的看法上既有分歧争论又相互学习补充,很快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这次段祺瑞赴济南上任,恰逢熊希龄的恩主赵尔巽在谋求新设立的东北总督的职位,一时间也没有给他安排,熊希龄算的上自由之身,被段祺瑞鼓动一起来济南府随便看看,权当是散心。

    谁知道这一看,熊希龄大为震惊,他在湖北没少给赵尔巽出谋划策,但是长沙地处三湘腹地,民情闭塞,现代的工商业在长沙很难落脚,虽然熊希龄也没少给桑梓出力,奈何乡绅保守,百姓愚昧,熊希龄本身也是个没有实践经验的书生,碰了很多次南墙才逐渐摸索了一些经验,可惜恩主赵尔巽任期到界,卸任回京,熊希龄也不得不放弃了已经有点雏形的事业。这次在济南府可不是来游山玩水,他谢绝了段祺瑞陪同的好意,执意要自己私访一番。见识了济南府繁华热闹的商埠区,特别是大观园搜购天下百货的宏伟壮观。经二路上十几家洋行依次排开,华洋商人彼此尊重,平等交流,买办和雇员匆匆来去,生意都谈得风风火火。小清河边上的几十家工厂更让熊希龄惊诧不已,虽然没法进到厂里看看,但是从来往穿梭的送料运货的车辆和船只就能大体估算出这些工厂的产量产值。到了西郊的张庄机场,一架架飞机腾空而起,俯冲急转,让从未见过飞行器的熊凤凰不由得感叹“不是我不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