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乱入南宋 >

第94章

乱入南宋-第94章

小说: 乱入南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倒是会说话啊,是啊,朕的皇儿没错,这些歹人,有什么冲朕来,为何要对朕的皇儿下手呢!”

    感受到赵扩的愤懑,李伯言缓缓道:“圣上若是没什么事,草民就不打扰您休息了。”

    “慢着,朕看了叶适的那本书,上头说的钱荒,真能自行解决?”

    李伯言点了点头,说道:“真能。”

    “朕不信,叶正则说得都是空头大道,既然永州模式是你提出来的,那你跟朕说说,假使如今城中发生钱荒了,该当如何?”

    其他什么都不去理会,这个钱荒,真的是令贯彻了整个大宋朝,始终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

    “圣上,草民问您一个简单的问题,钱少了吗?”

    赵扩眉头一皱,道:“只可能多,不可能少,除非是有人毁钱。”

    “那么钱不流通于市上,钱去哪儿了呢?”

    “朕,是让你解决,不是让你给朕出题来的。”

    李伯言缓缓道:“假使如今临安出现钱荒,一,乃城中富贾储钱成风,这钱当成了镇库钱,二,便是这钱它流到别的地儿去了,譬如永州的琉璃最近在市上格外走俏,还有这果酒,苏州、临安百姓争相购买。”

    “朕若是记得不错,这些东西是你们李家产的吧?”

    李伯言笑道:“正是,可圣上近来听说苏州、临安闹钱荒了吗?并没有吧。因为草民,都用这些钱,又在苏杭买了粮食,拿去荆湖赈灾了,所以钱又回到了市面上,看似这钱一来一回的,其实就是钱本身的价值体现。圣上试想,若是这钱都藏于家中,那与石头有何区别?”

    赵扩恍然大悟,旋即又眉头一皱,道:“那仅仅是你,朕的子民如此之多,难不成朕都要让他们一个个拿出钱来,去接济灾民?”

    “自然不是。草民近日在各地筹划的钱庄,便可解钱荒的困局。”

    “钱庄?”

    李伯言笑道:“正是。草民的钱庄,就是将那些富贾手中的石头,变为活钱。在草民钱庄储钱,一百文一年可获利三文,都是储钱,存在家中库房,不如交给草民,这样不就既能获利,又安全?”

    赵扩骇然,“你……搜刮如此之多的民财,究竟要干什么!”赵扩唬了一大跳,万一李伯言卷钱不还,这世道不就乱起来了?

    “圣上莫慌,钱,自然是让他再生钱。这些储蓄的钱,若是依旧放在钱庄的库房,自然还是一堆石头,而让他们在市面流通,这样草民得利,那些储户们也得利。”

    赵扩皱眉道:“此等钱庄,若是交由朝廷,岂不更加靠谱?”

    李伯言一笑,果然,他早就料到,便笑道:“这件事,官府做不得。”

    “为何?”

    “因为这钱,一旦入了官府的库中,即便是被某些人贪了,试问官家,储户敢向官府要钱吗?草民是商贾,所以一旦储户利益受损,自然会告官,但是官起了贪念,试问圣上,大宋的百姓,该去告谁呢?”

    赵扩眯缝着眼,问道:“难道钱荒,朕就真的只能靠你们这些商贾,而束手无策吗?”

    “当然不是。”李伯言笑道,“官家,草民替官家找了一处银矿。”

    赵扩瞳孔一缩,“此话怎讲?”

    “今我大宋商贾,纵横四海,藩商往来不断,大宋的钱,除了在大宋境内,同样外流到了扶桑、爪哇、天竺等各个藩国,番邦皆以宋钱为尊,所以话说回来,大宋境内的钱,确实少了。”

    赵扩眯缝着眼,冷哼道:“这些藩商真是可恶!朕的大宋每年为了铸钱,苦于无铜,岂料竟被这些藩商给夺去了!”

    “官家,这是好事啊。”

    “好事?钱荒好算好事?”

    李伯言嘿嘿一笑,道:“草民去岁在永州遇一扶桑番僧,令其带信回了扶桑。扶桑的银,多得会让官家大吃一惊。”

    “扶桑有银,又如何?我大宋的钱流入扶桑,商贾又只以宋钱交易,该当如何?”

    李伯言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官家,草民有钱啊……”

    “……”

    赵扩脑瓜子有点疼,还没有绕回来。李伯言的思想,那是超前了几百年,实在是让这个古代人有些头疼。

    “依你的意思,朕该如何做?”

    一旁的于昭荣哆嗦了一下,天老爷爷,刚刚是打雷了吗?为何咱家的耳朵不好使了?我听到了什么?一定是幻听了,对幻听了!

    “官家大可下一道旨意,与扶桑贸易的大宋商贾,不得带宋钱入港,一律置换为金银,有违者,一律罚钱。”

    赵扩惊了个呆,咋舌道:“朕的钱本就流于番邦,你现在让朕再下这道旨意,那朕的境内,铜钱不就更少了!更加要钱荒了?!”

    李伯言一抬头,笑道:“但是圣上,咱们的金银更多了啊,铜值几个钱,金银又值几个钱?四海金银汇于宋境,届时以金银铸币,岂不妙哉?”

    震撼!

    绝对的震撼!

    赵扩深深地感到头皮发麻。若真是按照李伯言的计划想下去,拿铜换银,再以银铸币,划算得一匹啊!

    他已经将丧子之痛抛在了一边,因为他看到了大宋未来的光明!

    “以汝之构想,要几年?”

    李伯言一愣,说道:“少说得十年吧。”

    赵扩深吸一口气,缓缓道:“赵卿的新学,便是这个?”

    李伯言点了点头。

    “嗯,退下吧。你接连替朕立功,封赏明日便会下达,回去吧,朕乏了。”

    李伯言没有得到赵扩肯定的回答,不过也不急,这毕竟关系到国之大计,若是三言两语就能让赵扩答应,那他也就不是李伯言了。

    让内侍送走了李伯言,于昭荣回到殿上,道:“官家,时辰不早了,即便明日不早朝,也要休养龙体,早些入寝。”

    赵扩抬起疲惫的头来,问道:“昭荣,你说这小子口中的话,可信吗?”

    于昭荣一哆嗦,今天已经被李伯言坑惨了,忙回道:“这个老奴……老奴愚钝,不知道商贾之道。”

    “也罢,朕也乏了,扶朕回去歇息吧。现在最主要的,还是将那大逆不道之人给寻出来!”

0194章 白银帝国的假想() 
宋人其实并不傻,应对钱荒的法子,也想了又想。蜀地的交子,东南、两淮、湖北的会子,都是现在纸币的前身,说白了,就是价值的体现。但是为何时下的宋人都不爱用这些交子、会子,即便是拖着重重的钱箱,也不愿意收一张大面额的交子呢?

    说白了,还是信用问题。一旦出现信用问题,原本就轻飘的一张纸,谁还会承认他的价值?为何时下扶桑、爪哇、天竺,甚至在金国,大宋的钱币都能通用?这就相当于后世的美钞啊,正是因为大宋发达的商贸,让这些货币的价值得到了体现。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同样也是最烂的时代。

    没有李伯言的出现,钱荒只会更加严重,到了后期,纸钞泛滥,物价飞涨,那么就是崩盘的局面。这就是为什么,李伯言即使是大灾荒爆发的前夕,都要实现实时兑钱的承诺,还将年利息折算成活期利息兑给永州百姓的原因了。

    为的就是一个信誉问题。就在他夏秋的时节里,他手上一有多余的闲钱,就会去荆湖各州以工代赈。眼下,荆湖的储户,因为李伯言赈灾以及即便是灾前都实时兑钱的招牌名声,达到了一个恐怖的数字。

    这些钱被用来干嘛了呢?除了一部分储蓄,以便随时调用之外,很大一部分,都砸到了东风物流上。赚钱的机器,它也是要烧油的。

    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你不能放空炮啊,这炮弹的本钱,总得有吧?

    钱庄,是急不来的。这是靠信誉以及经营,慢慢做起来的,李伯言的白银帝国,商业帝国,才刚刚完成资本积累,就连撬动的资本杠杆,都还是轻飘的,要走的路还有很长。经济、货币,这些都是看不见的价值体现,但若是这些没有实业的支撑,就像当年英伦牛津伯爵的杰作一样,成为股市泡沫,一旦泡沫灭了,整个商业帝国也就崩塌了。

    泡沫最后当然有破灭的一天,牛顿在赔了两万英镑后还留下这么一段话:“我能算准天体的运行,却无法预测人类的疯狂。”

    现在,李伯言就是在干疯狂的事!

    如何拯救大宋,李伯言的野心,可谓是疯狂的!这一场兵不血刃的货币战争,到时候将席卷金国、蒙元、扶桑、爪哇、天竺!

    几百年后列强做的,李伯言统统要实现!

    资本输出、商品输出,届时大宋帝国的獠牙将会初显!

    这盘棋,终将只有一个人执棋,那就是李伯言!扶桑的银矿,就像几百年后秘鲁以及墨西哥的金银矿一样,当然那只是一个庞大的骗局,然而这回李伯言在做的,却是真实的。

    大宋如今对于扶桑而言,那是绝对的贸易顺差,若是外汇流入宋境,自然是极其坏的结果,但要是白银呢?那自然是极好的。

    未来,阿拉伯的软黄金、非洲的真黄金、扶桑的白银,四海财富,皆汇于宋,到那个时候,李伯言的印钞机就可以开足马力地唰唰唰了。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是骨感的。说说容易,做起来还需要很大的财力精力。眼下唐茂川这个鳖孙还在死磕着,一天不让唐家垮塌,那李伯言心里就一万个不爽。他想耗着,那李伯言就陪他耗着!

    时下苏州的商贾都以为李伯言是赔本赚吆喝,宁肯赔钱也要跟唐家耗到底,熟不知李伯言不过就是利润薄了,除了布作坊的生产效率是保障外,更有东风物流作为强大的后盾,至于零售,李伯言压根就懒得去做。

    他要是想让整个苏州商贸都崩溃,很简单。疯狂地织布,然后疯狂地卖卖卖!这样带来的结果就是,除了李伯言,其余布商统统破产!工业革命的时代,欧洲破产的作坊不知有多少,大宋时下是正利于李伯言崛起的时代。

    小农经济的优势在于,它能够自给自足,这样资本的浪潮,基本影响不到那些普通的大宋百姓,相反,当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布价下跌、米价下跌,大宋百姓的生活水平,自然而然的就上升了。

    李伯言在等明年的春天,唐茂川同样在等。只要明年的蚕丝价格跌下来,文思院的货供应上了,唐家就能恢复元气。

    只是这个秋冬,唐家是在熬,而在苏州城外的作坊中,又在发生什么破茧成蝶的惊天大事呢?谁也不知道。

    然而眼下李伯言有空发呆幻想,是因为他确实动弹不得了……

    自昨夜戌时起,出宫护送他回到赵汝愚府上的宫人,都守在了赵汝愚府上,任何人不得探访。

    赵汝愚也是满脸的紧张,他甚至没有问李伯言任何的问题,宫闱之事,他已经经历过一次,不想再来一趟,这副老骨头,还是留着教教弟子门生吧。

    师徒二人没有动,可是大内却动起来了。

    最先遭殃的,就是太上皇身边的一个内侍。万岁山旁人进出不得,也只有赵扩以及他老爹可以自由进出。于昭荣为人谨慎,所挑选在赵扩身边的都是心腹宦官,没道理会被人买通,何况去苑囿时,有于昭荣相伴,也没有那个内侍敢胆子大到去摘叶子。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太上皇身边那个内侍,在御膳房当过值,那么嫌疑就更大了。除了这个内侍,另外遭殃的还有太医局诊断几个早夭皇子的几个太医,虽然可能都是无辜的,但是秉着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宗旨,还是押送到了大理寺。

    此外,赵扩为了掩人耳目,还多押送了几个宦官以及太医入狱,制造成一个大海捞针,不小心真的捞到人的假象。

    然而就在一步步即将接近真相的时候,一场大火,烧到了大理寺的牢狱之中,关押的几十人,包括牢头,统统被烧得面目全非,有人,又将即将浮出水面的真相,一把按了下去!

    于昭荣看得出赵扩内心压抑的愤怒,连他都没有想到,幕后黑手居然如此狠毒,一旦有异样,居然直接弃子!

    他确实乏了。

    这样敌在暗的算计,真的让他感到无力。

    “官家,那棵树……”

    “留着吧,朕要好好看看!这宫中究竟有多少摘叶子的乱臣贼子!”

0195章 我要卖土豆() 
被象征性地软禁了两日之后,赵汝愚终于带着李伯言出了城。自钱塘门往西二十里,到了这片口头上官家答应的书院建设之地了。

    李伯言选在此处,一来山清水秀,临近西湖,而来就是这里的地,当初来的时候便找人看过,确实便宜……

    赵汝愚被李伯言扶下车,说道:“官家旨意中,这宝石山的山田,皆归书院所有,但是伯言若是要将书院立于山下的这片田埂之中,可就得出点血了。”

    李伯言呵呵一笑,说道:“山上自然可行,不过山上若是要建书院,花销得翻三倍,与其如此,不如买下这些平田,建书院来得划算了。”

    赵汝愚捋须道:“只是此处置办田产,开销甚大啊,官家又不资助,难以为继啊。凭为师那五百户食邑,需要多久才建得起来?”

    “老师还记得当初那土豆吗?”

    赵汝愚一惊,问道:“怎么了?”

    “我决定卖给官家。”

    “咳咳,伯言啊,此等神物,为何不直接呈给官家?”

    李伯言缓缓道:“此等作物,在如今的大宋,只有几个地方可种植,永州不宜推广。”

    “为何?”

    李伯言轻咳两声,说道:“此物与稻谷喜好恰好相反,耐旱不耐涝,喜沙地而不喜沃土,而永州的阳光大棚内,今年深秋这一茬收割后,已经再无可种之地,得寻可种之地。不过老师也明白,如今伯言能打理好东风物流就已经分身乏术了,此物的种植推广只能交由官家了。”

    “依你的意思,大宋之境内,那些地方可种此物?”

    李伯言讪讪一笑,道:“恐怕只有利州路、京西南路已经淮南西路之北域才可耕种此物了。”

    “战地前沿!”赵汝愚唬了一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