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乱入南宋 >

第102章

乱入南宋-第102章

小说: 乱入南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吹吧,我咋不信呢?”

    “那咱们打个赌呗?”

    叶适一听打赌,立马警觉起来了,这小子无利不起早,又要怎什么幺蛾子了,贱兮兮地笑道:“你李议逊上次岳麓之会……对了,问苍茫大地,到了你要问啥啊?”

    “问苍茫大地啊……不可说,不可说。”

    李伯言见到骗不到叶适,也就伸着懒腰溜了。

    独留叶蹭叔一人,在那儿气成了河豚。

0211章 汹涌而来() 
八月初八,日子确实俗气了一些,但是讨个好兆头,汴京公学的开山成教,正式拉开了序幕。

    书院的学生,跟弟子是两码事。譬如朱元晦学生有数千,但是真正算得上弟子的,只有六个半。陈淳、黄幹等人是弟子,蔡元定算作半个,至于其余的,只能说是朱门门生,而非亲传弟子。

    赵汝愚拜辞中枢,已是无朝堂之争,所以过来拜师之人,也都没有了那一层忌讳。最先来的人,出乎李伯言意料,居然是京镗,当今朝堂最炽手可热的政治资源啊。

    对于这位老相公,李伯言倒是有些主观印象,简单来说,就是个政坛不倒翁,比留正还要混的,哪边得势就靠在哪边,大抵跟周子充差不多。这样的朝臣,有自己的底线,但不会如同魏征、包拯这般的刚猛,奉行的就是自洁自爱,独善其身。

    朝堂吧,就像是个小团体,一个个都头铁得跟魏征似的,那这议事也就没法议了。干脆打群架算了。

    京镗这一步棋,很明显,那就是下了一步闲棋。如此宰辅之后,也不用什么靠什么科举,直接靠着恩荫,就能舒舒服服地蹭上仕途,不过要想再有他这样的地位,不拜个好师父那显然是不行的。

    “子直啊,这是吾家孙儿,京沈斌。”

    “……”李伯言有些错愕地看着十来岁的小屁孩,精神病,这名字,真够能闹腾的,已经有个康帅博了,又来了个精神病,这还是正经大宋吗?

    赵汝愚抹不开面,瞅了一眼,笑道:“仲远这是在折煞某啊。”

    “哪里哪里。时辰也不早了,这束脩某就给你放下了,阿斌啊,还不叩礼!”

    小京规规矩矩地叩礼,喊了赵汝愚一声老师,又向李伯言、潘超拜礼,憨厚地喊了一声师兄。

    京老相公走了之后,谢老相公又来了,带来的则是膝下长孙,七八岁的瓜娃子谢奕修,不用老谢说,自己上去规规矩矩地行礼了。

    谢子肃眼睛一瞅,笑道:“这不是仲远家的阿斌嘛。”

    老谢这句话说出口,接下去其他话就不用说了,京镗家的孙儿都收了,吾家的能不收?于是乎,赵汝愚只好让这好事成双了。

    谢子肃见赵汝愚答应了,便笑道:“今晨儿,太学的学正听说子直你的学生要求借书,当即就炸毛了,朝官家倒了大半个时辰的苦水,说官家厚此薄彼,你猜怎么着,官家居然说让太学生可以到你这儿来旁听,就食,真不知道官家是如何想的。”

    赵汝愚尴尬地笑了笑,咋想的?还不是做生意做上瘾了呗。

    李伯言倒也不介意,谢子肃、京仲远等人的为人还是可以的,赵汝愚收了两个弟子之后,便没有更多的人往这后边宝石山上来了,为啥,因为上不来啊。老谢这前脚刚走,众人便听到远处传来的嘈杂声。

    康帅博带着不少护卫,将这宝石山围得死死的,不少才俊都站在讲堂之前,好奇地打量着这间充满奇迹的天下第一书院。

    赵汝愚俯瞰书院之中有如此多的人,眉头一皱,问道:“怎么有如此多的人?好家伙,这望下去,足足有三四千人!”

    “太学的占了不少,先生你看,那几个学官,就是太学带头过来蹭吃蹭喝的。”

    赵汝愚皱眉道:“书院三百人足矣,如此一窝蜂涌过来,你是让我等几个师父都累死吗?”

    “老师莫要着急,人多才能大浪淘金嘛。这里除了太学跟府学的学生外,还有不少人,是因为书院包吃包住而过来的寒门子弟,试题学生已经在印制了,咱们索性就来一个入学考,让那些对于新学不感兴趣,或者纯属没事找事的人知难而退,这样不就成了?”

    叶适本来还头疼,让他教三千学生,那还不把他给累死!李伯言这么一说,反倒是给他带来了启发,说道:“是不是先发几本《大宋经济论》?”

    “简化刊本,昨日已经印制完毕,现在只需要老师您去支持下大局,将咱们汴京公学的治学理念以及招生细则讲述一边,之后的事情就由学生替您代劳。”

    本来这一环节,李伯言都不想麻烦赵汝愚的,但是自己前些日子刚刚怼挂了朱元晦,这里头没准就混入了不少朱大神的小红粉呢,自己要是嬉皮笑脸地过去,没准被这人潮一淹没,送命了可就麻烦了。

    赵汝愚毕竟威望还是在的,又是书院的山长,不说别的,至少那帮子太学的人,还是不敢拿他老人家怎么样的。

    李伯言手中无聊地拧着魔方,一旁的老老少少们安静地站着,看着李伯言咔咔咔地将魔方打乱拧回来,打乱拧回来,这速度,简直就像是心中有谱似的。

    陆游将小橘放下,笑着拍了拍猫屁股,然后说道:“大郎,给老夫玩玩可好?”

    李伯言心思不在这上边,回过神来,笑道:“放翁也想玩?好啊,这个多玩玩,免得老年痴呆。”

    “什么呆?”

    李伯言笑道:“没什么没什么。”

    “我听人说,太学、府学之人,无一人可解,府学的那个王仁川,差点给气晕过去。”

    李伯言嘿嘿一笑,道:“我见过。这位先生,脾气犟得很,晚生说要教他,他就一副自己很行的样子,还不让我教,随他咯。”

    诸人的注意力被放翁拧着的魔方吸引了过去。李伯言坐在石阶上,看着人潮人海中的那些大宋学子们,喃喃自语道:“不知道今后朝堂上,会有多少汴学子弟啊。”

    在这个秋风送爽的季节里,新学迎来了第一批新鲜的血液。

    李伯言无法左右朝堂如何,但是将来的朝堂,也许就会有千百个声音,用他们毕生的信念,去守护这个残破的山河。

    都城遥望北地,然而遗民已成金民,谁还会眷恋这个俯首称臣的中古大宋?

    不知道,李伯言也不清楚。

    他要做的兴宋、强宋,或许还有很长很远的路要走。

0212章 灾难级别的入学考() 
汴京公学开出的条件,是那些寒门子弟无法拒绝的。不仅食宿全免,师资力量雄厚,就算是真考上了,也不会影响太学生的身份,很简单,因为汴京公学的无门槛以及官家的圣旨。

    如此优厚的条件,让太学的那些外舍生,以及城中的寒门子弟看到了希望。

    汴学一期,赵汝愚跟李伯言商量过,只招收三百人。

    这些人将会是汴学的脊梁跟先驱!

    七日之后,按照招考计划,不少太学生以及寒门子弟,都抱着对周必大等人的崇敬、对丰厚待遇的憧憬,再一次踏入了汴学的殿堂。

    八座分斋,两处大讲堂,都坐满了前来赶考的学子。对于这些饱读诗书的士人,尤其是经常舍考的太学生而言,考试简直就是家常便饭。不光是这些人,就连赵葵赵范以及潘超,都被叶适跟赵汝愚赶到了考场,想要看看这几人的水准如何。

    李伯言本来也不能幸免,然而当看到印好的考题时,别说叶适蔡幼学等中流砥柱了,就连赵汝愚、周必大看了,都头疼。这……这是什么鬼题目?

    试题分发到了各个市场,李伯言也同样坐在后山的民德斋内。

    叶适、蔡幼学跟着身为山长的赵汝愚去巡考了,还有坐不住的陈傅良,也独自一人,去各个分斋中查看学子的答题情况,唯独留正、陆游以及周必大,在宝石山中的民德斋内,跟李伯言探讨着试题。

    留正捋须问道:“大郎,第一道钱荒的问题,正则的经济论中倒是提到过,只是这第二题,‘俩贪心饿鬼分一饼,谁都怀疑自己分少了,改如何分之,才谓之公平?’,意欲何为啊?”

    李伯言卖了个关子,笑道:“若是几位先生来答,此题准备如何答?”

    周必大捋须,沉思了良久,道:“自然是当中一分为二。”

    留正摇头道:“若真这般简单,大郎也就不需出此题了,分饼易,分利益难。”

    两人皆未再说下去。有些题,他本身就没有什么确切的答案,只是合适与不合适,妥当与不妥当罢了。各执一词,也不过就是理念不同,若与汴学的理念不同,也就不得入此门了。

    之后那道题,同样是一个很简单的小故事。

    “双亲亡故,留钱一千贯,房一间,马车一架,车房不得转卖,兄弟三人皆不愿同住,如何分之?”

    还是一个分配的问题,较之上一题,又难了一层。这就是利益的划分,自古至今,人情世故之中最大的阻碍——利益划分。

    三道题,一题可在经济论中寻得答案,一题相较容易,最后一题,则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周必大、留正等人,也是在朝堂混迹成人精了,看过太多的明争暗斗,这样的三个问题,比之什么仁义道德,确实太有作用于安身立命了。

    利益一旦划分公平了,试问谁还会撕破脸,去争个你死我活的?

    中华文明讲究了几千年的人情世故,到了最后,还是回到了远点。在利益面前,是否人人都可以处之泰然,做到绝对的公平呢?我们讲究了千年的美德,然而利益面前,美德却成了虚伪的掩盖,才会衍生出形形色色的丑陋百态。

    三道题,不仅让前来应试的学子们抓心挠肝,就是周必大、留正等先贤,都不免扪心自问起来,他们所希望的汴学,除了兴商兴国之外,对于为人处世,又是一扇怎样的崭新大门呢?

    时下,官禁道学,就连科举取仕,都不得引述四书五经,是汴学一跃而起的黄金时代,李伯言又为什么不顺势而为呢?

    既然三冗问题、土地兼并问题,都涉及利益分配,与其自己独挑大梁,不如让汴学来挑起这个脊梁来,这也是将来汴学的核心价值观!

    这场考试,持续了三个时辰。李伯言留足了时间,让这些大宋未来的脊梁,去发挥他们的才智。

    直到迫近黄昏,这些试题,才收了上来,叠了好几摞。陈傅良也是服气,虽然李伯言这玩世不恭的样子,平日里看着确实惹人嫌,但是一旦正儿八经起来,方可见微知著。

    若是题题都考书中教条化的句子,反而呆板了。这样开放性的问题,最能够看出这些人,到底从经济论中读出了些什么来。

    这仅仅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启发,如果能举一反三,顺着这样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这样的人才是汴学真正需要的。若要靠李伯言手把手去教,那太累了。

    赵汝愚等人皆坐在民德斋的堂内,既然应考完毕了,接下去要做的就是阅卷了。谁来阅这个卷呢?李伯言?若是如此,赵汝愚这个做山长的是极其不放心的。毕竟李伯言才多大,让他担任这个挑选人才的重任,显得太过儿戏,难以服众。

    李伯言看得出赵汝愚这个困惑,便笑道:“几位师父不必你看我,我看你了,阅卷自然由诸位来担任。至于考核的标准,很简单,只要题意不是往仁义谦让方向去引述的,一概录入。”

    陈傅良脸色一变,这次应试之中,可有不少他看重的学才兼备的后生,几篇经义论述,也是深得他意,也皆有涉及商农并重的核心思想,只是按照李伯言这个评判标准,却离题甚远了。

    “议逊啊,你倒是说说,为何不可往这方面引?古有孔融让梨,这谦让仁义,那德行之美啊。”

    李伯言挑了挑眉,反问道:“陈老,这是分一块饼,你忘记了题意之前,说的是俩个贪心饿鬼,对您来说,可能无所谓,谦让也就罢了,但是各取所需,也要讲究时宜,试问在荒漠之中,这块饼,多吃一点就能活命,你还让吗?”

    陈傅良脸色顿时一变,道:“如今谈的是治学,非分饼!”

    “啪!”

    李伯言针锋相对,“分饼如此,治学亦如此!若方向就错了,即使锦上添花地参杂些新学的内容,在伯言看来,不过是投其所好罢了。”

    “你这是离经叛道!”陈傅良胸口起伏不定,堂中火药味十足。

    李伯言横眉冷对,“陈老做了一辈子的学问,试问有我永州模式的一星半点建树?伯言敬你,那是觉着天下士人,对您有认可,而不是让您过来,给新学,给汴学使绊子的!”

    李疯子一开炮,众人皆默然了……

0213章 年少不善藏() 
打从一开始,李伯言就觉得陈傅良过于迂腐了,然而如今愈发觉得他膈应。若不是叶蹭叔的这一层关系,他还想入汴京公学?做梦吧!

    李伯言一句话,顿时让陈傅良脸色煞白,手指颤抖地指着李伯言,说道:“尊师重道,你……你……”

    “我尊重老师,尊重您,可是您,有没有自尊自爱呢?还是在您心目里,当初为了求晦翁一句认输,是我逼得他老人家走上绝路?我应该心怀愧疚,向理学低头?”

    陈傅良盯着李伯言,怒道:“难道不是吗?”

    “倘若陈老真的这么认为,那么离去吧。汴京公学要对不起您寄予的厚望了。”

    “议逊,言过了。”赵汝愚淡淡道。

    李伯言高声喝道:“不!老师,一点都不过!学生不能再让这些所谓的中庸之道,再绑架着汴学了!”

    啪!

    “说得好!”叶适这一回直接声援李伯言,“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哪里来那么多的弯弯绕?晦翁倡议的理学可能是合情合理,但于社稷无补,于民无利,那还讲什么齐头并进,道学当废!无需再让那些伪善之人,踏入这新学之地!”

    陈傅良横眉一竖,盯着叶适,怒道:“你这是忤逆!”

    没有想到,这新学还未开枝散叶,这内乱便已经显现了。

    陈傅良见到叶适都跳了出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