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归义无声 >

第48章

归义无声-第48章

小说: 归义无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白敏中顿了一下,看了看李忱的表情后才又接着说道:“所以臣的态度是,河湟是一定要收复的,但不可急于一时,需从长计议。而且眼下北方的奚人部落连连犯边,我与令狐相刚刚商讨好要发兵征讨。相比于河湟的形势,北部边塞则已经是如芒在背,不可不除。所以臣恳请陛下先发兵北讨奚人,至于河湟之事,我会与令狐相以及诸位臣僚重新谋划一番。正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随后,工部尚书萧邺、礼部尚书崔慎由等人也都纷纷站了出来,表示支持白敏中的想法。蒋伸与魏扶此时才如梦方醒,但局面却早已超出了他们的控制。

    李忱此时也颇为无可奈何,看着朝堂中的众位官员,他突然想到了令狐绹,于是便大声的问道:“令狐绹,你也贵为宰相,你是怎么想的?”

    令狐绹这时候也急忙走了出来,大声的说道:“陛下,魏侍郎这次率使团出使河湟艰险异常,真可谓是九死一生。所以恳请陛下赐给在河湟尽忠的使团各成员家人以恩赏,同时擢升魏侍郎为吏部侍郎以为褒奖。”

    李忱没想到令狐绹居然给出了这么一个回复,于是便不满的说道:“这些事情都是应当的,朕自然不会忘。回头你跟吏部、户部及礼部诸位大人前去协商出来一个方案即可,无需在朝堂上当众讨论。朕现在问你的是出兵河湟之事,你有什么看法?”

    被皇帝这么直接讯问,令狐绹不得不犹犹豫豫的回答道:“陛下,蒋尚书和魏侍郎想必对于河湟战事已经细细想过,臣相信他们定能不负众望。白相从全局着想,也是一颗为大唐江山社稷忧虑的忠诚之心。所以微臣一切全凭陛下定夺,绝无贰言。”

    令狐绹的这一番话让李忱、白敏中、蒋伸和魏扶都不甚满意,可偏偏又挑不出任何的毛病来。此时朝堂里再次议论成了一团,每个人都在私下交头接耳,却又都不愿意当朝说出自己的想法。

    白敏中此时再次说道:“陛下,非我等不愿即刻出兵,实在是内忧外患众多。当下北有奚人作乱,南有安南不平,荆楚以南又有诸位都将驱逐了观察处置使,此时如果征讨河湟失利,恐怕江山社稷堪忧啊。”

    就这样僵了好一会儿之后,李忱不得不说了句:“既然大家对于出兵河湟还有这么多的顾虑,那就再从长计议吧,都散了吧。”

    说完这话他立刻便从龙椅上站起身来,快步的走出了朝堂。****贽看出了皇帝心中的不满之情,连忙跟在了他的身后小步的跑了出去。魏扶这时候突然感到胸口一热,一口鲜血便吐了出来,然后整个人便径直的向地上倒去。站在他身后的令狐涣急忙上前扶住了他,然后叫朝堂内的侍卫赶紧送来了沾着水的缎巾给他擦了擦脸。随后吏部尚书裴休、翰林学士刘瑑与蒋伸一起围了过来,七手八脚的把他给抬了出去。

    此时皇城的外面,饶安公主正盯着朝堂的出口来回踱着步子,和义公主则坐在柳树下面跟着张念豫在学女红。看到魏扶被人抬出来的时候她们三人连忙走上前去,帮着把他抬到了自己乘坐的马车上。在随车去往魏扶家的时候,三人大概知道了朝堂内议论的结果。饶安公主与和义公主当场就说不出话来,张念豫则难过的双手掩面落下了眼泪。

    魏雪霏看到父亲被抬了进来,边流着眼泪边忙指挥着家里的仆人去请大夫。蒋伸一屁股坐到了椅子上,两眼无神几乎就要悲愤的哭起来。裴休和刘瑑连忙劝慰他,好说歹说才搀扶着他向着他家的方向走了过去。令狐涣则留了下来,在客厅里等待着魏扶醒来。

    大夫诊断之后只是说道“积劳过度又悲愤交加,导致体内热气外泄”,并又叮嘱道“吃完我开的药多修养不要操劳即可,并无大碍”,随后便开了几副药交给了魏雪霏。魏雪霏和张念豫连忙接过了单子正准备叫人去抓药,令狐涣连忙走上前说道:“我跟着大夫去拿药吧,你们在这里照顾魏伯伯就好了。”

    令狐涣陪着大夫走了之后,和义公主来到魏雪霏的身前,握住她的手说道:“这个令狐涣还是很有心的,人也很正直……”

    魏雪霏连忙打断:“公主殿下,你又来了。你也不看看现在是什么时候了,还在这里取笑我。”

    和义公主苦笑了一下说道:“雪霏,看到魏大夫这个样子,我心里真的很难过。希望他赶快好起来,河湟还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等着他呢。”

    令狐涣不一会儿就提着药跑了回来,魏雪霏接过药之后连忙吩咐仆人去煎。饶安公主和张念豫这时候来到他身前,问起了早上朝堂里发生的情况。令狐涣仔仔细细的把朝堂内诸位大臣的议论说给了四个女孩子,说完后才想起来端起了一杯茶猛喝了几口。

    张念豫听完后一个人走到了院子里,想起千里之外的父亲及兄弟姐妹忍不住担心的再次落泪。饶安公主坐到了她的身旁,不由得也跟着担心的哭了起来。魏雪霏与和义公主一起跟到了院子里,看到她们两人的样子后连忙手足无措的安慰了起来。令狐涣看到这一幕觉得很奇怪,不知道为什么魏扶病倒了最伤心的反而是饶安公主和张念豫。他本来也想上前去安慰一下两人,但想到自己本身在这里就有点唐突所以就打消了这个念头,而是继续端坐在客厅里注视着魏雪霏。

    中午过后魏扶才醒了过来,他看到床前几个哭的梨花带雨的女孩子,心中满是自责的说道:“公主殿下,老臣不能起来给你们请安了。”

    说完这话他的眼角里也流出了几滴泪水,魏雪霏与饶安公主连忙来到他身前,不住的安抚着他的情绪。

    令狐涣一直坐在客厅里,没有人让他走也没有人欢迎他留。当看到魏扶醒过来时他鼓足了勇气走进了寝卧,站在和义公主与张念豫的身后低声的说道:“魏伯伯,我看得出陛下还是支持你的想法的。如今之计不如告诉定安长公主,请她设法再与陛下相商。”

    听到这一番话魏扶一下子反应了过来,强撑着身子说道:“对对对,我真是老糊涂了。这么大的事情还没有知会长公主呢,快快快,我要去见长公主当面禀报。”

    他的这一举动很快就被魏雪霏与和义公主制止了,令狐涣这时候又说道:“魏伯伯在家里休养即可,我代你去向长公主禀告此事。”

    说完这话他便恭敬的退了出去,然后又迅速骑上马直奔定安长公主府上而去。魏扶看到后枕着靠背轻声的说道:“这个令狐涣还真不错,这次真是多亏了他。”

    和义公主看着魏雪霏,口中却说道:“魏大夫说的是啊,这个令狐涣确实还不错,我也这么觉得。”

    魏雪霏听完后脸“唰”的一下就红了起来,身后的饶安公主与张念豫看到后都偷偷的笑了起来。

    魏扶这时候把张念豫拉到了身前,颇为激动的说道:“念豫,你不要担心,我就是拼着头不要也定会劝说皇上发兵河湟的。我不能让张兄失望,也不能让河湟的百姓们失望。”

    张念豫听完这话眼泪再一次流了下来……

    (本章完)

第64章() 
令狐涣到达定安长公主府门外的时候,却恰好看到天子的銮驾刚刚进了府内。他知道皇帝一定是去看望定安长公主了,自然也会把上午朝堂议事说给长公主听。于是他没有敢进去,而是又原路返回了魏扶家中。回来后才发现魏扶又已经睡着了,魏雪霏、张念豫和两位公主正坐在院中的花坛旁想着心事。他轻轻的走了进去,把自己看到的事情与四人说了一下,然后就一个人坐在院中的亭子里不再说话了。

    听到自己的父皇去看望望姑姑了,饶安公主与和义公主心中又升起了不小的希望。随后她们两人又把这股希望传递给了张念豫,三个人的心情也跟着好了一些。这个时候她们才注意到坐在亭子里的令狐涣,便喊他过来一起聊天。魏雪霏看到令狐涣过来很是害羞,她红着脸坐到一边没有敢说话。令狐涣同样感到有些尴尬,但他还是坚持着留了下来。

    李忱见到定安长公主后显得很恭敬,长公主也看出了他心情不是很好,于是便邀请他一起来到自己搭理的花园中散步谈心。看着满院子的鲜花都已竞相开放,李忱却忍不住不停的叹起气来。长公主轻声的问道:“陛下是不是在为出兵河湟的事情而心烦意乱啊?”

    李忱瞪大了眼睛问道:“姐姐是怎么知道的?”

    “我猜的。烟儿和幽儿从河湟回来后便来到了我这里,从她们两个的话语中我知道了陛下和魏扶的想法。我想定是今日朝堂议事没有达成一致,所以陛下才会这么不安吧。”

    “是啊姐姐,所以我就想到来看看你,顺便听听你的想法。”

    “陛下,你是当今天子,有些事情如果自己认为是对的去做就好了,又何必在乎大臣们是否都赞同呢?”

    “姐姐,话虽如此,但真要是做起来就难如登天了。”

    “看来陛下心中另有一些顾忌是吗?说出来让姐姐听听。”

    这时两人已经来到了园中的一处长廊里,长廊中间有一张桌子,长公主便与李忱一起坐了下去,然后立刻吩咐侍女们端上了一些茶水糕点。李忱端起茶碗尝了一口,随即便连声赞道:“这吴越的茶叶果然清香盈鼻,怪不得姐姐这么喜欢那里的茶叶。”

    长公主听后笑着说道:“回头我让人给你送一些过去,家里喝的都是我亲自晾晒的。”

    李忱听完后颔首微笑了起来,这时候长公主继续说道:“陛下,现在可以说说你心中的担忧了。”

    李忱想了想后正色说道:“姐姐,发兵攻打河湟我并不担心太多。反倒是如今大唐内忧外患让我难以心安。前两日接到奏报,南方的三个都将分别驱逐了道内的观察使。而接到命令前去平叛的荆南节度使又行动迟缓,似乎根本无心平息叛乱。还有南部的安南又生内乱,北边的奚人最近也经常犯边。内外交困之下,我这个天子都有点怀疑自己了。”

    “陛下,这不是你该说的话。正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历朝历代哪个贤君不是经常要面对各种内外交困的局面。先祖太宗皇帝还曾单枪匹马直面突厥大军,玄宗皇帝还曾被安史叛军赶去了蜀地。对比这些先祖的经历,眼下的这些事情又算得了什么呢?陛下,我们大唐沃野千里、物华丰盛,又兼子民数千万。只要我们励精图治,就没有人能够对我们造成威胁。”

    李忱激动的说道:“姐姐说的是,我不该如此消极。只是听到众大臣心中的诸多忧虑,我也没有了办法,不知道究竟该做出怎么样的抉择。”

    “陛下一登上天子之位就处置了李德裕等人,困扰了朝堂数十年之久的党争至此消弭于无形。陛下稳定了朝局自此威严加身,众臣中没有敢不服从者。所以我相信无论陛下怎么抉择,整个大唐都会在身后支持着你。”

    “只是如果从目前的形势来分析,河湟乃是肌肤之侵,但南方诸道和北方边塞的变故则是病在腠理。而且白敏中和几个尚书都声言出兵河湟需要从长计议,这让我也不得不暂时屈从啊。”

    “陛下懂得暂时屈从,这恰恰说明了陛下已经具备了成为一个明君的心胸。陛下要想有作为,首先就要保证自己的皇位能够坐得稳。为保皇位,首先就要平息内部的纷争与变乱,这是无可厚非的。所以陛下就更不要忧虑什么了,可在南方和北方边塞平叛的同时,着大臣们同时谋划河湟之战即可。有些事情不能急于一时的话,那我们就正好花点心思好好的筹备一下。”

    李忱叹着气说道:“还是姐姐理解我的心事,这一番话当真让我醍醐灌顶。我自登上皇位时起,就立誓恢复昔日大唐的荣耀。但现在看来,我做的还远远不够。”

    长公主继续微笑着说道:“陛下,今日的大唐已远没有开元时的丰厚国力。陛下现在相当于要重新开始积蓄国力,所以过程注定是会漫长一点。但我相信只要陛下有这颗心,持之以恒下去总会有收获的。如今边塞的几个对手也都处在内忧外患之中,比之我们大唐还更不如,所以陛下一定要有信心。”

    李忱听完这话立刻躬下了身去,显然对长公主的话正击中了他内心里的诸多自责与疑惑。

    长公主继续说道:“陛下,我曾久居塞外二十多年,对边塞等地的情形更为了解。出兵河湟固然是好事,但打赢了战争之后该如何管理才是难中之难。河湟等地不同于关内诸道,各民族混杂居住,一个不小心就可能会引发变乱的灾难。”

    李忱点了点头,沉思着说道:“姐姐说的是,我会好好反思的。还有一件事,姐姐认为李德裕是贤臣吗?”

    长公主笑了笑,用温暖的目光看着李忱,轻声的说道:“个人才能上李德裕远在白敏中等人之上。但作为大唐的宰相他任人唯亲,使得朝中争斗数十年。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他远比不上武后时候的狄仁杰,同样比不了玄宗时的姚崇和宋璟。”

    看到李忱频频点头,她又继续说道:“陛下,我还想提醒你一点,李德裕虽然已被谪贬,但朝中未必就不会有第二个李德裕。所以还请陛下要广开言路,这一点对稳定朝局很重要。白敏中有自己的长处,但同样也有自己的不足之处,蒋伸和魏扶同样也是。如何就事而选用人才,后面还请陛下多多思量。”

    听完了长公主的一席话,李忱的心情好了许多。临走之际他又拉着长公主的手,略显不好意思的说道:“听闻魏扶病倒了,肯定与出兵河湟有关。他一直都很尊重姐姐,这次可否有劳姐姐代我去看望一下他,也把我这个天子的苦衷告之于他。”

    长公主站起身来反握着李忱的手,笑着说道:“你就是不说我也已经打算要去了,放心吧。”

    接近黄昏时分,魏扶终于又苏醒了过来。喝完了魏雪霏端上来的药后,他的精神看起来好了许多。见到饶安公主与和义公主还在家里,他苦笑着说了些歉意地话。两位公主连忙来到他的身前坐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