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伪装之王 >

第223章

伪装之王-第223章

小说: 伪装之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9日拂晓,曙色微明之中,四行仓库的顶楼平台上,站着二十来人,庄重地举手向缓缓上升的中华民国青天白日满地红的国旗敬礼。

    在苏州河对岸的大楼顶上、堤岸边、街道上,数不清的人群,忽然看见了四行仓库楼顶的平台上升起了一面中国国旗。

    这面青天白日满地红的国旗,在四周日军的“太阳旗”包围中,猎猎飘扬,显得是如此地醒目,如此地光彩夺目!

    对岸的人们,脱帽、挥手致意,高喊着:“中华民族万岁!万岁!万万岁!”

第0413章 八百壮士() 
冯晨的那张纸条上写的是,让谢晋元通过电话,联系上海商会,设法把受伤的官兵送到租界内医治。

    谢晋元立即通过电话,让上海商会向美军提出送十名重伤员离开战场,美军同意了此项要求,因此,趁夜幕掩护下,十名重伤员被抬离战场。

    黎明前,杨惠敏离开四行仓库时,问及守军的作战计划时,谢晋元回答说,我们将誓死保卫四行仓库。

    杨惠敏听了十分感动,并向谢晋元索取了所有守军的名册,回去后将其通告全国。

    但是,为了迷惑日军同时又不使杨惠敏失望,谢晋元让人根据原524团的名册,伪造了一份800人的名单,其实守卫四行仓库的共423人。

    四行仓库的位置及建筑结构对守军相当有利。

    四行仓库临近公共租界,日军不敢用海军炮火攻击,他们怕炮弹落入公共租界内,因为日本此时尚不愿意同欧美开战。

    日军也不敢像在上海其他地方那样,使用芥子毒气,因为这将暴露在全世界面前。

    早7时,一架日军轰炸机在仓库上方盘旋,但因为害怕误中公共租界并未投弹,在遭到守军防空火力攻击后日军轰炸机离去。

    上午8时左右,营长杨瑞符召集全营官长及班长讲话鼓舞士气。

    10时谢晋元与杨瑞符共同视察工事并观察日军动向,当他们在楼顶上时,谢晋元发现一队日军沿苏州河北路移动。

    谢晋元拿起一支毛瑟98K步枪,向这队日军射击,当场击毙日军宪兵一名。

    到了中午,日军发动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攻击。

    加农炮和轻装坦克从各个方向发动进攻,迫使中国守军第三连从仓库外的工事中撤回仓库内。

    四行仓库的西侧本来没什么窗户,而日军的炮击却给守军打开了许多射击孔。

    有一队日军,试图通过梯子爬入仓库二楼,谢晋元当时恰好在二楼窗户前,他一手夺过第一个上来的日本兵的枪,另一只手将其推下,之后向后面登上梯子的第二名日军射击,最后推倒了梯子。

    此时,日军的进攻都伴随有装甲车和加农炮做掩护,最终日军再次失败后,开始用挖掘机向四行仓库挖隧道。

    河对岸的市民,用大字报通知守军日军的行动。

    有人甚至在发现日军准备再一次发动进攻后,打来电话通知四行仓库内的守军。

    下午3时左右,天空下起了大雨,日军在西侧发动了另一次主攻,他们占领了交通银行大楼,并在四行仓库北面部署加农炮进行攻击。

    加农炮对四行仓库厚重的墙壁无法造成致命伤害,而在交通银行大楼内的日军,又很容易被占领在制高点的中国守军压制住。

    两小时后日军放弃进攻,但他们得以切断四行仓库的供电及供水。

    这期间,上海商会得到了中国守军仍在闸北的消息后相当激动,这个消息很快通过电台传遍全城。

    人们在雨中聚集在苏州河南岸,为守军助威。

    上海市民向守军捐献了十多卡车的给养,卡车于夜间抵达四行仓库附近,守军用沙袋筑墙到卡车旁,将给养拖至仓库,搬运给养用了四个小时,在此期间三名守军阵亡。

    守军收到了食物、水果、衣物、器具和来自市民的慰问信,一队记者也冒险来到了四行仓库,但由于谢晋元与杨瑞符因事繁忙,由机枪连雷连长代为接见。

    10月30日早7时,日军再次发动进攻。

    这次进攻,日军只有少数步兵参加,大部分时间日军只是用加农炮进行攻击,因为四行仓库建筑坚固,又有充足的沙袋和修理材料,在日军试图摧毁仓库的同时,守军时刻对仓库进行修复。

    日军的加农炮炮火相当密集,平均每秒都有炮弹落下。

    傍晚时,日军用数盏探照灯照亮四行仓库以便于其炮击,整个30日的战斗整整持续了一天,守军摧毁了日军数辆装甲车。

    上海租界中的外籍人士,不愿意战斗地点与他们如此接近,面对日本的压力,他们答应劝说中国军队停止作战。

    外籍人士派代表向国民政府递交请愿书,要求以“人道主义原因”停止战斗。

    对于蒋介石来说,战斗已经胜利,绝大部分中国军队已经顺利撤离,并重新部署到了新的位置,而战斗本身也已经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注意。

    所以蒋介石下令,部队在10月31日撤离四行仓库。

    上海警备司令杨虎被安排与英军将军斯马莱特会面,商谈524团如何撤离的事情,会议决定,第524团撤至公共租界,并和正在上海西部战斗的第八十八师汇合。

    日本派遣军最高指挥官松井石根也表示,同意并保证允许中国守军撤退,但事后他很快就反悔了。

    谢晋元希望能够继续留守四行仓库,直到战斗至最后一人,88师参谋长张柏亭,最终劝说其同意撤退。

    午夜,已经是11月1日,谢晋元带领376人,分小队,分批次,通过新垃圾桥撤入公共租界。

    约十人在撤退中被日军机枪打伤,到凌晨2时所有守军完成撤退。

    部队撤退后,随即宣布与第八十八师汇合,但马上被英租界内的英军没收武器,并且限制了自由。

    这是因为,日军威胁,如果英国人让他们离开,日军就要入侵英租界。

    524团的勇士们,被英军送至公共租界西部,在意大利防区的胶州路进行隔离。

    四行仓库战斗结束后,注意到中国国旗仍在四行仓库的顶楼上飘扬,过路行人和日本守军无不脱帽敬礼。

    媒体用“八百壮士”来称呼这423名守军,同时创作了“八百壮士歌”以激励军民抵抗日本侵略。

    但蒋介石所期盼的外国援助却毫无进展,欧洲各国除了对日本提出谴责外,并没有任何实际行动。

    11月2日,日军强渡苏州河,我军迎击,敌陷重围。

    11月3日,苏州河畔激战,渡河日军被我严密包围,广福、南翔日军均受重创。

    11月4日,日军续渡苏州河,朱家浜以北发生激战。

    11月5日,晨,日军第10军司令官柳川平助,以第6、18、114师团及国琦支队为骨干,在舰炮掩护下,于杭州湾北岸金山卫附近的漕泾镇、全公亭、金丝娘桥3处登陆,向淞沪我军主力的右侧攻击,企图会同越过苏州河之敌全力夹击我军。

    中国统帅部急令浦东第62师、第45旅与枫泾第79师,夹击金山卫登陆之敌,并令第11预备师由苏嘉铁路驰援。

    金山卫登陆之敌兵分两路:一路由全公亭向新仓方向进攻;一路由漕泾镇及金丝娘桥向张堰镇方向进攻。

    11月6日,日军占松隐镇,大批登陆,总人数已达六、七千人。

    同日,原东北军师长刘启文,率部千里驰援上海右翼松江防线。

    1937年初,东北军从陕西调往河南商丘进行整编,由于刘启文师长在“西安事变”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致使蒋介石耿耿于怀,借整编之机将其降为67军108师322旅旅长。

    淞沪会战拉开了全面抗战的序幕,刘启文部奉命调往沧州前线。

    当时刘启文的家属住在开封,离商丘很近,交通也很方便,但他在接到命令后连家也没有回,立即率部出发。

    临行前,刘启文托人捎给家里一封信,信中说:

    “此次赴前方抗日救亡,是洗雪国耻之良机,我身为一介武夫,是中华儿女,决意率部英勇杀敌,已怀必死之心报效国家,你们回老家宋湾镇以后,要依靠弟弟把我的孩子抚养长大,我愿足矣。”

第0414章 留守主任() 
11月8日,刘启文部受命驻防松江县南口阵地,狙击金山卫登陆日军,当日,天降大雨,路滑难行,但刘启文不顾旅途疲累,身先士卒,直奔松江。

    晚上9时许,刘启文部猝遇日军并接战,他亲率644团、647团,扼守30号铁路桥要冲,决心予敌重创。

    此时,原驻军已奉陈诚密令撤退,溃败如潮,致使刘启文部腹背受敌,数架敌机轮番向松江大桥附近投弹、扫射。

    黄浦江上的日军炮艇也集中火力射向刘部,炮火连天,震耳欲聋,在中国军队强有力的阻击下,日军攻势锐减,但战斗仍十分惨烈。

    激战一直持续到9日12时左右,644团团长王熙瑞在激战中壮烈牺牲,日军从右翼席卷而来。

    刘启文指挥若定,机智沉着,率领预备队向日军猛袭,使日军受到重挫。

    在刘启文的带领下,644、647团官兵们同仇敌忾,越战越勇,但伤亡十分惨重。

    为了保存实力和掩护军、师指挥部撤离,刘启文率部向松江西关转移,在松江十里长街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

    日军派出数倍于中国军队的兵力,追击刘启文部,刘启文率部拼死阻击,寸土不让,每屋必争,与日军展开激烈肉搏,拉锯式的战斗一直持续到深夜11时,终于使日军败退。

    此时,刘启文已两天两夜未合一眼,滴水未进,但他不顾这些,率领士兵在西关大街上构筑工事,以备次日再战。

    11月10日凌晨2时许,日军冲破松江北关防线,向西关大街包围过来。

    枪声慢慢稀疏,夜空渐渐沉寂,与军、师部通信联系也突然中断,刘启文忽然预感到战局可能有变,军、师指挥部有可能已转移,644、647团如不速撤,将会全军覆没。

    刘启文果断决定,从北大街突围向佘山口转移。

    可是,当刘启文率部走到西大街转往北大街的桥梁时,被日军发现,日军遂将重机枪架到桥上,向刘部疯狂扫射,部队伤亡十分严重。

    在危急之中,刘启文夺过身边机枪连连长手中的机枪,一跃而起,开始率部冲锋!

    刘启文大声高喊:“弟兄们,不怕死的跟我来!”

    他一边喊着,一边向日军猛烈开火,一时间,众官兵士气倍增,杀声震天,向日军猛冲过去,日军抵挡不住,开始溃退。

    不幸,在快冲过大桥时,敌人一梭机枪子弹击中刘的胸部,将军怒目圆睁,饮弹身亡,时年39岁。

    由于军情紧急,顾不上掩埋,部下用路边店铺木板将其遗体遮盖。

    在得知刘将军壮烈牺牲的消息后,322旅官兵们悲痛欲绝,同仇敌忾,在松江战役中对日军进行了更猛烈的还击,致日军伤亡1000多人。

    322旅的官兵们还不清楚,整个67军包括322旅,已经陷入日军的重重包围之中,67军军长吴克仁将军,已于九日傍晚牺牲。

    11月9日下午,吴克仁率部突围抵达青浦和昆山交界的白鹤港,准备从这里越过苏州河西去昆山,但桥梁已经被日机炸毁。

    吴克仁指挥部队涉泅渡河,当时天上的日机屡次轰炸骚扰,日军地面部队也迂回在附近搜索,吴克仁镇定自若,指挥属下先行渡河。

    傍晚时分,暗藏在67军中的日谍向玉田,带着一队日军,突然而至,交战中,吴克仁不幸中弹牺牲,时年43岁。

    随后,我军放弃苏州河南岸除南市以外的阵地,向青浦、白鹤港之线转移,日军进占虹桥机场和龙华镇,继续向青浦、白鹤港之线突进。

    我第58师174旅旅长吴继光指挥部队阻击时阵亡,该线于10日弃守。

    11月10日,日军佐藤支队在浦东登陆,步兵第5旅团向南市发起总攻,枫泾镇失陷。

    11月11日,敌第6师团攻占青浦,进至苏州河岸。

    同日,南市我军奉令撤出阵地,上海市长吴铁城发表告市民书,沉痛宣告上海沦陷。

    ……

    南京城南的道署街,原国民党中央调查科特工总部附近,有一幢两层的西式小洋房,门牌是76号。

    这里是处非常幽静的地方,屋后不远是玄武门的城墙,门外是一片空旷的杂草丛生的荒地,在楼上开窗远眺,碧波万顷的玄武湖一览无遗。

    也许是命运安排,李士群一生和“76”有着特殊因缘,自从特工总部和复兴行社合并成立军统局以后,道署街76号便成了李士群的寓所。

    这里是国民党军统局一处的一个秘密机关。

    自从11月11日上海沦陷后,南京已成为一座危城。

    日军从京沪铁道线、京杭国道、长江上三路合围过来,整个南京城形势岌岌可危。

    从淞沪前线撤退下来的83军、66军、71军、72军、78军以及桂永清的教导总队,总计约30万人,奉命保卫南京。

    蒋介石任命一直处于闲散地位的湖南旧军人唐生智上将,为南京卫戍司令长官,虽然国民政府当局,一再宣称南京固若金汤,事实上人心已经动摇。

    11月20日,国民政府通告中外,即日迁都重庆。

    一时间人心惶惶,南京城里的大小机关都纷纷往后方撤退,达官贵人、巨商富贾或乘轮船,或乘汽车,带着全部家私,纷纷逃出南京。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军统局一处处长徐恩曾找到了李士群。

    这几天,李士群一直处于心绪不宁之中,他看到各机关的混乱状态,早已准备开溜,无奈军统局还没有走的命令,他只好硬着头皮待着。

    听到处长徐恩曾传唤,他心里异常忐忑不安。

    “士群,你来啦?快,快,坐下我们谈。”徐恩曾指了指沙发,脸上挂着笑容,比往常客气多了。

    李士群在沙发上坐下,望了望徐恩曾,等待着他的发话。

    “你夫人她还在上海吗?她最近好吗?”徐恩曾开口问道。

    “谢谢徐长官关心,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