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伪装之王 >

第186章

伪装之王-第186章

小说: 伪装之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俗话说得好,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7月6日晚,冀东保安司令石友三宴请日本驻华大使馆驻北平武官今井武夫。

    今井武夫在年初已经来到华北地区,出任日本驻华大使馆驻北平武官,实际上,他在暗中秘密执行着钓鱼计划。

    今井武夫钓起的第一条鱼,就是冀东保安司令石友三。

    晚筵在一片欢乐气氛中开始,似乎战争还很遥远。

    在座的宾客们纷纷举起酒杯,可是石友三则显得心神不宁,坐卧不安,他得到一个绝密的消息,内心正在权衡着。

    石友三举着酒杯走到今井武夫面前,一番寒暄之后,石友三说:“今井武官,日华两军今天下午3时,在卢沟桥生冲突,目前正在交战中,今井武官知道这个况吗?”

    “噢?竟然有这等事情?我怎么不知道?石司令,万一有你说的那样重大的事件发生,日本军方是不会不通知我的。”

    今井武夫非常敏感,立即询问起石友三这一消息的来源,石友三似乎是要对告诉他消息的人保密,无论今井武夫如何询问,他就是不肯说出消息的来源。

    石友三所关心的只是保存自己的实力,他向今井武夫表示:“即使日华两国突然发生全面战争,我在北平东郊的部下,对于日本军队是不会有作战意图的,请你务必设法不要去攻击他们。”

    汉奸嘴脸暴露无疑!

    石友三的话,让今井武夫警惕起来,今井武夫想,难道石友三的话和东京消息灵通人士中流传的谣,只是单纯的巧合吗?

    今井武夫判断,这是石友三在用另外一种方式告诉自己,明日日军准备突然袭击,进攻宛平城平内的低二十九军的计划,有可能已经泄露。

    同日本华北驻屯军对峙的是宋哲元的第二十九军。

    二十九军士兵基本上都来自北方各省,尤以冀鲁豫三省为多,他们普遍身材高大,体格强健,作风淳朴,能吃苦耐劳,并易于接受组织和训练。

    二十九军训练的特点之一,就是注重体力和技能的训练,士兵一入营,就要进行劈刀、刺枪、器械操的训练和忍耐寒、暑、风、雨的本领,因此二十九军官兵在体能、技能和忍耐困苦方面要比一般军队强得多。

    二十九还继承了西北军爱国教育的传统。

    在日本入侵、民族危机深重的形势下,军长宋哲元提出了“枪口不对内”和“中国人不杀中国人”的口号。

    士兵们在吃饭前,要唱《吃饭歌》:“这些饮食,人民供给;我们应该,为民努力。日本军阀,国民之敌;为国为民,我辈天职。”

    二十九军还沿用了西北军举行“国耻”纪念的办法,编有《国耻歌》,令部队演唱,每逢国耻日,开饭时馒头上印着“勿忘国耻”四个字;或者令官兵禁食一天,反省国耻,以期官兵知耻后勇。

    同时,二十九军经常举行“国耻”演讲,揭露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在每天的早操上,官兵都要高声问答:

    问:“东北是哪一国的地方?”

    答:“是我们中国的!”

    问:“东三省被日本占去了,你们痛恨吗?”

    答:“十分痛恨!”

    问:“我们的国家快要亡了,你们还不警醒吗?你们要怎么办呢?”

    答:“我们早就警醒了,我们一定要团结一致,共同奋斗!”

    在旗帜鲜明的爱国反日教育的熏陶下,二十九军官兵无不同仇敌忾,铭记国耻,抗日绪十分高昂。

    今井武夫在给大本营汇报时,曾对二十九军下了这样的评语:“该军因与抗日领袖冯玉祥保有关系,故抗日意识深入官兵,实为性质不良之军队。”

    1937年7月6日的北平,下起了滂沱大雨。

    驻在丰台的日军河边正三旅团第一联队第三大队第八中队,不顾道路泥泞,在清水节郎中队长的率领下,冒雨以卢沟桥为假想敌进行攻击演习。

    日军还向二十九军提出要求,通过宛平县城,到永定河西边的长辛店地区进行演习,遭到二十九军理所当然的拒绝。

    日军这样随心所欲地在二十九军面前进行演习,且以攻城掠地为课目,不仅违反了国际法和双边条约,其实质就是进行战争挑衅。

    遭到拒绝,日军很恼火,赖在城外不肯退去,并进行了紧张的军事部署,双方僵持了十几个小时,空气异常紧张。

    守卫宛平城的二十九军也不甘示弱,决不让步。

    天色渐晚,没有进展的日军退回了丰台。

    日军步步紧逼,使得驻北平的二十九军深感形势严峻。

    二十九军三十七师一一○旅旅长何基沣,在日军嚣张的气焰面前,显示了一个军人的勇敢与决心。

    何基沣下令,该旅全体官兵,“如日军挑衅,一定要坚决回击。”

    驻守宛平城的一一○旅二一九团第三营官兵,连日来目睹日军的频繁演习,早已是怒火高涨,接到旅长的命令,三营官兵大为振奋,一致表示要作誓死抵抗。

    第三营是个加强营,共有四个连,其中有轻重迫击炮连各一个,重机枪连一个,共计1400人,一个营有如此的兵力,这在当时民党军队中是非常少见的。

    营长金振中,是一位作战勇敢的军官,曾在喜峰口战役中立过战功。

    第三营进驻宛平城后,金振中经常对官兵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求官兵在吃饭睡觉前都要高呼“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的口号,以激励官兵的意志。

    为了侦察敌情,掌握第一手材料,金振中在午饭后换了便服,扛着铁锹,向大瓦窑附近日军的演习地点走去。

    当金振中刚过卢沟桥火车站,就远远地看到日军队伍,这些日军不顾滂沱大雨和泥泞的道路,以卢沟桥为目标,正在进行攻击式演习。

    演习日军后面的炮兵如临大敌,紧张忙碌地构筑着工事,再后面,隆隆不绝的战车也开了上来。

    种种迹象表明,大战即将来临!

    金振中凭着一个军人的直觉,感到今天太不同寻常,他见机溜了回来。

    回到营部,金振中没有歇息,马上召开军事会议,他摊开军事地图,一个连一个连地询问着战斗准备情况。

    当问到卢沟铁路桥守卫排排长的时候,金振中特别叮嘱,铁路桥与石桥同等重要,而铁路桥没有拱卫城,只有桥头一片空地,兵力无法调动,只能死守。

    当年修建卢沟桥和宛平城的目的,是为了拱卫京城,宛平城在桥东京城一侧,而现在态势和以往不同,日军已经占据丰台,兵出其后。

    扼守卢沟桥,已不是保卫京城而是守住北平与中原通道。

    兵力部署的方向也要和当初相反,永定河东岸的北平一侧,兵力部署的突出部位就是宛平城。

    宛平城内驻守着九连和重机枪连、轻迫击炮连,城北铁路桥东头是十一连,城南一带沿河驻守十二连。

    重迫击炮和预备队均在河西。

    当年的建桥者与建城者,估计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这些枪口对着京城的队伍,竟然是在保卫北平。

第0344章 演习挑衅() 
一场改变中日两国命运的战争,即将打响。

    这场改变中国近现代史的战争,同样也改变了二十九军110旅旅长何基沣的命运。

    何基沣,1898年生,字芑荪,河北藁城北席村人,他自幼读书,1923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继而到北平陆军大学深造。

    学习期满,何基沣到冯玉祥的西北军三十七师一o九旅任副旅长。

    1933年春,日军进逼华北,何基沣率部在喜峰口迎战。

    战前,何基沣对官兵训话:“国家多难,民族多难,吾辈受人民养育深恩之军人,当以死报国,笑卧沙场,何惧马革裹尸还?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

    官兵们士气高昂,奋勇杀敌,以大刀同日军肉搏,激战三昼夜,终于夺得喜峰口战役的胜利。

    喜峰口战役后,因战功卓着,何基沣调任一一○旅旅长。

    对于二十九军的官兵来说,公元1937年的7月7日,是一个永远无法忘记的日子。

    对于全中国人民来说,这个日子意味着无限的心痛。

    对于日本人民来说,这一天将他们平静的生活打乱,他们被军方拖入了一场灾难之中。

    7月7日上午,日军再次在卢沟桥以北地区演习,火药味愈来愈浓厚,这天的天气特别炎热,温度计从大清早就直线往上升,到了夜晚也不见凉意。

    下午,驻守丰台的日军河边旅团第一联队第三大队第八中队,由中队长清水节郎率领,从兵营出来,开到卢沟桥西北龙王庙附近,举行夜间演习。

    演习的内容是“从龙王庙附近到东面的大瓦窑,向假想敌人的主要阵地前进,利用夜幕接近敌人,然后黎明时进行突击”。

    其实,这就是针对驻扎在宛平城的二十九军的演习,是一种严重的挑衅。

    龙王庙在宛平城西北,大瓦窑在宛平城东北,三地之间相距各只有千米之遥,而且龙王庙内有二十九军士兵驻守。

    日军在此地进行夜间演习,显然是一种阴谋行为。

    晚上7时30分,暮色刚刚降临,清水节郎下令部队开始夜间演习。

    日军部分军官和假想敌旋即到东面活动,待天完全黑下来以后,近600人的部队便向假想敌所在的东方移动。

    宛平城城内城外,剑拔弩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夜幕下,天空晴朗,繁星闪烁,虽然没有月亮,但在星空下面,仍然可以看到远处若隐若现的宛平城的城墙,依稀还能看到旁边移动着的士兵的姿态。

    这是一个静悄悄的,没有一丝风的黑夜,在这漆黑的夜里,日军将蓄谋已久的侵略计划一步步付诸实施了。

    当晚10时40分,宛平城内中国守军,听到城东北方向响起一阵密集的枪声,这枪声在寂静的夜幕下,是那么刺耳。

    宛平城内的守军们,丝毫不敢放松警惕,密切注意着事态的发展。

    枪声响过一阵,几名日军来到宛平城下,声称丢失一名士兵,要求进城搜查,宛平守军认为,时值深夜,日军进城搜查会引起误会,妨碍治安,日军仍坚持要进城。

    守城官兵拒绝说:“我方部队正在睡眠,枪声响自城外,非我军所打,日军在演习场丢失士兵与我方无关,我们执行上级命令,不能打开城门!”

    日军见守城官兵拒绝,立即包围宛平县城,开枪示威。

    同时,清水节郎派人去丰台,向第三大队大队长一木清直报告,请求派兵支援。

    一木清直接到报告后,因旅团长河边正三不在北平,他立即向顶头上司,第五联队联队长牟田口廉报告,牟田即令一木清直率领第三大队开往卢沟桥,现场指挥战斗。

    与此同时,日本驻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久太郎,开始向冀察当局提出严正交涉。

    从下午开始,北平市长兼二十九军副军长秦德纯,在市政府邀请北平文化界负责人胡适之、梅贻琦、张怀九、傅孟真等20多人,给他们报告局势的紧张情况,交换应付意见,直到夜里10点多才散会。

    秦德纯回家后,他先洗了个澡,换上一件短衫,上床后靠在床栏上静静地沉思着最近几天的局势。

    突然间,“叮零零”的电话铃响了起来,秦德纯下意识地望了眼床头柜上放着的时钟,时间正指着夜里11点40分。

    发生什么事了?

    一种不祥的预感,在秦德纯的心头油然升起。

    从6月份以来,日本军队在卢沟桥地区,进行军事演习突然频繁起来,而且驻丰台的日军河边旅团第一联队的演习,竟以攻夺宛平城为目标,反复进行。

    莫非宛平城的驻军和日军生了冲突?

    神经一直绷得很紧的秦德纯忐忑不安地拿起了电话听筒。

    电话是冀察政务外交委员会主任魏宗瀚打来的。

    魏宗瀚在电话中汇报说:“据日本特务机关长松井久太郎声称,今天有日军一个中队在卢沟桥附近演习,在整队时,忽然间,有驻卢沟桥之二十九军部队向日方演习部队射击,造成日方走失士兵一名,有日方军人见到该士兵被胁迫进入宛平县城内,日方军官要求率队进城搜索失踪士兵。”

    “卢沟桥是中国的领土,日本军队事前未得到我方同意,就在该地演习,首先已经违背了国际公法,损害了我国主权,走失士兵我方不能负责,日方更不得进城检查!念中日两国友谊,可等天亮后,令该地军警代为寻觅,如果查出确有日本士兵,即刻送还。”

    秦德纯反应很快,回答的也很干脆。

    秦德纯答复后,一直到夜晚2点,外交委员会又来电话,说日方对此答复不满,强烈要求派军队进城检查,否则日军将包围宛平城。

    秦德纯以为,此事可能是日军制造的口实,很可能酿成大祸,马上将此经过电话告知冯治安师长及驻卢沟桥的吉星文团长,要他们严密戒备,准备应战。

    同时,秦德纯命令吉星文团长,派人侦察丰台方面敌人的动向。

    凌晨3时半,吉星文团长电话报告:“约有日军步兵一个营,附山野炮四门及机关枪一挺,正由丰台向卢沟桥方向前进。我方已将城防布置妥当。”

    “吉团长,听我的命令!”

    秦德纯抬高声音,在电话中下达着命令:

    “保卫领土是我军人的天职,抗御外敌是我军人的荣誉。务即晓谕全团官兵,牺牲奋斗,坚守阵地,即以宛平城与卢沟桥为我军坟墓,一尺一寸国土。不可轻易让人!”

    下打完命令,秦德纯将此处置办法,立即通知冯治安。

    秦德纯还指示宛平县长王冷斋,迅速查明日军士兵“失踪”之事,以便处理。

    王冷斋则通知宛平城内驻军营长金振中切实查询各守兵,经查明,我军并无开枪之事,也未发现有所谓失踪日本士兵的踪迹。

    那么,日军声称士兵“失踪”,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实际上,那位“失踪”的士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