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好国舅 >

第58章

大明好国舅-第58章

小说: 大明好国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是为了哄美人高兴,二是图个新鲜,当他们把肥皂带回家里之后,事情似乎就变得不可收拾,大老婆要,小老婆要,大闺女儿要,小闺女儿也要。不堪其扰的男人们再次的到青楼之后,发现原本只卖五十两的肥皂涨价了。

    倒不是姑娘们太贪心,实在是因为一直说自己有很多肥皂的茂太爷说货突然没了,肥皂价格也是蹭蹭的的往上涨,直至炒到百两一盒。

    惊的马度本人都目瞪口呆,他可不是在搞什么饥饿营销,他是真的没有货了,肥皂是够了,可他娘的肥皂盒还在路上呢,人靠衣装佛靠金装,商品就得靠包装。

    这么一搞,好歹让肥皂的知名度大增,已经有嗅到商机的商人怪外抹脚的跑去找常茂了。常茂手里订单的数量加起来已经有快有一千了。马度把手艺交给了常府的几个忠心仆役,作坊已经搬到了常家,在吴王府毕竟不方便。

    马度不担心被常府的人学了去另起炉灶,因为他相信常夫人是个足够精明的女人,不会被这些小利蒙蔽了双眼。而且常夫人管理下人很有一套,不用担心仆役跳槽,再加上常遇春凶神的名头,谁又敢来挖墙脚。

    事实也证明马度没有看错常夫人,不仅作坊管理的好,业务也是开展的井井有条,常茂手里有三成的订单,都是常夫人到各家串门的时候拿到的。

    等江西发来的肥皂盒运到之后,立刻把一千盒肥皂投入市场,转眼就被销售一空。谁他娘的说古代没有有钱人,这还是乱世吗?

    马度知道肥皂在经历最初的新鲜感之后,热度肯定会降下来,价格也会跟着下来。到时候更多的低端市场才会是他更广阔的财源,但是在那之前不妨碍他先捞个盆满钵满。

    经过两个月的辛苦练习,马度的毛笔字总算是能写得横平竖直,终于有两份的底气向宋濂请假了,原以为会很难办,宋濂听说他要去看望乡下的穷亲戚,就一口答应了。

    生怕老宋反悔,马度赶紧的带着人出了王府,天气已经开始冷了,马度在市面上买了不少的过冬需要的东西,装在马车上晃晃悠悠的出了城。

    马车刚刚驶进院子,却没有听见小孩子的欢呼雀跃,只听见屋里头传来小丫头们撕心裂肺的哭喊嚎叫,马度心里不由得咯噔一下,莫非是爷爷出了个什么好歹?

    老头是五十好几的人了,在这样的乱世能活到五十多岁,其实算是不错了,而且老头平常身体不错,怎么会突然就不好了呢?马度眼眶一热,蹭的一下窜下马车,接着就见小鱼儿,光着脚丫子哭喊着从屋子里跑了出来,抱着马度不停的哭喊着,“哥哥,咱们不当大户人家了好不好,呜呜呜……咱们回湖里好不好,不当大户人家了……”小小的身体随着抽噎不停的颤抖着十分的可怜。

    接着菱角也从屋里出来了,一样的光着脚,脚腕子上还缠着一条细长的麻布带子,菱角儿抱着马度一样的痛哭,“哥哥,菱角儿不要裹脚,菱角儿的脚好疼,菱角儿不要裹脚……”

    马度一下子就明白了,原来老头是在给三个小丫头裹脚,难怪哭喊的这么厉害,马度心头莫名的升起一股无名业火。

    裹脚在北宋就有,先是青楼中的妓子为了满足文人骚客的变态癖好,随后渐渐的蔓延开来。

    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偷立宫样稳,并立双跌困;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很美的词,正是大名鼎鼎的苏东坡专咏缠足的《菩萨蛮》。

    后宋室南迁,把缠足的风气渐渐的带到了南方,在南宋缠足已经极为普遍,“小脚”这个词已经成为妇女的代称。只是这个时候缠足,还不像明清时裹成三寸金莲那么变态。

    蒙古入住中原后,对于缠足持赞赏态度,缠足之风继续的蔓延,在元末时已经有不缠足为止的观念,不过不缠足的人仍旧很多,尤其是在小户或者农家,妇女可是重要的劳动力。

    缠足在明朝的时候已经盛行,清朝的时候想禁缠足都禁不掉,没错清朝确实禁止过缠足,可是却禁不住,最终只能放任自流,缠足在清朝发展到极致,甚至连不少旗人女子都被带沟里了。

    小时候学过一篇课文《孙中山破陋习》,因为孙中山看到姐姐缠足的痛苦,便立志推翻封建王朝,不管真假,满清这锅背得有点冤。

    马度从来没想过,那在印象中极为遥远的陋习,竟然和自己如此之近。两个涂脂抹粉的婆子气汹汹的从屋里冲出来,就要去拉小丫和菱角儿,两个小丫头则是吓得往马度身后躲,小鸡似得。

    “滚开!”马度声音不大,眼神却可怕的吓人,老刘和张五六很配合的把刀抽出半截,两个婆子立刻吓得躲到一边去。

    老泥鳅从屋子里出来,跺着脚道:“小度可别吓坏了两位大姑,她们可是我花重金从城里请来的。”又虎着脸对两个小丫头道:“你们两个给我过来,看我不打烂你们的屁股。”

    两个小的直接把脑袋埋在马度的腰上,就是不出来,希望哥哥能成为他俩最后的保障。

    马度对老泥鳅道:“爷爷这事儿您就别管了,交给我!”

    “好嘞!”老泥鳅笑呵呵的答应。

    马度走到两个妇人跟前,问道:“你俩为什么不裹脚?”

    两个老妇没了刚才汹汹的气势,低眉顺眼的温顺的像是小绵羊,“贱妇出身贫贱,还要为生活奔走,自然享不了这样的福气。”

    马度冷笑一声,“你俩要奔走了,我妹子就活该踮着脚窝在家里,不是没享过福吗?”马度接下菱角儿脚腕子上的带子递给老刘,“让她俩享享福!”

第110章 老头是个明白人() 
两个两个妇人立刻被五花大绑,张五从马车的褡裢里取出两块破抹布,塞进妇人的嘴里,马度清楚的记得上次马尾巴上沾了马粪,老刘就是用这块抹布擦的。

    老刘想去脱那妇人的鞋子,又突然停下来,凑到马度跟前小声的道:“咱们要去摸妇人的脚,就毁了她的清白,她到时候要是寻死觅活的闹僵起来,咱们不占理。”

    我擦!摸一下脚就算毁人清白了?规矩可真他娘的多。马度摆摆手算了,“一人抽两鞭子扔出去!”

    “好嘞!”老刘嘿嘿的笑着去拿马鞭,啪得一鞭子抽在那妇人肥大的屁股上,那妇人身体一僵啊的一声惨叫,老刘对着另外一个妇人甩手又是一鞭子,同样又是一声惨叫……

    哎呀,这情景似曾相识呀,好像在哪里见过呢,突然瞥见老刘略带猥琐的表情,终于明白了,原来是在小电影里面见过。老刘似乎很兴奋,这家伙该不是有什么特别的爱好吧,看这家伙打上瘾了,马度道:“行了老刘,扔出去吧!”

    张五六和老刘一人拎了一个扔到院子外面去。事情大大出乎老泥鳅的预料,用手指点点马度,“你呀!,马度只好笑着拱拱手,老泥鳅气得跺跺脚连忙的跟了出去。

    “哥哥真好!”小鱼儿抱着马度,“哥哥你是不是听见小鱼儿喊你了,专门来救小鱼儿的。”

    “你胡说,哥哥明明是来救我的!”菱角儿把小鱼儿推开。

    “你才胡说!明明是我先看见哥哥的!”

    “是哥哥听家我的声音才来的!要不是我拉住那个肥婆,你能跑得出来了!”

    “好了……谁再吵吵我就给他裹脚,大鱼儿呢?”

    两个小丫头吐了吐舌头,立刻住嘴,“姐姐在屋里!”

    马度带着两个小的进屋,只见大鱼儿坐在椅子上,两腿直挺挺的伸着,两脚被裹脚布缠的紧紧的,脸色苍白,额头上满是细密的冷汗。

    “唉……”马度叹了口气去给她解开,“你这孩子咋不吱声,早知道我让老刘多抽那两个婆娘几鞭子。”

    大鱼儿的两脚被勒得煞白,冰凉凉的,血液都不走了,“这两个婆娘幸亏我来的早点,不然截肢都有可能。”

    小鱼儿道:“两个臭婆娘说姐姐裹得晚了,要多绑紧一点才行。”

    马度一个个的把大鱼儿的脚趾头捏过来了,还好没有没有哪个骨头断了的,大鱼儿却还咯咯的笑,见马度瞪她就低低的说了一声“痒!”

    “等把你的脚砍了,就不痒了!赶紧的下来跺跺脚。”马度恨恨的道:“干嘛这么乖乖的让她们绑。”

    大鱼儿低着脑袋道:“大户人家的闺女是要裹脚的!”这丫头就是乖巧的让人心疼,马度把她揽过来摸摸她脑袋,“好了,好了,以后咱家不做大户人家了。”

    老泥鳅气呼呼的冲进屋里来,一边跺着脚一边拍大腿,很不解的问:“小度,这是为啥嘛!”

    马度陪着笑道:“还能为啥,孙儿不想看三个妹子受那份罪。”

    “大户人家的闺女哪个不裹脚,要是没那个福气,想裹还裹不成哩!”

    “谁说大户人家的就要裹脚!”

    老泥鳅黑着脸道:“有哪个不裹脚,你倒是说给我听听!”

    “阿姐就没有裹脚,就是王妃,这算是大户人……呜呜……”马度话没有说完,就被老泥鳅捂住了嘴。

    老泥鳅瞪着他,“你可什么话都敢说!”老头瞪了三小丫头一眼,“你三个谁敢乱说爷爷就……就给她裹脚!”说完还紧张兮兮的拉着马度进了里屋。

    “爷爷你紧张什么,阿姐又不算是外人!”

    “不管是不是外人,你这话都关系到一个女人的名节。人家都说王爷以后是要当皇帝的,皇帝那是什么人,戏文上都说了,那是连爷娘老子兄弟儿女都能杀的人,这话要是让王爷记恨上了,哪天说不准要了咱们全家的脑袋。”

    哎呀,老头还真是个明白人,比那些谋臣勇将都瞧得明白,也许因为他心存卑微,所以才能对那个高远的庙堂心存敬畏。不管怎么说,老头能这么想马度就放心大半了。

    马度心悦诚服的躬身受教,“爷爷说是的,孙儿以后不敢乱说话了。”

    “爷爷晓得你聪明,有些话不用爷爷说你也明白,你为啥不让给丫头们裹脚哩?这是好事啊!”

    “这真不是好事,您要给裹脚了,说不定她们这一辈子都毁了。您不是总想让孙儿当家作主嘛,就听我一回吧。”

    老头叹口气,“好以后都由你来做主,哎!你就使劲的宠她们吧!她们不裹脚,以后没有好人家愿意娶,你就得养她们一辈子!”

    马度笑道:“孙儿养得起,这次就带了三千两银子回来。”

    老头喉咙里咯的一声,险些没有抽过去,“你说多少银子?三千两!真的是三千两!”

    “没错,三千两,两千两你还给人家地钱,剩下得您留着花销。就在马车上哩!”

    老头也顾不上孙女缠脚的事情了,急慌慌的冲到外面,但是到了外面他的急匆匆的脚步立刻稳了下来,背着手亦步亦趋,装作一副颐指气使的模样,“那个谁还有那个谁……给我把马车上的箱子抬屋里去。”

    马度到了外厅冲着三个小丫头挤挤眼,“没事了,以后咱们不缠脚了。”刚才还哭天抹泪的三个小丫头,立刻欢呼起来,把裹脚的事情放到一边去,问马度开始要吃的、玩的。

    张五六和刘初九一连抬了两个箱子放进老头的里屋,老头子打开一条缝看了一眼,老脸就笑成了菊花,乐呵呵的把两个大箱子塞进床底下。

    马度的给三个小丫头拿了吃的和玩具,这才发现小鳖没影了,“爷爷,小鳖去哪里了?”

    老泥鳅笑呵呵的道:“小鳖被我送去读书了,你不在的这些天,小鳖可是长了不少学问哩!”说着还拉着马度到小鳖住的厢房,指着桌子上的一些草纸,“看看这都是小鳖写的。”

第111章 银子是真的() 
桌上有几摞厚厚的草纸,上面写的内容都是《三字经》,才不过一两个月的时间,但是字写的已经和马度半斤八两,这让马度很脸红。

    虽然不知道小鳖的老师是谁,但是绝对比不上宋濂,宋濂的以文章见长,书法同样优秀,宋濂的次子宋璲,就是元末明初著名的书法家“三宋二沈”中的一人,少不了宋濂的悉心培养。

    有这样的名师指点,笔墨纸砚都要比小鳖好了不知道多少,也就和小鳖一个水平,马度不脸红才怪。两个月前老泥鳅从别人的手里买了不少的旱地,同时连那些佃户一起接收过来,佃户之中有一个穷秀才(指读书人的称呼,不是明清时期的功名。)

    一心想着翻身做大户的老泥鳅,不光要给孙女裹脚,还要给让孙子读书,梦想着耕读传家。一听说佃户里面有一个秀才就立刻找上门,想请到家里面做西席,难得大方的愿意给那秀才每个月八百文。

    秀才表示只要五百文,但是要让其他的佃户家的孩子一起跟着上课,一下子省了三百文钱,正中老泥鳅下怀,他还不答应才有鬼。

    上课的地点就在离这边不远的方山脚下的一处破庙里,也是另外的几十户佃户住的地方,可怜小鳖每天要跛着腿走上两里路。

    马度一直想着盖了大宅子,再给家里找个西席先生,没想到老头这么心急。为了能让其他佃户的孩子一起读书,就少要三百文,让马度对这位先生一下子有了不少的好感,如果这位先生不算差的话,留下他也不是不可以。

    “这位先生叫什么?”马度随口问道。

    “袁九黎!”老头笑道:“袁先生可是位负责任好先生,对咱们小鳖很是关照,每天都要拿着小鳖的手写上好几十个字哩。”

    难怪!老宋可从来没有拿着马度的手写过字,常常都是很不负责任的扔一张字帖让马度去临摹。

    “你不知道,袁先生每天还要打小鳖至少十下哩,呵呵……”老头笑的很开心,似乎对这位袁先生很满意。

    马度伸手摸摸老头的额头,“爷爷你没生病吧,那可是您孙子,让人家打了您还乐成这样。”

    “你不懂,袁先生就是看中小鳖才打他的!”

    还有这样的道理马度真是服了,不怪老头,就是老朱和马大脚这对未来的帝后,也是这么想的。

    有三千两银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