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好国舅 >

第250章

大明好国舅-第250章

小说: 大明好国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倭人也不是吓大的,当年蒙古铁骑纵横天下忽必烈称雄宇内,倭人一样不鸟他的圣旨,甚至还杀过大元的使节。

    忽必烈派人两征日本都是大败而归,虽然有“神风”给倭奴帮忙,但是也少不了他们顽强的抵抗。两次大胜让倭寇有了信心,再加上特殊的地理位置并不惧怕外来的侵略,所以在大明的海军还没有绝对优势的时候,马度并没有打过倭国本岛的主意。

    马度的莫名其妙的笑声让足利义满开始发毛,他拱手道:“在下所出乃肺腑之言,阁下为何发笑?嗯,之前虽有日本人在大明沿海作乱,乃是以村上师清为首的南朝叛贼,与我北朝无关。”

    “自然是信的过将军说的!”马度起身走到足利义满身前,“贵邦远来称臣,我大明洪武皇帝不甚欣喜,只是近日政务繁忙,相信不久定会召见,本侯怕是没什么能帮得上忙的,足利将军请吧,不送了!”

    马度一伸手指向门外作送客状,足利义满却踌躇着不肯起身,“这……侯爷勿急,下国小邦确有些急事请求上国天朝,还请侯爷相助能让我等早见龙颜。”

    “这不就得了,有话就赶紧的说。”马度重新的坐回到椅子上。

    足利义满却把目光望向一直都没有说话的朱标,“兹事体大,还请侯爷屏退左右。”

    “太子要是不在这里,我可不敢跟将军见面,说不准就落个通番的罪名。”

    倭国使团处处碰壁,不仅仅是因为老朱的态度,另外在大明确实有一个通番之罪,可是掉脑袋的大罪,要是敢见他们才怪,有朱标在那就性质不同了。

    足利义满一听是太子,面色不由得一喜,忙下了椅子噗通一声就贵在朱标的面前,五体投地的拜倒,“外臣不知道殿下在此,还请殿下恕罪。”

    朱标笑笑虚扶一把,“不知者无罪,快起来坐吧。舅舅说带我见一位……大人物,足利将军果然是少年英杰。”

    “殿下谬赞了,外臣年少未成一事,当不得英杰的称呼。”

    朱标又问道:“足利将军既然来了大明,为何藏身使团之中不露真身?不然父皇即使再忙也要抽空召见。”

    “外臣自幼仰慕中华,正逢敝国遣使而来便偷偷跟来想见识一下中原风物,恐身份不便本不欲张扬,并非诚信欺瞒大明上国,还请殿下原谅则个。”

    足利义满比朱标还小三岁,一番对答有礼有节不卑不亢,于他这个年龄来说已是不错,朱标露出些许的欣赏之意。马度看在眼中不由得着急,沐英被忽悠住没啥大不了,反正他会去云南,朱标不一样他可是太子,老朱驾崩了就关系着大明日后的对倭政策。

    马度连忙的打断,“足利将军咱们还是言归正传吧。”

    足利义满喝了口茶道:“我皇此番遣使到大明除了称臣纳贡,还想买点东西。”

    “当真是买琉璃的?呵呵……要多少有多少。”

    “不!是要买火器!”

    马度闻言笑了笑看向朱标,“殿下以为如何?”

    朱标一口拒绝,“此事绝无可能,火器乃是我大明立国之根本,别说异国番邦,就军中将领也别想轻易调动火器。”朱标性格温良,但原则还是有的。

    朱标是太子说话自然有分量,他说不卖那就基本没门了,足利义满闻言失望的叹口气。

    马度笑道:“足利将军不要着急,本侯想问一下你们好端端的为什么要买火器呢?”

    足利义满回道:“殿下、侯爷想必对敝国之事还是有所了解的,数十年前敝国后醍醐天皇携三大神器从京都出走,便分裂成南北两朝彼此对峙数十年……”

    “什么三大神器?”朱标好奇了插了一句嘴。

第529章 足利义满() 
    马度对朱标道:“殿下可知道始皇帝曾派徐福东去扶桑之事。”

    朱标点点头,“徐福携三千童男女东渡,为始皇帝寻长生不老药的旧事,《史记》和《三国志》中都有记载,孤自然是知道的,这与三大神器有何关系?”

    “这三大神器便是徐福遗物,后来就成了日本天皇世代继承信物,犹如我华夏的传国玉玺,这三件神器被日本人分别称为草薙剑、八尺琼勾玉、八咫镜……”马度看过《火影忍者》当然知道这些。

    足利义满在一旁想辩驳,这三大神器跟徐福无关是天照大神传给日本皇室,话道嘴边却改了口,

    “侯爷说得是,敝国与华夏渊源颇深,三大神器自古便是天皇传承之信物。后醍醐天皇在位以来不施仁政、荒淫无道,敝国百姓困苦、民不聊生,天下百姓故而拥立新君。

    然后醍醐天皇冥顽不灵为一己之私,携三大神器出走另立一朝……南朝叛逆放纵名主、武士祸害大明海疆,今日又以火器之利,对我北朝步步蚕食欲灭正朔,还请上国天朝为我等做主。”

    足利义满说着又重新跪倒,脑袋重重的扣在地上。

    “岂有此理!”马度闻言愤怒的一拍桌子,“殿下这日本南朝祸乱纲常又害我子民,活该千刀万剐,我等应该帮上一把足利将军才是。”

    朱标从来没有看过马度这么激愤,劝慰道:“舅舅不要生气,孰是孰非不可只听一家之言,火器之事干系太大,还要父皇与朝臣商议才好。”

    足利义满虽然年少日后可是个牛人,自有一股子狠劲儿,他瞧得出来朱标对他有几分欣赏便向朱标求情,脑门在青石板的地面磕得砰砰作响。

    朱标到底好心眼,起身把他扶了起来,“孤尚未参政,怕是做不了主。”

    马度忽然道:“殿,下微臣倒是有个好主意,既不用卖给他们火器还能帮得上足利将军的忙。”

    足利义满大喜道:“还请侯爷指点在下。”

    马度走到两人跟前小声的嘀咕了一句,朱标和足利义满闻言同时道:“这怎么可以!”

    马度笑道:“殿下反对在我意料之中,足利将军也反对那就太出乎我意料了,既如此就当本侯没有说。今日家中有喜请恕本侯不奉陪了。”他说着就抬腿出了书房。

    老刘带着瘪头夹住足利义满,“小将军请吧!”

    朱标道:“将军放心,孤必请父皇早日召见你们。”

    “多谢殿下,外臣告退!”足利义满知道多说无益又是叩首一礼,这才跟着老刘出了屋子。

    等他走远了,马度才重新的进来望着朱标道:“殿下似乎对他很欣赏?”

    朱标点点头,“孤这么大的时候不如他。”

    “殿下有皇上娘娘爱护,此人却没有自十岁起便继任幕府将军,外有南朝与之对峙,内有皇室、诸侯、武将争权角力,内忧外患他能活到现在已经是他的本事。”

    “哦?舅舅不是说过,倭国的皇帝是傀儡,幕府将军才掌实权吗?”

    马度一摊手道:“这人是个例外,倭皇是幕府的傀儡,可眼下的幕府将军却也是个傀儡,真正掌握实权的乃是幕府管领细川赖之,他甚至与细川赖之结为乌帽子亲。”

    倭国也和中华一样有行冠礼的仪式,由尊者给少年男子戴上高高的乌帽子,双方便结父子之情。可细川赖之从名义上讲是足利义满的下属,这对他来说算是一种耻辱。

    听马度解释完,朱标摸下巴道:“他还真是能隐忍,此番来大明怕是不仅仅是为了见识我中原风物。”

    “殿下英明,这小子八成是来找靠山的,绝不会甘心隐藏在使节团里,就算我们不找他,他也会主动找上朝廷。”

    朱标看向马度,“舅舅一直都不喜欢倭人,在澎湖、南海都没少杀了倭寇,我还担心舅舅耐不住性子把他们剁了下锅。你竟然允许他们进府里,还能和他对坐谈天又给他们出主意,到底又使什么坏点子。”

    “殿下这话说的可不公允,说到坏微臣不如他们的一个手指头,你是没看到那些被倭人掳走的妇人有多惨,倭人虚伪狡诈又残忍,殿下可不要被他们蒙蔽了双眼。”

    “嗯,倭人狡诈残忍我是知道的,虚伪又从何说起,我倒是觉得这个足利义满还是很赤诚的。”

    马度不由得叹口气,“哎呀,我就怕殿下有这种想法。殿下可知道那后醍醐天皇才是倭国皇室正朔,他的爷爷足利尊氏把后醍醐天皇撵下皇位,孙子毫无愧疚到了大明也要抹黑他,却装作无辜的受害者还不虚伪?”

    同为皇室朱标自然更同情倭皇,“照舅舅这么说他家才是乱臣贼子,那舅舅为何还要帮他?”

    “因为倭皇注定是扶不起来的阿斗,而且也不需要大明的帮助。我之所以要帮他,实在是为了弥补一下自己犯的过失。”

    马度觉得自己捅得篓子有点大了,毛骧早就在海商里面安插了探子借着贸易查探倭国的情况,追踪那六门被盗走了的火炮。

    探查的结果让他有点头大,多面手金子隆在盗走六门火炮之后投奔倭国南朝,然后开始仿制火炮。虽然质量差些时常炸膛,但仍旧让一直在内战中处于下风的倭国南朝开始反守为攻。

    倭人不是一无是处,很善于吸收别国的精髓,古代吸收中国的,近代则换成西方,二战时的强大绝不是偶然。

    马度很担心火器进入倭国,膨胀了他们的野心,再提早来个壬辰倭乱甚至是甲午之战,那他就成了千古罪人了,他一直在找机会弥补错误。

    一瞌睡就有人送枕头,足利义满自己找上门来,马度怎么能放过。只是他没有想到,这枕头一下子就来两个。

    到晚上就在他带着妹子准备听小鳖墙根的时候,又有一封海军的急报送到他的手里,在东海竟然又抓到了一拨倭国南朝的使节团。

第530章 拉一家打一家() 
    袁九黎养了个好闺女,通文墨又懂女红,一手针线活做得那叫一个漂亮,婚后没几天时间全家人都得到了她的一件衣衫,这不今天又给小骉送来一双虎头棉鞋,针脚细密色彩斑斓,憨态可掬栩栩如生,比在市面上买到的还好。

    宋霜捧在手里喜不自胜,“哎呀,弟妹手艺真是好比嫂嫂可强多了,今年冬天小骉儿就不用买棉鞋了。”

    这婆娘还有脸说,之前她给做得棉鞋简直没法睁眼,不知道还以为那是狗头棉鞋,小鱼儿的手艺都要比她好。

    “我说,你就不要麻烦弟妹了,来了咱们家就没落个清闲,光给咱们做衣服了。”

    袁氏红着脸道:“不麻烦,弟妹在家时也要帮着娘亲操持家务,来了家里有丫鬟婆子的伺候反而不习惯。”

    “慢慢的就会习惯了,有什么不懂的就问你嫂嫂,若是娘家有难处尽管到账房里面去支。”

    袁九黎为了让闺女能有一个风光的婚礼四处举债,书院的先生和庄子上的佃户一个个的都唯恐避之不及。

    谁知袁氏却一本正经的道:“弟妹虽然是小户人家出身,但是也跟着爹爹学过《女诫》的。如今嫁为人妇出嫁从夫,怎么会拿家里的银子补贴娘家。”

    果然是袁九黎的闺女,骨子里面就透着一股执拗,看来只有给袁九黎加工资了,要是亲戚饿死了,那他可就丢了人了。

    “弟妹说的是,对了,弟妹不用常常给二爷爷去请安或者是送吃的。”

    二爷爷对这个孙媳妇是满意的,可如果打扰他约会就不开心了,还问马度是不是可以给小鳖一个盖个小楼,让他们出去单过。

    “为何?前些日子回门儿爹爹可是吩咐过我,要好好孝顺长辈的。”袁氏茫然不知。

    宋霜笑道:“自从扩建了宅子,二爷爷就常常把自己锁在院子里,说是喜欢清静,咱们顺着他就是。”

    正说着话就听见老刘在外面喊道:“侯爷,宫里来人了,说皇上请您和沐侯爷进宫。”

    “我去一趟宫里,看样子今天赶不回来了,明天再回来。”马度给宋霜吩咐一声就出了屋子。

    宋霜追了出来,“去见皇上你怎么也不换身衣裳。”

    “不管穿什么衣服都少不得要挨训,不换了!”马度快步到了大门口,沐英已经等在外面了,还有两个宫中侍卫和一个小宦官,“皇上找咱们什么事?”

    沐英摇摇头,“不知道,他们就是个传话的,要我说八成是因为倭人事情。”

    几天前海军抓到的另外一拨倭国使节也被送到应天,毫无疑问他们自然是从倭国南朝来的,倭人估计不太了解老朱的脾气,之前让老朱脸面尽失还敢派使者过来,简直就是茅房里打灯笼找死。

    难得老朱按捺住了性子,没有一上来就喊打喊杀,和北朝的使者一样扔到鸿胪寺里面不管不问,也不知道葫芦里卖得什么药。

    马度和沐英入宫时已经是半下午,还没进门就瞧见两个小宦官各端着一大摞的奏折出来,不用说这就是老朱半下午工作量。

    每每的看到这样的情景,马度都不由得感慨好不容易打下天下,就为了每天劳心劳力批折子。据他所知老朱每天亲自批复的折子差不多要两百本,因为臣子总爱说些没用的废话,每篇奏折大约在千字左右,所以他每天要阅读二十万的文字。

    这可不是快餐小说,要逐字逐句的推敲总结思考,除了少数的要到朝堂上商议,大多需要他当场作出批复,其辛苦估计也只有后来“日批两万字”的雍正能体会了。

    提及老朱后世人都会想到杀戮功臣暴戾残忍,却忘了他安靖天下缔造大明功劳。说起雍正则是篡位杀弟狠辣刻薄,谁又记得他才是辫子朝巅峰的基石,不然哪有野猪皮六世逍遥自在下江南寻花问柳。

    要是知道死后连个好名声都没有,不知道这两个还不会这么的埋头苦干。进了门之后,发现老朱正一边晃着脖子一边甩胳膊殿里踱步,马度和沐英连忙的凑过去见礼。

    老朱没好气的道:“免了,朕每天累得半死,你们却在乡下躲清闲。”

    累得半死?难道那些妃嫔的肚子都是太监搞大的吗?只有沐英才把他话当真,沐英低头垂手道:“微臣无能不能为皇上分忧。”

    沐英这话肯定真心实意,心里肯定是不愿意老朱这么辛苦的,不过他想分忧老朱也得给他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