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第一废柴神童 >

第39章

大宋第一废柴神童-第39章

小说: 大宋第一废柴神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二丫一听是仲永哥哥搞出来的设计,自然欢喜,将那笔拿在手里,看一看,忽的笑了:“这笔简陋的,真像小时候,仲永哥哥在家乡时,一笔一划教我在土地上画字的那柴火棒子。”

    陈七略略有点囧,赔笑的呵呵的。

    “对了,听说柴公子帮你定下了一门亲事,让你给一个匠作间的精工老匠人,做上门女婿,好学本事呢。真是大喜啊,我还不知道应该给你备一份怎样的贺礼才好。”马二丫继续摸一摸那流线型的,触手凉凉的笔尖,和陈七攀谈道。

    陈七挠挠头,嘿嘿笑着,点了点头。

    “说起来,柴公子现在可是汴京城中的风云人物。他有功名在身,又是一掷千金的豪爽风格,姐儿们都极喜欢他,陈七,你有没有去过那些烟花柳巷呢?”马二丫八卦着柴麟,和陈七唠家常。

    “我哪有闲钱去那些地方,况且,我又不是读书人。”陈七收拾起自己的工匠器具,在旁边的大铜盆子里洗了手,又在身上擦擦一抹干净。

    “我倒是很想去,可那些地方,都不让女孩子去的。什么时候我们一起去吧,我穿成男装,假扮成你的书僮,然后,我出钱,你陪我一起去。”马二丫托着下巴,笑的很灿烂。

    “……”陈七看一看马二丫的前襟,眼珠一转,想了想:嗯,二丫假扮成男人的潜质还是有的,于是略略思考,又开始咧着大白牙笑。

    跨进家门的方仲永,一眼看见陈七的笑容,就感觉像是看到了王宝强那亲切的招牌傻根笑。

    “仲永哥哥——”马二丫一见方仲永进来,忙不迭一溜烟跑过去,像个小尾巴一样跟在方仲永后面,“仲永哥哥,这钢笔,怎么用啊?”

    方仲永抽过马二丫手中的钢笔看了一看。不错,陈七做这些东西的手艺天分还是很好的。他将钢笔塞回马二丫的手中,笑笑:“这东西要用,要用岳文新浆出的一种硬纸片,你来书房,我教你用。”

    马二丫一脸欢喜,蹦蹦跳跳跟上前去。

    方仲永从书架中取出一沓硬卡纸,铺成一沓,放在桌上,然后将那钢笔轻轻蘸一点墨汁,在纸上画了画,写了几行字:

    “天章故国三千里,学士深宫二十年。殿院一声河满子,龙图双泪到君前。”

    马二丫看着,被这首诗的意思搞得一头雾水,迷茫的看向方仲永。

    方仲永放下钢笔,开启答疑解惑模式:

    “这诗,是当时吕夷简还在首相之位时,一位叫王宗道的宫中文学侍从写的,意思,自然是一目了然的,就是哭老,哭官小。

    和这位一起吟诗作对哭老哭官小,哭出一个晋级的,还有一位叫王博文的当时三司使,两人趴在赵祯脚边,哭得那叫一个意态悲切:‘臣老且死,不复得望两府之门矣——’

    意思就是,‘我们都老的快死了,也没机会去宰执一下,我们好可怜,好可怜啊——’

    然而,他们真的可怜么?或者说,升官,是可以用同情心来求取的么?”

    方仲永一面缓缓解答,一面在纸上用钢笔勾勾画画,试着笔锋的流畅程度。

    “第一问题,他们不可怜。这两位,一位是宫中待制,一位是三司使,都不是小官,二十年没升官,也不过是因为再升就是宰相了,没那个才能;

    第二个问题,升官靠什么。科考水准,执政才能,家世背景,以及运气。其中,执政才能为第一。然而,你们猜,咱们那位官家怎么干的?”

    “给他们都升官了。”马二丫抢答完毕,一脸自豪的继续道:“官家性子肉,好做好人,哪里经得住三句好话,更禁不住这等哭老哭惨的软磨硬蹭。仲永哥哥,是不是这是今天太学里的热门话题哈?”

    方仲永看向马二丫,笑道:“二丫自从开始写话本子,越来越灵透了,一点就通。今儿这事儿不知怎的,传到太学里,太学都炸了锅了。”

    马二丫一边将外间婢子递进来的茶端上来,轻轻捧给方仲永,一边从书桌旁边取过一页夹了的纸张,轻声道:

    “仲永哥哥,好像开封府的包大人,邀你明儿个一起去喝茶呢。话说,包大人耶,二丫也想见见呢。”

    方仲永一脸疑惑的接过帖子,一看,是一个很简单的邀约函。

    “仲永哥哥,带我去吧,就说我是你的小丫头婢子啊。”马二丫一脸期待。

    方仲永无比恶寒的,想到马二丫那出《铡美案》里的包龙图。

    因着《铡美案》被枕草子戏班子改编上演,现在京城内外,包大人都因此声名嗖嗖疯涨,估计老包也看过那戏吧?至于老包对于自己的角色设定是否满意,就不知道了。

    但看着马二丫那桑眼兮兮,可怜巴巴的小眼神,方仲永却又心下不忍。只得点了点头。心道,果然软磨狂求背不住啊,也难怪赵祯背不住那些老人官儿的哭天抢地。

    ……

    宰执韩亿家的四个孙子,今天都在“醉仙居”的雅座,和夏竦会面。

    “夏大人,真的保证我们都能取中么?”老四韩令坐下来,就急切的问道。他的读书,是四人中最渣的一个,于是对这等事,也最为关切。这如若是溺水的人多了一条救命稻草啊。

    “哎,大哥,何必如此仓促,先让夏大人喝口茶嘛。”老二韩刚嘴上说着,眼神却也很炙热。

    夏竦含笑点头,撩袍坐下,举杯对着几人道:“各位放心,晏殊那老夫子,此番乃是主考,不易招惹。但除他以外的人,此番已经全部打点好了。到时候,你们只提防着,不被主考官发现,就是了。”

    见几个人脸上仍有疑惑的样子,夏竦再次举杯,微微笑道:“放心吧,有韩相公在呢,会出什么事,来来来,今儿请你们来,尝尝新鲜菜。”

    他说着,向门外打了一个响。

    一道玉体横陈的“大菜”鲜鲜嫩嫩的被推了进来。

第七十一章 美人为盘() 


    一个身无寸缕的,凹点和凸点以及各种深沟和圆弧部位,足以刺激任何男性视觉冲动的美娇娘,躺在一张铺着冰的竹木推车上,她的身体,就是那餐盘,她的身上,都是薄薄覆盖的鱼片和肉片。

    “来,请请——”夏竦一面招呼着,一面自己先端着筷子上去,为大家示范吃法。

    “此乃魏晋遗风,后为钱惟演老相公考证偶得,如今,这就是这天气暑热,又上好的地方,才偶尔可以做的。”夏竦一面看着几人目瞪口呆的样子,一面自行脑补他们留下的口水和鼻血。

    他继续介绍道:“下面薄薄的这层冰片,是为了让人肉餐盘不会出汗,影响上面肉和菜品的质感和味道。”

    韩家四位孙子,听的一脸崇拜,依着夏竦的技术指导,开始大快朵颐。

    每吃掉一些肉,就有更多的曼妙身体曲线和娇嫩肌肤,显现在大家面前。

    夏竦看着这几位意乱神迷的样儿,心中略略自得。回想起这几个月间,与吕夷简的鸿雁往来,各方筹谋复相的事,真是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了啊。

    想到东风,夏竦不由看向眼前这几个纨绔衙内,他们以为是找到了一条科考青云路,其实背后,要连着他们的宰执爷爷一并拉下马的黑手,早就张网以待。

    ……

    开封府后园里,暑天刚刚过去,月影风荷之中,不黑的包黑炭包大人,亲自烧着风炉,煮了珍眉茶。就着文鼎山泉,竹火石烟,越发显得自在安逸。

    方仲永和他身后立着的马二丫,正一同打量着包拯同志,似乎递到手中的茶,远没有包大人的人那样香。

    从前听孔子和南子的故事,孔子说从未见过有人好德如同好色一般的,因为他的德,对他分外的贪慕。

    每次读到这一段,方仲永都难免开了脑洞,想着可能那位南子,本身是个穿越者,因为第一次见孔子,所以带着一种贪慕的神情,让孔子以为那是好德。

    现在方仲永和马二丫,就是以“好德如若好色”的姿态和眼神,在看着包拯包大人。

    包拯的内心也是崩溃的,毕竟一个实力派人物,被这样如若偶像派似的盯着,感觉真的很奇怪。

    “这位是?”包拯看向马二丫,表情平淡的顺口问道。

    “哦,此乃仲永的婢子二丫。”方仲永赶忙回答道。

    身后的马二丫连连点头。

    “哦?方公子每次出来,都带着婢子?”包拯并没有用什么阴阳怪气的语调,但方仲永听着这句话,却觉得有点阴阳怪气。

    “老夫是想私下和你聊聊。”包拯这话,似是对马二丫下了逐客令一般。

    马二丫委屈的眼睛里,又要开始泛出泪花了。

    方仲永太了解马二丫哭倒长城似的,无力刹闸的哭法儿,迅速起身,将这种可能掐灭在萌芽里。

    “二丫很崇敬包大人,想问包大人要一句祝福的词,二丫——”方仲永看向马二丫,示意她可以去要签名了。

    马二丫这才忽然反应过来,自己今天是来,要包拯给《铡美案》题诗的,于是干脆的忘了要哭那件事,赶忙掏出随身带着的一本《铡美案》,和一支改良过,可以装入一定量墨水的“钢笔”。

    包拯看了一眼那《铡美案》,表情没什么变化,又看了看那古怪的“笔”,略略皱眉。

    然后,他用抓握毛笔一般的姿势,大拇指、食指、中指抓握笔杆中下部,大拇指在后,食指与中指在前,无名指在内,外侧抵住笔杆,手心朝左前方,保持笔杆垂直,呼啦啦写了四句话。

    最后又看一看那古怪的笔,将笔和书一并交给马二丫。

    目光示意方仲永,可以了吧,让你的婢子可以回避了吧。

    方仲永尴尬的点点头,然后转向马二丫道:“你先去街上转转,吃些果子,就回家去,好么?包大人与我有事要说。”

    马二丫捧着书上龙飞凤舞的怪异字迹,高兴的答应着,起身走了。

    包拯这才继续给方仲永倒了茶,然后,命管家包勉,将誊写的那一沓方仲永的拆迁诉状,递给方仲永。

    “这个,本府看了。你年轻,也有些才华,但你胆子是真大,怎么就敢如此递上来这般的状子?”包拯一面将烧好的开水,泼在茶宠上,晕出茶香,一面看向方仲永。

    方仲永有些沉默,他总不能说,他对包拯的信任,来源于历史知识吧。于是,他略略迟疑,才做出回答:

    “回大人,学生想着,大人闲云野鹤,喜好独来独往,没有门生故旧,也无叔伯亲戚,虽是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却凛然正气,不搞裙带。

    兼之大人的薪俸足矣,无须为此类事情开罪于民,毕竟,声望,对大人来说,应当是最要紧的吧?”

    包拯也有些沉默,很少有人会当着他的面,说他好名。但是,如若说人生追求,包拯对于清名确实看得很重,所谓的“耻之一字,以制君子;痛之一字,以制小人。”

    身为君子,清流,文官,包拯不能否认对清名的追求这点。

    但他还是想尽可能的,从一个前辈的角度,提点一下眼前这个大有希望的后生。

    “但这东西,你做的,太过严苛了。

    你可知道,金钱乃是官场的一剂催化剂,想要人为你卖命,为你办事,处处都要金钱,即便有天大的声誉,天大的本事,你也要为你的人,争取来利益,这样在官场,才坐得稳。”

    包拯说得很谨慎,字句都是斟酌过,把握过分寸的,方才这般说出来。

    “你是要考会试的人,也是要******的人,你要明白,即便老夫,也要有自己人扶持,弄出来的政令,如若没人执行,那就是个光杆司令。如何笼络执行人的心呢?”包拯对方仲永启发道。

    “让他们得到好处。”方仲永已经体会出包拯的意思,他简单的回了一句,等着包拯自己将后面的话一字字说出来。

    “不错。对手下,甜头要给,苦头也要给。两者之间,一定要有个平衡。做出一份详尽的东西,这是能耐,但留出一定的空间,让对方有一点小利益能把握住,不至于结下仇怨,也要做得到。和光同尘,你可明白?”

    包拯提起茶壶,又给两人添了新茶。

    “是。”方仲永恭敬道,“但,学生不明白,既然大人觉得学生的东西,过分严苛了,为何大人,还要让他们按照这样的方案执行呢?”

    包拯喝了口茶,微微笑了笑,看看方仲永:“本官新官上任,这帮孙子想忽悠本官,本官正好借此让他们明白,本官是不是能够忽悠的人。不掉肉掉血,他们怎么会学乖?”

    看着眼前的包大人,一板一眼耐心指导自己官场之道,方仲永虽然有些略略的违和感,但内心还是暖暖的。

第七十二章 伙食要跟上() 


    “仲永哥哥,蒸出来了,蒸出来了——”马二丫从岳文书斋的厨房出来,兴冲冲抬着两只手,挽着袖子,边说着,边往书房跑。

    忽然,厨房传出“咚——”的一声巨响。火光一下子蹿上了天。

    方仲永放下书本子,走出书房,先看见一脸恍惚的马二丫傻愣愣站在那里,接着,就看见冒着滚滚浓烟的厨房。

    “走水了,快找人灭火啊。”柴麟搂着一个身姿曼妙,面孔如锥的婢子,从自己的房间慵懒的走出来,一面冲着管家高声呼喝,一面将那婢子一把推到了一边儿去。

    “是,是,是,小的这就去。”管家匆匆忙忙应着,使唤一个利索家丁,直奔马厩,拉起一匹马,扬鞭打马而去。

    不多时候,一队“潜火队”军汉,拿着大小桶、洒子、麻搭、斧锯、梯子、火叉、大索、铁猫儿等消防设备,很快赶来开干。

    方仲永在寻找爆破小能手,猪队友——陈七同志的同时,不禁感叹大宋汴京城的城市消防体系,果真和前世史书所写一般完善、快速、有效。

    记得前世读《东京梦华录》,“防火”条例记载,汴京城中街巷,每隔三百步设一所“军巡铺屋”,每所铺屋置“铺兵”五人,负责“夜间巡逻”。

    又在城中高处,修建“望火楼”,楼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