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解放军 >

第80章

三国之解放军-第80章

小说: 三国之解放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地各级官员以及世族大户都等着掉脑袋吧!让卢大人发给各地的公函不用保密,要让天下皆知。还有,请卢大人将两位皇子送到信都来!就让刘备护送两位皇子过来,这次,他们和皇帝一同出游。公函的措辞你自己斟酌。再联系朱儁大人,让他派孙坚尽快到信都来,陛下巡游期间的安全就交给孙坚负责。另外,派人到临淄把郑老和孟德请过来。我有重要的事和他们商量。郑老先来,孟德赶在刘备和孙坚来的时候到就行了。去吧。”

    作为三国时期的名臣,孙乾并非徒有虚名之辈,拥有很强的执行力。赵光吩咐的事很快就办妥了。没几天,郑玄便先期赶到信都。为了提升郑玄在文化圈的权威,赵光抬出刘宏,给郑玄举办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并且由刘宏当众册封郑玄为至圣贤师,惹得一众文人墨客羡慕嫉妒恨,郑玄的风头一时无二。郑玄本人对这些虚名无所谓,不过接受了赵光说的偶像效应和舆论导向的观念,便也坦然接受了。

    宴会之后,赵光陪同郑玄来到客舍,进入私聊时间,郑玄问道:“明阳,你找我来说有要事相商,现在可以聊聊正题了吧。”

    “郑老,您旅途劳顿,今天又这么晚了,今天就早点休息,明天再说吧。”

    “我来的路上就一直琢磨,你又有什么大动作。好不容易见着面,不把事说清楚,我哪睡得着。就是又要占用你和小娇妻的良辰美景了。”

    “既然郑老这么有精神,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这次请郑老来,是想问问郑老,推行汉语拼音的事您考虑的怎么样?”

    郑玄捋须说:“书同文,言同音。我联络了很多饱学之士,共同探讨了这个问题,大家都觉的这是好事,对于教育的普及和民众的凝聚力都有好处。你介绍的那套汉语拼音很有可取之处,我组织了一帮儒生,以你说的拼音为基础,结合各地方言,编了一套适合现在的汉字注音方法,准备在青州先试着推广。不过限于现在的交通条件,想在全国推广,要花大力气才行。”

    “的确不容易。我想了一个办法,能对推广拼音起到促进作用。我想拿皇上这次巡游天下大做文章。其中之一就是对这次的随行人员进行汉字统一发音的强化训练,让皇上亲自为拼音做宣传。郑老既然看好拼音的作用,又编撰了汉字注音法,这事您责无旁贷。郑老,您不会怪罪我不体恤您年纪大,又让您受累吧?”

    “这点儿事还累不着我这把老骨头。倒是明阳你,脑袋里那么多学问,不好好拿出来利用,造福天下百姓,却每天把大把的时间浪费在田间地头,着实让人可惜。”

    赵光笑着说:“对于这一点,我与郑老的想法不大相同。首先,我脑袋里的学问实在稀松平常,唯一的优势就是相对于这个时代丰富了许多的信息量。如今我也算是身处政治权利的中心,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许多人,我自问没有足够的能力处理天下大事,所以更需要谨言慎行。我认为我现在有能力做的,就是把我所知的超越这个时代的知识进行传承,让科技进步提前到来。同时也用我的行为告诉天下人,权力不是满足个人欲望的工具,而是服务大众的义务。我以为探索未知的勇气和仁爱万民的精神,才是造福百姓的根本。”

    “明阳所言极是。所谓上行下效,这个词用在官场上尤为合适。远的不说,就说青州,有你在上面做榜样,青州的各级官员都收敛的多了。我活了这么多年,还是头一次看到这么好的吏治。你的榜样作用功不可没啊。”

    “郑老过奖了。青州能有今天,是郑老和各级官员的努力,更是广大人民群众辛勤劳动的结果。希望青州变的越来越好,成为天下的榜样。那么我们就真的度过了眼下的难关,有更好的发展环境了。”

    “是啊!眼下黄巾之乱虽然算是平息了,可是多年天灾人祸的遗毒尚在,大量百姓没饭吃,才是祸乱的根本。不解决好这个问题,战乱迟早还会发生。”

    “所以我才要拿皇上巡游做文章。希望通过这次迅游,为各地带来和平,带来发展的希望。郑老,问您一个问题,您觉的什么是善恶?具体到行为,该怎么界定?从施者的角度,从受者的角度,以及从旁观者的角度,善恶相同吗?如果不能统一标准,善恶又有什么意义?”

    赵光突然提出一串问题,郑玄思虑片刻,笑着说:“明阳,你又有什么妙论?又挖了什么坑准备让我往里跳?”

    “呵呵,”赵光摸着后脑说:“郑老,我在你心里的形象就这么坑?”

    “你这小子每次乐呵呵的提出一堆问题准没好事!说吧。”

    “有一窝狼生活在一片草原上。这片草原出产的羊刚好够这窝狼吃的。后来,狼慢慢变多了,大伙都吃不饱饭,可是还能勉强度日。再后来,狼更多了,平均分配食物,狼都得饿死。郑老,假如让你来当这窝狼的首领,你打算怎么办?”

    刚问了善恶,又用狼作比喻,联系赵光说过的后世的诸多事情,郑玄隐约猜到赵光想说什么。“其一,控制狼的数量。其二,提高羊的数量。其三,走出这片草原,到其他地方寻找新的食物来源。明阳,你是想让我从文化层面鼓动朝野向外发动战争,掠夺财富吧!”

    赵光又摸着后脑笑着说:“郑老,我说我没多少本事吧。一点儿小心思在您面前都无所遁形。纵观我们的历史,我们天天把仁义道德挂在嘴边,我们真的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了吗?更可悲的无可辩驳的事实是,每过几百年,我们就会被外来的力量,甚至远比我们弱小的力量残酷蹂躏。为什么?我们不应该从文化层面反思反思吗?我们的主流价值观是不是有问题?我们为什么总是先从内部腐烂?儒者的家国天下梦为什么总是败给私欲?我们总喜欢吹嘘我们的文化力量,可是无论怎么吹嘘,都掩盖不了数次灭国的历史。后世的李唐皇帝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我们反复照了几回镜子,能否找到一条通向永久和平的道路?对我来说,回到过去,这一切都成为有趣的问题。带着未来的经验,所有的事都将不一样,是不是能够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取决于这个时代的人能否接受和平发展的观念。而郑老这样的文化领袖必然能够带动更多人了解并接受新观念,推动全面和平更早的降临这个世界。”

    “呵呵,明阳,你这顶高帽子扣在我脑袋上,不拼命跟着你摇旗呐喊都不好意思了。”

    “为了一个伟大的目标摇旗呐喊难道不是郑老所愿吗?众多名士为了同一个伟大的目标摇旗呐喊,将是怎样一种壮观景象!想一想就觉的兴奋。”

    “明阳,你还准备拿皇上这次巡游做什么文章?”

    “郑老,您还记得我给您讲的红军长征的故事吗?我希望把这次巡游队伍也搞成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所以要做大量准备工作。我留皇上在信都,又请郑老来,就是希望利用你们的号召力,吸引更多的人才到信都来。郑老,拜托您以皇上的口吻拟一份诏书昭告天下,吸引天下英才,为以后的科考制度做些铺垫,逐步的把受教育的权利赋予更广泛的民众,逐步削弱世族豪强的实力。”

    郑玄略显忐忑的说:“明阳,我这么做是不是有不敬之嫌?”

    赵光说:“不敬皇权的是刘宏自己。处其位不谋其政,带给天下百姓那么多的苦难,刘宏的责任不可推卸。可是当前的环境不允许我们冒然换个皇帝,更不允许我们立刻推翻皇权。所以只好劳郑老大驾,帮刘宏那小子的忙了。而且在原来的历史里,刘宏没几年活头了,所以郑老不仅没有不敬,还是帮刘宏,救他的命,同时也是为天下的和平发展做出贡献。郑老无需顾虑。”

    “什么?皇上年纪轻轻,怎么就命不久矣了?”

    “自幼开始常年为酒色侵蚀,又身处权力斗争的中心,在已经腐朽的政权里,这种人是活不长的。如果刘宏懂得了身负的责任,并且愿意为了这份责任约束自己的行为,也许能够改变命运。可是看他在历史上的表现,显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责任。现在历史改变了,希望他能够在不一样的环境里福寿安康吧。”

    “唉!也是。自高祖一来,皇帝享尽人间繁华,可是长命的有几个?反是那不贪享受,勤于政事的活的更久。”

    “所以才说权力不是满足个人欲望的工具。掌握权力还要享受人间浮华,岂能不遭天妒人怨。”

    “好吧。就当是帮刘宏那小子一把。”

第一二一章() 
    郑玄接受了任务,当夜便赶工洋洋洒洒写下一篇诏书,第二天一早就拿来给赵光过目。见到郑玄,不等他开口,赵光先迎上来说:“郑老,赶巧了。正好有个新鲜玩意儿送过来,走,带您见识见识。”

    郑玄忙说:“别急别急。昭文我已经拟好了,你看看合适不合适。”

    赵光接了郑玄递过来的文稿说:“您的文章我还能不放心。春草,你先帮我收着,回头我拿去找皇上,让他发诏书。走,咱们玩去。”

    玩?郑玄满头雾水的被赵光拖到军营。这处军营最初设立的目的是专门用来保护时光5号的,顺便给时光5号充能。成立之后,赵光发现这支队伍除了训练,基本上没事可做,颇为浪费人力。本着简朴节约的精神,赵光想到后世职业军队的建设,便着手实施,准备将这处军营打造成华夏军校的摇篮。经过几个月的训练,这支两千人的队伍素质提升不少,训练场地也建设的颇具规模,初期教学营房也已建设到收尾阶段,军校已经可以开始正式组建。赵光心里有三个人选,卢植、皇甫嵩、朱儁。这三人都是当今汉王朝的军方支柱,军事理论和经验方面很难找到和他们旗鼓相当的人,由他们领导军校是很合适的人选。可是目前汉王朝内忧外患,军队还离不开他们,赵光正为这事发愁。来的路上赵光将这些告诉郑玄,郑玄建议修书卢植等人,将建立军校的设想告诉他们,让他们给出建议。

    三人到达军营后,赵光的谜底揭晓。所谓新鲜玩意就是赵光夹在胳膊下面的球,这东西赵光称之为足球。内胆使用猪膀胱,外层由32块鹿皮组成,其中正六边形的鹿皮20块,正五边形的12块。当初在青州的时候,赵光就四处寻觅各类工匠,将自己所知的物品以及原理告诉他们,并且尽可能投入人力物力,制造各类物品,如今已经初见成果。足球就是其中之一。对于这个时代来说,娱乐是极少数人才能享受的奢侈品。在技术落后的农业时代,除了必要的休息,绝大多数人的时间都耗费在劳作上,难得一点点闲暇。也因此,有点闲暇的过年就成了绝大多数人唯一的娱乐时间。限于当前的教育和科技水平,短期内想要通过技术提高生产力水平是不可能的,让更多人享受娱乐在当前当然也是种奢望。可是奢望不等于无望。人对未来的幻想同样也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力量之一。而快乐无疑是能够激发想象的。

    看着场上队员狂放的奔跑,场下观众激情的助威,郑玄那颗老学究的心也被深深的感染,也荡起丝丝许久不曾产生的激动。“明阳,你搞的这个足球比赛很有意思啊!看来你准备了不少时间,小伙子们玩的很有章法吗。”

    “是有一段时间了。开始的时候是用竹条编的球,外面蒙上布。大伙可喜欢玩了,军营里的小伙子都以进入球队为荣。今天是第一次使用充气的皮球进行比赛。以后还会逐步发展其他项目的比赛。”

    “还有?明阳,玩乐的东西太多会不会让人丧志啊?”

    “玩物丧志这种事那个时代都少不了。享受安逸大概也是人的本能之一吧。不过玩跟玩是有区别的。夫子不是也提倡御射吗。竞技体育对社会和个人起到的更多的是正面作用。通过竞技体育,锻炼体魄,磨炼意志,提倡公平竞争精神,能促进社会良性发展。而且围绕着比赛,也会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比如现在比赛用的球,工匠们在制作它的时候,学会了利用圆规制图,了解了初级几何知识,接触了气压知识等等。通过这次实践,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必然会利用到新的知识,创造出更好的作品。我来的时代,我们的国人提起我国的历史成就,喜欢说四大发明。可是我们发明了造纸术,却没能普及教育。我们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却没能用技术推动社会的变革。我们发明了指南针,却没能深入研究物理原理。我们发明了火药,却没能奠定化学的理论基础。我在想,是什么阻碍了我们探索的脚步。我们的儒家先贤认为人的修行首先要格物致知。后世的学者认为格物致知是推究事物的原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思。我们一直尊崇儒家文化,为什么这种精神没能在儒者中成为主流?郑老是当世大儒,您觉的什么样才称得上一个真正的儒者?独善其身和勇往直前在什么时候是儒者正确的选择?怎样的环境才能教育出更多的儒者?”

    听了赵光一连串的问题,郑玄沉默良久,才肃然说:“夫子一生勤学,年过七十方才从心所欲,不逾矩。我辈凡人岂敢轻忽!唯有一心向学,用一生去问道,才是儒者应有的本分吧。希望我们老一辈的人身体力行能够感召更多少年人产生向学之心,这样也能无憾了。”

    “郑老以为在学堂里捧着书本和在球场上撒欢,哪一个更容易感召少年人呢?”

    郑玄一愣,随即爽朗的笑了。“少年人的心性毕竟与老人不大相同。也许在做好自己的同时,还要再想想别的办法。明阳,后世对此有没有总结出更好的办法?”

    赵光说:“我来的时代,对于塑造一个人的品格习惯,很多人认为生活环境,包括家庭的以及社会的环境,对人的影响大于教育活动本身。我们的先辈也有孟母三迁的故事。对于幼年的儿童来说,他们的学习大多局限于有样学样。这个时期的习惯往往能伴随人的一生。等到年纪渐长,有了自己独立的想法,再想塑造一个人就很难了。所以说与其想方设法的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