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解放军 >

第62章

三国之解放军-第62章

小说: 三国之解放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光说:“贤师,您认为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张角沉默不语,一旁管亥却着急的说:“大人,大贤良师怎么可以投降呢?他是百万黄巾教众的精神领袖!要是他投降,百万教众就全部没希望了!”

    赵光说:“没你说的那么严重。大贤良师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聚众百万,就是因为这个世界有太多人失去生存的希望。如果我们能够给教众带来生存的希望,他们的信仰并非不可改变。所以这件事事实上只需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朝廷的态度,二是黄巾军中坚力量的态度。大贤良师如果能够决定广宗这支黄巾军中坚力量的态度。朝廷那边的事交给我。”

    张角沉默了好久,才沉声说:“我率军投降,天下百姓就有生存的希望了吗?”

    “不能!”赵光很干脆的说。“战争已经打得够久了!人已经死的够多了!再打下去,除了死更多的人,不会有任何意义。现在停止战争,只能使人民摆脱战争带来的直面死亡的威胁。只有和平之后,我们才能够去建设发展,才能够创造生存的希望。”

    张角问:“明阳对朝廷有多少信心?”

    “零!”赵光的回答依然干脆。“现在的朝廷要是能办点正事儿,世道也不至于变成这个样子。可是我相信打了这么久的仗,一定把许多人打醒了。我想,渴望结束战争的人一定不少。这些人的力量不可忽视。而对付洛阳那帮家伙,钱是最好的手段。百姓的死活不是他们关心的问题。所以最终我们还是要解决掉洛阳的朝廷。只是方法不同而已。”

    张角又问:“我率军投降,手下这帮兄弟能保住性命吗?”

    赵光说:“保不住还投什么降?贤师放心,广宗城里这些兄弟的性命都包在我身上。投降后,但凡有一个被朝廷无辜诛杀,我以命抵命!”

    张角说:“明阳此言足见情谊!好!这十余万人就交给你了!”

    赵光说:“贤师,你可不能撂挑子。没有你镇着,这十多万人我可管不住。”

    张角眼中闪过一丝不舍。“我是医师出身,对自己身体的情况很清楚。自知命不久矣。就是有心,也无何奈何啊。”

    赵光说:“贤师不必悲观。贤师年纪不过五十,正当壮年,只是恶疾缠身而已,我有办法治好贤师的疾病。未来几十年,是我们建设新国家的几十年。怎么能少了贤师领导百姓呢!”

    张角眼中显现希望。“明阳真有办法?”

    赵光说:“贤师要是相信我,咱们连夜出发,治好贤师的恶疾,才能有更多精力面对未来艰苦的斗争。这几个月贤师应该有所感受吧。建立太平盛世不是凭乱打一气就能成功的。我们不但要有推翻旧社会的计划,更要有建设新社会的方法。而建设新社会,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等各个方面缺一不可。只有我们设想的新社会制度受到民众广泛欢迎,我们才有可能获得建设新社会的成功。贤师传播太平道十几年,深知民间疾苦,最清楚百姓的需要。未来的蓝图还要贤师主持设计,还需要贤师号召天下,共举建设大业。贤师切不可轻言放弃啊!”

    管亥接口说:“是啊!师尊。咱们太平道百万教众可不能没有您啊!赵大人说有办法治好您,就一定有办法。师尊,咱们不要再耽误时间了。”

    周仓也接口想劝。求生的**是人的本能,张角便也从善如流。让周仓叫来门外卫兵,张角让他们即刻传来杜远和裴元绍。不多时,杜远偕同裴元绍一同来到,老哥们见面,自有一番喜悦,尤其周仓和裴元绍关系莫逆,更是欢喜。

    张角向杜、裴二人说明要去信都医治旧疾,然后向他们交代了军务。赵光让周仓将宇航服暂时换给张角,留周仓在城内待两天,和老兄弟们叙叙旧。赵光自己和管亥带着张角离城北去。出城来到陈德驻地,休息到天明,三人三骑向信都疾驰。

    张角的身体彻底恢复健康。时光5号的能源也见了底,进入休眠状态。再想启动,必须要给他充电才行。赵光最大的依仗暂时是彻底指望不上了。再返回广宗时,夜色已深,张角趁夜进入城内,换出周仓。待到再次天明,赵光又打出青州官兵的旗号,正式求见卢植。

    通过与郑玄的书信来往,卢植看的出这位为人方正的同门师兄弟对赵光颇为看中,卢植便也对赵光产生了些许好奇。让手下亲兵将赵光请进中军帐,首先引起卢植注意的是赵光的服饰。除了武将上战场时身着盔甲,这个时代有点身份的人都喜欢穿着袍服。而赵光的服饰既非盔甲,也非袍服,反而有点像农夫种田时的衣裤。不过赵光身着的衣服裁剪合体,样式新奇,赵光穿在身上,颇有英挺之姿。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九十三章() 
“末将赵光率青州兵马前来卢帅帐下听令!”赵光抱拳施礼。

    中气十足,精神饱满。卢植颇为满意,就是礼节简单了些,似有傲慢的嫌疑。“你就是赵光赵明阳!康成兄对你颇有赞誉,今日一见果然一表人才,想必也有些真才实学。你在数里外扎营两日,不知是否在打探消息,侦查战局?可有所获?”

    赵光说:“卢帅目光如炬,战场上的一切都逃不过卢帅的眼睛。末将的确有所收获,可以迅速结束广宗这场战争。”

    卢植大吃一惊,手扶几案,挺直身躯。“明阳此话当真?”

    赵光说:“末将潜入城内,见到了张角。于他一席谈论,初步达成一致,张角愿率广宗城内黄巾教众开城投降。”

    卢植再次惊讶。“此话当真?”

    赵光说:“军中无戏言!末将岂敢拿此等大事开玩笑!”

    卢植陷入沉默,手指轻轻敲击几案,考虑片刻后说:“张角有什么条件?”

    赵光说:“希望朝廷对投降的黄巾军既往不咎,并且分给他们一些土地,给他们一条活路。”

    卢植冷哼一声。“打的如意算盘!聚众造反,不仅想不受罪责,还想开口问朝廷要土地!张角想的未免太美了吧!”

    赵光说:“卢帅,末将有些不同看法,不知卢帅可否容末将谈谈末将的看法?”

    卢植说:“你说吧!”

    “谢卢帅!”赵光施礼说。“黄巾军因何造反?依我看来,就是因为许多人失去活路。我们且不论为什么这么多人失去活路,我们只说他们提出的条件。张角愿意率众投降,自然是希望活命。如果没有活命的希望,他们很有可能和朝廷兵马死拼到底。那时卢帅想要剿灭这支黄巾军,恐怕手下很多战士都要埋骨他乡了吧!卢帅难道为了自己的功名,丝毫不考虑属下将士的死活?”

    卢植沉默了。这的确是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所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要剿灭广宗十数万黄巾军,付出的代价必然不小。

    赵光见卢植沉默,继续说:“末将以为张角提出的土地要求不能说是非分之想。黄巾军中绝大多数的人都是因为失去土地,失去生存的希望,才走上这条路的。如果接受他们投降,又不给他们土地,他们依然看不到生存的希望。最终要么饿死,要么再次叛乱。除此之外,还有第三条路吗?我认为,有。就是欺骗他们投降,然后将这十余万人全部屠杀。面对自己祖国的同胞,卢帅下得了手吗?”

    这又是个让卢植沉思的问题。黄巾军的起因卢植并非不知道,只是叛乱已起,唯有谨遵皇命,平定叛乱。剩下的事只有等到平叛之后再说了。可是现在,这个问题突然摆到面前,让卢植不得不考虑。

    抛出两个问题,见卢植陷入沉思,赵光便也沉默下来,静静的站着,等待卢植思考的结果。

    卢植想了好一会儿,抬头看到赵光还站在身前,才回过神来,招呼赵光坐下,叹气说:“明阳觉的朝廷可能答应张角的条件吗!”

    赵光淡然一笑。“朝廷答不答应是下一步的事,当前要确定的是卢帅答不答应。”

    卢植说:“我答应与不答应有区别吗?最终还不是要朝廷来决定。”

    赵光说:“当然有区别。卢帅真心答应,就会为了达成这个目标而去努力争取。卢帅不答应,就已经断绝了尽快结束战争的希望。”

    答应还是不答应?卢植陷入两难。答应,朝廷这关必定不好过。不答应,良心上又过不去。“如果我同意,明阳打算怎么争取朝廷的首肯?”

    赵光说:“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卢帅在朝廷和士人中都有很大的影响力,由卢帅出面,在这件事上和一些人达成共识应该不成问题吧。我愿意暗地里贿赂张让等人,让他们在皇帝面前吹吹风。我知道,贿赂交好宦官这种行为士人所不齿。可是比起十几万百姓的性命,个人荣辱又算得了什么?郑老也愿意利用他的人脉全力支持我。咱们几方共同努力,我相信最终一定能获得成功。”

    “年轻人有信心,有闯劲儿是好事。”卢植呵呵笑着说。“这事容我再想想。明阳远道而来,车马劳顿,我让军需官先领你去驻营休息。等我做出决定的时候再通知你。”

    赵光带来的青州兵被安排在卢植大营的最外围。安营扎寨之后便收到命令,前往广宗城外围挖掘壕沟。对卢植的命令,赵光并不抗拒。受降是件大事,卢植当然不会轻易做出决定。作为三军主帅,当然要多方考虑,确认此事的可行性之后在做决断。在此之前,一切的战略计划都不会改变。

    带着一千精兵干了一下午苦力活儿,休工的时候连个洗澡的地方都没有,实在是件挺难受的事。赵光心中再次生出对战争的反感。卢植军中的晚餐实在不怎么样,即便是赵光这几个月已经习惯了粗茶淡饭,对这顿晚餐也难以给出一点儿好评。唉!战争!对战争的双方来说,都是一种痛苦。而同室操戈,更让这种痛苦呈现更多的悲凉。

    管亥嚼着干粮,凑到赵光身边说:“大人,你说卢植会不会答应大人的建议?”

    赵光淡然说:“不知道。郑老说卢植刚毅厚德,素有匡扶社稷,济世救人的志向。可是处在他的位置,很多时候反而不自由,不能单纯的以自己的意志决定一件事。我感觉他心里是不想打这场仗的,可是他依然带兵出征。这件事总得有人做,他来做大概比其他人来做更好吧。”

    管亥问:“大人,要是鸟朝廷不同意投降怎么办?”

    赵光说:“管亥,这儿不比家里,说话要多注意。免得引火上身。出征之前我给大家交代过。虽然是在我们自己的营盘,也要注意。”

    “是!大人,我保证不再犯。”

    “这件事必需成功。十几万人不能说没就没了!你就别想那些没用的了。还是多操心操心今晚的事吧。今天晚上的事绝不能出半点纰漏。要是出了半点问题,我就把你这颗黑脑袋砍下来!”

    管亥缩缩脖子,笑着说:“大人放心。今晚的事觉不会有半点问题。我对保住我这颗脑袋还是很有信心的。”

    赵光说:“有信心就好。夏荷才成亲,我可不想回去面对她问我讨老公的悲剧。”

    卢植对广宗的策略是围而不攻。可是此计正对张角的软肋。广宗城小,一下子涌进十几万人,城内已是拥挤不堪。各种生存所需立刻就紧张起来。好在起兵以来抢了不少粮食,要不然十几万将士加上广宗原有居民,每天的粮食消耗都是个可怕的数字。可是没有新来源,粮食迟早会吃光的。长期固守广宗城内肯定不是办法。张角也曾尝试几次,突围都不成功。再不想点办法,真要困死在城里了。这也是张角同意投降最重要的原因。可是几天过去了,城外的防御工事不停建设,没有一点停下来的意思,张角的心情愈发急切。

    城外,赵光内心的急切一点不下张角。可是卢植却迟迟不下决定。过了几日,没等到卢植的决定,却等了几个令赵光兴奋的人。

    幽州对黄巾军的战争胜利了,暂时肃清幽州境内的大股黄巾军人马。携胜利之师,刘备辞别刺史刘焉,和两位兄弟奔赴冀州,助战恩师卢植。

    卢植对这位弟子的到来非常欢迎。命副将宗员亲自出营迎接刘备,令刘备受宠若惊。将刘备迎到中军帐,卢植和他聊了聊幽州的战况,随后问刘备:“玄德,广宗城内的张角意欲投降。你对这事有什么看法?”

    张角准备投降!这个消息让刘备万万没有想到。要不是话是从卢植嘴里说出来的,刘备多半都要将这个消息定义为胡说八道。“难道张角已经派遣使者前来请降了?”

    “没有。”

    听到这两个字,刘备简直有抽人大嘴巴子的冲动。这不是大喘气吗!“既然张角没有派遣使者前来请降,老师如何知道他要投降?”

    卢植说:“是青州前来助战的兵马统领赵光带来的消息。他说他潜入广宗,说服了张角。”

    “是他!”刘备大感惊讶。

    卢植说:“听玄德的口气,好像听说过此人?”

    刘备说:“是。老师。青州太守龚景曾经暗中修书刘焉大人,说青州兵权被黄巾贼夺取,为首之人正是赵光。还请刘焉大人出兵解救青州。可是后来又正是派遣使者前来,说青州官府已经收编黄巾贼,青州已经解除黄巾贼的祸乱。只怕张角投降这事儿有蹊跷啊。”

    卢植说:“噢?还有这么回事。对这个赵光,玄德还知道些什么?”

    刘备说:“其他就不知道了。只是听说过一些从青州传出来的消息,据说青州治所临淄现在颇为安定。流亡而去的灾民都能得到安置,许多灾民都涌向了临淄。也不知是真是假。”

    卢植说:“此事应该不假。你师伯郑玄郑康成目前就在临淄。最近他给我来了几封书信,其中就有提到临淄新政。言语间对这个赵光颇为推崇,对临淄的新政也颇为看好。赵光前两天也给我讲了他夺取青州兵权的经过,他属下也多为黄巾贼出身。我观察了一下他带来的这支部队,虽然人数不多,但是看起来训练有素。虽然还没有见他们上过战场,可是我感觉这支部队打野仗一定是好手。黄巾贼的兵和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