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海纵 >

第55章

海纵-第55章

小说: 海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大陈,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就流行起这种踩低他人,抬高自己的风气,太祖打天下的时候,用的都是一些落魄文人,哪怕是后来被誉为‘萧何在世’的刘尚在,也不过是一个举人。”看着眼前这位有些猥琐的县令,不知道为什么,廖如秉突然开口说了这样一番话,也许是他认为垄川的改变大部分是因为这位举人的功劳,这才出言安慰。

    “呵呵,大人,说句冒昧的话,您是学堂出生的科班身,恐怕并不清楚这举人、进士之间斗争的门门道道。”也去是廖如秉的话说到了于靖的心窝里去,于靖很罕见的摆出了一副认真的模样,拿出本小册子,摊在两人中间。

    “天平一年,太祖封赏群臣,其中文臣三十二,武将六十八,而世袭公爵只有七人,只有一人是文臣,也就是那位文国公刘尚在,这时候,文官群体的主要矛盾就是在朝中争取足够的话语权,而位高权重的勋贵武将就成为了他们的主要目标;之后五十年间,斗争从太祖持续到了仁宗,终于在仁宗万年到达了最高潮。”这些事情在官方记载中都语焉不详,要想查清楚,显然要废很大的功夫,不,这已经不是花费功夫就能办到的事情,廖如秉这才意识到,眼前这位看似猥琐懦弱的县令,居然是以为藏拙高人。

    “阁下到底是谁?”

    “小小举人,不值一提。”两个人此时不约而同的端起茶碗,默默的抿了一口热茶,相比于廖如秉的脸色阴沉,于靖脸上依旧挂着有些讨好的微笑,似乎刚才那种尖锐的话题并不是由他这样一个卑微的角色提起的。就在两人陷入僵局的时候,周航及时出现,打破了两人之间的沉闷。

    “周参将,好久不见,别来无恙啊!”看着周航风尘仆仆的赶过来,廖如秉立刻站了起来,这周航行了一个军中常见的扣胸礼,卸下了星岛巡抚的重任,廖如秉倒也有些怀念起当年和李秋实共同学习训练的青葱岁月。

    “廖大人折煞下官了。”周航看到一身文人袍子的廖如秉居然能够扣胸扣的如此有力,不由得心中暗惊,看起来这些边疆大员真的是没有一个省油的灯,能够和李秋实并肩战斗过,那廖如秉的辈分应该和李秋实一样,自己作为李秋实的亲兵以及义子,可不敢在这位面前放肆。

    廖如秉其实有个很厉害的能力,那就是过目不忘,他当初只是在李秋实的亲兵卫队里面扫过一眼,就记得周航这张面孔,只是当时周航给他的印象不过是一个木讷老实的亲兵,而现在再看到周航,廖如秉也是眼前一亮,他很难将现在的周航和自己印象中那个略显稚嫩的年轻人重合起来,战火可以磨砺一个人的精神与肉体,越是艰苦的条件,越能打磨出一把锋利的长剑,而现在的周航,绝对是一个上好的剑胚子。

第一百二十五章 小痴小呆() 
周航和廖如秉略微寒暄了几句,就聊到了李秋实,这也是这两位地位悬殊之人唯一能够说道一起的话题,之前周航匮乏的情报网只能了解到李秋实率领印度洋水师舰队攻陷了孟买,之后的事情他就不甚明了了。

    作为之前南洋的最高行政长官,廖如秉知道的就比周航多的多,就在他离任的前一天,从科伦坡转来的紧急军情中就写到,李秋实率领舰队秘密返回军港,战损很少,只是士兵们情况很糟糕,看起来是因为军粮不足,本来他们打算在孟买收集粮草,但没有料到孟买被英国人很干脆的放弃了,这才导致了现在的困境。

    “那李大人有没有说下一步该怎么办?”如果算上印度洋水师的军力,那么陈朝可以汇聚至少三十万以上的大军,这就是水师的优点,相比西北边陲那缓慢的令人发指的军队集结速度和损耗,水师汇集起来就显得异常简单和轻松,这也是陈朝户部和兵部敢于打这场战斗的原因之一,只是按道理来说,对付仅仅只有十多万的英法联军,应该是占据绝对的优势,可南海水师舰队的指挥官,靖海将军南海水师总兵张呈栋觉得这样有些兴师动众,或者说,他想抢下这个功劳。

    “张呈栋今年已经五十有三,按照朝廷的规矩,武将最多到五十五就必须从第一线退役,而张呈栋现在还只有一个南都伯的流爵,他希望获得一个世袭封爵的愿望大家也都能理解。”廖如秉对于陈朝的水师将官都非常了解,这也是他能够充任星岛巡抚这一重要位置的原因,只是他的军事能力要比想象中国的烂,作为文官他从军时候获得的胜利都是跟随几名骁将获得的,比如李秋实,而廖如秉本人其实个人更加擅长调度军资以及处理其他政务,如果南洋是一个战场的准后方,那么廖如秉的确是一个非常合适的主官,但是现在南洋局势如此错综复杂,廖如秉的能力的确就不够用了。

    “朝廷怎么会让他担任总兵的?”周航有些诧异,他对张呈栋这个名字按照他的了解,现在陈朝所有水师舰队的领军总兵应该都是当年参加过安达曼海战的杰出将领,各个都有世袭的爵位在身,像李秋实这样本身就有世袭公爵的勋贵武将,则会厚赏其家人,并且允许他在军中保持一定数量的亲卫,这种殊荣在陈朝武将之中也是罕见,这也从侧面说面了安达曼海战的重要地位。

    “张呈栋将军是天津卫皇家水师舰队出身的军官。”对于周航的疑问,廖如秉只用了一句话就让周航无言以对,安达曼海战的时候,皇家水师舰队的作用就等于一个后勤大队,最多给个流爵,已经是皇恩浩荡,陈朝的爵位可是很值钱的。

    话说到这里,周航似乎也渐渐明白了廖如秉的来意,不是周航自傲,在打英法人这件事情上,他已经是声名在外,最起码南洋都知道他的大名,不然也不会有这么多商人敢在这种时候跑到垄川来做生意,只是那位张老爷子居然想独吞战功,自己这位小小的参将根本不在他的法眼中。

    “廖大人,您觉得我派出多少士兵合适?”周航并不希望现在和英法硬拼,他和英法的交易还没完成,秘密被他收留的陈朝俘虏有七百三十七人,还有两百多号的中层军官并没有被放回来,很显然英法还在防范着他。

    “周大人手下应该有数万大军吧,只要压到万隆一带,那些英法人绝对会保留相当数量的军队提防大人。”听到廖如秉的话,周航有些哭笑不得,他手底下军民加起来有没有两万都是问题,这位廖大人开口就是数万大军,真不亏是曾经的巡抚大人。

    看到周航脸上怪异的表情,廖如秉心中有些不喜,在他心中,很多陈朝的边疆军将都是这样,除非是像李秋实这样有世爵在身的勋贵,才能做到以国事为重,其他那些平民军将,更多都是在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眼界决定成就,在他看来,周航显然也是这种鼠目寸光之辈,殊不知南海水师如果败了,爪哇岛是不可能守住的。

    “廖大人,您对爪哇岛了解多少?”周航看到廖如秉的脸色有些阴沉,就知道这位文人想偏了,认为自己是在学李中堂避战保船,他还是有必要解释一下。

    “按照永封五年的人口普查,爪哇岛有陈朝人十三万,土著奴隶三十万左右,按照这个比例,周将军要凑足三万到五万的军队应该没有什么难度吧?”对于这种问题,廖如秉信手捏来毫无压力。

    “可是在我的治下,总共只有不到一万的陈朝百姓,以及两三万的土著奴隶。”很显然,廖如秉在这些问题上显得过于轻浮,完全凭借着自己之前的印象,完全没有实际调查过。

    “不可能!”廖如秉听到周航的回答,整个人都呆住了,这怎么可能?

    不可能?周航看着震惊到合不拢嘴的廖如秉,心里摇了摇头,廖如秉的缺点还是非常明显的,太不接地气,太理想主义,这是很多陈朝官员的缺点,只是廖如秉格外明显罢了,这大概和廖如秉前半生的经历有关,毕竟从资料看,这位巡抚大人真的是官运亨通青云直上,有能力有才华,为人又谦逊,简直是个完人,有点浪漫的理想主义无可厚非,只是这种时候,理想主义真的是要害死人啊。

    “咳咳,”周航轻轻的咳嗽了一声,清了清嗓子,顺便把廖如秉的注意力拉了回来,这才继续开口说道:

    “我接手垄川的第一天,大致有五千名陈朝人通过我的战船逃离了垄川,大部分都是垄川以及万隆附近庄园的士绅地主,另外还有三千人向着东边的苏腊港跑去,至于雅加达的居民,据说第一时间就跟着雅加达的水师分舰队撤往了星岛和婆罗洲等地,至于土著奴隶,这个想必大人就不需要我解释了吧?”周航将爪哇岛几个重要的城市人口流向都简明扼要的解释了一番,而廖如秉则一脸难以置信的看着周航,这时候他才想起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这么点人口,周航是怎么打赢英法联军的?

第一百二十六章 大材大器() 
周航麾下现在大概有七千多士兵,其中水师占了四千精锐,剩下三千陆军中,除了一千是参加过之前战斗的老兵,其他人都是最近才征召入伍的,周航在垄川附近大肆分田的消息虽然因为他自己的刻意封锁没有传得太远,但是在爪哇岛一带还是引起了非常大震动,很多藏身密林中的陈朝难民听到了这个消息,迅速的汇集起来,跋山涉水来到垄川,原本他们就是在陈朝内陆没有土地活不下去的农民,被有钱的士绅招募到南洋开垦庄园,在陈朝律法的保护下,缴纳了三成租金,按道理应该还能过的去,只是那些士绅可不没那么好心,想钻空子还是能钻到的,从陈朝内陆到南洋这么长的路程,收你个十两银子不过分吧,什么,你说没钱?没事,我借你,月息三分,怎么样?

    十两银子差不多相当于一个三口之家一年的收入,这还是要赶上个好年景,风调雨顺,才能挣得到,刨除种子和一家人的嚼头,就算再省,也只能攒下一两多的积蓄,而三分月息,到了年末,那就是要收接近二两的利息,不管是谁都还不起,这样利滚利,过个几年,这些佃户就和那些土著奴隶差不多了,除了拥有所谓的自由,其他一无所有。

    能有块属于自己的地,自然成为了他们最大的梦想,周航分田相当豪爽,一出手就是每人三十亩,一半是永业田,这永业田可是能够世世代代传下去的宝贝,有这十五亩地,以后全家人就能天天吃两顿糠米饭!不用怕饿着冻着,梦里都能笑醒,死了也值得。

    就这样,原本只有数千平民的垄川县城,迅速聚集起了上万平民,周航都有些吃惊,他本来以为整个爪哇岛应该没有多少陈朝百姓,没想到这些人的求生能力远超他的想象,尤其是一些手持木制短矛,肩膀上扛着几只吃剩一半的猎物的精壮男子,数十天的雨林生活就让他们从一个农夫迅速的转变成了一个猎人,绝对是一个个优秀的士兵胚子。

    “管理有些乱,周大人,你手下现在除了一个垄川县衙,根本没有直属的行政机构管理这些民众,而且县衙中的官吏也明显不够,而且分工不明确,你也没有规定每个人的权限,所以大部分事情不得不由大人你亲自承担。”廖如秉翻看了一下周航手底下的官员名单,立刻指出了周航的困惑所在,如果说军事方面周航经过几次大战之后算是无师自通了,那么在政务方面,周航的愚蠢就暴露无遗,他根本不懂怎么放权与制衡,而他手下只是粗通文墨的官吏自然也没有那么宽阔的眼界来给周航提出合理的意见,这就导致了周航现在的困境。

    “请先生教我!”这句话周航下意识就脱口而出,只是说完之后他总觉得这句话很耳熟,这不是那个刘皇叔的口头禅吗?

    不过廖如秉并没有听出什么异常,毕竟这句台词在元末陈初的《三国演义》中并不算太有名,反而陈朝人对于那个人妻控曹操的言行举止更感兴趣,这据说和当年太祖陈三泰有关,当然,这不是说陈三泰是人妻控,而是陈三泰说曹操乃真英雄,这样就奠定了陈朝研究曹操的主流论点,而《三国演义》则更加流行于民间世俗阶层,对于从小在大家族长大的廖如秉,接触更多的还是正统的《三国志》。

    “没有办法,除非您能够找到一位帮您总领全局的文官,按照陈朝的边疆战区的体制,军事全部归边疆最高指挥武将管理,而剩下的,都由文官巡抚管理。”军政分离,这是陈朝一贯的思路,这才平时是一个非常合理且有效的体制,到了战时,则一切都以最高指挥官武将为首,巡抚则听从武将指挥,负责后勤工作,只是一般情况下,指挥巡抚的都是带将军称号的大总兵,而周航只是一个参将,和他对应级别的应该是一个知府,只是现在这种情况,要想找个知府来协助周航处理政务,明显是不可能的。

    当然,眼下还有一个人选,那就是眼前的这位廖如秉廖大人,才四十五岁的廖如秉应该是处于人生最巅峰的时期,经验、体力和能力都是最强的时候,也许会欠缺一些老辣,但作为边疆文官,足以胜任一方大员。不过这个可能性好像不大啊,周航有些苦恼的挠了挠头,他终于有点明白演义中刘备之前的痛苦,空有关张两员大将,结果智力和政治被人完爆,就是因为缺少一个诸葛亮。

    “如果周大人不嫌弃,我想我可以试试。”就在周航准备继续苦熬下去的时候,廖如秉居然毛遂自荐。

    “按照常理,周大人应该可以自行任免七品以下的县城官员,推荐五品以下的府城官员,当然,一般情况下周大人推荐五品官员都会显得不自量力,肯定会被驳斥,但是如果你推荐我,应该可以通过。”廖如秉也想通了,所谓从哪里摔倒就从哪里站起来,以现在的情况而言,陈朝与英法之间在南洋的角逐不会在短期内停止,那么,只要周航能够获得胜利,那么,大把的功勋就在等着他们。

    “那就拜托廖大人了,不过整个爪哇一府三县,唯一的府城就是雅加达,而雅加达知府应该已经撤到了星岛,我以什么官职推荐大人?”整个爪哇岛能够配得上五品的官位,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