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霸贼 >

第40章

大明霸贼-第40章

小说: 大明霸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算下来,张老汉所租赁的三亩水田,一年下来应该能收稻谷12石左右,大概也就是1500斤大米的样子。

    按照张老汉的说法,每亩水田每年要向文炳荣交租2石大米,也就是约合年粮食总产的一半。

    按理说,这个地租基本上还算是合理的,但如此一算,张老汉一家每年的粮食就只剩下六石左右也就是八九百斤了,他们一家人够吃吗?

    陈耀祖又算了一下。

    张老汉家现在有老两口、儿子、媳妇、女儿等一共五口人,平均算下来,每人每年的口粮才180斤左右的大米,这明显是不够吃的,还得补充其它粗粮,或者有其它收入来源才行。

    看来,失去了土地的张老汉一家是过得相当艰难的,万一要是遇上灾荒年,那非得饿肚子不可。

    难怪明末那么多人造反,失去土地的农民实在是太多了一点!

    张老汉此时还在喋喋不休地说道:“我左思右想,觉得当时糟践粮食的事肯定是文府派人干的!”

    陈耀祖无奈地摇了摇头。

    这还用说吗!这就是典型的巧取豪夺,文炳荣这样的事不知道干了多少,否则的话,他那么多的田产怎么来呢?

    这就是明朝官绅阶层对下层老百姓的盘剥,文炳荣在上合村把这一点做到了极致。

    陈耀祖试探性地问道:“那你怎么不去官府告他?”

    张老汉回道:“我敢吗?文炳荣和县衙的人好得穿一条裤子,能告赢才怪。以前也有人告过,可不仅没告赢,反而被文炳荣派家丁将人打了个半死!”

    当张老汉说起这些的时候,还非常的愤愤不平。

    陈耀祖又叹了一口气。

    其实这也是在他意料中的事。

    不管是在哪个朝代,巧取豪夺的背后就是官绅勾结、官商勾结、官官相护,在这样的情况下,吃亏的往往就是普通老百姓,文炳荣既然和官府走得那么近,他不把这层关系充分利用上才怪!

    而张老汉之所以迫不及待地想把女儿嫁给自家老陈,除了看老陈人才不错之外,大概也想为自家找个靠山,以免以后再受欺负。

    想了想,陈耀祖说道:“那聘礼就定为纹银一百两、水田五亩如何?”

    张老汉惊叫道:“太多了太多了!”

    在张老汉看来,他之所以答应这门亲事,一来是看女儿也很情愿,二来,确实也想给自家找个有力点的靠山。在彩礼方面他确实没有多做期望。

    按照当时的风俗,大户人家买一个使唤丫头只需四五两银子,娶个乡下姑娘做小妾也不过是花费二三十两聘礼,现在陈耀祖一口气就给出了一百两,还加上了五亩水田,怎能叫张老汉不嫌多?

    要知道,光是这五亩水田,现在花上百两银子也未必能买到。

    对于自家未来的亲戚,陈耀祖当然不会小气,能保证他们能过得富足殷实是最起码的,因此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张老汉欣喜。

    他唯一不明白的地方是,这位公子为啥可以帮陈大人做主?

    于是他问了出来。

    陈耀祖这下有点尴尬了,不知该怎么作答。

    在一边听得热闹的袁二出来解围了:“这位就是陈大人家的公子。”

    张老汉惊得口呆目瞪。

    儿子替老子续弦,这在古往今来也是奇事啊!

    张老汉更没想到的是,自己一不小心竟然攀了这么大的一门亲事,连文府都将成为未来女婿家的私产,这得有多大的家底啊。

    难怪陈家公子聘礼给得如此大方!

    张老汉意识到,自家的好日子真的要来了。

    正当他惊喜交加之时,一位村民远远地跑了过来,大喊道:“张老汉,你快回家,你儿子被人打了!”

第86章 罗教的踪迹() 
张喜地是张老汉的儿子,今年刚刚20出头。

    在失去了自家的土地之后,与老实巴交的张老汉不一样,年轻的张喜地彻底恨上了文炳荣一伙,他不愿意再跟父亲去帮文府卖苦力,于是进了新安县城,在鱼市码头找了一份雇工的活计。

    这份工作还算不错,每个月还能攒下一两左右的银子来弥补家用。

    张喜地干得很卖力,他希望因此能招老板喜欢,给他涨点工资,他好多积攒一点钱。

    在家里出了变故之后,张喜地一直有一个愿望。

    家里的地是因为帮他娶亲弄没的,他希望自己能多赚点钱,有朝一日能帮家里把地买回来。

    谁知道,今天又不幸遭了横祸,莫名其妙地就让人打了。

    这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被打之后,没法干活了不说,估计还会拖累家里,张喜地感到很绝望,他开始恨这个喝穷人血的社会。

    就在悲愤和绝望中,张喜地迎来了陈耀祖等人。

    亲戚家出事,陈耀祖碰上了自然不能不管,于是他带着袁二跟上了张老汉。

    张老汉的家就在上合村的东部,离文府不算近也不算太远。

    可以看得出来,如果不是没了田地,张老汉一家确实还算是过得很殷实。

    就以他家来说,这是一座砖瓦结构的三合小院,和陈耀祖家在县城的那栋差不多。如果是放在新安县城,这栋房子起码值个五六十两银子。

    不过张老汉一家现在很忧伤,因为张喜地现在躺到了自家床上,嘴角还带有血迹。

    陈耀祖又一次见到了他未来的后妈张喜娥。

    不过在见到陈耀祖之后,张喜娥慌忙见了个礼,就赶紧回避了。

    比较尴尬的见面。

    张喜地的妻子是一位还算端庄的乡下妇人,现在正在床边抹着眼泪。

    张喜地现在的样子确实有点凄惨,一看就是遭过毒打的模样。

    “怎么回事?”陈耀祖先问了起来。

    张老汉的妻子是一位老实巴交的农妇,看着陈耀祖有点迷糊。

    “这位是陈公子,上次跟你们说过的陈大人家的公子。”

    张家人心里有数了,连忙也跟陈耀祖见了个礼。

    回答问题的是含泪的张喜地媳妇:“具体还不清楚,喜地是工友送回来的,据说是罗教的人的。”

    罗教?

    在这个年代罗教就已经开始涉足了广东吗?

    陈耀祖稍稍有些吃惊。

    他又问道:“那送他的工友人呢?”

    “刚刚走了,说是要回城。”

    陈耀祖想了想,吩咐袁二道:“你骑马追上那些工友,然后带他们在县城门口等我。另外,去北校场通知袁小姐她带着那帮小子,准备跟我去揍人!”

    袁二听从吩咐,立马出门了。

    很显然,陈公子是要帮自家出头了。张老汉有点担心地问道:“这样会不会把事情闹大啊?”

    张老汉这是担心惹上惹不起的麻烦。

    “放心吧,在新安只有别人怕我,没有我不敢惹的人!”陈耀祖相当的有底气。

    明朝大名鼎鼎的罗教,很多人可能惹不起,不过陈耀祖可不怕,他正缺一个立威和练兵的对象。

    敢把手伸进新安,还揍了陈耀祖未来的亲戚,这怎么行!

    陈耀祖又跟张老汉说道:“你找一辆牛车,把他送进县城的医馆医治。”

    一听这话,躺在床上哼哼唧唧的张喜地急了,他停止了呻吟,微弱地说道:“不用,我无大碍,躺几天就好了,别糟蹋银子。”

    陈耀祖又叹了一口气。

    他知道张喜地的想法。

    对于家境一般的老百姓来说,最怕的就是生病。

    生病不仅干不了活,还得花费不菲的银两,穷一点的家庭甚至看不起病,就只能在家里耗着。

    “放心吧,谁打你的,这汤药费谁出,我加倍给你找回来。”

    有了陈耀祖的承诺,张老汉先动了起来,出门去借牛车。

    这可是他唯一的儿子,他可不想因为银子而耽误了儿子的病情。

    再说,等陈家下聘之后,他家很快就不缺银子了。

    半个多小时之后,陈耀祖带着张老汉等又回到了新安县城,袁二、袁咏怡已经带着那帮小子等在城门口了,后面还跟着几个军油子。

    那帮混小子们都很兴奋。

    看来,一连训练了这么多天,他们都有些憋坏了。

    “你先带着张老伯他们去医馆给他医治。”

    陈耀祖掏出了几两银子递给了候着的袁二,又指了指躺在牛车上的张喜地。

    袁二干这些事情自然是非常熟悉的,他依言带走了张老汉家人。

    “小海子,去揍谁?”

    看得出来,袁咏怡这段时间也有点憋坏了。她虽然也坚持在训练,但陈耀祖经常,她慢慢地就觉得训练无趣了。

    袁咏怡和那些混小子可不一样,她对未来并没有太大的追求。她之所以坚持参加训练,是因为这是她所小海子的大事。

    现在有更好玩的事了,她当然兴奋。

    “先等等,问清楚情况再说。”

    陈耀祖笑着摸了摸小萝莉的头,转向了拉着一辆马车候在一边的两位后生。

    很显然,陈耀祖弄出来的这个阵势有点大,虽然那两位后生已经知道了这是要为他们去出头的,但还是有点胆战心惊。

    在陈耀祖的询问之下,他们还是结结巴巴地说了起来。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新安临海,自然就有一大帮人以捕鱼为生,慢慢地,在新安的蛇口一带就发展出了一个很大的鱼市。

    渔民们一旦出海有大的收获归来,就会把渔获送往渔人码头集中处理。

    在渔人码头的鱼市上,也汇集了的商家,在收了鱼之后,稍作处理之后,再把这些海鲜或者干货销往广东省内甚至是全国各地。

    有跨地域销售行为自然就涉及到运输,因此码头上也集中了一些船行,专门来承担这些鱼货的运输事务。

    张喜地就是在其中的一家鱼档当伙计。

    不久前,渔人码头新开了一家船行,要来做这个鱼档的运输生意。

    而且,这家新的船行自称是罗教的,行为相当的霸道,一来就先赶跑了另外一家船行。

    原本来说,抢生意有竞争是很正常的事情,可这家新船行却准备霸市了,行为相当嚣张,最关键的是他们提出的运输价格比别家高多了。

    今天就轮到张喜地所在的鱼档遭殃了。因为掌柜的不愿意答应罗教的运输要求,正在干活的工人们被那家船行的人打了,张喜地尤为严重。

    呵呵,罗教!

    陈耀祖觉得好事来了。

第87章 海门兄弟会() 
罗教,在明清历史上可是小有名气的一个民间教派,只稍微弱于大名鼎鼎的白莲教,有一段时间甚至与其相提并论。

    罗教的创始人罗清出身于漕军,突然有一日“遇邪师,授以法门口诀,静坐十三年,忽见东方一光,遂以为得道”,他综合道教与佛教教义,建立罗教。

    罗教信奉“心造一切”,即一切苦难都是因心中的欲望而生,主张“无为”,因此又被称之为无为教。

    正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因为罗清的出身,因漕运聚集在一起的跺工、水手、纤夫成罗教的第一批教徒,最先是在江浙一带围绕漕运来讨生活,后来慢慢发展到赣、闽、两湖两广等地。

    这部分围绕水运来讨生活的罗教徒,到后来发展成大名鼎鼎的漕帮以及在后世相当有名气的青帮,可谓来头不小。

    在最开始,罗教只不过是水手间的互助团体,但因为有了信仰和组织,后来更是跟监管漕运的宦官、官吏建立了利益输送关系,行事便益发张扬,碰瓷、欺行霸市等。

    很显然,随着新安的发展,水上运输业务逐渐兴旺,罗教已开始把手也升到了这里。

    罗教确实是一个不好惹的民间江湖势力,不过陈耀祖却不怎么在乎。

    他现在是以游戏的心态在过着大明的生活,如果一个小小的罗教都能让他憋屈的话,那这个游戏就没法玩了。

    更的是,他现在可是带着一群精力充沛的混小子们,再不找个练手的对象他们好好发泄一下的话,会把这帮家伙们憋坏的。

    所以,就算是天要塌下来,陈耀祖也准备先把天捅出一个窟窿再说。

    “跟我走!”

    陈耀祖带着一众人马往蛇口方向走去。

    蛇口的渔人码头位于新安县城南方临海一带,从县城过去还有十来里路,因此一番奔波是免不了的。

    一行人很快就来到了码头。

    在两位雇工的指点之下,陈耀祖带人来得了那家船行。

    从位子上就能看出这家船行的霸道,作为新来的一个船行,现在竟然占据了码头上最好的位置,这只能是欺负别家强占的了。

    陈耀祖带着十几人往船行门口一站,很快就有动静了。

    一个中年汉子带着二十来人立即就围了过来,手里还拿着刀枪棍棒。

    离陈耀祖还有四五步远,中年男子站定了。

    他们显然对袁咏怡身后几个穿着千户所军装的军丁有所顾忌,并没有立即采取行动。

    陈耀祖身边的两个雇工此时却有点畏缩了,可能是在他们手上吃过大亏的缘故。

    这伙人看起来确实够凶悍的。

    见到这一场面,很多码头工人都围了过来,远远地站定了,开始看热闹。

    带头的中年男子有动静了。

    他先是双手一抱拳,冲陈耀祖说道:“这位兄弟,先递个门坎吧!”

    这明显是罗教惯用的江湖切口,那帮混小子都听不明白,一齐看向了陈耀祖。

    陈耀祖对这些切口懂得也不多,不过他知道递门坎应该是报门派的意思。

    这个江湖是必须要混的,确实得有个亮出去的门,于是陈耀祖不加思索地回道:“海门兄弟会。”

    不过陈耀祖并不打算这么无聊地跟对方纠缠下去,他又冷冷却很霸气地说道:“少跟我玩你们那套,谁打了我兄弟,交出来吧!”

    这下中年男子不干了,他眉毛一扬,阴着脸说道:“咱罗教行事,从来没有交人的说法。”

    这气焰必须得压制!

    陈耀祖不再废话,直接发施令了:“揍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