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孺子春秋 >

第295章

孺子春秋-第295章

小说: 孺子春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多乡村言情流行,请关注微…信…公…众…号:dingdian23 (长按复制)

第623章 雨点芭蕉外,盗于物为偷,盗于人为贼() 
董梧有多牛,有人说他是吴越隐者第一人,也有人说他的弟子们构成了吴越官场的基石。

    总之不管怎么说,堪称春秋末年史上古长江下游之岸的菩提祖师也不之为过!

    董梧如今的岁数和巫狐庸差不多,二人正拿棋思考下一步当如何,只是这时二人还未听见太和公之声,就已经闻到太和公身上之味了。

    “嘿,侬俩下到如今还没分出个胜负,真是无用的紧,侬看我,那一道鱼都做完了!”太和公趴在棋盘上看了看,没好气道。

    巫狐庸本来想到一招妙棋,就要落子,可是突然太和公这么一惊吓,他手哆嗦,棋子啪的一声掉落在棋盘上。

    董梧见状大喜,啪的一声,落子,绝杀!

    巫狐庸输了,他气的吹胡子瞪眼道:“不算,不算,重来,重来”。

    董梧笑道:“棋如人生,走错了,有回头重来的可能吗?”

    太和公闻言应和道:“就是,就是”。

    巫狐庸大怒,把矛头转向了太和公,说要不是他的一惊一乍,自己怎么会走错棋?

    太和公闻言幽怨的摸着自己的鼻子道:“怪我喽!”

    巫狐庸道:“怎么不怪你?若不是你……”

    巫狐庸不愧是做过外交官的人,那家伙喷人都不带重字的。

    太和公越听脸色越红,红到最后发青,发黑。

    “好了,侬下不过董老贼怪我,侬被吴王遗弃怪我,侬隐居于此怪我,这老天下雨怪我,吴国要是亡了也怪我,这下行了吧,侬满意了吧?”

    太和公显然也怒到了极点,最后发了飙。

    太和公口中的董老贼自然说的懂梧,董梧一次见太和公把刚钓上来的鱼,炙烤,便嘲笑道说:这天下活着的都是盗贼,他们或盗贼于人,或盗贼于物,侬老小子就是个盗于物的小偷。

    太和公听罢,二话不说反讽道:“我是盗于物,但侬董梧定然是贼于人了”。

    话入董梧之耳,他一张脸被憋的通红,但是也想不出什么话来反击。

    董梧是隐士没错,但却也是贵族,而且别的不讲,就说他每年受到弟子们送来的供奉,养活个五六千人都不成问题,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和每年到时候拿着兵戈去劫掠人的财富的贼没啥区别。

    于是后来便有了董老贼的雅号和段子。

    看着太和公吹胡子瞪眼白发飘飘模样,巫狐庸再也没有说出话来,他颓废的坐在竹子编织的垫席上,眼前的那小案上,白棋已经没有了活路。

    董梧见状微微摇头,他一个一个的开始把棋盘上的棋子捡回陶罐里。

    此时堂内静的除了可以闻听彼此的呼吸声就是那捡棋子放棋子的声音了。

    巫狐庸突然哈哈大笑起来,这笑声震荡的草庐都似乎在膨胀。

    太和公和董梧,这俩老头见状,是面面相觑,巫狐庸这老不死,莫非是失心疯了不成?

    二人相视刚结束,太和公的小童急匆匆的跑了进来,他气喘吁吁高喊道:“阿父,不好了,好多人,好多人,向阿拉这边来了”。

    吕荼终于来到了太和公隐居的地方,看着杜鹃花开深处,那影影绰绰的小渔村,吕荼感叹,果然是隐者之居的好去处!他怕自己身后那帮杀气腾腾的虎狼之士会影响当地人的生活,便命华宝带领大军暂且住在在村外。

    而他则带着张孟谈,东门无泽,左邱明,熊宜僚等人往小渔村内走去。

    村口杜鹃树下此时已经站满了人,吕荼打眼一看全都是妇孺老人小孩,不由的惊疑,接着恍然,恍然之后又是悲伤,果如藤玉所讲的那样,夫差为了复仇,把吴国的青壮都抽空了!

    吕荼对着那帮妇孺老人行了一礼,众人虽是山野之人,但是简单的礼节还是懂的,他们在一些有见识的人带领下还了礼。

    那帮引领吕荼过来的老者们个个是挺胸抬头,不少妇孺偷偷拉着问老者们,问吕荼一行人的身份。

    老者的回答让这帮人全都瞪大了眼睛捂住了嘴巴,一直到吕荼一行人往太和公居住的草庐不足五米的时候,众人才反应过来,接着兴奋的大喊大叫。

    也难怪他们兴奋,吕荼是何人?

    那是无数传奇于一身,名声盖过天子和一切贤者的神人!

    这种神,还被自己看到了,还过来拜访他们的渔村,那种心情比国家元首来你们家视察还要兴奋的过分。

    在不远处驻扎的细柳营见闻此幕倒是吓了一跳,主将华宝见不是危险,方才让众军看好兵车,继续休息。

    呼啦啦的一大帮妇孺老人跟随着吕荼来到了太和公的草庐外。

    吕荼站在门外,看了看太和公的院子,见院子里除了正屋前种着两株肥芭蕉外,再也没有什么之物,他整理好衣冠,然后躬身对着草庐内高声道:“后生末进,吕荼,前来拜访太和公”。

    吕荼既然是来拜见高人,自然不会拿国君的架子,但是自己毕竟是国君,面对高人,也只能用后生末进这两个词汇来自谦了。

    吕荼话落,草庐内却一片寂静,没有任何的回应,可是天却是回应了,只听见阴云之中轰隆一声,雨又开始下了。

    草庐内,很快走出一名童子,那童子见到吕荼后,强忍住心中的不安,按照自家阿父交代的,语音有些颤抖道:“阿父,让阿拉问侬,侬所来何事?”

    阿父?

    吕荼看着小童疑惑,难道太和公很年轻吗?怎么儿子这么小?

    显然此时吕荼犯了一些常识性的错误。

    《集韵》去声四十禡:必驾切。有乡野吴人呼年高德劭者为父。

    这里的父并不是真父,而是一种尊称,形似于单父,相父,教父之类,只是少对长的亲切称谓。

    东门无泽见太和公没有走出来,而是小童,当下有些愤怒,牡丹,也不看看他什么身份,东门无泽就欲张嘴狂喷,吕荼却是抢先一步微微笑道:“听闻太和公擅长做鱼,荼不才,对此也颇有心得,愿与先生切磋切磋”。

第624章 假太和公出场,吕荼怒怼董老贼() 
此话一出,围观的众人皆是目瞪口呆,有不少太和公的弟子,愤愤不平就要训斥吕荼。

    太猖狂了,就算吕荼为政为德如同完人,可是术业有专攻,你怎么敢说与名噪天下,厨艺当今第一的自家夫子切磋切磋?

    众门徒撩起袖子就要干,就在这个时候,草庐内走出一名老者,那老者看到吕荼后,语气颇是严厉,当场训斥道:“好大的口气!不尝闻狂妄之人腰必闪?”

    吕荼见走出来的那人满头白发披肩,其眉白而尾长,步履之间轻盈康泰,颇有仙风道气,宛如活生生寿眉老神仙。

    吕荼第一眼看到老者的感觉就是莫非此人来自桃源仙界,接着又是疑惑,心思暗忖,眼前的这位太和公,观他模样,年纪应该在古稀之年以上了吧?

    只是那个不足五尺的小童叫他阿父?

    厉害,太厉害了,堪比民国之军阀杨森,共和国之杨振宁!

    吕荼想到这里他下意识的看了看那躲在老者身后的不足五尺小童。

    杨森是四川军阀,抗日名将,后败退湾仔,在九十岁高龄时,与秘书,生一女,轰动一时,堪称世界之最。

    杨振宁,这个是八卦,不知真假。

    太和公的弟子们见出来的人不是自家夫子,而是夫子的好友董梧,心中纳闷,但也没敢多说什么,其他当地妇孺老人也是如此。

    吕荼不认识董梧,以为是太和公,于是让熊宜僚把礼物端了过来。

    那礼物是一口大铁锅。

    董梧没见过这玩意,他心中虽好奇,但是作为高人隐者自有高人隐者的风范,他下巴抬的老高。

    吕荼对于“太和公”的傲慢并没有生气,而是一笑,心中暗道,果然能耐人都是有脾气的。

    天上的雨竟然停了,久违的太阳从云缝里钻了出来,似乎在偷偷往这个小渔村,往这个那么多人围观的院子里看,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

    吕荼没有立马解释,而是亲自动手,找了石头,做了简单的灶,最后便把锅放在了上面。

    这时董梧才恍然,感情这是用来做饭的“鼎陶”。

    只是这种颜色和造型的鼎陶,他倒是第一次见。

    也难怪,铁锅的历史,有文献记载是公元前457年左右才诞生的,按照正常的历史进程,自然不会有。

    如今吗?因为吕荼的出现,自然是变了。

    关于吕荼造铁锅的事情,在前文有过详述这里不再谈。

    “太和公,若允许晚辈斗胆,荼愿与先生比这做鱼”吕荼呵呵一笑,很是温和。

    比做鱼?

    董梧闻言一愣,他看着吕荼就像是看一个傻子一样,接着是仰天大笑,大笑之中他那长长而洁白的寿眉随之飘荡。

    围观的当地乡民还有那帮太和公的弟子们闻言无不窃窃私语起来。

    虽然他们知道眼前的白眉老者是董梧而不是太和公,但是吕荼竟然口称说要和太和公比做鱼,这太荒唐滑稽了,那就像是在关公面前耍大刀,鲁班面前说如何木工。

    当然,关公现在还没有诞生。

    总之意思是初生牛犊敢踢虎,老寿星无聊上吊玩,找死!

    一些人打算看吕荼的笑话,一些人等待看热闹,一些人则是为吕荼担忧不已。

    吕荼之所以敢这么说,自然有自己的底气,在他看来,这天下间厨艺能比得过自己的恐怕还真没有,就算是华夏十大名厨的太和公也是一样。

    太和公可能做法有大道至简的营养色味,但是太和公用过铁锅吗?

    没用过铁锅,他就不可能比过自己。

    此点吕荼非常有自信。

    见董梧还在那里奇怪的看着自己笑,吕荼暗自纳闷,自己此举真的那么可笑吗?他正欲言,这时董梧道:“孔丘说君子要远庖厨,齐侯侬作为孔丘‘入门’的弟子,倒是孝顺的紧,哈哈……”

    入门?孝顺?

    吕荼身后的随从们闻言大怒,因为这是对自家君上赤裸裸的反讽,因为士人谁人不知吕荼和孔丘的别扭关系,说入门,入门个屁!这个疯老头真是活腻了,竟敢当面讽刺寡君,不少卫郎已经把手按住了佩剑,只要吕荼一个眼色他们就立马上前活劈了太和公。

    张孟谈,左邱明,伯牙等人的脸色始终没有变,因为他们深知自家君上的秉性。

    东门无泽却是感觉乐子来了,他肥硕的下巴老圆,然后不自由的下意识猥琐偷乐。

    果然吕荼出手了,吕荼听到“太和公”讽刺他入门,不孝顺,他怎么可能不出手,不过虽是出手,但作为有修养的男人,吕荼十分的彬彬有礼的,他道:“夫子讲君子远庖厨说的是仁德,而不是说进了厨房就不是君子了。”

    “若是这样,敢问常入厨房的太和公,您是小人吗?”

    吕荼说完这句话本以为会让眼前的“太和公”气的吹胡子瞪眼,可是这位“太和公”笑的更荡了,那荡堪比小船驶过而在水面上划过的波浪。

    只听他最后一收笑容,很严肃的回道:“没错,太和公就是小人!”

    轰!

    吕荼差点没站稳倒在地上,其他人也是雷的不轻,太和公的弟子们见闻是脸部肌肉直抽搐,但是也不能多说什么,只能暗自生闷自家夫子怎么还不出来?

    再不出来,夫子的一世英名都要毁在了你这个老友身上了!

    一直想瞧热闹的东门无泽也是被眼前这位“太和公”的话给雷的不轻,他暗自思忖,暗道这位老头有受虐癖?

    怎么被骂,还这么高兴?

    此时偏堂内,真正的太和公闻言却是坐不住了,他站起就要出去,却被巫狐庸给拉住了,揑瑜道:“嘿嘿,不曾想你这个小偷还有小人的名号?在下以前不知,多有失礼之处还望见谅”。

    太和公听完巫狐庸的话,气的腮鼓如同一只蛤蟆一样,可是巫狐庸硬拉住他,捂着他的嘴,他又无可奈何。

    君子远庖厨这句话并不是孟子独创,而是引用周公创造的礼典,孔丘作为周公铁杆蛋粉讲过此话,所以也不足为怪。

第625章 蠢货的力量永远不可忽视() 
吕荼这时继续道:“诸侯玄端以祭,裨冕以朝,皮弁以听朔于大庙,朝服以日视朝于内朝。朝,辨色始入,君日出而视之,退适路寝听政,使人视大夫。大夫退,然后适小寝,释服。又朝服以食,特牲三俎,祭肺。夕深衣,祭牢肉,朔月少牢,五俎四簋,子卯,稷食菜羹,夫人与君同庖。君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君子远庖厨,凡有血气之类,弗身践也。”

    这段摇头晃脑的话,顿时把众人唬住了,董梧也是沉吟不语,偏堂内的巫狐庸和太和公听着是震惊不已。

    吕荼很是满意眼前众人的表情,暗道,看来后世自己熟读汉朝人编纂的先秦古籍礼记还是有好处的。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周公也是赞成君子进厨房的,只是反对无故而已”

    吕荼言罢故意的瞥了一眼“太和公”,“太和公”很尴尬的笑了笑,又想欲言,吕荼抢断道:“太和公想必也听说过夫子讲君子要为民吧?”

    董梧听到吕荼如此说,不由笑了,他似乎抓住了吕荼话语中的把柄,他道:“为民?呵呵,孔丘那家伙说过此话吗?若说过,也一定是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吧!”

    董梧说到最后为字时故意的阴阳怪气。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孔丘倒是真说过这话,而且是原创。

    吕荼一听心下知道眼前这位太和公用此句是为了讽刺孔丘讲君子之道,其实无非是为了上等食禄罢了。

    对此吕荼也不否认,当然更也不肯定,他只是道:“君有仁政,万民生泰。”

    “仁政是什么?”

    “荼幼小的时候问过夫子,夫子告诉荼,以前他认为仁政就是苍天布撒大地的德,可是后来一切都改变了”

    “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