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嘉靖小首辅 >

第112章

嘉靖小首辅-第112章

小说: 嘉靖小首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晋王差点把区区蛐蛐罐子摔在地上。巡抚衙门刚刚贴出告示没几天,陈迪还没支会刘诺敏动晋王的产业,故而晋王这位安逸王爷并不知道此事。”

    晋王怒道:“皇亲、士绅不纳税不纳粮不服徭役是祖宗制度!谁给的刘诺敏胆子,竟然敢擅改祖制!”

    晋王此刻是动了真怒!要知道,一旦这个政策施行,他损失的可远远不止两成税赋这么简单!那么多小民百姓为了逃避税赋将田土过名到他名下,就此一项他一年不知能赚多少钱!

    赵能宾回答道:“王爷,刘诺敏不过是个巡抚,他哪有这胆子。这明明就是陈大都督的意思!”

    一说到陈迪,晋王立马怂了。他坐到椅子上,面色归于平静:“既然是陈大都督的意思,你们按照他的章程来就是!”

    赵能宾开始煽风点火:“学生们跟官府多纳几成税倒是没什么。可王爷是太祖爷的血脉,何等尊贵的身份,今后要是跟那些种田、扒粪的泥腿子一样,亦向朝廷纳税实在是。。。。。。有失体统啊!”

    晋王跟陈迪虽然只见过一面,可他自恃自己是一镇藩王,与陈迪接触觉得这个人很容易相处,毕竟一见面就送给他边关马市贸易这份大礼。

    他想了想,说道:“本王自有主张,你们下去吧。”

    一众士绅退出王府,晋王立即起驾来到大都督行辕找到陈迪。

    “陈大都督,别来无恙啊!”晋王寒暄。

    陈迪倒是挺守礼制的,他下跪行礼道:“拜见晋王千岁千千岁!”

    晋王赶紧搀起陈迪:“大都督,你我是如亲兄弟一般的关系!今后见面就免了这套虚礼吧!”

    晋王虽是皇亲,可却是个没有实职的闲散皇亲。在陈迪这位手握天下兵权的大都督面前,他套起了近乎。

    陈迪问:“王爷屈尊到我这里,不知有何事?”

    晋王道:“咳,还不是因为刘诺敏那厮!这个酷吏,竟敢违背祖宗制度,让皇亲、士绅一体向朝廷纳税、纳粮!一到任就行此苛政,实在是不仁不义!”

    晋王这可是在指桑骂槐。他怎能不知新政的幕后支持者是陈迪?

    陈迪笑了笑:“哦?”

    晋王道:“大都督如今在朝廷一言九鼎。是否可以跟刘诺敏说一说。本王怎么说也是太祖爷的血脉,跟普通百姓一样向朝廷纳税实在是有辱皇统。”

    晋王正在说着,俞大猷走了过来。

    俞大猷朝晋王行过礼,对陈迪说道:“胡宗宪在大同裁撤卫所军遇到了麻烦。有几百个卫所军士闹事!”

    陈迪眉头一皱:“闹事?不是给胡宗宪留下了一千火铳手么?”

    俞大猷道:“是的!咱们的火铳手已经将闹事兵丁弹压!活捉了为首的一百多人。因为人数众多,胡宗宪不敢自作主张,所以差人将这一百多人押送到了太原府!”

    陈迪道:“胆敢反对新政者杀无赦!将这批人押到太原府最繁华的地段斩首!本大都督亲往监斩!命令太原府的大小士绅必须到场观刑!普通百姓亦可观刑!”

    陈迪转头对晋王说:“王爷,这些个闹事的卫所兵士实在该死,我请您瞧一出热闹。请您与我一起去监斩如何?”

第二百四十八章 杀鸡儆儆猴() 
晋王跟着陈迪来到太原府菜市口。

    历朝历代的城池,以菜市最为热闹。历代统治者斩决罪大恶极之人,必要选菜市口为刑场。这是为了震慑到更多的人。

    菜市口已经设起了临时法场。太原府的一众士绅被命令在刑场观刑。一众百姓更是将刑场围的人山人海。

    陈迪和晋王坐定。

    午时三刻已到,俞大猷请示陈迪:“大都督,是否可以行刑?”

    陈迪说:“且等片刻。”

    陈迪起身,对着围观百姓说道:“诸位乡亲。我是大都督陈迪!今天之所以要斩首这一百多大同卫兵丁,是因为他们对抗新政!诸位乡亲要问了,什么是新政?为何要推行新政?

    我想先问问各位乡亲,你们每年要向朝廷缴纳多少税赋?你们一定会回答,两成!大明税制逢五抽一,这是孩子都知道的事情。

    我要再问你们一句,你们可知道,大明税制还有一条,那就是皇亲、有功名在身的士绅可以不交税,不纳粮,不服徭役!这公平嘛?不公平!

    朝廷每年因为这一条旧制,损失的税银何止千万两?到了老百姓受灾的时候,朝廷却拿不出钱来赈济!

    诸位乡亲势必又要问了,大都督您今天斩的是大同卫的乱兵,跟旧税制有什么关系?

    我告诉大家,因为旧税制和旧军户制是当今朝政最大的两个弊政!

    旧军户制,是朝廷拨给卫所军田土。卫所军平时为民,战时为兵!可大明立国百年,卫所军制早已变了味!卫所军因为安逸的太久,疏于战备,战力羸弱。这才让鞑靼、倭寇有机会屡屡入侵我大明!

    本大都督来太原,只办一件事,就是推行新政!新政第一条,今后皇亲、士绅跟百姓一体纳税、纳粮!朝廷增加了收入,出现灾荒才能及时赈济,才能让受灾的百姓们活命!

    新政第二条,裁撤羸弱不堪的卫所军!让那些只会吃空饷,摆摆花架子的卫所军变成跟你们一样种田纳税的老百姓!

    这一百多兵丁,在大同卫闹事反对新政,本大都督就要让他们身首异处!

    胆敢反对新政者,就是跟朝廷作对,跟本大都督作对、跟飞虎军作对!一律杀无赦!”

    陈迪的话音刚落,一名百姓带头高声喊了一句:“好!”

    一众围观的百姓也跟着喊:“好!”

    俞大猷再次请示陈迪:“大都督,是否可以刑了?”

    陈迪高声道:“行刑!”

    俞大猷高声道:“大都督有令,斩!”

    “斩”喊出口,刀斧手们手起刀落,一百多颗血淋淋的人头落了地!

    晋王养尊处优,哪里见过如此血腥的场面。他一阵心惊肉跳!

    晋王也不是笨人,他自然知道刚才陈迪那一句“反对新政者一律杀无赦”也是说给他听的。他虽然是藩王,却无兵无权。陈迪这个活阎王连皇上都敢囚禁,自然也敢杀他!

    陈迪对晋王说:“王爷,我有个事情想问您。”

    晋王已经呆若木鸡,良久才反应过来:“什么事情?”

    陈迪道:“王爷是太祖爷的血脉。新政有益于我大明朝廷,王爷是否会支持新政?”

    晋王早就被陈迪这个活阎王吓破了胆:“自然,自然。本王将给山西的士绅做个表率,一定会带头给朝廷纳税纳粮。”

    陈迪又问:“王爷,我听说贵府有人强占了清徐府百姓的不少田地?我想一定是王爷手下的人瞒着您做的!您看这些田地?”

    晋王赶忙回答:“清退,一律清退给清徐府的百姓!这些事情都怪本王对手下人太过放纵!他们竟敢瞒着本王干如此伤天害理的事情!”

    陈迪让晋王吃了亏,自然要提醒他自己给他的甜枣:“王爷虽然今后要多向朝廷缴两成税赋,却得了边关马事这桩大生意。想必一定能把亏的钱补回来。”

    晋王换了一副嘴脸:“大都督这是说哪的话!本王是大明的藩王,肉烂了还在锅里!两成税赋给了朝廷不跟给自家一样么?什么叫亏的钱?依本王看不亏!这新政啊就是好!”

    陈迪大笑道:“王爷真是好见识!”

    陈迪带着飞虎军这支劲旅在山西强行推行完新政已经是嘉靖二十六年五月。

    这天,陈迪正在行辕书房听巡抚刘诺敏汇报山西藩库的事情,俞大猷和戚继光急火火的闯了进来。

    “大都督,京城唐大人那边有八百里加急的信!”俞大猷道。

    说完俞大猷将信交给陈迪。

    陈迪拆开信封,只见信中只有短短两行字:“严党正在私下串联,怕是有所图谋,请大都督速班师回京掌控大局!”

    陈迪心道:都说一山不能容二虎。严嵩这只老狐狸终于要发难了!

    陈迪对刘诺敏道:“老巡抚,山西的新政就全拜托你了!你早过了耳顺之年,却还在为朝廷奔走效命,朝廷绝不会亏待你!”

    刘诺敏道:“大都督这是说哪里话!分内之事而已!”

    陈迪嘱咐刘诺敏:“晋王、代王那边我已经通过气,这二人一定会支持山西的新政。我嘱咐你一句,推行非常之政,必要非常之手段。有些时候切忌心软!要杀一批人就杀一批人!要关一批人就关一批人!放心,我给你做后盾!”

    刘诺敏道:“下官谨记大都督教诲。”

    陈迪示意俞大猷和戚继光下去。

    二人退出后,陈迪话锋一转,推心置腹的问刘诺敏:“老巡抚,你是严首辅的门生。我且问你一句,若是严首辅反对新政,你会怎么做?”

    刘诺敏与陈迪相处了这些时日,知道陈迪是一心为了大明的朝廷和百姓谋福。他对陈迪早就有三分敬佩之心。

    陈迪问出如此尖锐的问题,他实打实的回答道:“大都督,说实话。官场之人,若不傍上一棵大树,在官场根本混不下去!历朝历代都是如此!像我自己,依附严首辅也只是为了能给百姓多办事。若严阁老明知新政有益却反对,那我肯定站在新政这边。以前如果得罪了严阁老,我肯定会丢乌纱帽。可如今不同了,有大都督在。。。。。”

    陈迪打断了刘诺敏的话:“有本大都督在,你的乌纱绝对不会丢!不但不会丢乌纱,你这样一心为民的好官,我还要大加提拔!”

    陈迪和刘诺敏一番谈话,他突然想通了。以前,他碍于严嵩党羽遍天下,不得不与之合作。可严党之中,不知道有多少人跟刘诺敏的情况相近。依附严党不过是权宜之计!是为了能在官场之中生存!

    既然这些人以前可以依附翟鸾,后来可以依附夏言,现在可以依附严嵩,那今后为何不能依附他陈迪!

    想通了这一点,陈迪心中道:“严嵩,义父!咱们父子二人撕破脸的时候终于到了!”

第二百四十九章 飞虎军万岁!() 
陈迪率飞虎军在嘉靖二十六年五月离开太原,开拔班师。

    嘉靖二十六年六月十二,北伐大军终于回到京城!王师凯旋,文武百官在首辅严嵩的带领下在德胜门迎接!

    飞虎军兵士们军容严整,刺刀如林,好不威武!

    大都督陈迪、飞虎军元帅俞大猷、第一师师长戚继光身着戎装,腰配洋刀,骑着高头大马在队伍的最前方。

    到达德胜门,陈迪下马,俞大猷和戚继光跟在他的身后。

    严嵩迎了上来:“大都督,万世之功,万世之功啊!此次北伐一举让北方蛮夷臣服,大都督之功,远胜于卫、霍!”

    内阁次辅蒋光亦拍起陈迪的马屁:“大都督威武!飞虎军将士威武!经此一役,我大明北方可保百年无患!”

    陈迪纠正蒋光:“蒋次辅,此次北伐不仅仅是要解决边患,更是要开疆拓土!我意已决,在草原腹地狼山设置北庭都护府!将辽阔草原并入我大明版图!”

    严嵩听陈迪如此说,心中生出了几分不满。开疆拓土是大事!什么叫你意已决?难不成我这个内阁首辅是个摆设?这么大的事情不经过内阁你自己就决定了?

    不过严嵩面上并未表露出任何不满。

    他道:“大都督,请入京吧?”

    陈迪点点头:“飞虎军将士听令,暂不回京郊大营,随本大都督一同入京,列队接受京城百姓的检阅!”

    啥时礼炮齐鸣,太常寺奏起大乐。

    陈迪对蒋光道:“蒋次辅,你去跟太常寺的人说,免了这靡靡之音般的大乐吧。”

    陈迪转头,命令俞大猷:“俞大帅,命令飞虎军的弟兄,唱飞虎军军歌!让我们的勇士唱着我们的战歌入城!”

    近万飞虎军兵士高唱着飞虎军军歌,排着整齐的队列,迈着整齐的步伐入城。

    “赳赳飞虎,赴我河山!

    血不流干,死不休战!

    东有大明,如日方升!

    十年国恨,沧海难平!

    天下纷扰,何得康宁?

    明有飞虎,谁与争锋!”

    道路两侧的京城百姓何时见过如此的一支威武之师?陈迪率领万余飞虎军深入草原腹地,大破十几万草原骑兵,这事情早就被京城茶馆里的大鼓书艺人编成了故事。在老百姓心目中,飞虎军就如那天兵天将一般。

    “咳,看见没有,这就是咱大明那支百战百胜的飞虎军!”

    “哈哈,我家那二小子可是飞虎军火炮营的兵士!”

    “真的嘛?那你可有福了!这一场胜仗下来论功行赏,你家里又能多上许多功勋田!”

    飞虎军的兵士们唱罢军歌,俞大猷高喊一声:“飞虎军万岁!”

    一众飞虎军兵士亦热血沸腾的齐声呐喊:“飞虎军万岁!”

    自秦始皇统一六国以来,万岁之称,只能敬用于天子。可今天飞虎军的一众将士却喊出了“飞虎军万岁”,这是对华夏数千年来皇权至上理念的挑战!

    一众百姓不知道皇帝长什么样子,他们只知道,自从大都督掌权,他们的税赋轻了,能混个温饱了。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以前没有飞虎军的时候,坊间传闻都是倭寇又攻破了沿海多少个县,鞑靼又南下掳掠了多少大明的妇女!可如今,有了大都督,有了飞虎军,大明的百姓再也不用受异族的欺凌!百姓们怎能不对陈迪,对飞虎军产生爱戴之心?

    一众百姓先是跟着飞虎军兵士们高喊:“飞虎军万岁。”

    不知哪个百姓,突然带头喊了一声:“大都督万岁!”

    士兵和百姓亦改口喊道:“大都督万岁!”

    这一天,“大都督万岁”的呐喊响彻京城!

    陈迪入宫,在内阁众臣的陪同下,和俞大猷、戚继光身着戎装到永寿宫见嘉靖帝。

    陈迪、俞大猷、戚继光并未卸去戎装、佩刀。

    陈迪走到嘉靖帝面前,跪倒道:“臣拜见皇上。”

    嘉靖帝坐在龙椅上,一脸阴郁。陈迪抬头一看嘉靖帝,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