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贾环重生复仇记 >

第61章

贾环重生复仇记-第61章

小说: 贾环重生复仇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吸引力,他们带着自家地里的特产,或是蔬菜,或是禽蛋,或是一些海边不容易长成的果子,食物,南北货,山中采集的山珍猎物,布匹,成衣鞋袜等等过来和这些渔民们或是以物换物,或是直接换钱,各取所需,什么都有,一时间也热闹的紧。

    最重要的是,海螺村这里直接在海边搭起了一个露天的集市,还不用交纳任何的税赋,这让所有人都很是欢喜,虽然省下的不过是几文钱的摊位费,可这对于一文钱都有可能活命的穷人来说,也是不小的好处了。

    贾训刚才已经兜了一圈了,该挑拣的也已经挑拣完成,今天不过是得了两个碧玺石头,还是那种不怎么值钱的类型,所以早早就收了工,在一边和村长说着话。

    “是啊,虽说不收摊位费看着咱们是吃亏了些,白忙乎了一场,可是只要反过来想想就满足了,这么多人在这儿交易,在咱们村子里买的吃食,吃的茶水,又该是多少钱?村民们不用出村就能换得所需这样一比,那就是沾了大便宜了。更不用说,因为这个,还总有那么几个附近的游医在这一日过来看诊所带来的便利,就更是实惠,村子里那些采集的药材能卖个好价钱不说,村人看病也不用往城里跑,省去了多少工夫。“

    这话却是,人集中的多了,很多原本从不会往他们这里来的人自然也来了,不说大夫了,就是那些烧陶的,买瓷器的,甚至是做砖瓦的,也来了人摆个摊子想要借点活,卖点东西,如此一来,每每到了收摊的时候,村中人总能买到一些便宜货不说,还顺带有不少村人还找到了零时的活计做,帮着搬东西什么的,挣一些小钱,这样的好处琐碎不起眼,却也实实在在的让村子边的更加繁荣了。

    “这都是你带来的啊,果然读书人就是不一样,对了,隔壁几个渔村的人来问,他们的孩子能不能送来咱们这儿读书,这事儿你怎么看?“

    “哦?这么远,难不成每天送来?“

    “和你们家兄弟以前一样,隔一天来一次。只是这束脩,只怕是未必能收到,就是有,也少的可怜,毕竟他们不是咱们,这些日子靠着运气得了意外之财的毕竟是少数,也没有那么多荒地可以收拾。这一点我有点难拿捏,怕村子里人不高兴呢。“

    “大家都不容易,既然他们有心上进,村长,帮上一手总是不会差的,都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知道这些孩子里,未来哪一个会不会出什么大人物呢,就是没有,结个善缘也是好的。这束脩的事儿,不说出去就是了,毕竟和咱们村子里孩子读书孩子时间差太多,孩子们也不会在意的。“

    “这话在理。“

    “若是遇上风霜雪雨的日子,村子里住不下的话,实在不成,咱们村子那个山洞还空着呢,那地方收拾了,也算是冬暖夏凉的,给那些来读书的孩子借宿也是可以的,最多不过是给点吃的,一点子小钱,村子里也不在意,咱们又不吃亏。都是靠着大海吃饭的人,谁和谁不一样呢。“

    村长听了这话,点了点头,

    “行善积德总是好的。“

第97章() 
海螺村是真的发达了,那不大的海滩之地,如今早就没有了多少空地,房子接着房子,都是正经的大宅子,街道一铺上了碎石子,碎砖头,压实了,还在街道边上种上了好些枣树。让这一片住宅地干净整齐的让人艳羡,简直就不像是寻常村落,到有了几分城镇的风貌。祠堂,龙王庙门口或许是唯一还保留着大块空地的地方了,毕竟这里是祭祀等全村集合商议大事儿时候的必要场所,不留下足够的地方,实在是不成,可就是这样,这龙王庙边上也搭起了一个固定的戏台子,逢年过节的,这里就会请戏班子来,这几年就是其他村子的人也知道了这个事儿,总有人赶过来看热闹。

    临近出村口的地方有五六个铺子,地方不算大,却是整个村子作坊集中地,那什么油铺,什么杂货铺都在这里,是往日村中最热闹的地方,恩,这个集市的时候除外,那个时候海滩边上最热闹,人来人往,三五十个地摊,足够让海螺村的人流直接上涨三倍了。

    村子里甚至有人想着是不是应该在村子里再建一个客栈什么的,不用太麻烦,只要是罩房一般的屋子就成,隔得稍小些,屋子里一张床或是火炕,加上一个桌子,两把椅子,估计就能行了,毕竟来这里的人都是穷人居多,太好的屋子也没人要,若是这样,寻常宅子的宽度,一排直接就能□□间来,不用厢房的话,寻常三进的宅基地,绝对能收拾出四排屋子,正紧客栈用的整上三排,那可就是近三十个屋子,最前头大门处在收拾利索了,对外开门做个饭馆,茶馆的,还能整出厨房和自己住的地方,那样一算,这一点子宅基地的地方,可真是能挣不少钱。

    集市什么的时候就不说了,那些渔民们不住,那些卖茶叶的,卖瓷器的小商小贩总要住的,比借宿在村子里总要方便些,这生意就是再差,那一日一半总能住满,其他的时候,这往来的人员如今也不是以前那样一年没几个人的情况了,总有商贩往来,收货的,卖货的,还有其他原因的,比如村子里有了读书人,那些周边想要科考的童生们的拜访抄书什么的,总也能有个住宿的地方。

    一个小小的渔村居然也要盖起一个客栈,这在其他地方或许简直就是个笑话,可在海螺村还真是可行,村长和贾训无意中那么一说,就是贾训也感觉实在是很需要,因为如今因为这个集市等缘故,整个村子各家人家,几乎每一家到了月底总有人来借宿,一次两次的倒是没什么,可次数多了,也总有人家不愿意的。若是能有那么一个客栈,那真是方便了双方不少的事儿,连带着那些来做小生意的人也有了正紧吃饭的地方,而不是干啃硬饼子了。

    “村长,我瞧着若是继续这样下去,或许有一日咱们这海螺村哪一日就成了镇子了,若是这样,您这个村长岂不是就有当镇长的一天了?“

    贾诩这话有几分玩笑,可听到村长的耳朵里,却觉得分外的顺耳,他就是这么盼着呢,如今刘典吏已经升到了典史了,正一心往县尉的位子爬,都是差不多年纪的人,也没差几岁,他看着人家这样的有上进心,难道就能不心动?只是他没有什么路子,也没有什么门道,更说不上前程罢了,可若是这村子真的升上去了呢?那岂不是就是现成的官路?即使这实在是称不上官,连个正紧的位置都不是,可到底也是属于受人尊重,在县衙有点地位的那种不是。看看没回大人请乡老什么的过去说税赋的时候排的位置,那妥妥的镇长的位置就是在最前面的,他能不眼红?

    “若真是这样就好了,那说明咱们这村子是真起来了,可惜了,如今咱们这儿样样都不周全,学堂是有了,却只是蒙学,还只有一个,庙宇也有了,却少了点,也就一个,街道更是谈不上,商铺更是只有那么几家,人口更不用说了,差了老大一截,想要变成镇子,就是再努力,没有十年,只怕是做梦都没有个影子。瞎想罢了。“

    贾训一听这话心中就是一惊,若是没有想过怎么知道这升级成镇子需要些什么东西?听听这村长念叨的,哪一样不是在点子上,可见自家这村长也是个有点野心的人物呢,往常还真是看不出来,不过有野心未必是坏事儿,只要是往好里折腾,有野心的办的事儿总比没野心的人多。

    “好歹这集市是有了,这可是最难的,其他的时间长了总能起来。人口这个没法子,谁让咱们原本实在是人丁少的可怜呢,就是再怎么努力,如今也就是这样,想增加也要看天意。至于其他,咱们也不缺地,好生规划了,还能少铺子?这样,改明儿,我家在村口那里也买下点地,开个铺子,不开别的,就弄个书肆,弄点笔墨纸砚的,不求能有多少出息,好歹也算是撑起了一个场面来。“

    虽然贾训感觉这事儿却是没几分靠谱的,可是不代表他不愿意帮一把,再说了这弄个铺子也不是太麻烦的事儿,按照这村子里如今的地价,人工,整起来也不过是三五十两银子的事儿,这个钱,对于如今的贾家来说真是不算多,只要办好了,即使生意未必能挣什么钱,好歹也是一份产业,说不得以后就能让老三过来好生看着,当做未来娶妻之后小家挣钱的一门重要营生呢。

    贾训的支持村长很满意,点了点头说道:

    “恩,这也好,咱们这儿读书的娃子是越发的多了,兴哥儿到底是秀才,比边上其他村子的夫子总是要本事些,来求教的人也多,你这里整好了,娃子们以后读书的事儿上也便利些。“

    说起这周边学子的事儿,两人越说越是热乎起来,因为这海螺村两代夫子都是有功名的人,这让海螺村的蒙学在这附近一片很是有些名声,就是那几个老夫子自己也常让子弟过来求教卫夫子和兴哥儿有关于科举的事情,那些老夫子自己没能考上秀才什么的,一来是因为年纪实在是大了些,二来则是因为书籍的缘故,他们没有贾训那样的本事,能从书香人家,甚至是书院中借来书籍抄录,更没有抽奖系统给出全套的史书什么的,自然见识学识上都差了一等,如此屡屡没能考上也是情有可原,如今知道这海螺村的几个秀才书籍极其全,不来想法子凑上好些那才是怪事儿,即使他们自己已经年纪到了,不求上进了,那也要为子嗣考虑不是,能让自家孩子比自己更出息,是个当爹妈的就不会放过。所以这来海螺村的读书人还真是不少呢。

    “我说,二子,我听兴哥儿说,你明年要去京城游学?“

    说道后来,村长敲定了有关于书肆的事儿之后,猛地又想到了另一个事儿上,在距离卫夫子出去将近一年之后,贾训也开始准备往外走了,这让村长很有些担心,生怕自家村子里好不容易出来的老爷,一个个都离开了村子,不再回来,最关键的是,没有了贾训,这集市是不是还能继续?没有了集市,那这村子还能不能这么热闹?

    “那里是什么游学啊,只是去看看,卫夫子来信说要带我去参加几个文会,好认识些京城的读书人,毕竟明年八月我就要准备乡试了,早一些做准备总是好的,即使我自己也知道,明年能考中的机会不大,可到底总要去试试的。放心吧,我最多两个月就回来。京城离着咱们这儿又不远。“

    他这一说,村长总算是放心了,转头又问道:

    “卫夫子哪儿可好?这一家子都搬过去了,如今这宅子都是在咱们帮着看护,也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回来。“

    “估计短时间不会回来吧,毕竟这是在别人家做活,总要听别人家的安排不是。“

    有心说,卫夫子若是混的好,考上进士,或者寻到门路做个官什么的,或许一辈子不到致仕都未必回来了,可一想村长对卫夫子庇佑村落的期待,就怎么都说不出口,致仕寻了个理由借口让村长安心。

    而贾训自己,一提到卫夫子,忍不住就要想到贾家,心中又是一阵的激荡,他这一次去京城,卫夫子说就让他住在他家在贾家族学的屋子里,安全不说,还免得他在外头住着花钱,还能在那里读到贾家族学中的书籍,一举三得。这安排不能说不好,简直是很周到,只是如此一来,这或许是他在这个世界重生之后,第一次住进贾家的地方,他心里能没有半点波动,那才是不正常呢。

第98章() 
贾训这一次进京,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了,身量高了,人长大了,这些且不去说,十年的时间,虽然不至于沧海变桑田,却也足够一个贫寒之家成功的翻身,像是贾家,在贾训和兴哥儿在加上日渐长大,已经成了大小伙子,能为家里做出贡献的小三三人的努力下,百亩中田,六十五亩坡地,二十亩枣林,还有一间书肆,已经足够他们称之为一声小地主之家了。

    虽然这个和其他真正的乡间大户比起来还十分的不足,寻常能被人称之为地主的,多半都有一二百亩中田,可谁让他们家还有两个秀才呢,如此一来,往上提一点地位也是有的。

    也因为这样的田产,贾家的日子很是好过,这让贾训在前往京城的时候,家里能给与的支持也多了几分,不说旁的,单单是齐氏就给了二十两银子,兴哥儿又另外给了五两,就是这些让贾训在京城呆上一个月那也是足够使唤的了,更不用说他自己还有不少的私房,从自家媳妇那里取了十五两,另外私藏的空间里还有将近二百两,这样一加,贾训自觉底气还是不错的。

    有了这份底气,这才是贾训能有那样的勇气重新走近贾家,近乡情怯,往日他总是站在远处观望,如今终于能近距离的好好看看这个原本的家族,去看看在他的那一次举动之后的贾家,是不是有了新的起色,当年的家族之情虽然淡薄,可那养育之恩,教导之德他却从没有回报过,虽说那一封信似乎已经起了很大的作用,可毕竟不是亲自出手,总觉得和那个家牵扯依然还在,他如今有了新的家,有了新的父母亲人,也想还上因果,了断一番,再一个,他也想看看,能不能寻到机会让自己放下那份仇恨和执念,让他好轻松的走属于自己的人生,王夫人,这个人纠缠了他两辈子,实在是有些不划算了,特别是在他如今眼瞧着前途不错的情况下,该放下的也该放下了。

    贾训是个很有打算的人,毕竟阅历放在哪儿呢,他知道像是他如今这样的身份,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为了过去的仇怨毁了如今的生活,那才是大大的傻子,像是他这样的,如今就该好好的走文人的路子,即使如今的身份不过是寒门士子,可这要说起来,除了一开始艰难些,后期只怕比寻常勋贵武将人家的孩子走文人的圈子还更容易些。所以他很珍惜如今得来不易的身份和机会,这可是他十年努力的成果,虽然没有什么得力的帮扶,却也没有人阻拦,等他考上了举人,走过了最初的那几个关卡,即使未来想要位极人臣不可能,可谓自家换上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