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贾环重生复仇记 >

第3章

贾环重生复仇记-第3章

小说: 贾环重生复仇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有人都立马上了船,开始奋力的往贾环这边划。

    “二子小心些,看看他死了没有,小心伤着你。”

    “二子,要是死了,赶紧抓住了,我们就过来,别让他跑了。”

    “快,加点力气。。。”

    众人拾柴火焰高,才一会儿的功夫,贾环合着村中人的力,就将那海猪拖上了最大的那一条船,他自己也爬了上去,喘着粗气,眼睛亮闪闪的看着那硕大的海猪,边上三哥还用力的拍着他的肩膀,高兴的大笑。

    “好小子,亏得你眼睛尖,不然这么好的东西可就飘走了,没说的,这一回你家必定分最大的一份。”

    这样的肉食村中人必定都不会落下谁,即使没人过来出力,也多能分上一些吃,毕竟这是不能卖钱的肉,没什么太多的利益纠葛,不过也有自己的规矩,谁家发现的,谁家出力最多,那都是要搞搞清楚的,有功的自然就会是最大的一份,不然以后别人谁还会用心不是。

    听到三哥这么说,别说是贾环了,就是边上的兴哥儿也大笑起来。原本自家屋子不能住了,要住到山上的山洞里去,这让兴哥儿很是难受,只觉得自己没有能撑住这个家,越过这日子越发的艰难了,可不想一下子倒是时来运转了,有了这么一头海猪,分上最大的一份,不说别的,自家这半个月甚至是近一个月的吃食是不用担心了,这节省下的银钱粮食,存着过冬就有了保证。这能不让已经是一家之主的兴哥儿高兴嘛。

    看着还喘着粗气的弟弟,兴哥儿忍不住伸出手去狠狠的揉了揉他的脑袋,这弟弟如今已经能帮着分担他的重担了,这让他真的很高兴,很有松了口气的感觉呢。

第6章() 
船还没有靠岸,沙滩上,村中杀鱼最是利索的老张头就已经很自觉的将解鱼的东西都放置妥当了,甚至还有两个没赶上上船过去拖海猪的汉子,急匆匆的走进了海水中,不用这船上的人下水抛缆绳,他们就一人一边将船快速的往岸上拖了。还有两个更是直接跳上了船,用手里拿着的绳子开始捆海猪,好方便一会儿往船下搬,这一个个的都不用人招呼,就配合的分外的默契,看的贾环都有些傻眼。

    不止是如此,这老张头这边刚划开海猪的胸腹,渔村中的各家媳妇,就已经拿着木盆,木桶什么的凑到了老张头的身边,一个挨着一个的将自家的东西放好,而这排队的先后也很是讲究利索,按照渔村的规矩,这是绝对要按照出力多少来分的,自然齐氏就成了这分肉的众人中的头一个,让不少人看着都有些眼红羡慕,可这也仅仅是羡慕,这规矩不知道用了多少年,各家早就习以为常,成了潜意识中最可靠,最公平的规矩,是没有任何人会破坏的,说一句不好听的,今儿你破坏了这规矩,明儿要是你被人抢了头筹呢?你可甘心?

    一头海猪,足足有四五百斤重,就这还不是最重的,属于海猪中比较苗条的类型,可即使是这样,村中总计不过是十来户,每一家也能份上四五十斤的肉了,这如何能不让人欢喜,特别是在这样已经进入秋日,渔民们开始担忧冬日果腹大事儿的时候,这绝对是一剂难得的强心剂,让各家都有指望能过个好年了。

    贾环一家因为是贾环第一个发现海猪,又是第一个冲到海里,避免了海猪随着海流飘到别处,所以家中分的是最多的,足足分了有近百斤的肉,这让一家子人都高兴的见牙不见眼了。更不用说这百多斤的肉里,好大一块是就在海猪皮下的那一段,最是有油水,熬制出来,能让他们吃上好些时候的荤油,这对于往日没什么油水的人家来说,再是看重不过了。还有那海猪皮又有村中会做皮料的人应承,贾家能分到一双皮靴子,更是让兴哥儿高兴的不行,海上人家每每出海,都是光着脚丫子,就是冬日也一样如此,所以这渔村中鞋子那是最最奢侈的东西,是各家往日能省则省的物件,贾家这样贫寒的人家更是如此,家中除了几双草鞋,就在没有像样的鞋子了,如今妥妥是第一双啊。

    等着肉抬回到山洞中,兴奋不已的齐氏都顾不上收拾这山洞的事儿了,第一时间就开始猪盐,准备用盐腌肉,好保证这肉多吃一段日子。贾环看着齐氏忙乎,自然也跟着想帮忙,不想才走了两步,就被小三一把给拉住了。

    “二哥,这个扇贝你怎么用?”

    贾环回头一看,呵,自己还真是忘了,今儿自己下海本是去捞扇贝的,这二十来个扇贝可是自己辛苦了好久的东西呢,怎么就愣是忘了呢,这肉居然就有那么大的吸引力。

    贾环忙放下旁的事儿,翻出一个盛水的东西,将那扇贝放了进去,有下了山一次,盛了些海水过来,将那扇贝养了起来,因为这海猪的事儿,那两个来帮忙的汉子这会儿也回家去了,吃饭什么的,有什么比得上自家分到肉重要呢,这会儿各家指不定都忙乎着煮肉呢,既然这样,这扇贝还不如先养起来,一会儿看情况再说。自家又不是不会吃,还怕吃不完?

    “兴哥儿,这五斤肉你拿了给你舅舅家送去,让你舅舅家也吃上些你们的孝敬,另外再装上二十斤,你带着过去让你舅舅带着去村长家,看能不能换回点米粮来。”

    前头就说了,这海猪外头的不认识,所以没人买,其实这不仅仅是不认识的问题,还有一点就是这东西毕竟是海里的,肉腥味比寻常陆地的要重,寻常做菜不得法的人家,即使贪便宜买了,也往往做的吃不下嘴,如此一来,自然是没人要,这海猪即使再稀奇,也不值钱了。

    可是这毕竟是肉食,用些重料,也能勉强入口,所以那些贫寒的,又是靠着海边的人家,还是很喜欢的,像是齐氏的娘家,离着这村子不远的另一个小村中,虽然不是渔村,也有些坡地可以种植,可毕竟也是穷人,又常年来往海边渔村,自然是知道海猪这东西的,有这样的肉食过去,他们也能勉强做炖荤腥。

    也因为这样,所以就是在不值钱,这东西多少也能换点主粮回来,在齐氏心里盘算着,怎么也能一斤肉换一斤米回家,一斤米不过是十文上下,而外头一斤猪肉多少钱?那可是二十多文,是米粮的两倍,自家这肉再不济,一半的价格总是能顶的上的。

    不单单是齐氏这么想,兴哥儿听了母亲的话,微微一愣,立马也反应了过来,乐呵呵的开始装肉,若是真的能换回二十斤米粮来,添上海猪肉,加点野菜什么的,那可就能让家中一个月都吃上饱饭,这可是自打爹过世后,最好的日子了。

    忙乎了一整天的兴哥儿立马一点疲惫的样子都没有了,快手快脚的收拢了肉,放到了木桶里,用扁担那么一挑,快步就走出了门。

    贾环忍不住看看外头的天色,这大哥是存心的去舅舅家吃饭的?这送五斤肉,这是准备吃回几斤?

    当然这也就是心情好,胡乱想想,放在现实里头,两个村子隔着不过是半个时辰的路,或许一会儿自家大哥还会回家吃饭的,想到这个,贾环立马加快了动作开始收拾起来。

    他外出下海的时候,这石洞中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石台变成了石床,木架子床也重新搭了起来不说,就是靠近洞口的地方,也已经垒砌起来一个简单的石头灶台,这会儿正呼呼呼的煮着盐,还有洞口,也已经扎上了门,虽然不过是将山下自家那草房子的门搬过来扎紧了用石头顶住,可到底也给了人不少的安全感,如今能忙乎的也不过是剩下些归拢东西罢了。

    不过越是琐碎做起来就越是花功夫,等着齐氏好容易将需要的盐煮好,准备收拾肉的时候,贾环才堪堪的收拾妥当。而这个时候,那快手快脚不知道是不是一路跑着来回的兴哥儿也终于回家了,一家子人总算是能团圆的吃上一顿饭了。

第7章() 
兴哥儿回家的时候,那真的是一路哼着歌回来的,不过是跑了一趟,二十斤的海猪肉就换回来二十斤的粮食,这在他们家那绝对是难得的喜事儿,若是在加上今儿他跟着出海挣得钱,还有家中的余粮,怎么也有三十斤了,加点野菜,加上家中这海猪肉,一家子就有了足足一个月吃饱饭的可能,这怎么能不让他高兴。虽然说如今已经是九月底,眼见着就快冬天了,他还要想法子凑冬日的过冬粮食,可是好歹比前几日那怎么都寻不着法子的时候好了很多,负担也轻了好些,若是能节省些,这些粮食怎么也能吃上一个半月,如此一来,这一个半月里自己就是打零工,也能挣下好些钱粮来,熬到一二月份就有了指望了。

    再想想自己送肉去舅舅家,舅舅家的人那一脸的欢喜,也让他高兴的很,自打爹出了海难之后,若不是舅舅家接济,自家怎么也不可能熬过最初那段最艰难的日子,而如今总算是能回报上一二了,他心里自然也感觉舒服了好些,即使是亲戚,可这人情债从来都是最沉重的负担。

    “二子,也就是你眼尖,这次可是办了件大事儿了,这一整头海猪分下来,咱们村子里不知道多少人家受益呢,小苗家就剩下她和她奶奶两个人,日子最是难过,前阵子听说王奶奶连野菜都有些吃不下了,身子可见是虚的不成了,如今村子里分肉,总算是能喝上几口肉汤养养身子了。”

    齐氏一边给孩子们盛海猪肉野菜汤,一边开始唠叨村子里的事儿,虽然他们家穷的连屋子就要倒了都没法子修整,可真说起来还不算是最穷苦的人家,还有一家比他们家更难,那就是刚才说到的小苗家,家里的男丁三代都出海遇上了海难,连小苗的娘都病死了,只剩下一个五六十岁的老太太和一个十四岁的闺女,靠着挖野菜,织布卖钱艰难的活着。那房子更早就没了踪影,只寄住在村中的龙王庙里头的一间偏殿中。

    说起这个,齐氏也想叹气,或许是同病相怜,或许是能看到别人比自己还不如,让她心下对如今的生活稍稍多了几分安慰,或许别的,人总是复杂的,不管是哪一个原因造成的,这会儿齐氏即使住在山洞中,却依然带着几分骄傲,给村子中的其他人,特别是最困难的人家带去生机的是自家的儿子,这让她有一种自豪感。

    “小苗他们家这次分了五十斤肉呢,也是村里照顾她们,用油膘少的由头多给了些,其他人也没什么可说的,两个妇人,又不是要出大力的汉子,少些油水也没有什么,肉才是实在能填肚子的东西,这两口人就是可劲的吃,也能吃两个月了。加上小苗那孩子勤快,早早就备下了好些菜干,还有王奶奶织布换的米粮,今年冬天是不用愁了。”

    说起这些肉的事儿,齐氏眉眼都是笑容,指着一边木桶里腌着的肉对着兴哥儿说道:

    “看看,老大,去了油膘,足足还有五十斤上下的肉能做腌肉,十多斤的油膘,也能熬出□□斤的荤油来,就凭着这个,咱们两个月不用愁了,省着些,混着熬肉粥,家里也能吃两个半月饱饭。”

    她这么一说,兴哥儿忍不住也多看了几眼,比他原本预想的还要好些,这可真是高兴事儿,原本还想着这海猪听着重,可是内脏也多,去了内脏之后再分,自家能有七八十斤就不错了,去了送舅舅家的,换粮食的,油膘什么,能剩下三十斤做腌肉就不错了,却不想这一次村里人着实客气,居然给了这么多。转头一想又明白了,估计是村子里知道自家如今困难,所以特意多给了些。倒是有盛了人情。

    “多了些。”

    兴哥儿也不是个会说话的人,嘟囔了几下,也不过是说了这么一句,好在家里人都知道他的性子,也不多说什么,贾环那更是权当自己是个观众,喝着有些咸腥的肉汤,不住的低头想还有什么可以挣钱的东西,这家实在是太破了些,看看这床上的东西就能看出一二,连棉被都只是薄薄的一层,褥子更是稻草占了大半。这冬日可怎么过呢。山洞门口虽然有门了,可到处漏风的很,又是在半山腰,风比平地更大,唯一的法子就是多点火堆,可是这附近砍柴也不是很容易,石头的山多,有树木的少,能长野菜已经很不错了,不用指望有多少树木可以提供不尽的柴源。

    想到这里,贾环忍不住想到了上一世,那个时候,因为他是庶子,因为姨娘受宠被王夫人嫉恨,所以常常有该有的份利被克扣的事儿,特别是那一年,父亲贾政去了外头做官,家里连个能哭诉的人都没了,王夫人做的越发的明显,冬日里连该有的炭火都苛扣了去,即使姨娘去吵闹,最后分来的也是最劣质的炭,一点燃就是满屋子的烟,后来实在是没法子了,还是舅舅赵国基想法子弄了点上好的无烟石炭来,那东西虽然有股子味道,还要时常通风,不然容易中炭毒,可毕竟便宜,听说最便宜的一种石炭只要一文钱一斤,比柴火都低贱,是寻常百姓们冬日里最常用的保暖的东西。

    贾环想到这里忍不住抬头看了看这山洞,就这时时漏风的地方,中炭毒什么的,那是基本没可能的,若是这样,一文钱一斤的石炭,他们也是能用的,在靠近门口的地方点燃,这山洞必定能暖和好些,而且这石炭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不容易熄火,这可比柴火更实用。

    只是这东西这边不知道哪里有的卖,他一个孩子,从没有出过这个渔村还真是不知道,或许自己该出去走动走动?镇子上是不是会有?

    正想到镇子上,不想也正听到兴哥儿在说起这镇子的事儿。

    “娘,我和三哥他们说好了,明儿开始去镇子上找活干,若是不成就去县城找,趁着天还没有太冷,多干些时候,挣钱好买米。再不成跟着他们去县城西面山上砍柴也是不错的伙计,那边有个书院,好几十个读书人吃饭,每日都要用不少的柴火什么的,就是帮着搬运东西,也能得些赏钱。”

    书院?这个次贾环听到了耳朵里,不由自主的想起了贾家的家学,还有他后来独立之后看到的其他正经书院,心下不由有些嗟叹,贾家败落早就有了征兆,看看这家学的样子,就知道不是可以传家立世的样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