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明末当皇帝 >

第91章

重生明末当皇帝-第91章

小说: 重生明末当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后大大咧咧的对朱由校问道:“今天皇城有内市,下午我们要过去买衣裳,皇帝你去不去啊?”

    “你们去吧!朕下午还要处理一下商务。”朱由校在中间坐了下来,十分豪气的说道:“内市一个月也就三次,你们喜欢什么就买,不用给朕省钱。”

    “那可不行,皇后姐姐说了,过日子还是要精打细算的,现在财政还缺钱呢!”段月瑶学着张嫣的语气头头是道的说道,那可爱的模样倒是把他们逗笑了。朱由校心情大好的把段月瑶揽在怀里,在她脸上亲了一口,笑道:“很快就不缺钱了。”

    “哪里又有进账了?”张嫣问道。

    “私盐啊!关税啊!这些玩意都是钱啊!”朱由校兴高采烈的说道,京营再随便编练几个月,初步就有战斗力了,到时候轮流派出去武装缉私,还会怕没钱?

    私盐现在越来越猖獗,百姓、权贵大量参与其中,现在几乎是公然从漕运河道贩运到各地。朱由校之前不管,不代表他看不见。

    北直隶‘关税’征收不到一个月,也出了幺蛾子。毕竟平原地区,不一定非要走官道,这让北直隶境内出现了不少‘走私商品’。

    这些都是问题,都需要解决。

    想到京营的编练进度,朱由校不由高兴不已,手上习惯性的左拥右抱,将三女轮番搂进怀里,又惹得她们一阵娇嗔,着实艳福不浅。(。)

    p:第二更到!

    。。。

第163章:土地兼并() 
ra;到了下午,一群女人跑去内市买东西去了。乡下每逢初一十五赶集,宫内也有这样的商业活动。每个月有三次内市,不过所卖的东西,多是贵重物品。后宫的宾妃们,是支撑内市的主要购买力。

    朱由校的女人不多,但是便宜老子,还有万历帝的宾妃还有一群,现在都是好吃好喝的养着。整天也不用做什么,有时间也有银子,就如同后世的中国大妈一样,经常聚在一起搞各种活动。

    宫内的改革可以说是最先开始的,冷宫这种玩意也被朱由校给撤了。冷宫内的前代宾妃们都换了住处,安排了人伺候着。零花钱更是少不了,每个月最少都有五百元的零花钱。宾妃数量实际上并不是很多,所谓后宫佳丽三千,只是一个虚数。

    后宫宾妃不缺钱花,又有大把时间,相互之间也没什么好争的,这日子就过得很开心了。太监宫女也不缺钱花,日子自然是过得很开心了。

    要说皇家的开支,朱由校显然是十分大方的。不像历史上,明末皇帝省了又省,省那么点钱又有屁用。

    尽管开支较大,但是相比国家财政来说,真的是九牛一毛。

    女人们都去逛市场购物了,朱由校则在养心殿召见了张恒升。这是一个看上去五十多岁,黑黑瘦瘦的一个家伙,双眼却是闪烁着一层精光,隐隐给人一种机敏的感觉。

    “草民张恒升,叩见皇帝陛下。”张恒升见到朱由校,立即跪下叩拜,心中有一种难掩的兴奋。干了这么多年的掌柜,没想到竟有被皇帝召见的一天。若是以前,他们这些高级商业人才,未必会把皇帝看在眼里。毕竟皇帝看上去确实是至高无上的,但又不会拿他们怎么样,最重要的是皇帝没钱。

    可如今不同了,自从新君登基。新君开始发展皇家资本。逐渐展露出了令人生畏的恐怖獠牙。

    商人不仅将面临皇家资本的威胁,而且皇帝手上有了钱。

    “平身。”朱由校挥手道,让人给张恒升搬了个椅子,还给他上了茶。这不由让张恒升感觉受宠若惊。显然皇帝的威信,并不是通过训斥小学生一般对待臣工就能树立的。人与人的交际,还是讲手腕的。特别是对这些商业人才,真心不好招。很多商人手下的掌柜,是好几代人雇佣关系。

    这些有丰富经验的高级商业人才也不缺钱。真要是在皇帝这个东家手下干得不爽,人家大可以撂担子不干了,此次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皇帝也拿他们没辙。

    张恒升受宠若惊的座下后,朱由校微笑的问道:“听说张掌柜,以前做了多年的粮行管理和生产统筹?”

    “启禀皇上,草民管理农业生产统筹已经快三十年了。”张恒升回答道。

    “经验丰富啊!不知你对当前皇家农业公司的发展可有什么更好的看法?”朱由校对你张恒升问道。

    张恒升知道自己的考验来了,连忙快速的组织了一番语言,积极的回答道:“草民以为,皇家农业公司当前的经营模式是非常好的。把那些无事可做的闲散人口组织起来生产建设,安民方面起到极好的效果。同时扩大了农业产出,还能修缮大量基础设施。”

    朱由校点了点头,心情大好。张恒升一番马屁算是拍对了地方,人都爱听马屁,只是看拍在什么地方。正好皇庄制度是朱由校设计的,张恒升一番马屁可谓挠到了痒处。

    但只会拍马屁,显然还入不了朱由校的法眼。张恒升很快话锋一转,说道:“不过草民以为,农业公司还有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的获得更大的盈利。”

    “说说看。”朱由校点头鼓励道。

    “如今皇庄的经营,种植的多是粮食,比较的单一。我们还可以因地制宜,优化一下结构。例如那些沙地。我们可以用雇工的方式,以最大的效率种植红薯,不管是加工成饲料还是加工番薯粉,都是可以的。这些沙地分给农户,就算是多分一些给他们,但他们劳作压力也很大。特别是在番薯采收的时候。”

    “再则,公司可以扩大雇工种植的面积,不仅可以种植粮食,还能在北直隶各城镇周边都开辟蔬菜种植基地、果园,还可以雇工种植棉花。再有就是一边完善水利,一边还可以加大育种和施肥的力度,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就这些吗?”朱由校有些失望,怕是下面的业务员都懂这些吧!张恒升见皇帝不太满意,沉吟片刻说道:“大层面上来说,真正暴力的,就是垄断经营。皇庄如果能兼并北直隶其他土地,那么整个北直隶的农产品定价都是我们说的算,那才是实打实,而且长期稳定的利益。”

    谈到了垄断,朱由校顿时精神起来。他要的总经理,就是要大局上能看得清。

    “皇庄如何才能兼并土地?”朱由校问道。

    “税收。”张恒升腹黑的说出了这两个字,接着说道:“北直隶很多自耕农都希望并入皇庄,对于这部分自耕农,并入皇庄只要交一成的产出,就会打消他们的顾虑。而对于那些地主,我们则用税收来对付。同时若能收复辽东,也可以用市场方式排挤那些地主。”

    辽东能收复的话,就有大量的土地了。到时候一雇工方式生产商品粮什么的,只要把北直隶的农产品收购价压低,那些地主的农业生产利益就很低了。到时候就会选择抛售土地什么的,进而被皇家农业公司兼并。

    “那土地入股怎么样?”朱由校提示道。

    “土地入股?”张恒升楞了一下,随即眼前一亮,拍手道:“妙不可言啊!若是以土地入股来进行兼并,那么根本不需要花钱购买土地。只要我们拿到了土地经营权,分多少钱给他们都是我们说的算。只要全面兼并了北直隶的土地,农产品定价就全是我们说的算。”

    “嗯!不错。现在皇家农业公司总经理一职还空缺,就由你来担任吧!只要做出成绩,朕不会亏待你的。”朱由校满意的做出了任命,这张恒生显然是个黑心的家伙,用他来对付那些地主是最合适不过了。

    至于垄断经营的暴利,显然不太可能存在。农产品价格绝对是要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的,张恒升就算想黑心也得过朱由校这关。

    粮食供应是要稳定价格的,不过一些普通百姓不太必要的农产品,那就可以搞暴利一些。

    “谢皇上隆恩,草民定当鞠躬尽瘁。”张恒升激动的拜了下去,当上总经理意味着什么,已经不言而喻了。

    “嗯,你去忙吧!”朱由校点头道。

    “是,皇上,草民告退。”

    打发走了张恒升,朱由校让司礼监拟了委任书发了下去。

    “兼并啊!这条路也不知道是对是错。”朱由校站起身走出养心殿,不由感慨了一声。土地兼并的优点和缺点都是有的。操作不当的话,下面就要乱。到时候不是闹农民起义,而是闹工人革命了。

    土地大量兼并后,农产品一旦高度商品化,人口自然大量集中到了城镇当中,开始从事工业建设活动。

    要是到时候农产品跟不上,工人饿了肚子,自然就是要工人革命。

    不过人口一旦大多数集中在城镇,那么一个国家能抽调的力量就相当恐怖了。

    张恒升的任命很快就到了,在张恒升正式上任后,皇家农业公司的运行效率,顿时上了一个台阶。从事将近三十年农业生产统筹的张恒升,显然拥有十分丰富的管理经验。

    尽管提出扩大雇工经营的生产面积,但是皇庄还是要继续在北直隶继续搞的。张恒升十分清楚,皇帝首先要的安定百姓。

    开放土地入股、改良盐碱化土地的工作,也在张恒升的主持下迅速展开。

    土地入股政策开放后,大量自耕农纷纷将土地并入皇庄。并入皇庄后,每年可以拿到盈利分红。安置的情况,则有三种。一种是进入皇庄当佃农,一种进入城镇当工人,还有一种就是领取一笔无息贷款,去做小生意。

    进入皇庄当佃农,尽管也要交三成的佃租,但是土地分红可以补上一部分,甚至是超出一部分,看土地数量的多少。进入城镇当工人,首先在皇家企业中安置。

    皇家企业的雇工,并不算是铁饭碗,也有失业的可能。皇家企业有点类似于后世的国企,但是雇工方式是资本主义那一套。

    至于北直隶的那些地主,也还是有不少地主将土地并入皇庄,但是大部分地主还在观望,甚至是抵触。

    徐光启则主持着成立了一个‘盐碱治理课题小组’,徐光启对碱化土地的改良还是比较有经验的,这种化学改良方法,明代就有的。盐化土地的改良则比较漫长,需要排盐、洗盐,然后种植一些沙枣、杨树、侧柏等树木。

    皇家农业公司的运作下,皇家资本对土地的兼并活动已经拉开序幕。(。)

    p:第一更!

    。。。

第164章:死灰复燃() 
ra;“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又是一天的早朝,朱由校自从沈潅担任了内阁首辅之后,上朝变得勤快了不少,每过七天便会上一次早朝。

    “臣有事起奏。”御史周起元出列,众人不由侧目。这家伙算是东林党‘余孽’,朝中还有不少东林党没有被清洗,不过多是一些小喽啰,这段时间这些东林党正夹着尾巴做人呢!没想到今天一早朝就跳出来了。

    “准奏。”朱由校挥手道。

    “臣弹劾登莱总督袁可立,其督运漕粮期间,中途溺死兵丁十三人。还请陛下追责袁可立,并罢海运,免得再度发生如此严重的事故。”周起元一副痛心疾首的扬声道,“人人皆是父母所生、父母所养,溺死十三名兵丁,让我朝廷如何向他们的父母交代?”

    “咳咳!爱卿仁慈可嘉。只是这海运,发生海难也是正常。”朱由校咳嗽了一声,语气平静的说道,然后对下面的文武百官问道:“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臣以为周起元所言有理,海上风浪莫测,一旦发生海难,朝廷漕飘没不说,还有人员损失,实在风险太大。”

    “臣附议,此次海难虽然只造成了十三人遇难,但若是下次碰上个大风浪,飘没更多又如之奈何?”

    一群东林党这个时候都跳了出来,朱由校心里有些吃惊,没想到朝中的东林党这么快就死灰复燃,恢复了组织策划能力。原以为,叶向高这些家伙撸下去之后,他们群龙无首能消停个几年的。显然这样的预估是严重错误的,这些东林党人没有了带头大哥,自然会有新的带头大哥。

    朱由校把漕粮河运砍了一半的份额。这显然是动摇到了一些商人的利益。过去这些商人可以通过这些漕船,夹带他们的货物。相当于是用朝廷组织的船只,运他们的商品。这下砍了一半之后。马上就让运输成本变得高了起来。

    朱由校连忙看向沈潅,沈潅这时候也十分配合的站了出来。说道:“启禀皇上,臣以为海运漕粮大有可为,此次虽说中途发生了一些海难,溺死兵丁十三人,但是此次漕运却并未劳民伤财。而且此次事故,是因海船过小,才经不起海上的风浪。若是朝廷采用大船运粮,则会安全许多。”

    “臣附议。”

    “臣附议。”

    朱由校收编的那群齐楚浙宣党马仔这个时候也都跟着站了出来。纷纷赞同沈潅的言论。

    “所谓劳民伤财,不过是危言耸听。我朝这么多年下来,数次开海运运粮,最终都是撤销,可见海运害大于利。”周起元就像是搅屎棍,依旧坚持不懈的胡搅蛮缠。

    “启禀皇上,万物阴阳共生,有利益有害,实属正常,只在于取舍之道。海运之利。显而易见。河运漕粮自江苏运往京畿,途中损耗漕粮将近三成,每年朝廷要损耗漕粮万石。可若走海运。此次袁总督组织海运,途中仅飘没石漕粮,其余无一损耗。若以市价算之,一石粮食一元角,此次海运便为朝廷省下财政万元有奇。”王绍徽跳了出来,先是搬出一番数据,然后对周起元攻讦道:“敢问,尔等是何居心?要让朝廷每年损失万元的财政?”

    “启禀皇上,据臣所知。漕运之以损耗高,乃是过于劳民伤财。漕丁无奈之下,只得盗卖漕粮。商人再趁机夹带私货。以至运河漕运混乱,一片乌烟瘴气。此番开海运,必是损害了那些奸商之利。”

    “臣弹劾御史周起元,勾结奸商,置朝廷利益于不顾。”

    “臣弹劾于是周起元,巧言令色、意图蒙蔽圣上,犯欺君之罪。请皇上将此小人其下狱问罪。”

    一群马仔纷纷跳了出来,如同一条条恶狗。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