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明末当皇帝 >

第85章

重生明末当皇帝-第85章

小说: 重生明末当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改革只是刚开始,所以还没有区分什么工商局和税务局,《工商管理条例》也把税收方面的具体东西规定了进去。

    所以税务局也开始扮演工商局的功能。

    一时间各种‘有限责任公司’就冒了出来,而皇家财团旗下的公司,则注册为‘股份有限公司’,为日后成立证券交易所做准备。

    有在经营资产的北直隶商人,如今是不去报备都没办法。过了期限不报备,那就是非法经营,将被查封资产。

    这些商人都知道,现在这皇帝抄家有一手。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自公布施行后,很多民资商人便火急火燎的跑去报备登记了。

    不过这些商人在接下来的报税过程中,却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做假账嘛!历来都是私企生存的法宝。

    如果是在二十一世纪的天朝,不懂做假账的会计,不是一个合格的会计,基本上那些私企多多少少都在偷税漏税。

    这种偷税漏税,当然也不能太明显了。因此交税是肯定都要交的,积少成多也很恐怖。最主要的是,朱由校还真不怕这些私企做假账。到时候只要给抓到一次,就让他们脱层皮。(。。)

    。。。

第152章:规划工业区() 
此时的北直隶,税务局已经开始全面运转起来了。…≦,税务局的规模在天启二年,已经扩大了好几倍。

    随着《工商管理条例》的施行,税收顿时出现了暴涨。这种全面性的税收模式一建立,税额自然不是之前所不能相比的。

    特别是商品增值税这玩意,显然是很难逃税漏税的。一个作坊、工厂生产多少东西出来,是很容易查出来的。通过原材料可以查,通过运输可以查。另外一个就是没有交商品增值税的话,显然通不过那些收税的关卡。

    税务局的税收钞关,此时是遍布北直隶。

    对于外省商品,一律收取高额过路费。北直隶本地商品,只要交了增值税,就可以免费通关。如果不交增值税,反而要被钞关收取更高的税收。

    在对北直隶进行全面税收的同时,朱由校也在构建北直隶贸易壁垒。完全把北直隶当成国中之国来经营,但凡外省进来的商品,全部都收取过路费,也类似于海关进口关税。贸易壁垒一旦形成,就可以防止其他省份对北直隶商品制造业的冲击,从而让北直隶的制造业得以发展。

    与此同时,漕运的河道上也都设立了钞关,过往船只,不论私船还是官船,但凡不是运输粮食的,一律都要交过路费,而且收得特别狠。

    通州商人这下是倒霉了,他们赖以生存的漕运,这次遭到了很大的打击。

    贸易壁垒迅速形成,很快北直隶的商人就发现了商机。很快内阁又出台了《实业鼓励法》。号召民间商人发展实业。

    “从即日起。新办企业涉及钢铁制造、瓷器、纺织、鞋帽、养殖。一律免除三年企业所得税,并且可以获得皇家银行低息创业贷款。”

    看着报纸上刊登的这条政令,北直隶不少商人都心思活络了起来。

    然而这还没完,朱由校很快又有了新动作,那就是成立工业区。首先成立的是京师工业区,以及天津工业区、磁州(邢台)工业区。

    此次朱由校撒出去的上千万元修路费,首先修的就是贯通这三个工业区的砂石路,每条砂石路都修得很宽。

    这意味着这三个工业区。可以形成便利的交通条件,重型马车此时已经投入使用,并且已经获得大笔订单。

    除了有便利的交通,工业区可以形成产业配套。

    例如磁州工业区,就是以钢铁为基础,主打钢铁制造业。皇家钢铁公司把钢铁冶炼出来了,那么钢铁要制造成各种商品,显然也是离不开民资的。大到各种机械,小到绣花针,钢铁产品非常多。什么机械制造,自然是皇家资本包了。但是绣花针谁去造呢?还有那些普通农具什么的,都还不如分包给民资去做。

    京师工业区则主要以军工为主。

    天津工业区,则将以轻纺织、鞋帽等轻工业,以及化工为主。

    这三个工业区的地皮很快就圈了下来,并且开始动工建设。为了尽快将工业区建成,工地上到处都是工人。而道路的修建,更是把一条路分成好几段,然后同时建设。

    这些措施施行下去后,北直隶民资商人立即有不少行动了起来,纷纷跑到银行贷款,着手开办实业。

    不过大部分商人还处于观望状态。

    就北直隶的产业发展方面,朱由校也规划得比较详细。重点鼓励与民生相关的制造业,以及那些可以用来外销的商品。

    这年头比较大宗的商品,无非就是粮食、钢铁、瓷器、纺织品、煤炭、蔬菜、肉类,以及水酒、食盐、茶叶。

    其中矿业在皇家矿业公司的经营下,已经成为了优势产业,特别是煤炭扩大开采后,绝对是很好的外销商品。

    食盐、粮食销售也将将在北直隶全面垄断。

    钢铁冶炼同样也是北直隶当前的优势产业,但是直接外销钢铁并不是很划算,加工成钢铁产品,才具备较高附加值。因此钢铁制造业成为鼓励民资发展的项目。

    除了钢铁制造业,瓷器、纺织都是弱势产业,瓷器显然是比较赚钱的,不过北直隶也有不少官窑、民窑,整合一下还是可以发展的。原材料质量问题也很好解决,大不了从江西景德镇购买质量上佳的黏土,如果有足够的商船,运费并不高,而瓷器本身的附加值是比较高的,而且是出口到海外的大宗商品。瓷器生产发展起来,日后一旦开启海洋贸易,就能赚取大笔的银子。

    纺织业更是重中之重,每个老百姓都要穿衣服。如今大明的纺织业中心位于松江府,而且纺织机器比较先进。北直隶的纺织品要想和松江府的纺织品进行竞争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需要地方贸易壁垒的保护,再加上政策鼓励,很快就会冒出一大堆的民资纺织工厂。

    养殖业则是能改善百姓生活水平的,皇家资本显然不可能垄断养殖业,因此养殖业成为鼓励发展的行业。

    皇家资本显然只需要深度垄断重工业,轻工业方面可以先让民资发展,到时候自然会涌现出一批擅长经营轻工业的民资商人,到时候皇家银行可以选择对这些民资企业进行注资,组建合资企业,将那些擅长轻工业发展的商人吸纳到皇家财团当中。

    朱由校将这些政策颁布下去的同时,皇家资本的投资也在持续进行。皇家农业公司的第二期开垦工程已经差不多完成了,安置了大批农户。皇家矿业公司的采矿活动还在持续增长,煤矿、铜矿、铁矿等矿石的开采规模都有所扩大。皇家军工厂的规模在天启二年也再次扩大,并且开始极大生产。皇家基建公司的修路,则在热火朝天的进行。皇家盐业公司也在扩大晒盐规模。

    大量的投资带来的是大量的就业,就业人口的增长,以及百姓收入的增加,又对商品产生了更多的需求,进而又带动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很快就引爆了北直隶的经济繁荣局面。

    不少商人在交税之后,发现每个月的盈利比以前还要多了。(。。)

    p:第一更,今天来了客人,一直在聊天,抽不出时间码字。晚上才有时间,正在抓紧写,两更可以保障。

    。。。

第153章:整编边军() 
天启元年三月,从各镇抽调的十万边军,终于是全部赶到了京城。朱由校的主要精力,也放在了对这些边军的整编当中。

    讲武堂的规模,扩充了十几倍。

    京营原本的五个步兵师当中,随着这次扩编行动,大量基层军官及普通士兵被抽调了出来,送入讲武堂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进修。

    特别是调往金州的第五步兵师,大量士兵晋升为基层军官,更是有大批基层军官被调回了京师,准备当成这次整编十万边军的骨干军官。

    章扩图就郁闷了,这一抽调命令下来,第五步兵师的战斗力顿时下降不少。毕竟军官才是一支军队的灵魂,而第五步兵师也才刚刚成长起来。不过第五步兵师毕竟是有作战经验的,实力恢复还是比较容易的,只需要一段时间而已,但是在短期内,章扩图是不打算向北进行扫荡了。

    以如今第五步兵师的状态,碰上建奴主力的话,很容易出问题,毕竟兵力相差比较悬殊,而且第五步兵师的基层军官又被抽走了一大半,简直元气大伤,没有三个五个月是缓不过气来了。

    章扩图只能苦逼的躲在金州练兵,好在讲武堂派了一批教官过来,在金州成立了一个临时讲武堂,正在给提拔起来的那批有一定文化的普通士兵授课。

    夜校还是取得了不错效果的,军中还是有大批普通士兵愿意学习文化的。当前京营这种模式,并不需要士兵具备复杂的思想,上了战场只需要服从军令。但是文化还是要教的,不然军官从哪里提拔。而且夜校也不是教复杂的思想的,除了让士兵具备一定文化外,主要就为了进一步灌输忠君思想。

    京营士兵的待遇相比以前来说。简直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在装备、后勤上也都是充分保障,赏赐上也不曾亏待,这些士兵有什么理由不对皇帝效忠

    但很多时候。只做不说那是傻子。只说不做,那是骗子。

    既然给了良好的待遇。自然也要多多宣传,时刻给士兵理清楚是谁给了他们这么好的待遇。

    实打实的待遇,加上持续的宣传。加上夜校的文化课上又选用了许多忠君的故事作为教材,所以效果是非常良好的。

    普通士兵简直快把朱由校当成再生父母了。

    这样的政策,对于防范叛变显然是非常有效果的。普通士兵,以及中下层军官都不愿意造反,就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势能,那些主将会被这种势所裹挟。从而将他们任何反叛的念头都扼杀在源头。

    让士兵具备文化的好处显而易见,唯一的问题就是成本会高出一些。但成本也不会高出太多,士兵学习文化主要是在夜间等空闲时间。也就是多给一些教书先生发工资,平时多费些笔墨纸张罢了。

    对于十分怕死的朱由校来说,练出一批战斗力强大的军队出来时,首先考虑的就是会不会出现叛乱的问题,所以这点成本还是愿意付出的。

    在京城编练新军的朱由校,此时算是有得忙了。此次一次编练十万京营,人员比较庞大,十分考验组织能力。为了编练这批边军。仅仅是各类文书就招了三百多人。大明的读书人也不少,总有人愿意来京营当文书。

    京营给的待遇也比较好,普通文书一个月就有块银元的薪水。做的事情也无非就是各种登记造册、统筹数据等工作。

    十万边军被安置在了十个分散的军营里,经过一番进一步的登记造册,每个边军士兵拿到了一个身份牌和两套军服。

    对于这个身份牌军服,很多边军士兵都感觉新奇。军牌这玩意做大的作用,就是战场上确认阵亡士兵的身份。而红色的军服,看起来十分显目、威武。大明崇尚火德,官员制服都是红色为主。后来的满清,则认为是北方黑水战胜了明王朝的火,水为黑色。所以满清官服为黑色。

    接着又是确认编制,一直忙活到三月中旬才把十万边军编成了九个步兵师。

    就步兵师的编制问题。朱由校吸纳了第五步兵师在辽东战场上积累的经验,决定给火枪兵装备铁甲。不过孙传庭却是有不同的看法。对朱由校建议道:“臣以为,火枪兵并不需要装备铁甲。一来装备铁甲之后机动能力有所下降。二来只需给京营装备足够的野战炮,在战场上建奴步兵还没有靠近上来,就会先被我们的野战炮狂轰一顿,到时候建奴未必能对火枪兵方阵倾泻多少箭支。”

    “爱卿所言也不无道理,不过火枪兵装备铁甲,在战场上也可万无一失。”朱由校想了想,感觉火炮有时候未必时时刻刻都能支援到步兵,战场局势变化有点快,所以还是坚持给火枪兵装备铁甲。

    “陛下,那不如将京营编练为两种,一种火枪兵身着铁甲,专门派往辽东作战。另一种不装备铁甲,也无需配备弓箭手。可以用于其他战场。同时这样也较为节约军费。”孙传庭尝试着建议道,拿出了个折中的方案。

    “好,就怎么办。”朱由校听了之后当即同意了,主要还是成本啊

    “另外长枪兵的纵深方面,十人确实过多,臣以为三人就非常足够了。若是摆开阵势,敌方能在火器打击之下冲到近前,阵型也必然较为散乱,三排长枪兵足以稳住阵脚。”孙传庭继续建议道,对长枪兵的纵深削得更狠。主要是感觉装备了野战炮之后,完全没那个必要。

    朱由校在这方面的想法则趋于保守,说道:“三人太少了,持续的肉搏能力比较差,还是四个吧”

    “是,陛下。”孙传庭没有继续坚持,明军火器部队的肉搏能力差,一直是个问题。萨尔浒战役更是表现得尤为致命。

    当初萨尔浒战役,野猪皮能以骑兵在山区击败大量明军,是有多重因素包含其中的。其一,明军是火器部队,在山区难以展开,不像在草原上对付蒙古人那样,大老远的就发现蒙古人的主力骑兵,然后提前摆开阵型,先用火器对敌人进行一番饱和式轰击。所以野猪皮的骑兵尽管也不太适合在山区作战,但明军的劣势更大。其二有人给野猪皮通风报信,不是别人,正是当今的朝鲜王沧海君。这家伙表面上向大民称臣,实际上是个反动分子。

    于是乎野猪皮带着骑兵突然杀出,明军在山区行军,根本毫无阵型可言,自然是直接被野猪皮杀溃。

    简单的说,萨尔浒战役中,明军的问题就是没前排顶不住,肉搏战能力太差。山区火器又摆不开阵型,以至于又没有火力输出。没前排,没输出,结果自然就gg了。

    君臣之间一番商议,又对京营的编制进行了改变。曾让朱由校鸣鸣自得的天启方阵,此时已经被修改得面目全非。

    p:第二更晚点了,抱歉。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