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明末当皇帝 >

第7章

重生明末当皇帝-第7章

小说: 重生明末当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们说,要是在这里设个关卡征收商税,岂不是日进金斗?”朱由校顿时双眼放光,田尔耕说道:“神宗皇帝还在的时候,崇文门每年可以征收商税15万两,位居各门之首。”

    “这么多?”朱由校愣了愣,这诱惑有点让人挡不住啊!

    “主要是过往商客,都要缴纳三成之费,所以让那些商贾叫苦不迭。”田尔耕说道,朱由校笑了笑,这是必然的。

    尽管在崇文门征收过路费的收入非常诱人,可惜朱由校此时还在韬光养晦,这事不能太急了。

    慢慢来吧!

    先把腾骧四卫练出来,就可以与东林党对抗了。他和东林党一旦撕破脸,也必须先考虑下场。

    东林党人第一可能会把他毒死在宫内,就算毒不死,肯定也会在民间大肆向他泼脏水的,万历皇帝的种种荒唐传闻,基本上大部分都是东林党的杰作。历史上的天启皇帝,也被东林党宣传成了木匠皇帝,还与奶娘淫,乱什么的,各种昏君的屎盆子都会扣在头上,然后碰上什么天灾**,同样也把责任往皇帝脑袋上扣。

    二十一世纪的帝制已经完全式微,就是因为皇帝就是公开的靶子,地位越高,责任也越大,国家一旦出了什么问题就要莫名中箭。所以后世的统治者基本上都是隐身的资本家。

    朱由校如今是皇帝,明末资本主义萌芽,那些商人就是他的死对头啊!从历史发展的规律去看,资本主义一旦萌芽,就会想方设法的取得统治地位,皇帝是他们面前第一块挡路石。

    明代的灭亡,完全就是这群商人在疯狂挖国家墙角的结果。结果房子被挖倒了,江南那些资本家们也被压死了。

    暂时还是寻找点赚钱的买卖吧!收税的事情再过两年。

    可最赚钱的是什么行当呢?

    朱由校对这个年代的经济并不是太了解,所以他决定再看看,于是朱由校开始在北京城的各个商业繁华的大街上逛了起来。

    突然朱由校在街边看到了一家山西票号,突然眼前一亮。

    “猪脑袋啊!这都没想到,最赚钱的当然银行了!”朱由校使劲一拍脑子,这世界上什么行业最赚钱?那当然就是金融业了。

    金融就要有银行,银行不仅可以集资,还能放贷、投资,更可以印刷钞票,绝对是超级利器。

    没钱可以集资啊!

    想到这里的朱由校,满脸兴奋的挥手道:“马上回宫。”

    朱由校回到宫中,立即让东厂调查山西票号的业务。一边谋划着建立银行的可行性,很快朱由校发现,自己要投资各个行业,必然需要一家银行。

    只要有了银行,银行就能对各行业进行控股经营。同时银行还能集资,投资起来资金压力就小了。

    成立银行的困难也很小,银行最核心的地方就是信用。

    在大明,皇家应该足以令人信任吧?无错小说网不少字以皇家信用作为担保,再加上存款可以得到利息,应该能吸纳很多民间闲散资金。

    有了资金,就可以进行投资了。

    东厂在外面调查了两天,逐步把山西票号的业务都摸清楚,并回宫禀报皇帝。朱由校拿着东厂记录的山西票号业务情况看了起来。

    山西票号这是全国最大的票号,这些山西票号自然不全是一家的,大明一共有十几家山西票号。

    这些山西票号的业务主要还是为长途贩运的商业活动服务,人们可以把钱存进山西票号,然后拿到银票,到异地可取。这就避免了,需要携带大量白银的尴尬问题。

    朱由校发现,尽管这些山西票号只是传统钱庄,功能相比银行还不那么成熟。但是已经形成了足够庞大的网络,在大笔的商业存款上面,要想和这些山西票号竞争,显然有些不太现实。

    那么要开设银行,首先就要把目标对准那些闲散资金。

    朱由校顿时想到了近代著名银行家陈光甫的事迹,近代传统钱赚,加上外资银行林家,在这样强烈竞争环境下,陈光甫开创了‘一元开户’的银行制度,大量吸纳了民间资金,使得他的银行不断壮大。

    开办银行并不需要太强的科技条件,近代也没有电子设备,明代也同样可以开设银行。PS:大家收藏再走一波啊!能来点推荐票就更好了。

    网lt;/agt;lt;agt;lt;/agt;

第013章:沈阳不保() 
寒冬腊月,北风朔朔。

    这年的冬天,宫内的太监和宫女们日子都比较好过,皇帝给他们提高了待遇和物资供应,不用怕被冻着、饿着。每天工作也都经过调整,各部门各司其职,宫内运转得井井有条。

    朱由校成功的成为了太监和宫女们拥戴的皇帝,各部门的高级太监此时也基本上没有什么贪污现象。

    主要是朱由校在管理上用了心思,防止贪污更重要的还是靠制度,以及管理上的维护。而不是寄托于个人品德和自身约束,那样完全是治标不治本的。

    这天早朝,御史冯三元之前弹劾辽东经略熊延弼各种罪状,蒲河一败有八百多名就将士丧生,所以也就成了东林党发难的理由。

    熊延弼是一个主守派官员,但也并非怯战,还是有些本事的。辽东尽管不能说被晶莹的如同铁桶一般,但是**哈赤想要取得更大的战果却是不太可能。只要有熊延弼在,沈阳基本上固若金汤。

    只是熊延弼此人,是东林党的死对头。当初在朝中担任御史,专门攻击东林党。因此获得了万历皇帝的亲睐,同时因为知兵事,从而当上了辽东经略。

    御史冯三元弹劾了熊延弼,熊延弼也撂担子不干了,直接上书请辞。熊延弼此人虽有一些才干,但是脾气暴躁、意气用事,终究难成大器。

    原本朱由校还想以临阵换帅不妥当的理由来拒绝东林党的要求,设法把熊延弼继续安排在辽东经略的位置上,没想到熊延弼自己上了一道奏章,让朱由校的计划流产。

    朱由校无奈,只能批准了熊延弼的请辞奏折,再一次让东林党得逞了。

    接下来也就那样了,东林党趁机把袁应泰推举出来,让朱由校任命其为辽东经略。朱由校面无表情的同意了,心里只能叹息一声,看来沈阳不保了。

    明末只要是东林党一派经略辽东,马上就会出问题。难道东林党人都是蠢猪?当然不是,不是他们蠢,而是他们贪。

    辽东每年光是京运军饷就高达300万两以上,有时候甚至会突破500万两,再加上地方屯垦所得,这是多么庞大的支出。

    东林党人想要争这个职务,为的就是贪钱。前线士兵的军饷被贪,为了生存有时候甚至把武器装备都卖了。上行下效一番,军队马上**。这样一来,军队又如何打仗?

    而且东林党大佬们贪得差不多了,就会组织一波‘强行送温暖’活动,让一群乌合之众出城浪战,然后被野猪皮杀得大败亏输。如此一来**哈赤就不会被剿灭了,朝廷就要往辽东砸更多的银子。

    武将是养寇自重,东林党是养寇自肥。当初**哈赤实力弱小的时候,东林党先是造了一堵墙,把**哈赤隔离出去,让**哈赤安心消化地盘。等**哈赤壮大得差不多了,东林党又非常配合的把墙拆了,让**哈赤继续壮大。

    **哈赤这个强盗团伙抢到了东西,这些东林党也是有利益的。因为野猪皮要从大明购买作战物资,那么就要和晋商进行交易。晋商赚到了银子,东林党大佬们自然也有银子拿。

    辽东问题,是一个复杂的三角利益。

    **哈赤、东林党、晋商相互协作、掩护,最后才演变成了满清入关,东林党寒了多少将士的心,根本就数不清。例如崇祯年间的孔有德在登莱反叛,无非就是因为毛文龙不愿配合东林党人攫取利益,而投靠东林党的袁崇焕在东林党的指示下把毛文龙斩了,结果寒了孔有德等人的赤诚之心,最后才走上反叛之路。

    历史上被痛骂的吴三桂,实际上也只是东林党的棋子。历史上吴三桂的舅舅祖大寿被满清俘虏,之所以能够逃回来,不过是东林党和野猪皮暗中交易的结果。

    因为李自成进京后,拷问百官,仅在京城就从这些官员府邸中搜出了800万两白银,而此时的百官自然就是东林党。李自成和东林党彻底撕破脸,东林党自然是指示吴三桂倒戈,让满清入关先灭了李自成。

    只是没想到,最后玩脱了,东林党已经无法满足满清越来越大的胃口了。满清之所以能夺得天下,不是满清能征善战,汉八旗才是满清夺取天下的主力军。因为满清足够野蛮,汉八旗如同炮灰一般的上阵厮杀。加上满清可以靠抢掠来维持后勤,可以组建更多的军队,所以才让满清夺取了天下。

    **哈赤这个强盗团伙,战斗力并没有那么恐怖。只要没有内应,明军有足够的军饷、物资供应,换个靠谱点的主帅,灭掉这个强盗团伙不过是轻轻松松的事情。

    朱由校通过利益挂钩,基本上拨开了历史的迷雾,看到了本质问题。东林党已经给明王朝上了一个套索,这个套索已经越勒越紧,最后将会把明王朝绞死。一同遭殃的,还有大明的上亿子民。

    此时的朱由校还无力反抗,只能继续隐忍。

    国家财政还是要管一管的,因为太仓库亏空,朱由校这天上朝,再一次催促江南缴纳拖欠的200余万税款。

    在朱由校的再三催促下,江南地区拖欠的两百万两税款终于是慢吞吞的征收了上来,暂时弥补了太仓库的亏空。

    只是明年的财政,又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意识到危机的朱由校,加快了自己的脚步。退朝后,朱由校就忙得脚不着地。

    正在筹建的‘大明皇家银行’,已经招募到了第一批员工,其中有三个是从山西票号里挖来的掌柜,拥有充足的经验,普通员工招了十几个,都是年轻秀才,有足够的文化水平,朱由校打算把这些秀才当成骨干来进行培养。

    此时朱由校正在做人员培训方面的事情,银行如何运作,还有业务范围什么的,都是需要培训的。

    只要培训出了第一批职员,后面就不用朱由校费心劳神了。

    另一件事就是整顿兵仗局,兵仗局是宫内生产军事装备的部门,朱由校去看了一下,结果发现这只是一个作坊。

    而且兵仗局制造的兵甲,更多的是仪仗所用,质量方面还不太达标。

    “官家工匠所造军器之所以不合格,主要还是工匠待遇太低,以至于工匠们只能偷工减料,否则甚至都无法造出军器。”孙承宗为朱由校指出了问题所在。

    明代的工匠,属于贱籍,因为待遇不够高,逐渐被商人挖了墙角,很多工匠都流失了。

    工部的军事装备生产朱由校一时半会也插不上手,但是宫内二十四部门里的兵仗局却是有绝对的权力的。

    随即朱由校下了一道圣旨,召各省生产军器的工匠进京。朱由校要训练军队,兵仗局这点工匠是远远不够用的。

    朱由校决定以兵仗局的工匠作为底子,在宫外成立一个‘皇家军工厂’。

    网

第014章:皇家军工厂() 
天启元年,春节非常热闹。

    宫内的太监、宫女们都开始了各种庆祝活动,酒宴什么的都都有,宫内人员皆可入席,一时间热闹非凡。

    这是每年都有的活动。

    而今年则格外热闹,太监、宫女们脸上都有了真正的笑容。朱由校在宫内,也懒得宴请众臣。

    那些东林党有什么好宴请的,见了就心烦。

    “皇上,您从各省召来的工匠们已经到了。”李进忠对朱由校禀告道,朱由校问道:“来了多少人?”

    “一共五百人。”李进忠回答道。

    “大过年的。”朱由校随即吩咐道:“把他们安排到军工厂的宿舍去,再给每人发个红包,就给3两白银吧!”

    “是,皇上。”李进忠连忙去办。

    这段时间,李进忠一直都在负责督建军工厂,在北京城外圈了一大块地皮,在上面兴建起了厂房、宿舍。

    此时工匠也到了,朱由校初六就出宫了,前去城外巡视军工厂,这次朱由校是打着天子仪仗出宫的。

    结果到了城门口,就被一群东林党大臣拦了下来。

    “皇上,您这是往哪儿去?”杨涟出列问道,朱由校说道:“朕出城巡视军工厂,你们拦在这里,难道还不允许朕出城不成?”

    “臣岂敢,只是皇上您出城前,总得和我们个旨意,否则大臣们也不放心,毕竟国不可一日无君。”杨涟脸上却是没有什么惶恐的神色,淡定的说道。

    “朕去去就回,不用瞎操心。”朱由校挥了挥手,“还不快让开路来。”

    “臣遵旨。”杨涟等人让到一边,天子车驾这才得以出城。然而一群大臣却是跟在了后面,如同跟屁虫一般。

    朱由校回头看了一眼,索性不管他们。

    来到郊外,就看到一个被围墙围了起来的区域,入口处已经挂上了牌子,上面写着‘皇家军工厂’。

    门口还站着好几个锦衣卫,皇帝直接进去了,后面的大臣们不知道皇帝在搞什么玩意,也想进去瞧瞧,却被锦衣卫拦了下来。

    “闲人止步,此乃军事重地,不得入内。”一名锦衣卫把绣春刀抽出半截,一群大臣鼻子都被气歪了。

    杨涟直接上前,怒道:“我们乃是朝中大臣,你有本事就把我砍了。”

    锦衣卫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

    “让开,让开。”杨涟伸手把锦衣卫推到一边,东林党圣斗士的名号可不是白叫的。锦衣卫面对东林党的撒泼,也直接无奈了。一边极力挡着,一边连忙进去禀报皇帝。

    “让他们进来吧!堂堂朝中大臣,这般撒泼成何体统嘛!”朱由校用笑话的语气说道,军工厂不过刚刚筹备起来,也没什么好看的。

    很快一群大臣就进来了,一阵左看右看。只见军工厂内,已经搭建了很多棚子,棚子里面许多工匠正在叮叮当当的敲打着,制作着各种军器。

    同时还有不少厂房还在施工,整个军工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