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明末当皇帝 >

第38章

重生明末当皇帝-第38章

小说: 重生明末当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第072章:装备与新军() 
大明辽东军队的军器供应,大部分移交给皇家军工厂生产之后,皇家军工厂迅速确定了各种装备的制式化生产。

    弓、弩、三眼铳、炸炮(地雷)这些武器都开始列入皇家军工厂的生产范围,同时皇家军工厂开始研制火炮。

    朱由校一纸调令,将全国大部分炮匠都调到了皇家军工厂。

    很快皇家军工厂就送了一批装备到辽东,孙承宗很辽东武将们拿到这些军器后,不由交口称赞。

    皇家军工厂生产的战刀、战斧、长枪,还有扎甲的质量都极为过硬。同时皇家军工厂的燧发枪也得到了一些将士的欢迎。燧发枪相比鸟铳来说,操作起来方便多了,而且质量过硬,杀伤力较强。

    弓弩方面更是受到了极大的称赞。

    皇家军工厂的弓箭,弓身用的是北方的硬木,角材用的是南方的牛角,弓身上则是用牛筋,材料都是上好的。

    这样一把弓制作下来,成本达到了十两左右。成本最高的自然就是水牛角,上好的水牛角,相当于一头牛的价格。

    北方的弓和南方的弓,各有优劣,北方是弓身材质比较好,南方多是用竹子之类的材质。南方则是角材比较好,北方只能质量更差的山羊角。

    弩方面只造了很少一批,明代的弩在威力上是不如宋代的,主要是受元代禁弩影响,同时还有就是火器出现后,也一定程度上取代了弩的作用。代弩的发射机关要比前朝的发生机关要简单,这种弩的拉力和射程要远逊于唐宋时代的弓弩。不过皇家军工厂造出的弩在性能上还是比西方人要强上一些的。

    皇家军工厂拥有很多工匠,会造弓弩的工匠也有一大堆。要说弓弩,此时还是中国的比较先进。

    欧洲人此时用绞盘的钢弩,威力实际上仅是中国秦代水平。然而仅仅是这样水平的弩箭,就把欧洲人快逼疯了,整出了越来越夸张的板甲。

    西方人的钢弩之所以性能差,主要是钢材在蓄力方面是最差的。板甲这种玩意,实际上在防护能力上也是比不过中国扎甲的。

    别看板甲把全身都保护起来了,但实际上只有两三厘米那么厚。箭支的受力面积是很小的,极易射穿板甲。因为板甲没有回旋的余地,一旦超出承受范围就会被射穿。相比之下,扎甲、鳞甲这样的结构,箭支射在铁片上,铁片会向后顶,有一个缓冲过程,一块铁片顶在身体上,顶多也就是疼一下。

    所以西方人的板甲,是完全不适应大明国情的。

    西方人造出板甲,只能说是脑子比较一根筋。因为西方人用的是逻辑思维,习惯一条线的联想下去。中国用的则是类比思维,像是一个面,相比逻辑思维来说,类比思维显然是更高级的思维方式。

    这种思维上的差异,从后世的手机操作系统上就能看出来。西方人的手机,例如照片处理功能,就一定要从相机里进去。国产手机则会把这些不常用的功能,放到一个工具箱里面,或者从相机中也能进去。

    所以习惯了类比思维的国人,刚接触国外的操作系统时,多多少少都会不太适应。

    欧洲人的类比思维尽管更低级,但也有他们的优点。例如在打仗的时候,他们无法攻克一个军事堡垒,那么欧洲人想的是,是不是火炮威力还不够?于是屁颠颠的跑回去研究威力更大的火炮。

    如果换做中国人用类比思维来思考问题,则会将目光转移到堡垒内部,通过政治、外交手法来瓦解敌人,或者干脆想办法绕过去,攻击敌人堡垒的后方。

    ‘耿直’的西方人,弄出奇葩的板甲也是十分正常的。

    皮岛之上,此时皮岛码头已经修了一遍,能够同时停靠十余艘大船。第一批武器装备也运到了,基本上都是燧发枪、战刀、战斧、长枪、扎甲这些京营的制式装备。

    然而得到这批装备的毛文龙却是大喜过望,他在辽东这么多年,从来没见过这么多打造精良的装备。

    特别是燧发枪,质量极为过关,试过之后竟无一杆炸膛,而且发射也比火绳枪方便多了,这让毛文龙更是意外,不解的道:“想不到这批军器竟如此精良。”

    话说翰林院文章,武库司刀枪,光禄寺茶汤,太医院药方,号称京城四大笑话,盖讥名实之不相称也。

    只要是京城发来的军器,火器是最危险的,经常是一用就炸。其他弓箭什么的,也要数把才能改成一把。

    “这是皇家军工厂所造,乃是皇上亲自设立的。”张炎对毛文龙说道。

    “有了这些军器,组建一支强军不在话下,若是按照皇上的对敌策略,我东江军必可在山区所向披靡。”毛文龙一脸欣喜,信心十足的对张炎说道。

    “那就看毛总兵的了。”张炎并不是很了解战场的事情,而且皇上也告诉他不要胡乱插手军队的指挥,所以张炎如今只管军纪。

    大量物资被运送到皮岛,毛文龙的征兵活动也迅速展开。从岛上的百姓中挑选青壮,组建东江军。

    毛文龙自然是有信心击败野猪皮,实际上这年头的野猪皮战斗力也就那样,只是明军在武器装备上,以及纪律、后勤上实在太烂。士兵吃不饱、穿不暖,又没什么纪律,如何和野猪皮打仗?

    此时要钱有钱,要粮有粮,而且士兵对野猪皮苦大仇深,有足够强大的凝聚力,只要抓好军纪就没问题了。

    没过多久,京营第五步兵师被调到了东江镇,足足有一万人马,不少京营士兵在海上吐得稀里哗啦,神色有些萎靡。在岛上休息了几天,很快也就生龙活虎了。

    第五步兵师师长叫章扩图,是京营五个步兵师当中表现最好的,第五步兵师在整体训练上要比其他四个步兵师高出一截,因此得到了朱由校的重视。这次前往东江镇与建奴作战的任务,也就落在了第五步兵师头上。

    这是一支没有经过战争检验的军队,章扩图心中是有些紧张的,同时也带着些渴望,毕竟这是建功立业的机会。

    随着京营第五步兵师一同到来的,还有三十多名锦衣卫,负责协助毛文龙构建情报系统的。

    最后到来的是从九边挑选出来的精锐夜不收,九边军户日子不好过,皇帝开出每月两的军饷,吸引了一大批军人参与选拔,终于选出了这一千名夜不收,这些夜不收也将成为‘游击军’的主力,到了东江镇便是基层军官。表现出色的将成为高级军官,军饷还会提升。

    人员、粮草、装备陆续到齐,东江军开始迅速组建。

    毛文龙如何组建什么战术的军队,张炎是不管的。但张炎很快让毛文龙见识到了什么叫严苛的军法。

    军政委、指导员负责维护军纪,执法队负责执行。

    岛上的百姓也受到了妥善的安置,岛上的老弱全部发给土地垦种,能战的青壮中挑选出了两万人,用于组建东江军。其余的也都分配去垦种土地,毛文龙收复的十几个岛屿能种的都种上。

    剩下的百姓,则用船队转移到北直隶,安排到皇庄中垦种。孤寡儿童则送到京城,朱由校在京城成立了一个‘皇家孤儿院’,专门收留各地的孤儿。

    这些百姓安置工作,都由张炎此次带来的大批统筹人员负责,加上登莱水师的协助,整个东江镇很快就变得井井有条起来。

    正在组建的东江军,也可以视为一支新军。这支军队在组建之时,便被朱由校介入了。充足的作战物资、严格的军法,都不同于传统的明军。

    这支新军正在迅速成形。

    p:第二更到。

    。。。

第073章:准备铸币() 
李三才被抄家之后,李三才的那些家奴也受到了一定的处罚,不少人都被锦衣卫抓去劳改了。

    不过劳改时间倒是不长,普遍只有半年到一年。纯粹就是雁过拔毛,顺便从击败名家奴身上压榨劳动力价值。

    这些人当中最爽的就是周通才了,这段时间周通才感觉自己简直就是身处于‘梦幻’之中。

    因为提供线索有效,皇上亲自赏赐了一万两白银给他,简直就有一种被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砸中的赶脚。

    一万两白银,皇帝的慷慨让周通才感到不可思议。他并不知道,朱由校此时为了形成了一个与他有相同利益的利益集团,自然要足够大方。如此才能形成一个稳固的利益集团,从而与其他利益集团相抗衡。

    一手拿着刀子,一手拿着银子,吝啬了就没效果了。

    锦衣卫副指挥使许显纯见周通才谈吐有才,得知周通才考上过童生,并且给李三才当账房后,便又向皇帝推举了一番。

    不久之后,周通才便被朱由校调到税务局任职。

    像周通才这样考不上秀才,文化学得又不错的文人,实际上是朱由校最喜欢用的。因为这些人没有功名在身,更加务实得多。

    如今大明那些大商号的大掌柜之类的,很多都是这类的文人出身。

    考不上秀才,并不意味着文化不行,科举制度有个特点就是,秀才往往是最难考的,很多人读到童生就卡住上不去了。

    这些读书人考不上功名,就会考虑转业。

    读书人转业比较有有特点,一个就是学医,正所谓秀才学医,笼中抓鸡。古代的文化人,阴阳五行、周易卦都有基础,学医什么的比较容易。另外就是学算命、风水,也很学医一样,用的是同一套理论。

    除了这些出路,那就是给人做账房、掌柜之类的,不过掌柜一般需要学习,很多是从学徒做起。

    大明开国两百多年,商品经济泛滥,这方面的出路也是很广的。

    学医、算命、风水,这在宋代是比较主流的转业方向,而到了明代,文人转业的主要领域还是商业方面。

    说白了,这些考不上功名的文人同样有文化,而且在能力上未必就比那些考上举人、进士的文人更差,往往因为转业后经过锻炼,能力比那些举人老爷、进士老爷要强得多。这年头很多地方官员都招募绍兴师爷,说白了政务他们不管,基本上都是这些没有功名的绍兴师爷帮他们干了,他们大多数就坐在后衙搂钱,或者整天在地界上游山玩水。

    有点兴趣爱好的,就整天研究医术、风水之类的东西。这年头当官的要是还懂医术,那是很有面子的事情。

    中医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已经开始走向衰弱了。不知道是哪个b,在明末时期整出一套‘纲辨证’体系,把传统中医的六经辨证进行疯狂简化。以至于有点底子的文人,转业之后专心学个半年就能行医。

    半年就能速成的中医,自然是坑到姥姥家了。但这年头的文人,转业的时候哪有心情花个十几年的功夫去学六经辨证,没钱怎么娶老婆?

    这就是商品经济带来的巨大问题,也是中医衰弱的主要原因。明末这种风气到了清代,就变成主流了。清代的中医,基本上都是纲辨证。后来清代又因为卫生条件太差,瘟疫四处流行,又搞出了一个‘瘟疫派’中医,对付瘟疫还是很有一套的,但是对付常规疾病基本上效果不大。

    以至于在西医入侵的时候,衰弱的中医被打得丢盔弃甲。到了二十一世纪,中医大学里教的同样是纲辨证。

    好在这年头会六经辨证的中医还是很多的,纲辨证还没有成为主流,只是开始有扩大流行的趋势。所以明末的中医,还算是靠谱的。水平尽管不如宋代,但比清代、近代要强太多了。

    周通才这种转业型文化分子,在四书五经方面也没有穷究到能搞出歪理邪说的程度,所以朱由校是比较喜欢用这类的人才。

    与此同时,北方各省的‘皇家科技学院’招生考试也同一时间开考了,北方各省参考的童生、秀才,人数超过了千多人。

    大明有继续科考意图的文人,保守估计就超过五十万。

    这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竞正极为激烈。所以很多文人逐渐也只是以碰运气的想法去参加科举。

    这次皇家科技学院招生,尽管没有什么功名之说,但是很多文人也愿意碰个运气。尽管他们还不是太了解这个皇家科技学院,但是有机会接触到皇帝,就相当于‘直达天听’了,可以接触大明权力核心。

    千多人争抢三百个名额,竞争也实在是惨烈无比。

    试卷前面是一百多道选择题。

    这些题目基本上都是一些观念性的选择题,例如:你认为农业对国家是否重要?然后给出几个选择答案。

    甚至有一些选择题,问的是诸如:当今天下结症之所在。大明税收是否公平?海洋贸易是否存在巨大利益?

    这一百多道选择题下来,如果能全对,也能超额录取。因为这意味着该考生的观念与皇帝是一样的。

    但想要完全答对这些选择题,首先要有正确的判断力。再有一个,就是选择答案中,有很多误导性的东西。很多考生就算根据事实判断出了正确答案,但却被选择答案误导为官方的标准答案是睁着眼睛说瞎话那种,从而就会昧着良心填写错误答案。

    有一道选择题甚至是:大明若按当前局势发展,是否会灭亡?答案一大明千秋万代,答案二:暂时不会,然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答案三:灭亡。

    这三个答案,第一个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但历代朝廷都是这么宣传的。第二个答案则是一个客观规律,但这同样不是正确答案,会选择第二个答案,意味着要么处于犹豫中,从而折中选择,要么就是对大明的危机认识不够深刻。第三个才是正确答案,会选择这个答案的考生,一般都对大明的潜在危机认识比较比较深刻。

    诸多考生看到这道选择题,很果断的选择了第一个答案。自作聪明的以为,第一个才是标准答案。

    后面的考题分三个部分,一个是算术,一个是农业,一个是机械。

    算术让这些考生还能接受,科举考试当中就有算术,尽管类似走过场,但起码总是有的。这次皇家科技学院的招生试卷中的算术题,简单的有,难一些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