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明末当皇帝 >

第326章

重生明末当皇帝-第326章

小说: 重生明末当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可否认的是,殖民带来了丰厚的利益。

    让大明可以踩着其他民族的脑袋,来平息自己的内部矛盾,让自己的工业发展注入更强大的动力。

    但缺点显然也是很明显的,一旦掠夺成性,必将会养成民族惰性,最重自己把自己玩崩。而且殖民必然伴随着反抗,世界也会变得很不安宁。也是大明在东南亚殖民得较彻底,东南亚猴子被残酷镇压和集改造,已经被逐渐培养成大明的奴仆种族,反扑成功率基本为零,东南亚猴子的基因、化注定他们算是反扑,也不可能会成功。

    而在印度,印度人较低能,对于大明的殖民,同样也没有太强的反抗能力,和东南亚土着一样菜鸡,镇压起来也容易。而且目前大明也没有直接对印度进行殖民,而是采取半殖民的模式,也没怎么和印度人直接接触。

    而在澳洲虽然也算是殖民,但更多的是移民,建立的是一个和大明没有什么制度差别的海外省份。澳洲土着则是通过包身工的模式,让他们只需要两三代人可以融入到社会。因为澳洲土着数量也不是很多,而且澳洲土着的性格也不是很残暴,所以选择将那些土着融合进来。

    美洲地区则是纯粹的移民,对北美的野蛮土着,则是采取驱逐的方式。

    如果大明殖民掠夺全球,同样也会破坏了传统的朝贡制度。而且对于华夏民族来说,作为一个生产型帝国,完全不需要通过殖民来实现富裕,自己搞生产可以实现富裕了。

    所以目前对于朱由校来说,他所犹豫不决的,无非是朝贡体系、殖民体系的选择。作为一个重生者,朱由校明白殖民体系和冷战时期的协约体系,并不能真正的给世界带去和平,这都是被历史证明是一种失败的体系。

    而国历史所采取的朝贡体系,体系内则较安定。只要国这个宗主国还强大的时候,那些小国通常是发生一些政变,但不会遭到外部侵略灭亡。然而宗主国一旦衰弱,体系内的藩国纷纷被侵略者颠覆,各种各样的战争出现了。

    如果要让世界和平,要选择朝贡体系。

    朝贡体系的本质,是厚往薄来,但条件是进入这个体系的国家,必须承认国这个大哥,并且不再发展军事等等。国作为大哥,则保障那些藩国的稳定,经济出现困难的时候也会拉他们一把。

    西方人的殖民体系,则是厚来薄往、掠夺成性,并使用武力进行镇压。

    此前朱由校之所以会在殖民体系迈出脚步,实在是因为之前快要穷疯了,加又发展了先进军事力量,所以一时没收住手,把东南亚和印度给殖民了。

    不过在朝贡体系方面,朱由校同样也有建树。朝鲜半岛、南半岛此时处于大明的朝贡体系之内。尽管大明也在掠夺朝鲜半岛和南半岛的资源,但却是通过贸易,同时又在帮助朝鲜半岛、南半岛国家开发资源、修建道路等等,让他们能够产出更多的初级产品和大明交换商品,大明掠夺他们的资源,起码是付了钱的,并没有明抢。

    之所以如此,主要也是因为朝鲜半岛、南半岛此前也是属于大明的朝贡体系,朱由校也不好把事情做得太过分了。

    理智和长远角度考虑,大明显然不能继续再搞殖民体系了。但是从短期利益考虑,殖民体系却是蕴含着暴利,而且大明的军事技术疯狂突进,镇压全球貌似都不是太大的问题。

    /28/28089/

第478章 全球帝国殖民模式() 
第478章:全球帝国殖民模式

    在朱由校摇摆不定的时候,他翻出了《资治通鉴》看了起来,很多东西看过之后,让朱由校猛然惊醒。

    朱由校发现,自己正在陷入一个政治正确和自然正确的选择之。

    民族团结是一种政治正确,而民族冲突,则是一种自然正确。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纵观人类历史,实际是一场民族冲突的历史,像是是《动物世界》一样。

    “生产力与经济发展不仅使得工人与资本家长期斗争之后地位提升,同样适用于各人种之间的关系。”朱由校突然领悟了,发现地球各个种族之间的关系,也是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而走向相应的明。

    生产力越落后的时代,种族之间的冲突越残酷,往往伴随着各种各样的屠杀行为,地球的人种,无非是分为棕色人种、黑色人种、白色人种,以及原种人,或者叫所谓的黄种人。

    其在地球历史长期活跃在顶级的,是棕色人种、白色人种、原种人,黑人则因为太过落后,一直没有登历史舞台。

    棕色人种最为残暴,匈奴、蒙古、日本、野猪皮这些都是属于棕色人种的范畴,在生产力较低级的历史阶段,他们凭借着残暴这一优势,数次击败华夏的原种人,以及欧洲的白种人。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棕色人种被历史所淘汰,退出历史舞台,沦为打酱油的存在。这时候没那么残暴,但道德水平同样没那么高的白种人登历史舞台,对世界展开殖民。而这一阶段,最高级的原种人又被最低级的棕色人种压制到了历史低谷。

    而当生产力进一步的提高,华夏的原种人的优势发挥了出来,最擅长生产的华夏原种人开始重新登历史舞台,并且逐渐取得优势,进而推动世界各民族,以更为明、和平的方式相处。

    朱由校回顾了一下重生前的历史发展轨迹,突然领悟到生产力在这其所发挥的重大因素。

    这和工人争取权益、民主是一个道理,都是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结果,而不是民主带来了生产力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换而言之,世界的和平,也是生产力的进步和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成果,而不是先有了世界和平,才有了世界生产力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华夏民族的道德水平,在世界各民族之确实是唯一较高尚的,然而在历史,华夏民族也因为这种高尚,一厢情愿的求民族团结,付出过诸多惨痛的代价。

    例如曹魏收留满族,结果导致五胡乱华。梁武帝收留了满族侯景,侯景把江南变成了千里白骨。汉朝收留了匈奴,匈奴首领刘渊灭亡了西晋。李世民收留了一堆蛮夷,招致安史之乱,李成梁父子养寇自重,最终导致满清入关。

    唯一看出民族本质问题的国皇帝,是明太祖朱元璋。他做过一次伟大的实验,禁止蛮族族内通婚,把几十种琳琅满目的色目人,杂交出了一个新族群:汉穆。如果不是朱元璋类似于孟德尔杂交小豌豆一样的伟大实验,拖到清朝,色目人尾大不掉,汉族根本不是擅长欺诈和做附庸的色目人的对手,华也会变成东亚斯坦。

    人类的历史,和《动物世界》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随着生产力的提高,掠夺的方式在不断的提升,进而血腥的屠杀少了。

    最开始人类明形态较低的时候,当时还不需要奴隶,所以战败的一方往往是被直接屠杀殆尽,然后掠夺战败方的领地,从而获得更大的狩猎、采集范围,例如北美洲的土着,还处于这种明形态,这种明形态下,掠夺的是天然的自然资源。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口的增长,狩猎和采集已经无法支撑的时候,人们开始发展种植业和畜牧业,这时候需要劳动力进行生产,进而人类的种族冲突,又发生了演变,从原先的屠杀战败方,变成了把战败方变成奴隶进行奴役,这时候掠夺的是劳动力资源。

    生产力的进一步提升,人类发展到封建时代。封建时代则是通过税收来建立统治,封建王朝的战争,战败的一方则被胜利的一方所统治,从而通过税收进行掠夺。

    接着是工业时代,这一阶段是以武力打开其他国家的国门,然后将其他国家变成商品倾销地和原材料产地,从而掠夺财富,进而又伴随着各种武力镇压。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提升,殖民掠夺体系又变成金融掠夺体系。

    金融掠夺隐蔽性更高、效率更好,这一时期的掠夺,除了一些战争之外不见血了。即便是战争,通常也不会去刻意针对被掠夺方的平民,屠杀这一类行为开始不能见光了。

    朱由校意识到自己最大的问题,是把后世金融掠夺所形成的那一套观念,带到了这个时代,和这个时代的生产力严重不符。只不过因为过去大明的形势较危急,他也顾不那么多,所以问题没有爆发出来。

    如今形势转好了,朱由校的这些观念冒出来了,让他变得有些犹豫不决。直到真正选择的时候,朱由校才开始正视到自己身的问题。

    如今的大明,显然不需要朝贡制度,或者说是如今的世界,大明还十分危险。因为当今世界的生产力,还不是那么高,即便是进行了工业革命,工业发展也还处于一个较初级的阶段。

    国是一个生产力越高,竞争力越强的一个国家。但在这个生产力还不太高的时代,大明的优势虽然也大,但如果不先下手为强,可能纵容蛮夷崛起,最后养寇为患。

    要想让世界和平,那要继续发展生产力。

    但是发展生产力,需要资源,需要人力物力!如果光靠内部的话,显然是不够的,因为这会给老百姓带去不小的负担。但若是殖民世界,大明可以获得丰厚的回报,尽管这个回报无法养活大明这么多人口,但用来支撑科研的投入,那是绰绰有余了。

    总的来说,大明作为一个大国,确实无法通过掠夺世界来养活自己的国民,国民还是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劳动来实现富裕,但掠夺世界却可以养活朝廷,还能养活大明的科研体系。

    最重要的是,大明要压缩蛮夷的生存空间,把异族从世界舞台踢下去。

    随着大明的火器技术的不断进步,棕色人种被踢出历史舞台,沦为吃瓜群众已经是板钉钉了。各个棕色人种当,剩下一个日本这个混入大量华夏人种基因的棕色人种国家,但威胁也很小了。后世历史日本人能够崛起,那是因为有英国人扶持的原因,现在的大明压根不可能去扶持日本,因为对大明来说,日本没有任何地缘作用。作为一个精神存在严重缺陷的民族,崛起是压根不可能的。

    黑色人种也不可能崛起,没那个智商和基础,大明对于黑色人种,甚至不需要考虑太多。

    剩下一个是白色人种,还有可能会活跃在历史舞台。

    相当于大明未来的战略,是把白色人种从历史舞台踢下去,让他们也变成不可能崛起的吃瓜群众。

    要想遏制西方人的崛起,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能让他们获得发展的资源、空间,这意味着大明需要殖民,把能殖民的地方都殖民了,让欧洲人没地方殖民,甚至要把欧洲给殖民了。

    而且大明的殖民体系,可以不要如同西方人那样简单粗暴嘛!

    殖民体系的本质,无非是倾销商品、掠夺原材料、农产品等等资源,这个掠夺的程度也是可以控制的嘛!只要控制在一个合适的强度,可以让那些殖民地的人口即可以活得下去,又过得不是很好。

    西方人的殖民则是过于简单粗暴了,完全不管别人死活的那种,自然是酿成各种反抗。

    大明此时在南半岛、朝鲜半岛,实际是形成了一种直接管理的殖民体系。看似是朝贡制,但本质还是殖民体系。因为朝贡体系的厚往薄来并不存在,大明在南半岛和朝鲜半岛一直在持续掠夺,只不过是以商品掠夺为主。即提高南半岛和朝鲜半岛的生产力,让他们能够生产出更多的原材料、农产品出来和大明进行贸易,大明用非常容易制造的工业商品,能把那些原材料和农产品换走。

    大明对于朝鲜半岛和南半岛的唯一厚往,是出现灾荒的时候,送点粮食过去赈济一下,同时把那些灾民运到大明的海外移民地去当工人,工期一到把人送回去,绝对不允许这些工人留在大明的海外移民地。这种模式,确保朝鲜半岛和南半岛不会饿死人。

    大明要施行朝贡制度的话,起码得等到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再说。

    朱由校觉得还可以在朝鲜半岛、南半岛拿来做实验,进行深度管理。例如针对殖民地的地主、商人制定税收政策,通过税收手段对那些地主、商人进行持续掠夺。同时大明的国有农业公司,以及民营的农业公司,在朝鲜、南半岛进行持续的土地兼并。

    同时国企垄断朝鲜、南半岛的金融、交通、矿业、通信、电力等等领域,民企同样也可以前往朝鲜、南半岛投资,相当还是把朝鲜半岛和南半岛当成大明的一个省份来进行管理,然后用护照限制那些土着自由进入大明。

    本国的户籍制度,实际是一种类似于护照的制度,不过大明此时对户籍制度进行了改革,人口流动已经越来越自由了,只需要向官府报备一下,能全国各地到处跑。而护照制度,则是给境外人员发放的。

    相当于是把殖民地纳入大明的管理、版图,同时不允许殖民地土着自由进入大明本土,把那些殖民地的人当成二等、三等、四等公民来对待。也许某个殖民地的人民开化程度较好,对华夏的字、语言学习程度较高,这时候可以提高他们的待遇等级。

    朱由校预想的这种模式,是把殖民地的土着蛮夷都变成无产阶级,为大明的国有农业公司和民营农业公司种地的同时,又把大量的人口从农业解放出来,给大明当工人和劳工。

    大明对殖民地的投资建设,会产生很多业岗位,需要很多劳工。同时挖煤挖矿、伐木什么的也需要工人,还可以把大明的一些低级的粗加工产业丢给这些殖民地发展,这又有了大批业岗位。

    不过在转移产业的时候,需要进行立法,禁止殖民地发展更高级的产业,避免国内的民营企业一股脑的把产业转移出去,这很可能会导致产业空心化。当前工业革命才刚刚开始,产业显然不多,即便是纺织业都不能转移。

    如果业岗位不够,那是让朝鲜半岛、南半岛输出劳工。

    而对于印度这类的国家,暂时大明是没办法进行那么精细化的管理的,因为化方面还太生疏,语言沟通都是一个问题。大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