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明末当皇帝 >

第286章

重生明末当皇帝-第286章

小说: 重生明末当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

    中国是一个生产力越高,竞争力越强的一个国家。但在这个生产力还不太高的时代,大明的优势虽然也大,但如果不先下手为强,就可能纵容蛮夷崛起,最后养寇为患。

    要想让世界和平,那就要继续发展生产力。

    但是发展生产力,需要资源,需要人力物力!如果光靠内部的话,显然是不够的,因为这会给老百姓带去不小的负担。但若是殖民世界,大明就可以获得丰厚的回报,尽管这个回报无法养活大明这么多人口,但用来支撑科研的投入,那是绰绰有余了。

    总的来说,大明作为一个大国,确实无法通过掠夺世界来养活自己的国民,国民还是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劳动来实现富裕,但掠夺世界却可以养活朝廷,还能养活大明的科研体系。

    最重要的是,大明要压缩蛮夷的生存空间,把异族从世界舞台上踢下去。

    随着大明的火器技术的不断进步,棕色人种被踢出历史舞台,沦为吃瓜群众已经是板上钉钉了。各个棕色人种当中,就剩下一个日本这个混入大量华夏人种基因的棕色人种国家,但威胁也很小了。后世历史日本人能够崛起,那是因为有英国人扶持的原因,现在的大明压根就不可能去扶持日本,因为对大明来说,日本没有任何地缘作用。作为一个精神上存在严重缺陷的民族,崛起是压根不可能的。

    黑色人种也不可能崛起,没那个智商和基础,大明对于黑色人种,甚至不需要考虑太多。

    剩下一个就是白色人种,还有可能会活跃在历史舞台。

    相当于大明未来的战略,就是把白色人种从历史舞台上踢下去,让他们也变成不可能崛起的吃瓜群众。

    要想遏制西方人的崛起,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能让他们获得发展的资源、空间,这意味着大明需要殖民,把能殖民的地方都殖民了,让欧洲人没地方殖民,甚至要把欧洲给殖民了。

    而且大明的殖民体系,可以不要如同西方人那样简单粗暴嘛!

    殖民体系的本质,无非就是倾销商品、掠夺原材料、农产品等等资源,这个掠夺的程度也是可以控制的嘛!只要控制在一个合适的强度,可以让那些殖民地的人口即可以活得下去,又过得不是很好。

    西方人的殖民则是过于简单粗暴了,完全不管别人死活的那种,自然是酿成各种反抗。

    大明此时在中南半岛、朝鲜半岛,实际上就是形成了一种直接管理的殖民体系。看似是朝贡制,但本质上还是殖民体系。因为朝贡体系的厚往薄来并不存在,大明在中南半岛和朝鲜半岛一直在持续掠夺,只不过是以商品掠夺为主。即提高中南半岛和朝鲜半岛的生产力,让他们能够生产出更多的原材料、农产品出来和大明进行贸易,大明用非常容易制造的工业商品,就能把那些原材料和农产品换走。

    大明对于朝鲜半岛和中南半岛的唯一厚往,就是出现灾荒的时候,送点粮食过去赈济一下,同时把那些灾民运到大明的海外移民地去当工人,工期一到就把人送回去,绝对不允许这些工人留在大明的海外移民地。这种模式,确保朝鲜半岛和中南半岛不会饿死人。

    大明要施行朝贡制度的话,起码得等到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再说。

    朱由校觉得还可以在朝鲜半岛、中南半岛拿来做实验,进行深度管理。例如针对殖民地的地主、商人制定税收政策,通过税收手段对那些地主、商人进行持续掠夺。同时大明的国有农业公司,以及民营的农业公司,在朝鲜、中南半岛进行持续的土地兼并。

    同时国企垄断朝鲜、中南半岛的金融、交通、矿业、通信、电力等等领域,民企同样也可以前往朝鲜、中南半岛投资,就相当还是把朝鲜半岛和中南半岛当成大明的一个省份来进行管理,然后用护照限制那些土著自由进入大明。

    本国的户籍制度,实际上就是一种类似于护照的制度,不过大明此时对户籍制度进行了改革,人口流动已经越来越自由了,只需要向官府报备一下,就能全国各地到处跑。而护照制度,则是给境外人员发放的。

    相当于是把殖民地纳入大明的管理、版图,同时不允许殖民地土著自由进入大明本土,把那些殖民地的人当成二等、三等、四等公民来对待。也许某个殖民地的人民开化程度比较好,对华夏的文字、语言学习程度比较高,这时候就可以提高他们的待遇等级。

    朱由校预想的这种模式,就是把殖民地的土著蛮夷都变成无产阶级,为大明的国有农业公司和民营农业公司种地的同时,又把大量的人口从农业中解放出来,给大明当工人和劳工。

    大明对殖民地的投资建设,就会产生很多就业岗位,就需要很多劳工。同时挖煤挖矿、伐木什么的也需要工人,还可以把大明的一些低级的粗加工产业丢给这些殖民地发展,这就又有了大批就业岗位。

    不过在转移产业的时候,需要进行立法,禁止殖民地发展更高级的产业,避免国内的民营企业一股脑的把产业转移出去,这很可能会导致产业空心化。当前工业革命才刚刚开始,产业显然不多,即便是纺织业都不能转移。

    如果就业岗位不够,那就是让朝鲜半岛、中南半岛输出劳工。

    而对于印度这类的国家,暂时大明是没办法进行那么精细化的管理的,因为文化方面还太生疏,语言沟通都是一个问题。大明对于印度这类的殖民地,可以暂时使用简单的管理模式,然后循序渐进。

    朱由校预想的这个殖民体系,就是把全球都纳入大明的统治版图,建立一个全球帝国,然后进行全局调控。届时大明负责工业生产,坚决不胡乱转移产业,大明作为唯一的生产中心,向世界各个殖民省份输出商品。

    同时大明对全球各个民族进行文化上的输出、改造,貌似可以把那些专门培养狗腿子的儒家学派输出到殖民地,让殖民地的异族也参加当地的科举,通过科举就可以在那个殖民地省份做官。

    当世界其他民族,不可能发展战争工业的情况下,甚至那些威胁大的国家,连轻工业都不会让他们发展的情况下,那些异族不论如何反抗,也不可能摆脱大明的统治。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那些殖民地省份的低等公民的待遇,自然也会慢慢提升。当发展到商品追逐人类的时候,只要有可持续发展的可能,那些殖民地的人口,同样也可以过上好日子。

    这就是朱由校想出的一种,可以让世界一路发展到大同社会的模式,在大明的统治之下,以及绝对武力的镇压之下,也可以减少很多战争。

第479章:强大的理论支撑() 
朱由校将模式想清楚之后便写了下来,随后召来内阁大臣,将这个方案发给他们传阅了一遍。

    孙承宗看完这个方案面露震惊之色,连忙劝阻道:“陛下,此法太过宏大,必将令战事遍地,自古好战必亡,还望陛下慎重,且我大明乃为上邦中华,如此掠夺天下诸国,恐不符体统。”

    “爱卿多虑,所谓体统之道,可体太一帝道者,唯有上古之君。朕窃以为,大明当今体统应王霸兼用,不可拘泥。”朱由校微笑道,天下体统是为‘帝、王、霸、君’,唯此无道。

    小国寡民,体统撑死就是君道,体统太高则其国民从者寥寥。至于帝道,帝者体太一,那是无为之治,是上古三皇五帝之道。当时民风淳朴,自能施行,放在如今却是扯淡了。

    而作为大国,体统若是太低,也会出问题。

    体统高低,还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帝者体太一,王者法阴阳,霸者则四时,君者用六律。大明做不到帝道,王霸兼用还是可以的嘛!

    帝王霸君,这是一种古时候的圣贤,用阴阳五行、周易这套理论创造出的一个治国的模型。

    现实中判断一个国家的体统高低,从官方的行为上就可以看出来了。例如一些小国,在别人国家的护照上涂鸦什么的,这种低级的做法就充分暴露了其体统过于捞比。但是那些小国的国民,也因为体统太低,对这些不正义的行为也是漠不关心。

    而中国因为体统最高,政府敢做出这样的事儿,肯定得被老百姓喷上一脸咸汽水。

    “至于好战必亡之论,朕何尝不知。倘若我大明火器进步至几千人便可轻易征服一大国,征服全球也不需化肥多少军费。”朱由校自然是有底气的,无烟火药都已经研发出来了,机枪什么的还不是轻轻松松就能搞定出来的玩意,以大明当前的机械制造技术和经验,实在没有太大难度。至于设计,朱由校已经给出很明确的方案了,利用火药产生的后坐力完成自动供弹,一大群人还搞不出来的话,那简直就是一群猪了。

    孙承宗有些傻眼,他虽然知道火器进步速度很快,但是却不知道机枪这种东西,所以完全不理解,皇帝到底哪来的自信?

    蒋德璟在一边仔细看完这个方案之后,上前一步拱手道:“启禀陛下,若能以极地的军费横扫全球,这个方案确实可行。对待天下蛮夷,我大明无需太过仁慈。凡天子者,天下之首,何也?上也。蛮夷者,天下之足,何也?下也。”

    顿了顿,蒋德璟继续说道:“若将天下喻之为人,我大明虽为上邦之国则为其上。若放任蛮夷自流,则如无足之人,且易酿成大患。若能将天下蛮夷皆纳入我华夏管辖,另其得以教化,亦为蛮夷之幸,蛮夷之福。”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我大明乃奉天命统辖四海八荒,又有何不可为之?”蒋德璟一脸理所当然的模样,把朱由校听得都突然感觉,自己殖民全球简直就是正义的化身。

    华夏自古一来,民族优越感不是一般的高,对于蛮夷都是非常不屑的。当然有时候,也会做出错误的时局判断,例如李成梁父子养寇自重导致满清的崛起,李成梁父子之后的明王朝军事集团,还在继续的养寇自重,不管闹得多大,都感觉满清没什么威胁,结果满清凭借着体制内的蛮夷优势,疯狂吸收大明的军事技术,并且不断的收编汉奸部队,用汉人打汉人,满清在后面督军,就成功入关了。

    华夏的这种文明、种族优越感的形成也不是狂妄自大,而是事实如此。只不过在生产力比较低的时候,因为技术的限制,华夏历朝历代并不能对天下的蛮夷施行有效的管理,确实如同这个比喻一样,就像是一个没有脚的巨人,说难听点就是残疾的。

    同时也因为生产力、军事技术的限制,蛮夷在冷兵器时代的破坏力还是很大的,历朝历代又无法有效的管理好那些蛮夷,有时候甚至是放任自流,自然也就经常出现一些祸事。特别是宋代,为了节约行政成本,开国的时候竟然把西域等地的领土给放弃了,而那些地方又有唐代遗留的一些文明遗产,导致蛮夷迅速做大,结果后面麻烦一大堆。

    “爱卿,如何?”朱由校对孙承宗问道。

    “若陛下有办法节约军费,倒也未尝不可。”孙承宗也不是什么迂腐之人,说道:“只是管辖各蛮夷之国,还需有些体统。”

    “体统自然会有。”朱由校点头道,西方人殖民全球之所以搞得乱七八糟,主要也是西方那些屁大的国家体统太低了,本国用的都是君道了,再掠夺殖民地的时候就是没有体统的节奏,自然也就搞乱了。

    大明的体统就要高得多,管理殖民地自然不会那么没有章法和下限的进行掠夺。尽管殖民地都是一群蛮夷之民,但只要乖乖听话,起码的人权还是讲的,毕竟这些蛮夷就像是双脚一样,也是身体的一部分。

    朱由校突然发现,自己殖民全球有好多现成的理论支撑啊!

    什么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什么首啊足的。这些理论还很有道理,特别是把天下比喻为人的上下之道,甚至可以探究到传统理论体系的气一元论。

    正所谓:天地之间,一气而已,唯有动静,遂分阴阳。天为阳,地为阴,天清地浊。清者升、浊者降,清者贵,浊者贱。

    老祖宗的这个理论体系显然是没毛病的,而且是非常先进的,先进到除了上古时期的百姓可以理解之外,如今的普通百姓都很难理解,必须认真学习才能懂得这套理论了。而上古时期是没有文字的,传说当时的老百姓因为非常淳朴无知,可以直接看到五行之气,日常生活中天天接触,自然能够理解。后来人们产生了私心,很多东西就看不到了。换句话说,就是游戏权限降低了。

    利用《易经》这个核心理论,一路推理,蛮夷不是低贱是什么?

    尽管这个观点,咋看起来就像是西方人杀异教徒一样,你不信上帝就有罪,我杀你、抢劫你是理所当然的一样。但西方人那套缺乏说服力,而华夏的这套理论搬出来,却是让人无可辩驳。

    西方人也因为辩驳不了,或者也无法理解,所以后世的西方人干脆把中国的‘道’,翻译成了诡辩、狡辩。

    朱由校突然感觉有必要,让人把这套理论整理出来,专门用来向那些蛮夷进行灌输,让他们安心的当天下的‘足’,安心的当大明帝国这个巨人的双脚。当然了,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双脚也能穿上鞋子的。

    只不过,当今世界生产力这么低,这个巨人就像是个穿不起鞋子的穷人,只能先戴帽子,先穿衣服,先戴手套。顶多…顶多在冬天的时候给双脚穿个袜子保暖一下,实在是穿不起鞋子啊!

    随即朱由校把这个光荣的任务,丢给了翰林院那群学士。儒家文人,对于《周易》这套理论都是要熟练掌握的,搞理论他们还是很在行的。

    而大明的对外殖民政策,也算是正式确定了下来。具体的制度,接下来则会以中南半岛、朝鲜半岛作为试点。

    至于殖民世界的战略步骤,则还是需要进一步的商定。不过当前来说,大明内部的问题还很大,不论是内部改革,还是深入的教育人民,都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