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明末当皇帝 >

第274章

重生明末当皇帝-第274章

小说: 重生明末当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工厂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办得成,但是这时候正处于疯狂的红利阶段,成功率是非常高的,几乎是办一家赚一家,毕竟竞争还没有那么激烈。

    爆炸的轻工业生产力,导致天启十五年出口的工业商品数量激增。而天启十五年,大明皇家舰队护送的商船队第一次造访了欧洲,驶入了葡萄牙人的港口,与葡萄牙人完成了一次贸易。

    葡萄牙也与大明签订了贸易协议,葡萄牙顿时成为了大明向欧洲出口商品的中转地。

    大明第一次亲自把商品运往欧洲,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签订的限制进口大明商品的协议已经完全失效了。

    此时大明掠夺外部的方式,已经变成了做生意。

    朱由校对于扩土方面的动作已经缓了一下,南洋、澳洲此时已经是大明的领土了,中南半岛上面,安南、占城、高棉都已经在大明的直接统治之下,占城王、高棉王都得得到了大明的册封,回家当土财主去了,以后也不用他们操心自己的国家,行政、国防大明都给他们包了,他们什么都不用做,每年就有一大笔收入,安安心心过日子就行了。

    不过天启十五年,朱由校却是下旨废除了安南王,并且正式将安南(越南)更名为交趾省。明军曾经在河内进行过一次掠夺,这是不太道义的。不过现在安南都被废了,朱由校宣布这是收复历史上丢失的疆土,把这次不道义的行为掩盖了过去,反正宫内的资料是不会记载这段历史的。

    至于对南洋土著的区别对待依旧在进行,但却是打着教化的名义,总也能解释过去,大明作为大国,面子上总不会那么不好看。而那些土著的黑历史确实多啊!也有了解释的理由。

    同样在澳洲地区,大明也没有展开什么屠杀行为,只是根据澳洲土著的社会阶段,把他们先变成包身工,然后进行教化,让他们融入大明的社会。

    不过就算是这些黑历史以后被翻出来朱由校也不怕啊!反正**烂嘛!西方人不堪入目的黑历史就更多了,反正大明总不会比欧洲那些殖民国家更烂。而且大明现在的扩张政策,起码还是有很多怀柔政策的嘛!屠杀异族土著现在已经被完全禁止了,抢劫什么的同样也被限制了。

    大明的疆域现在是非常大了,向北逐渐推进到了北极圈,朱由校派出去的黄金部队已经沿途打下了石碑,把那些土地都划归大明的疆域。向南则推进到了澳洲、新西兰岛。向东则拿下了夏威夷和北美洲西海岸,后世日本的北海道现在也是大明的。向西则是已经推进到中亚草原了,后世的哈萨克斯坦都已经有一半纳入大明的疆域,同时还在南非建立了殖民地。

    疆域大了,境内的少数民族也多了,情况也复杂了很多。大明也是时候停下来消化消化了。

    不过对北美洲的移民却是没有停止,天启十五年朱由校又下令组织了一支移民船队,带着五万移民驶向了北美洲西海岸的金山港。

    对蒙古方面的统治,也进展得比较顺利。

    随着铁路修到了蒙古,武力上已经彻底碾压了,哪个部落想要造反,朝廷就可以直接通过铁路派遣大量军队前往镇压,完全不用担心什么后勤问题。

    持续扩张的行动却是缓了下来,只在北美洲继续扩张,主要也是打一个基础,扩张速度也不快。

    西域军区的扩张也停止了,朱由校下令孙传庭在西域屯垦、构建国防疆界。孙传庭随即带领二十万大军,在西域各地进行屯垦、修路。

    孙承宗等大臣们,现在是比较反对朱由校继续大规模对外用兵的,现在形势虽然好转,但国家再强也经不起不断的折腾啊!特别是对于大明这样的国家来说,老百姓是非常抗拒远征的。

    中国是一个农业文明,老百姓在守土上愿意舍生忘死,但在远征方面却是不太支持的。隋炀帝杨广之所以被称之为暴君,主要原因还是组织了几波大规模的征战,大量老百姓被征召入伍后背井离乡,偏偏打输了,很多老百姓家里的亲人一去不复返,这怨气就大了。

    所以尽管从民族角度上来说,隋炀帝功绩也不小,但在老百姓心目中他就是个暴君。朱由校也不想把自己整成什么暴君,所以也没有坚持,暂缓了对外扩张的进程。打算把军事技术升级之后,用小规模部队进行对外扩张。

    朱由校的对外战争活动也进行了不少,之所以没有遭到老百姓反对,主要还是因为采取了精兵路线,死的人少了,还有大量的将士建功立业了,所以越来越多老百姓支持这些军事活动。

    但要是失败几波,人员损失多一些,强烈的反对声音也就会出现了。

    而且这年头科技又不发达,人家要是跟你打游击战,一时半会战争还结束不了,到时候劳民伤财的还要继续打下去,国家也就好战必亡了。

    对外战争方面暂且缓了下来,朱由校则把精力放在内部改革、消化开拓的疆土,以及做生意方面。

    对外就是专心的做生意、挖黄金。

    大明舰队开到了欧洲,在天启十五年与欧洲人建立了大明商船的商贸路线,海上运输不再由欧洲人来负责,这样一来利润就更丰厚了。

    最主要的是,大明开始直接与欧洲各国做生意了,不用被葡萄牙人、西班牙人中间再赚一手。

    当然这两个国家,现在也在跑这条航线,即从马六甲港口将商品运往欧洲,反正也不冲突。

    大明的商船都是在大明皇家舰队的保护下,集体前往欧洲的,一次出航起码就是五十艘大型商船,欧洲那些私掠船根本不敢招惹。每次出动护航的军舰,也超过十艘,全是大明最先进的战舰。

    第二批商船队,则是造访了西班牙、法国、英国,与这些国家陆续签订了通商协议。这些国家的商船,都可以前往马六甲与大明通商,但不允许穿越马六甲海峡。

    与这些欧洲国家陆续通商之后,导致天启十五年出口的商品数量疯狂飙升,贸易额达到了1。5亿两白银,贸易逆差达到了9000多万两白银,简直无比恐怖。

    大明的对外掠夺,根本不需要通过抢劫的方式来进行。通过出口商品就可以完成掠夺,不过欧洲人拥有的商品实在太少了,很多出口到大明的商品,还是大明的商船返航的时候为了不空仓,闭着眼睛装到船上的。

    什么小麦、奴隶、矿石,甚至是木材,反正有点价值的东西,都可能别大明的商船买来压舱。虽然带回去赚不了多少钱,但总不能空仓回去吧!那船还不直接被风浪给吹翻了。而且那些东西带回去,起码还是能赚那么一点点的。

    但是大明的商品,却是换到了很多贵金属。

    这些贵金属都是欧洲人在美洲等地掠夺回去的,西班牙就是其中的大户,不过西班牙人的工业太战五渣了,需要的商品大量依靠进口。所以其他欧洲国家通过和西班牙人做生意,倒也赚到了不少钱。

    但是现在大明的商船队来了,却是抢了不少欧洲国家的生意。他们的工业产品,在大明的工业产品面前,直接失去竞争力了。

    可以预见的是,这样的贸易是和平不了多久的。那些欧洲国家,估计不用几年就会因为贵金属大量流失,开始抗拒与大明的贸易。

    朱由校正是预料到了这个情况,所以天启十五年又给海军砸了一亿银元的巨款下去,下令建造更大、更先进的战列舰,到时候可以打着自由贸易的旗号,制裁那些欧洲国家一波。

第463章:雷霆雨露,皆是君恩() 
对于大明的对外贸易的问题,朱由校也是一直在考虑的。现在的问题是,那些蛮夷并没有什么商品可以输出到大明。

    大明的对外贸易,赚回来的只是黄金。

    大明过去之所以要让郑和七下西洋,就是试图再次开启农业时代的全球化贸易。过去全球化贸易,是由游牧民族将中国的丝绸、瓷器卖到欧洲,然后换成贵金属。同时欧洲人又把丝绸、瓷器输出到印度,换成香料。

    进而形成华夏输出丝绸、瓷器等商品,而欧洲人则负责输出黄金,印度人输出香料。

    不管是契丹、女真,还是蒙古、野猪皮,都是一种贸易军事共同体,他们谈不上是什么民族。这种军事贸易共同体,拼的就是钱、粮食。只要能从中国换到更多的粮食,他们就能养活更多的人,就能够控制草原,取得草原霸主的权力地位。

    农业时代的贸易全球化,是在宋代达到巅峰的。

    一开始是阿拉伯人控制流通,阿拉伯人忽悠欧洲人说,肉蔻是长在鸟窝上面的,获取这些肉蔻要用肉去引诱那些鸟,鸟把肉不断的搬到鸟窝上,然后把鸟窝压垮掉下来,才能弄到肉蔻,所以啊!这种香料是多么精贵啊!

    这种故事还有很多,阿拉伯人都快把欧洲人给忽悠瘸了。

    后来阿拉伯人碰上了他们的克星蒙古人,蒙古人成为掌握贸易中转的群体。随即大宋帝国就傻眼了,他们一开始扶持女真打契丹,接着又扶持蒙古打女真。等蒙古人上来了,却发现没有什么力量可以扶持了。

    蒙古人被大明赶走之后,这种全球化的贸易就中断了。所以大明朝廷就试图自己把货物运出去,这才有了郑和七下西洋。

    不过后来朝廷又发现,那些蛮夷没有什么商品可以和中国贸易的,一堆黄金本质上又不能吃,只是一种金属而已。而我天朝上国的商品,却是老百姓劳动创造出来的,这不是明抢一般的么?

    因为感觉不划算,于是就把海贸给停了。

    现在朱由校重新开启大明的海洋贸易,同样也遭遇到了这个问题。要不要用大明的商品去换取西方人的贵金属的问题,这是一个需要思考的。

    朱由校最后还是觉得,应该继续换取那些贵金属。

    毕竟贵金属是有限的,而且这种东西在世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都硬通货,集中到朝廷手上,西方人未来也就没有那么多发展的可能。总的说就是没钱、穷逼,工业设备买不起。

    而且现在大明有了蒸汽机,工业商品的生产力大大提高,很多工业商品是可以快速制造的,用那些工业商品去换取西方人手上的贵金属,并不需要消耗太多的民力。

    那些蛮夷虽然没有多少商品可以和大明进行贸易,但是他们却拥有丰富的工业原材料,可以向大明出口原材料、粮食之类的资源嘛!

    而朱由校向海外移民的目的,也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原材料、粮食、经济作物等资源,从而支撑大明的工业革命。

    所以朱由校当前的对外政策,是没有太大的问题的。

    “现在的大明,只要专心发展贸易就行了。在扩张方面,未来只要再吃下北美、西伯利亚就可以了。”朱由校心里顿时有了计划,“至于技术封锁,只需要把最先进的技术封锁住就可以了,其他的技术也可以封锁,但即便是欧洲人获得了这些技术,对中国的威胁也不大。”

    世界只需要一个生产中心,一个工业国,那就是中国。即便是欧洲人拿到了技术资料,只要大明制造业犹在,他们就没办法成为制造业中心,这是文化、人口等等因素所决定的。就如同后世华夏完成工业革命之后,华夏就有成为世界唯一的工业国的趋势。

    中国在农业全球化时代,就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生产中心。自古以来华夏就是一个生产型帝国,担任的就是生产中心的角色。

    后来野猪皮进来了,把这个生产型帝国给摧毁了,这才给了欧洲人机会。毕竟当时中国不再担任生产中心这个角色,自然就需要转移。只懂得输出骗术,而制造能力低下的印度人显然是没办法担任这个角色的,于是吸收了中国的思想、技术的欧洲人,就成为了最佳的人选。

    进而催生出了现代文明这个成果。

    现代文明的父亲也就是华夏,蒙古相当于是华夏的***把精华射入了欧洲,进而结束了欧洲的黑暗中世纪,引发了文化复兴运动。

    历史上东方一直是西方人向往的地方,因为那里有现代文明的父亲。结果跑到东方一看,父亲的宫殿已经被野猪皮搞成了猪窝,直接梦碎了一地。所以他们说野猪皮是蛮夷,所以要打野猪皮。日本这个华夏的弃子也说野猪皮是蛮夷,也要打野猪皮。

    野猪皮之所以能够崛起,本质上则是大明的资本主义革命的失败的产物。资本主义想要取代封建王权,结果墙被挖塌了,也把自己给压死了。一个大国要想率先完成资本主义革命,失败几率是非常大的。不像英国那样的国家,本身是一个岛国,内部情况不像中国这么复杂。

    所以英国人可以顺利的完成资本主义革命,而中国的资本主义革命则因为情况太过复杂而走向失败。

    野猪皮则是一种建制内的蛮夷,原本野猪皮是朝鲜人的奴隶。明太祖看野猪皮们过得太惨了,于是就把野猪皮纳入了大明的管理,让他们不再给朝鲜人当奴隶。然后为了制衡蒙古,又如同宋王朝一样,开始扶持野猪皮来抗衡打蒙古。

    结果野猪皮发展到一定程度,反而帮着蒙古打大明。

    而明代的军事集团,则为了养寇自重,放开手让野猪皮发展。野猪皮实力弱小的时候,给野猪皮建一道隔离墙,让野猪皮在墙的另一边疯狂烧杀、发展,类似于后来特朗普要在墨西哥边境建隔离墙一样。

    等野猪皮发展到一定程度了,又把墙给拆了,让野猪皮继续烧杀抢掠。

    进而那些军事集团一边问朝廷要银子进行维稳,一边又和野猪皮做生意,两边的钱都赚。

    袁崇焕也就是一个典型的卖国贼,他模到了崇祯的脉搏,把自己伪装成一个热血青年,说什么三年五年就可以把野猪皮灭掉,崇祯傻乎乎的信了。把九边的军饷都抽出来交给袁崇焕,结果袁崇焕上去之后马上就开始和野猪皮做生意,还帮野猪皮把毛文龙这个心腹大患给杀了。

    另一边则是陕西大旱,边军又没有军饷,只能劫掠民间富户,结果一发不可收拾,直接演变成了一大堆拥有军事素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