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明末当皇帝 >

第271章

重生明末当皇帝-第271章

小说: 重生明末当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奇差无比,不仅军纪涣散,而且毫无胆气和作战经验,训练也早已废弛。

    中央军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打到了南京城下。(。)

第458章:平叛抄家() 
“快跑啊!遭殃军来了。”

    “什么?遭殃军来了?快跑,快跑!”

    “遭殃军来啦!再不跑就完了。”

    此时南京城内一片混乱,朱华奎更是惊慌失措的跑出了南京,而南京百姓也是人心惶惶。

    中央军的名声在江南地区实在是糟糕极了,因为传言中央军军纪极差,不仅抢劫平民,还**妇女。

    这些坏名声,显然都是江南士族们黑出来的。

    他们有空没空的,就会发一些小报,到处黑中央军和朱由校。各种段子在民间广为流传,还给中央军起了个名号——遭殃军!还编了不少童谣。

    不过中央军所过之处,老百姓却是惊讶的发现,事实好像并不是如此的。这些中央军所过之处秋毫无犯不说,后面还有大批的补给车队运来了大量的粮食,沿途还在赈济百姓。

    同时中央军还在到处维护秩序,那些趁乱行凶的地痞流氓纷纷被抓,这些人都将被送去劳改,行为恶劣的则被当场枪毙了。

    但南京城内的百姓显然并不知道,中央军兵临城下,城内一片混乱。

    朱华奎带头跑路了,南京城内的叛军一看情况不对,连忙又变幻了大王旗,打开城门把中央军迎入了城内。

    城内百姓惊恐不已,不过很快发现事实并非流传的那么回事。

    中央军进入南京城,迅速把秩序维护了起来,并且张贴了安民告示。当天城内百姓走出家门,欣喜的发现城内秩序井然,到处都是巡逻的中央军士兵。

    这些中央军士兵身着红衣,威武挺拔。对待百姓,也很有礼貌。

    这场叛乱就好似是一场闹剧一般,随着南京城的收复,江南其他城市,纷纷自动平叛。

    甚至还有不少替罪羊被押送到了南京。

    而逃出南京城的朱华奎,跑到浙江一带的时候,马上被地方官府抓获,也一并送到了南京。

    这场叛乱是来得快,平定得也快。

    从根本上来说,还是因为那些士族、财阀缺乏民众基础。

    尽管他们天天黑朱由校,但知道真相的老百姓已经越来越多,毕竟大明日报也不是白发的。

    即便那些相信朱由校是昏君的老百姓,也没有跟着去造反的理由。朱由校又没有加税什么的,他们的日子还是照样过。

    所以这次叛乱表面上看起来气势汹汹,但实际上都是士族和财阀请的‘水军’造势,老百姓在叛乱方面的参与热情度不高。

    于是中央军一到,叛乱就如同烈日下的白雪一样迅速消融。

    “能抓的都给我抓了。”朱由校在京城收到了电报之后,随即命令骆思恭亲自前往江南主持抄家行动。

    那些参与叛乱的官员什么的,都抓了起来个革职查办。

    那些参与叛乱的财阀、士族,也抓起来直接抄家。

    不过朱由校对待这些政治上的敌对势力,向来是很少杀人的。顶多就是劳改,要是表现好还能放出去。

    杀人不好,太野蛮了。

    纵观明代的风气,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夹杂了元代蒙人的野蛮风气。政治上动不动就杀人,这样的风气蔓延到社会中,对待百姓的时候,很多时候也不够仁慈。

    开国皇帝朱元璋虽然心系百姓,但文化水平不太高,他上台后作为一个国家的总设计师,制定的很多制度实际上都太极端了。

    例如户籍制度,就很不合理。

    还有税收制度,也不是很合理。每个地方都有定额,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却造成了地方官员收到定额就不收的行为,是的很多税收被漏掉了。明王朝的财政困境,也和朱元璋开的先例有一定的关系。

    朱由校要改变这种野蛮风气,首先就不能乱杀人。

    除了那些卖国投敌的杀了一批晋商,那些盐商虽然被朱由校给抄家了,但并没有问斩。

    ……

    骆思恭赶到南京的时候,叛乱已经平定将近十天了。

    善后工作已经开始展开,抓捕叛乱分子的行动却是只抓捕了一些参与叛乱的官员,那些在背后支持叛乱的士族、财阀还没有遭到波及。

    那些士族和财阀倒是把心放了下来,他们并不认为皇帝会把他们抄家了。他们在江南的势力可是很大的,抄了他们江南可要出乱子。

    而且他们也不认为,皇帝会知道他们在背后支持叛乱。

    这次叛乱,这些士族和财阀都没亲自出面。出的人,也都是招募的。倒是钱出了不少,不过还没形成气候中央军就渡江而来了,实在来的太快,这一点倒是出乎了他们的意料。

    不过这次叛乱,也就是碰运气。

    能成功固然是好的,不成功也就是坐等皇帝改革,这是他们料定最差的结果。

    但是骆思恭来到南京,情况顿时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锦衣卫和东厂的特务,早就锁定了这些士族和门阀。恐怕这些士族和门阀,并没有料到皇帝的情报机构进行整合、发展之后,已经发展到了非常专业的程度,运营效率也是大幅度的上升,而且渗透能力非常强。

    搞情报无非就是钱的问题,锦衣卫和东厂这些年的活动经费每一年都在增加,在那些大户人家不知道发展了多少情报人员。

    要知道这个世界,权力与财富在本质上都是建立在信息的基础上的,信息的收集是非常关键的。

    同样信息也是被大量垄断的,普通百姓能够获得的有用的信息实际上占比很少,不会超过20%,但普通老百姓又占到了大多数,可见普通老百姓在信息的来源渠道方面是有多么的匮乏。

    那些士族、财阀的叛乱,在还没开始的时候,就已经出现内鬼向锦衣卫和东厂投诚了。

    个别士族、门阀显然不看好叛乱。

    他们并不愿意上贼船,而是希望通过投诚皇帝的方式,换取他们的利益的延续。

    他们的选择显然是非常正确的,骆思恭一到南京,早已准备好的锦衣卫和东厂特务就带着军队开始大肆抓捕这些士族、财阀的成员,并将他们的家产全部打上了封条进行查抄。

    突如其来的打击,让那些士族和财阀直接懵逼了。

    一个个哭着喊着,难以置信的看着那些特务带着士兵冲进家门。狗皇帝就不怕江南没了他们之后出乱子吗?(。)

第459章:一波肥() 
天启十四年,冬!

    寒风呼啸之时,江南一带哀鸿遍野。

    那些门阀、士族,能厂卫大量抄家,但是牵连却是非常大,作坊、工厂停工,经济秩序几乎面临崩溃。

    江南一带城镇化是大明全国最高的地方,大量的工人都是靠手工业生存的。而这些工人,又是在这些门阀、士族所高度垄断的经济体系下生存的。这些门阀、士族一被抄家,那些作坊、工厂,以及各种生存活动的资金都被封存、冻结,江南一带的经济直接就瘫痪了。

    一些还没被抄家的既得利益群体,看到这样的乱局,顿时十分庆幸。看来这抄家是不能继续下去了吧!

    可让人震惊的是,抄家还在持续。

    抄了一家门阀,下面就像是拔萝卜一般牵扯出一大片爪牙,天南地北的到处都是,厂卫满大街的到处抓人,很多中小商人都被抓了,牵扯就更大了。

    “狗皇帝这是要逆天!?”

    无数工人下岗失业,这要继续抄下去,说不定就要演变成真正的民变了。那些门阀士族在江南可谓是根深蒂固,凭借的就是对各个领域的深入渗透。

    紫禁城内,朱由校收到了一封电报,是田尔耕从南京发来的。

    “陛下,在这样下去,江南必将陷入混乱,抄家是否先缓一缓?”内阁首辅沈潅对朱由校建说道。

    “不破不立,继续抄。马上调集粮食运入江南,在各城镇开仓放粮。”朱由校心下一狠,决定血拼到底。

    他要将江南一带的既得利益群体一网打尽。

    “再则,中央银行立即放款给中小工商从业者,让他们尽快恢复工商业生产。同时尽快将查抄资产进行处理,一些作坊、工厂,尽快重新恢复生产。”朱由校,“另外再大量招募工人,修建水利、道路。”

    “同时,舆论机器给朕全力开动。”

    一道道命令下达了下去,朱由校建立的新行政体系,这时候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命令刚刚下达,就以最快的效率执行了下去。

    在粮食方面,大明粮食战略储备仓库直接开启,用火车直接运往淮河一线,然后转船运渡江南下。

    同时南洋、中南半岛此前运往江南的粮食,也都集中了起来。

    而那些门阀、士族,以及各个被查抄的商人所拥有的粮食,也被统一调度。

    天启十四年十二月初三,江南各地开仓赈济。大量的粥棚在各城镇开设了起来,粥棚发放的都是浓粥,而不是稀粥。

    大量下岗工人,原本很都有钱都没地方买粮食。因为很多粮铺都被封了,很多粮商也被抓了。

    很多工人都已经快饿疯了,听说官府开粥棚,顿时跑去领粥。

    这次开仓赈济,目的就是饿不死人。

    只要人还能活下去,就不会引发大规模民变。与此同时,民政局开始收容那些在街头上露宿的百姓。

    只要人不饿死,不冻死,一切都好说。

    大量的粮食运抵江南,粮铺率先解封开业。一场饥荒和民变,很快就被遏制住了。同时中央军分驻更地维持治安,江南一带治安本身就好,这里的百姓非常守法,一个城镇只要驻扎个几十人就可以维持秩序了。

    与此同时,大明中央银行开始向江南的中小工商从业者大量发放贷款,只要有东西抵押,就是全额放款,利息超低。

    在大量放款的同时,那些查抄到的作坊、工厂,一批批的进行拍卖。

    因为有银行放款,市面上钱开始不缺,这些作坊和工厂,都拍卖出了不错的价格。那些工商户又将买到的作坊、工厂抵押给中央银行再拿出一笔款子,然后用这些资金重新组织生产。

    离了张屠夫,自然是不用吃带毛的猪肉。

    江南地区最不缺的就是中小工商从业者,这里本身就商业发达。但过去门阀、士族垄断经济,很多行业是这些中小工商从业者无法插足的,他们根本没办法和那些门阀士族竞争。

    如今那些门阀、士族,一个个被抄家。

    这就出现了商业真空,一个个中小商人都挤破头的往里面钻,钱完全不是问题,大明中央银行直接放款,只要胆子足够大,这就是一波巨大的机遇。

    大明这个时候已经资本主义萌芽了,能看到这样机遇的商人一大片,所以这次查抄的资产,在拍卖的时候价格还是非常不错的,并没有被大量贱卖。

    与此同时,北方一带的商人,也趁着这次机遇大量南下,参与到了这块肥肉的争夺之中。

    在南北商人的努力下,很快就有一大批的作坊、工厂率先恢复生产,工人重新上岗就业。

    国有企业也在江南地区大量招工,以极快的速度上了一批工程,水利、修路等等工程一个接一个的抓紧开工。

    大量失业的工人被分流,情况一天天的好转。

    与此同时在民众基本资源供应方面,则是不让民资插手太多。粮食、煤炭、矿产之类的供应,大部分都是国企负责,一番调度运作,基本上确保了江南地区的基础资源供应。

    江南地区的城市逐渐开始恢复正常运转,而在农村地区,这次抄家却是弄到了大量的土地,如今正值冬季,倒不是农忙的时候,所以有足够的时间让国有企业进行接管、处理。

    这次抄家行动还在持续,不仅查抄到了大量的金银珠宝,还查抄到了大量的资产,需要处理的资产实在太多了。

    光是金银,就查抄了将近5亿两白银。但是那些查抄到的资产价值,起码是资金量的十几倍。

    整个江南门阀、士族,几乎被连根拔起。

    朱由校做梦都快笑醒了,他从未感觉到如现在这么有钱过,这次抄家绝对是一波肥的节奏。

    这些门阀和士族的名声,很快也就臭大街了。因为抄家之后,各种丑闻全部爆发了出来。

    大明日报,连日不断曝光各种丑闻,这些门阀士族做的龌龊事可不少。

    什么欺男霸女、巧取豪夺,但只要有人做了,就能让这些人的名声全变臭。欺男霸女未必每个门阀都做得直接,毕竟人家有钱,很多时候也没必要。但是巧取豪夺,却是非常普遍,这些门阀以权势、金钱压人,干了很多龌龊事。

    最恶劣的行为,还是挟伪道以令天子。

    明末的风气,最恶劣之处就在于此。这些资本家利用金钱,对儒家思想进行了一番改造,变成一种符合他们利益的东西,还自诩大道,然后用舆论来倒逼天子。(。)

第460章:江南稳定() 
当一切被揭露出来的时候,天下震惊。

    人们几乎难以想象,那些平日里一副天下为公的东林党人,竟然是一群为了一己私欲的衣冠禽兽。

    很多人更没有想到的是,这些东林党人竟然是一群资本势力扶持起来,用来染指政治的群体。

    朱由校更是在报纸上,将这些东林党批判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引发了天下百姓的热议。

    这是一个新的词汇,但从字面上就能理解含义。

    “利己,利己,所谓利己者,即以最直接、最省力的方式获得成功,自身利益至上,不管百姓死活,更不管国家兴亡。在这群人看来,哪怕时候洪水滔天,也与他们无关。”

    “何谓精致,即精英也,倘若普通市井百姓心怀利己之心,亦情有可原,对天下也无甚危害。然此类读圣贤书,立志报国安民之辈心怀利己之心,则天下忧矣~!此前朝堂纷乱,红丸、移宫之案,东林之辈皆试图操纵圣君,使之如布偶。幸得圣君贤明,登基之初忍辱负重、发奋图强、励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