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明末当皇帝 >

第254章

重生明末当皇帝-第254章

小说: 重生明末当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提高工厂的效率,朱由校也提出了流水线的概念。

    流水线就是在工业生产并行的基础上,用蒸汽机驱动传送带,将需要组装的零部件直接送到工人面前。

    这样一来。工人就节省了自己搬运材料的时间,生产效率将快提升。

    流水线生产在蒸汽机出现之前是不现实的,因为没有什么靠谱的动力来带动流水线的运转。

    如今有了蒸汽机,倒是可以实现这一点了。

    机械制造厂方面已经开始着手研究和制造这样的生产线设备,大明毕竟才刚开始工业革命几年的时间,而军事技术进步却又飞快。子弹制造能力是当前第二代新军模式的最大短板。

    子弹产能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如果流水线设备能出现,同时将蒸汽机大量应用在子弹生产环节,那么子弹生产能力就将有巨大的提升。有足够的子弹产能,日后作战也就不用担心子弹不够用的问题。

    在这样的情况,蒙古人却对危险的临近毫无察觉,还以为自己的躲猫猫能够躲得很成功。

    对于冬季过后即将到来的战争,蒙古人也还是有所准备的,打算在冬季过后根据明军的动向进行转移。

    冬季随之来临了,到处也纷纷开始降雪。这个冬季是不可能生什么战争的,所以边境上还显得比较风平浪静。

    但是在边境的火车站,作战物资储备仓库依旧在不断的修建,不断有火车拉着大量的物资开到这里。

    有军粮,有药品,有子弹。

    还有大批的枕木、钢轨、砂石、水泥、**,此前修建的这条双规铁路,马上挥出了巨大的作用。双轨铁路的火车调动比较方便,火车上路之后没有火车从对面驶来,不需要停车等待调整调度。

    除非是前面的火车生了故障停车,才会影响后面的火车。生故障后,只需要给后面的火车传达信号,把后面的火车拦下来就不会生火车追尾事故。

    蒙古人的探子很快也现了这一现象,只是出了他们的理解范围。而且进一步刺探情报比较困难,不太清楚明国人在搞什么,他们对生产力的理解,显然还不是很到位,不明白生产力展到一定程度,将出现碾压的结果。

    到了年底,各部门则忙着做财政统计,一方面看这一年花掉了多少钱,明年要花多少钱。

    户部在年底也将数据统计了上来。

    大明在天启十二年,财政总收入达到了9亿,财政收入呈现出了又一次的大量增长。这和经济调控政策,却又不太相符。

    “陛下,今年财政收入增长,主要是因为海外收入出现大幅度增加。先是对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贸易规模出现持续的上升,同时在朝鲜、日本、中南半岛以及印度等地的商品出口同样出现大规模上涨。在内部又因为对南方的商品销售规模上升,导致工厂盈利上升和贸易利润的增长。”户部尚书蒋德璟将情况说明了一番。

    原来中央财政收入的主要增长,还是国企红利上缴规模的上升导致的,这是增长主力因素。

    尽管在新政地区进行了银根紧缩政策,不再对民资放大量贷款,导致民资企业展度放缓。但是大明的工厂建设规模却是没有下降,国企还是在大量的建设工厂,商品产能的增长让可以出口的商品大规模增加,商品出口量自然也就有了大量增长。

    于是对外掠夺能力就大大增强了,特别是对印战争过后,印度其庞大的市场向大明敞开大门。

    内部财政税收并没有因为银根紧缩而下降,只是放缓了增长度。而外部贸易却是不受这个因素干扰的,外部市场的扩大,导致大明的商业掠夺规模增加,大量贵金属被掠夺了回来。

    国企因为海外贸易而赚得盆满钵满,在民资被排除在远洋贸易的门槛之外的背景下,远洋贸易的巨大利益只有国有资本享有大部分,民资只是间接地参与其中,例如生产出口商品等等。

    国有企业的红利上缴,就达到了将近35亿元。

    限制金权的政策,此时已经收获了丰厚的果实,而且日后国企的规模还将继续增长,此时大量的投资正在展开。

    有了9亿的财政收入,而且明年对外贸易规模随着印度市场的打开,还将出现继续增长的局面。这让朱由校对蒙动战争的底气更加充足了,而且战争一旦爆,银行那边还有大量的资金可以动用。

    大明可不是日后的西方国家,银行还是私人的。

    后世的西方国家每次生战争,都会陷入战争财政陷阱,欠下银行一屁股债。而大明的银行是国有的,虽然这个钱也要还,但是银行不可能利用金权到处挑动战争,并且怂恿政府增加没必要的军费开支。(。)

第417章:惊人的变化() 
天启十二年岁末,新一年的财政预算终于出炉,财政预算规模达到了12亿元,加上了2亿元的铸币税,以及明年财政预算的增长也抛了1亿元上去。

    军费支持达到了3亿元的空前规模,不过未必够用,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人工成本已经不像过去那么低了。官兵待遇,如今一个月都在5元以上。平时倒大部分是义务兵,不需要支付军饷,只负责伙食,每个月发给5角左右的零花钱。

    但是战时是向参战士兵发放军饷的,同时死伤抚恤金也有所提高,各个方面都提高了军事开支。

    天启十三年对蒙军事作战的战争预算是2亿元,所以朱由校这次亲征蒙古,还是得悠着点,否则很容易超出战争预算。

    其他的预算,行政支出成本上升到了8000万元,所占比例不到财政收入的10%,还没有到非常离谱的程度,属于正常的水平。公款吃喝之类的问题,在天启十二年治理得十分不错,官方人员出差的花费也得到了控制。

    教育方面的成本在天启十三年的支出达到了3亿元,全面在新政各省推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同时内阁和朱由校商讨过后,决定在将官方义务教育办到南方各省去,朝廷将在天启十三年在南方各省修建小学、中学等教育设施,并对外招生。先把教育搞起来,改革的事情后面再说。

    各类建设经费则达到了5亿元,包括2亿元的战略铁路项目。这个战略铁路,也就是在蒙古和西域等商业化意义不是那么大的铁路线上动工。这方面的钱由朝廷直接拨款。而商业铁路则由国有资本投资建设。

    同时在城镇设施建设上。则拨款了2亿元。用于建设各种城镇基础设施。剩下的钱则是用来建设公路和水利设施的。

    天启十二年之后,北方各省的水利工程基本上该修的也都修完了,需要建设的大工程也没有多少了,剩下的小工程地方政府主导修建就可以。水利方面的建设的投入可以大幅度的减少了,日后每年只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就可以了。

    公路方面的建设也基本搞定,干线和主要支线也已经修建得差不多了。没修的基本上也不打算马山修,毕竟如今修公路还不如修铁路。等铁路修好了,再考虑修建连接一些省份的公路。

    乡镇公路之类的设施。这是需要继续修建的。局部的公路网依旧非常重要,毕竟火车不可能通网每一个地方。马匹运输依旧占据很大的比重,只不过不再用马车进行长途运输罢了,短程的运输很多时候还是需要用到马车。

    建设的主要重心,此时基本上都在铁路和城镇基础设施方面。

    城镇基础设施和铁路的建设活动,可以为进入城镇的工人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国企投资建设的商品房,也可以解决工人们的住房问题。这方面并不是很难解决,进入城镇的工人,只要努力工作。基本上4到5年的工资就能买上一套商品房了,民房价格就更低了。

    所以进入城镇工作的工人。没有如同后世的农民工进城那样买不起房子。主要是这年头也没有那么多炒房的人,毕竟朝廷没有在土地交易上谋求收入,对于民房的产权也是承认的。

    正所谓足则让、不足则争。

    当房产越是不足的时候,越有人抢购、炒作,然后待价而沽,导致市场资源进一步的不足。

    当资源比较充足的时候,人人都没有紧迫感,也就不会去抢购什么的,炒作空间就没那么大。

    此时大明正在进行大范围的圈地运动,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入城镇,朝廷也必须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国有资本也必须加大房地产开发规模,保障进城的农民工不用被房子的问题所困扰。

    一旦连基本的安居都做不到,社会矛盾就会变得很尖锐。如今大明能够掠夺外部,也没有什么外部商品掠夺大明的市场,官方不需要依靠房地产来回笼资金,如果连安居都保障不了,一头撞死算了。

    连年建设力度都有所增加,天启十三年是城镇建设投入最大的一年。民资企业在天启十三年的日子将更加不好过,民间商人投资规模缩小,也需要官方和国有资本加大建设规模来保就业。

    至于对蒙战争,还没有达到需要动员全国百姓的程度,因此平时咋样还是咋样,不会施行战时市场管制,不用将所有工厂和大部分人口,都投入到战争生产之中。市场经济该怎么还是怎么发展。

    天启十三年的铁路建设项目,则将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规模,直接参与建设的工人数量将达到三百多万人。

    支线铁路将大量开工,工人也是就近招募。

    同时修往四川、湖广、江南的三条干线铁路也将开工建设。经过新政改革,朝廷已经把新政各省变成了一个劳动力具备价值的环境,不似过去大部分人口窝在农村,很多时候无所事事,劳动力闲置、浪费。

    劳动力值钱了,百姓民生自然也就改善了。

    需要建设的项目很多,在国有资本占主导地位的经济模式下,老百姓不愁没事做,工作岗位总是有的,只是好一点差一点的区别。

    此次对蒙战争,更是增加了就业岗位,各种作战物资都是用钱买的。所以天启十三年的经济局势不会太差,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这样的经济局势则是非常不错的。

    财政预算结束之后,春节也就来临了。

    天启十三年春节之后的大明,将加速对外扩张的步伐,正式向亚欧大陆的广袤腹地展开新一轮的版图扩张。

    而这个春节则是过得非常惬意。朱由校在皇宫里面摆了宴席。宴请朝中大臣。以及国有资本财团的高层官员和财团内的大资本商人。

    这是正在崛起的新兴利益集团的欢庆时刻,而且今年朝中基本上只剩下了汉皇党官员,就连北方新政各省,大部分官员都已经变成了汉皇党。所以现场没什么苍蝇,朱由校被众星拱卫,作为绝对的利益代言人,这个利益团体内部谁都不喜欢皇帝出事,终于是不复昔日提心吊胆的生活了。

    如今的京师。可谓外松内紧,戒备森严。

    民间存在大量厂卫特务,时刻举报可疑人员。同时那些反对派官员已经被清理出京,也没有那么方便的谋划刺杀、毒杀等行为。宫内的防备更是进一步的提升,禁卫军是经过金挑细选的。

    宫内太监宫女待遇很好,也对朱由校的安全很上心。随着皇家有钱了,那些太监宫女的工资是直线上升,如今即便是刚入宫的小太监,一个月都有十元的俸禄。当然入宫的太监也少了,而且严禁民间私自阉割男童。

    太监宫女们平时不缺钱花。年纪大的时候还可以退休养老,死的时候皇家帮他们风光下葬。选的还是风水宝地。

    过去宫外人员能够买通宫内的太监宫女,不就是用钱么,不就是那些资本商人有了钱之后,大肆向宫内渗透。

    如今这些太监宫女不缺钱了,只要不是真的贪,一般人对皇室提供给他们的待遇都是非常满意的,已经大幅度的杜绝了太监宫女被宫外人员用钱收买的可能。

    而且这些太监宫女们有了钱,那些为了钱财争斗的龌龊事也少了,宫内为此安生了不少。

    在防止江南资本向宫内渗透方面,厂卫也在暗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倒是抓了不少试图向宫内渗透的可疑人员。

    那些江南大资本势力发现向皇宫内渗透没什么卵用的情况下,这种渗透活动也逐渐减少了。

    到如今朱由校才感觉自己比较的安全,心里总算是没那么慌了。这些年安全状况的改善,也和自己组建的利益集团的崛起有很大的关系。

    皇极殿里的这场宴会,一阵觥筹交错,各种歌舞表演,人人脸上笑容洋溢。在过去的一年,场内所有人都享受到了丰厚的利益,在场的人当中,基本上都拿到了国有资本财团的盈利分红。

    作为高层行政、国企官员,每个人都是有一定的股份分红的,只不过他们并没有持有股份,谁上任谁拿分红。

    又有地位,又有钱。对于一些有点理想的官员来说,和自己的理想也不冲突,还有什么比当前更好的局面。

    但是资本的胃口是无穷无尽的,这次宴会上这些明王朝的高层份子,一个个都大力支持大明继续向外进行扩张,更加支持征伐蒙古。

    蒙古是一个很大的威胁,谁也不知道哪一天就再次被攻入关内来了。而且攻打蒙古有足够的长远利益。蒙古的草原经济、商品市场,还有蒙古的矿产等资源,都是有利益存在的。

    资本一旦掌握权力,其野心也就是掌控世界,消除一切威胁。

    如今朱由校的封建王权已经资本化,国有资本已经成形。这个利益集团的野心,也已经开始膨胀。

    特别这个集团已经充分尝到了对外扩张和殖民的甜头,加上大明如今改革之后武力强盛,自然是要好好收拾那些不安分的敌对势力。

    在大明周边,对大明有明显恶意的,也就是蒙古的林丹汗了,这老小子还在和大明摆谱,不狠狠敲打敲打,根本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当然内部威胁依旧没有解决,威胁最大的依旧是江南那些大资本商人。但是南方的大资本商人此时的政治力量已经被打压了下去,他们手上也没有什么军权。武力上的威胁很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