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明末当皇帝 >

第227章

重生明末当皇帝-第227章

小说: 重生明末当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群土著被吓得脸色苍白,神色也更加恭敬起来。

    一番礼遇与威慑过后,张宁直接让人起草了一份协议,协议内容为檀香山土著愿意举族归服大明,即日起檀香山群岛划入大明版图,并封檀香山土著领为檀香山土司。赏赐金器、银器、铜器、锦缎、丝绸、瓷器若干,为大明镇守檀香山。

    一堆赏赐放在了土著领面前,以及一份起草好的归顺协议。经过一番比划沟通,土著领难抵这些赏赐的诱惑,也不太清楚这份协议是什么玩意,按照摆布在归顺协议上摁下了手印,然后兴高采烈的拿着赏赐下了军舰,回去向族人炫耀他从‘天神’那里获得的赏赐去了。

    就这样稀里糊涂的,夏威夷土著把整个夏威夷群岛都给卖了,但是白纸黑字的归顺协议已经签订了,接下来土著不承认就比谁的拳头更大呗!到时候动武了,大明也是代表正义的一方。

    土著们连铁器都没有,双方生产力悬殊到了天差地别的程度,怎么可能打得过这些全副武装的明军,随便丢一百名士兵到岛上,也能横扫、无敌。

    所以夏威夷群岛成为大明的版图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不会出现什么变数。西方人历史上现夏威夷群岛的时候,那也是15o年之后的事情了。

    尽管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不过接下来却是比较顺利,这些土著很听话,没有半点忤逆的意思。

    双方经过不断的交流,语言逐渐通顺了起来。

    张宁留下了三百名士兵在岛屿上,此时的檀香山群岛上面的土著是没有统一的,他所招揽的这个土著领,相当于是为了接下来统一群岛用来管理土著的土司。以这三百名士兵的战斗力,足够横扫整个檀香山群岛了,这是毫无问题和悬念的。

    张宁很明白这座群岛对于大明的意义,如果真的像海图上所标注的那样,在这片辽阔的大海之上,只有少数的岛屿坐落于中间,这里必将成为一个重要的中途补给点。而且这座群岛很美丽,气候也非常舒适宜人,岛屿上没有蚊子,也没有苍蝇、蟑螂、跳蚤,而且也没有蛇和爬行动物,如同天堂一般,这样的好地方,一定要占领下来。

    随后张宁带领着经过补给的船队,开始驶向美洲西海岸,他要去寻找海图上标注的‘金山港’,也就是后世的旧金山。这份海图实际上是朱由校自己画的,什么夏威夷,直接写了个檀香山上去,这是后世华人取的名字。什么旧金山,直接命名为‘金山港’。

    张宁并不知道这个海图是谁画的,不过他此前在檀香山的时候,倒是惊讶的现山上真的有檀香树。向金山港进的时候,张宁心里在想,那里是不是真的有金山?(。)

第379章:访问中美洲() 
又经过了将近一个月的航行,张宁终于是按照海图找到了后世的旧金山,进入港口之后,随即整个舰队开始在这里设立营地,并向四周展开探索。n∈n∈,舰队则以这个港口为中心,向南北海岸线进行探查、绘图。

    探查的结果让张宁有些失望,他们并没有发现什么金山,不过可喜的是,他看到了一个沃土千里的宝地。

    港口内部,是一个很大的海湾,同时还连通着好几条大河流,这些河流的上游是一个中央谷地。

    这里的气候同样也比较温和,尽管又存在一些极端气候,但在大部分地区都是温和的气候。

    气候温和,又有足够的水你,还有一个平坦的谷地,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只要在这里修建一个水利灌溉系统,就可以将这里变成一片富庶之地,当然现在的问题是没人。

    这里远离本土上万公里,来回一趟起码要四个月,如果路上碰上一些不利气候等等因素,说不定往返一趟要五个月,差不多就是半年的时间了,路途可以说是相当的漫长,如果不是中间有一个檀香山群岛作为补给点,移民将变得非常困难,尽管如此,移民效率依旧不高。

    如今大明正在不断向南洋和澳洲移民,显然一时半会不会将移民主力放到美洲西海岸。

    不过移民是肯定会进行的,张宁他们这支舰队就是急先锋。

    舰队两千多名士兵,登陆到金山湾之后,随即在这里展开了屯田、筑堡活动,以在这里形成一个可以支撑移民活动的据点。

    这个据点倒是十分的安全,西班牙人如今还没有向北美洲扩张,印第安人也威胁不到这些全副武装的士兵。

    只要堡垒建造了起来,即便是西班牙人想要攻打这里也很困难。这意味着需要数倍的兵力,可要运输数倍兵力过来,补给又是一个问题。

    对于这里的印第安人,基本政策就是与之进行交流。当妨碍到移民扩张的时候,则将愿意臣服的印第安部落融入进来,不愿意融入的则进行武力驱逐,并在大原则上禁止屠杀行为。

    此时舰队在美洲上设立据点。并没有展开大规模的移民,与印第安人的矛盾也比较小,冲突并没有频繁出现。等未来移民规模大了,种族之间必然是会产生矛盾的。

    尽管大明对印第安人的政策是比较怀柔的,但依旧摆脱不了武力征服的路线。只有征服了他们。怀柔才有效果,否则只会被认为是软弱。

    印第安人是无罪的,但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世界是在向前发展的,印第安人不愿意发展,甚至不接受更先进的文明,挨打是正常的。

    舰队在设立据点的同时,沿着海岸线探查之后,向南探索的军舰与西班牙人有了接触。

    两艘大明军舰访问了几个西班牙港口,在中美洲转了一圈之后这才返航金山湾。当然军舰并没有开进港口,而是派遣小船到港口进行了访问。这些港口的西班牙人也不敢拒绝。毕竟这两艘军舰吨位比较大,上面全是重炮,如果要强行攻打港口的话,西班牙人未必能挡得住。

    这个时代西班牙人在中南美洲的港口防备力量并不是那么强,毕竟隔着一个大西洋,能抽调到美洲的力量都有限。而且今西班牙人还是到处殖民,在沿岸有许多这样的港口,单个港口的防备力量在此前甚至挡不住英国海盗德雷克。

    而在加强了港口防备力量之后,抵挡海盗袭击是问题不大了,但要是面对这两艘大吨位的大明军舰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西班牙驻墨西哥总督知道这个消息之后。直接就被吓了一跳,大明如今在欧洲可是赫赫有名的,西班牙对大明更是不陌生。

    几年前大明突然发飙,如同此前某任驻菲律宾总督所顾虑的那样。开始发展海洋力量,直接就把荷兰人和他们西班牙赶出了亚洲。

    这些年大明出口到欧洲的货物种类也逐渐多了起来,新增的商品之中,最受欢迎的莫过于化学染料和武器装备。

    当明帝国的大炮、燧发枪出口到欧洲大陆的时候,就迅速遭到了各国的哄抢,如今战场之上随处可见这些燧发枪和大炮的身影。燧发枪也成为了各国争相仿制的东西,不过过质量依旧比不上明帝国的燧发枪,主要还是冶金技术方面有点差距,不过燧发枪倒是被欧洲人整出来了。

    不过让墨西哥总督精神一震的是,明帝国在他们的港口留下了一名使者,想要和他们商谈通商的事情。

    能和明帝国通商,这可是求之不得的事情。如今与大明的贸易被葡萄牙人垄断,让西班牙与荷兰眼红不已。

    特别是西班牙这种国家,本身对大明的商品就有很大的依赖性。因为西班牙人的殖民模式是属于掠夺模式,并不发展殖民地,内部也因为从美洲掠夺了大量的贵金属导致严重通胀,打压了本土工业发展。

    因此西班牙人长期都是依赖进口其他欧洲国家以及中国的商品。过去中国大多只是提供轻工业商品,如棉布、生丝、陶瓷、香料、茶叶这些产品。但是如今的中国,却开始能够向欧洲出口重工业产品。如大量的钢铁制品、军火等等,能在欧洲各国买到的东西,如今也能在大明买到。

    如今西班牙人购买这些商品还要在葡萄牙人那里转一手,自然是难受的很。

    此时大明突然提出通商要求,怎能让西班牙人不欣喜若狂。而此时西班牙人已经被赶出了亚洲,对于大明来说,与西班牙人贸易,同样也非常符合大明的利益。

    西班牙就像是一个赚到了钱,却整天拿去吃喝嫖赌、装逼砸人,这样的国家对大明是毫无威胁的。

    同样的,西班牙人手上有贵金属,和西班牙人贸易能大量赚取到这些贵金属,同时西班牙人还有南美殖民地,西班牙人在南美殖民地只干了两件事,一个是掠夺贵金属,一个就是压榨劳动力发展种植业。

    另一方面,西班牙人又限制南美地区的农业,这让南美殖民地的生活用品都要从本土运输,这样的好处就是这些南美殖民地离不开本土,一脱离西班牙就玩不转了。从这一点来说,西班牙人比英国人的殖民地制度又更聪明。而英国人殖民过程中到处开设工厂什么的,殖民利益虽然高,然而一旦发展到可以自给自足的时候,如果平时风光的时候还好,一旦打仗打得要殖民地出钱出力的时候,人家干脆闹**不干了。

    与西班牙人贸易的好处在于,还能从南美洲换取到原材料。(。)请访问m

第380章:美洲贸易航线() 
西班牙人本身就没有什么工业,对原材料本身没太大需求,特别是这些原材料要运回欧洲的时候,可能就不是那么划算了。

    如果大明的船只可以直接开到南美洲来贸易,到时候大明运来的是各种商品,走的时候不可能只运一些贵金属回去吧?所以南美地区的原材料可以顺带的运回去,即便南美没有那么多的原材料运回本土,大明在北美西海岸生产的原材料也可以运回去。

    最主要的是,与西班牙人通商,将使得太平洋航线繁荣起来,有益于促进在北美西海岸的殖民地的发展,到时候甚至可以直接在北美西海岸生产工业产品卖给西班牙人。

    大明如今对外殖民制度又和西班牙人与英国人不同,大明的对外殖民将以国有资本为主导地位,限制民资在殖民地的影响力,进而不怕殖民地发展到能够自给自足的程度。而且在以国有资本为主导地位的模式下,殖民地的一些核心产业是受限制的,必须依赖本土。

    例如蒸汽机制造,殖民地的蒸汽机都将从本土出口。

    只要不让民资在殖民地做大,就没有**的原动力,再加上殖民地的军队是从本土派遣,士兵的家人都在本土,不可能被海外殖民地的**份子控制,即便出现**势力也可以镇压下去。

    在这样的制度下,大明不怕海外殖民地发展,大明在海外殖民地采取的模式,也与西班牙的掠夺模式完全不同,西班牙的殖民地中除了种植园的老财主就是奴隶、土著,所以建立的制度对个人财产没有保障,而大明的海外殖民地即便有土著,对个人财产也是有保障的。即便是最低级的包身工,也拥有一定的个人财产。

    所以西班牙人的殖民地在经济上根本难以发展,而大明的殖民地的经济则是可以发展的,而且经济一旦发展起来。利润变得很高。因为经济发展了,各种资源就值钱了。

    双方殖民模式的不同,意味着重新开启双方贸易,对双方都有好处。特别是大明主动前来美洲进行贸易的模式。也是大明远洋贸易跨出的重要一步。

    西班牙驻墨西哥总督随后亲自前往谈判,双方你情我愿之下一拍即合,而且西班牙不再对中国商品进行进口限制。

    过去西班牙和葡萄牙制定出了一个共识,那就是克制进口中国商品,避免贵金属大量外流。或者说是只买到一些没办法用于战争的轻工业商品和奢侈品。同时避免购买太多造成贩运到欧洲的利润下降。

    毕竟欧洲市场就那么大,太多的中国商品涌入欧洲会造成市场价格下降,进而利润降低。

    如今却是不同,大明也能出口重工业商品和军工产品。特别是军工产品还很优良,深受欧洲人的欢迎,还能大量出口钢铁和钢铁制品。

    在这样的情况下,西班牙人只需要向大明进口这些商品就行了,没必要再去购买更低级的欧洲商品。

    至于欧洲其他国家的工业死活,这完全不关西班牙的事,如果其他国家能够因为工业发展受挫而衰弱。那反倒是西班牙愿意看到的,当然这个年代的西班牙人并没有那么明确的意识,欧洲人对于新兴事物的发展后果预估能力不强,但对于发生过的事情总结能力却是比较强的。

    这个年头的欧洲人还没有意识到工业的强大作用,还不知道工业拥有无比强大的潜力,可以不断的提升一个国家的实力。

    毕竟这个年代的工业都很低级,也没有什么禁运一说。只要有钱,什么买不到?

    这对于欧洲各国来说确实是这样的,在蒸汽战列舰刚出来的年代,只要是有钱。不管什么国家都能买。

    不过这样的规则对于当前的大明来说就不适用了,大明此时对于先进的产品是不对出售的。

    当然欧洲人此时也不知道大明有什么逆天的工业产品,大明很多商品在欧洲人看来都很先进。

    双方将贸易地点定在了中美洲,大明将商品运到中美洲西海岸。然后由西班牙人用骡马队运输到东海岸装船,最后运回欧洲。

    这年头还没有开凿巴拿马运河,太平洋与大西洋依旧不通航,只能从南美洲南部的德雷克海峡以及麦哲伦海峡才能往返美洲东西海岸,要绕上一大圈,非常的不方便。

    不过在这样的情况下。大明在美洲西海岸殖民,基本上也没有力量威胁到大明的西海岸殖民地。

    相比遍地黄金白银的南美洲,此时的北美洲确实也有点鸟不拉屎,欧洲那些殖民者都有点看不上这样的地方。

    农用土地什么的,对于欧洲人来说,土地还不是到处都是,根本不稀罕嘛!

    但这样在欧洲人看来鸟不拉屎的土地,此时在朱由校看来看,那就是风水宝地,是一片可以让大明变得更为强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