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明末当皇帝 >

第207章

重生明末当皇帝-第207章

小说: 重生明末当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朝廷平叛大军一到。不仅对百姓秋毫无犯,还放军粮赈济百姓。两相比较之下,顿时判若云泥。

    福王被百姓诅咒了一遍又一遍,碰上叛军余孽也奋勇检举。

    仅起兵九天就被击败的福王,此时则被装上囚车,押往京城受审。

    紫禁城内。朱由校接到了孙传庭来的捷报,对这样的平叛度非常满意。刚刚遭遇刺杀的朱由校,此时正憋着一肚子火呢!

    在看到孙传庭上报的支持福王的名单之后,把福王的功劳簿看了一遍,随即对李朝庆和钱国兴命令道:“把这个名单分一下,那些大力支持福王的,男丁问斩,女眷贬为官奴。次一级的,抄没所有家产,全部流放外东北。最低级别的,抄没所有家产。”

    “是,陛下。”李朝庆和钱国兴领旨后,随即忙碌了起来,将名册上的人进行分级处理。

    福王造反半个月后,叛乱正式宣告结束。孙传庭指挥着平叛大军成功的收复了叛乱地区。

    而这场平叛活动最关键的环节开始了,那就是清算活动。

    这是一场彻底的清算,但凡支持福王造反的那些地主、商人、士族,以及福王,都遭到了审讯,一个咬一个的,咬出了一大窜人。

    厂卫每天都在到处抓人,缉捕逃跑的叛贼告示贴得到处都是。

    抓人、抄家、审讯,简直忙得连轴转。厂卫人手不够,又从各地抽调了一大批人过去。

    根据审讯和查证结果,一个个地主、商人、士族成员都被定了罪,最轻的都是查抄家产。

    更严重一些的,家产被查抄了之后还要被流放外东北。而那些跳得最欢的,男丁一律问斩,女眷全部贬为官奴,不是送去工厂做工,就是送进妓院、青楼,或者被当成丫鬟出售。

    这场清算活动,实际上就是获取战争红利的环节。

    任何战争都存在战争红利,这场内部叛乱同样也存在丰厚的战争红利,最主要的战争红利就是土地。

    不管是商人还是士族,他们基本上也都是地主,还有一些则是纯粹的地主。

    这些河南地主,手上掌控着大量的土地。查抄资产的结果就是,这些土地全部落入了朝廷之手,变成了国有资产。

    一番清算下来,又是人头滚滚。

    同样朝廷再度大横财,单单查抄到的土地就多达三千多万亩,同时还获得了各种各样的资产,以及两千多万元的现金。

    大明积累了两百多年的财富,民间富人的财富自然是非常庞大的。只不过一般情况下,这些富人的财富是弄不到手的。毕竟人家没做犯法的事情,朝廷也不能胡乱抄家。然而这次他们支持福王,朱由校岂能不趁机将这些财富捞到手?。

    地一下云。来。阁即可获得观。】请访问

第343章:叛乱平息() 
天启七年六月初八,京城,菜市口。

    晨曦初升,望眼看去,一片人山人海。只见三十多名刽子手扛着大刀,挺拔的站在台上。

    刑部尚书徐兆奎坐在桌案前,只见一大群囚犯被押了上来。

    “斩”徐兆奎也不说什么时辰到没到,直接丢了一块木牌出去,刽子手喝了口酒,喷向刀口,然后一刀挥斩而下,顿时人头落地。

    紧接着,又是一群人被押了上来。

    “斩”徐兆奎再度丢出一块木牌,刽子手没有任何犹豫,再度挥刀砍下,又是人头落地。

    这场行刑,从早上持续到了傍晚,只杀得人头滚滚落地,现场鲜血横流,下面是一堆堆的尸体。

    看热闹的老百姓刚开始还敢看,看到后面无不落荒而逃,这场面实在太血腥了一些。

    这些被砍了脑袋的,无一是参与叛乱的地方统治阶级,一户接一户的被刑部砍了脑袋。

    福王没倒是没杀,而是被关进了镇抚司,没过多久就被朱由校给流放到外东北去了。这样的处置行为,也不知道该说仁慈还是残忍。

    “福王大逆不道,陛下宽容待之,真乃仁慈圣君。”

    “陛下宽厚,有上古帝王之风。”

    群臣在早朝上,对朱由校一顿称颂。可人若死了一了百了,倒是给了个痛快。但是把人流放带外东北,那福王可就有罪受了。而且一个被流放的福王,永远也别想掀起什么风浪来了,已经彻底对朱由校失去了威胁。

    但在那些平民百姓看来,皇帝还真是宽容大度啊

    就在这个时候,朱由校颁发圣旨。下令赦免叛军之中的普通士兵,这些叛军士兵只需劳动改造一个月就可以回家。

    这个圣旨一颁布,以至于皇帝下令砍了一大堆地主、商人、士族子弟。都没有人说皇帝残暴,反而都觉得皇帝仁慈宽厚。

    那些叛军士兵得知皇帝将他们赦免了之后。顿时如同喜从天降,对于劳动改造一个月这个象征性的惩罚也没有任何的怨言,整个关押叛军的集中营里面对皇帝一片歌功颂德。

    劳动改造还是要的,这些叛军士兵虽然都是一些普通老百姓,但在叛军之中难免有些人沾染了一些不良习性,通过劳动改造过程中的思想教育宣传,及时的扭转过来,再放归自由才能避免民间治安恶化问题。

    经过一番思想教育宣传。这些叛军士兵一个个都对圣天子感恩戴德。同时因为宣传了一番移民政策,不少叛军士兵决定举家移民。

    河南地区人口众多,特别是农业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本身就少,移民之后人均资源就丰富了,这些农民自然是心动不已。

    而河南洛阳周边的土地大部分都被朝廷抄没,显然接下来国有农业公司不需要这么多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

    国有农业公司自然不会发展小农经济,因此组织的农业活动都是商品经济类型。不是生产商品粮油,就是生产商品棉,或者把土地用来发展牧业。这种模式是将个人生产效率最大化。用最少的人生产出最多的商品。

    因此这些叛军士兵回去之后,国有农业公司也不需要那么多的佃农,因此移民是必然需要进行的。否则那么多失业农民聚集在当地,岂不是会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有的选择移民,有则选择被国有企业雇用,一番安置措施下去,这些获得自由的叛军士兵都解决了生计问题。那些失去劳动能力的伤兵,朝廷每个月也会下发补贴,总的是饿不死的,保障了他们的基本生存权。

    这场叛乱终于是结束了,这次动荡死了八万多人。都是青壮劳动力。难怪朱由校很愤怒,把福王流放到外东北受罪去了。

    这些青壮劳动力也都是社会财富啊一场叛乱就报销了。别提多肉疼了。

    不过一场内部战争下来,朱由校却是砍了一大堆地方统治阶级。抄没了一大片的土地和钱粮。

    事后统计上来,这场战争起码缴获了上亿元的资产,尽管大部分都是不动产,但这些不动产是实打实的生产资料,而且还是本土的生产资料。不似海外的土地,开发起来那么麻烦。

    尽管河南地区灾害有点频发,但日后加强一下水利设施建设,也差不到哪里去啊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尽管这场内部战争死了一群老百姓,让大明蒙受了一些人口红利的损失,但是战争红利却是非常丰厚。而且这只是河南的一块地方,还不是整个河南地区。

    说白了,这就是两个利益集团之间的斗争,双方都是有钱人。把另外一个干趴下了,财富就集中到一个利益集团手上了。

    此时大明的财富,基本上都控制在地方统治阶级的手上。传统利益集团手上的资源非常庞大,掌控着大量土地、人口和工商业。

    好在这些地方统治阶级目前还比较分散,如同一盘散沙。此次福王叛乱,这些一盘散沙的提防统治阶级有联合的趋势,只不过还没有成功就被扑灭了。

    福王叛乱九日即被镇压,这样的速度也大大的震惊了江南士族、财阀。朝廷的平叛速度将他们震慑了一把,以至于他们都不敢在江南响应福王造反。而中央的改革暂时也改不到江南去,这些江南统治阶级目前还没有到一定要和皇帝拼命的时候,于是选择了继续观望和等待。

    一场可能使大明两河流域陷入动荡的叛乱,终于是结束了。

    而朱由校也在这场叛乱过后,加速了北方改革速度。经过一番平叛之后,山西、河南全面纳入新政改革体系。

    也正是因为一场叛乱过后,震慑了那些地方统治阶级,山西、河南两省改革变得非常顺畅。没与谁敢在这个时候跳出来步福王和那些支持福王的倒霉蛋的后尘。既然反抗不了,那就接受改革吧反正纳税也不是直接要了他们的命。

    显然这是一个拳头大就是老大的世界。一场平叛下来,皇帝也展现了一番强大的肌肉,再不情愿也得接受改革的结果。

    山东在天气七年则已经进入全面改革的阶段了。各项改革制度有条不紊的施行了下去。

    没有让朱由校失望的是,山东改革之后。马上爆发出了强大的发展动力。胶州湾工业区发展非常迅猛,特别是造船业。

    山东的经济提升速度也非常快,在大量道路、水利工程、工业区的建设项目之下,催生了大量的就业岗

    位。

    同时农业改革,也推动了圈地运动的进程,大量农民从土地中被解放了出来。当然这是一种好听点的说法,不好听点的说法就是被迫离开土地。

    新政地区的圈地运动一直都在进行,这种圈地运动就是地主将土地合并起来成立农业公司进行经营。

    因为地主继续收租子。税收太高,甚至每年还要贴钱进去。为此地主不得不成立农业公司对土地进行经营,有的地主是自己成立农业公司,有的是和别的地主联合起来成立农业公司。

    农业公司一旦成立,就要走商品农业路线,什么好卖种什么。而夹在这些地主之间的一些自耕农,很多时候只能出售土地了。当然官方对这些自耕农的利益也有所保障,起码不会出现低买低卖的现象。

    农业公司显然也不需要那么多的佃农,自耕农出售了土地之后也只能离开土地,这些农民失去了可以耕种的土地。就只能到城镇中谋生,而这时大量的建设活动也正好为这些农民提供了就业岗位。

    大量人口涌入城镇,又带动了城镇建设。

    一个个改革政策下去。对百姓的生活影响显然是无比巨大的。不过这些离开了土地的农民,劳动力却是被充分利用了起来。各种建设活动下来,使整个社会的抗灾能力不断增强。

    新政地区的圈地运动持续了这么多年,北直隶的土地已经非常集中了。不过北直隶也保留了不少自耕农,其中多是那些开垦土地的流民自己认购了土地之后保留下来的。

    集中起来的土地,目前分为两种状态,一种是朝廷指定要求大部分土地用于种植某种农作物,一种是农业公司可以自己随便种点什么。

    例如东北地区,是朝廷指定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农业公司在东北地区进行生产组织的时候,必须有70以上的耕地用于种植粮食作物。不管是小麦还是玉米、大豆。必须达到这个指标。

    还有一些地区被划定为牧区,牧区禁止私自发展种植业。以免破坏了草场。当然对于一些地区的牧区,还是需要有一些农业进行当地的自给自足的,汉民的需求不是单纯的牧业能够满足的,例如种植一些蔬菜之类的东西。例如镇东省南岛北海道,就允许发展一定规模的种植业,以满足岛上百姓的生活需求。

    另外一种就是北直隶的模式,农业公司的土地想种植点什么都可以。可以种植粮食,也可以种植棉花,更可以用来养羊。

    如今北直隶各地,这几年下来棉花种植业规模不断扩大,主要还是新政地区人口不断增加,外部市场又不断扩大,对棉花的需求量不断扩大,棉花经常供不应求。

    还有不少农业公司把土地用来发展养殖业,种植玉米青贮之后用来养羊、养牛,或者种植红薯用来养猪。

    东北地区两亿亩国有草场,如今则是用来发展养马业,马匹对如今的大明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商业的不断发展,对马匹需求量很大。

    而东北地区明统区的蒙古牧民手上的那5亿亩草场,则主要发展养羊业,兼养牛、马,如今每年能为大明产出大量的羊毛、羊皮等工业产品。

    这几年在朝廷的补贴和贷款帮助下,这些蒙古牧民建起了足够完善的硬件设施,羊圈在冬季能够为羊群保暖,确保冬季不会有大批牛羊被冻死。当然如果是碰上那些大雪灾那就没办法了,不过不是年年都有大雪灾。

    羊毛产品如今很畅销,毛纺工业已经在北方发展了起来。毛衣已经成了一种大众商品。妇女有时间可以自己在家打毛衣,羊毛产品进入千家万户,羊毛的保温能力也不比棉花差。也极大的解决了棉花供应不足的问题。

    这些毛纺产品,在大江南北同样受到了欢迎。不仅畅销北方各省,湖广、四川、江南、两广地区同样畅销。

    对于新政地区的工厂起说,如今市场非常广袤。

    除了大明内部市场有广大的市场,在海外的市场也在逐年的扩大。以至于原材料供应有些跟不上速度,这也让那些农业公司发现,开始种植经济作物之后,比以前坐在家里收租子的收入要高出不少。

    收入是肯定增长了,投入的劳动力减少。而经济作物带来的利润,也不是普通农作物可以相比的,收入自然是增加了。

    当然他们要承担的风险也比以前高了,一旦发生什么自然灾害,一年下来可能还收不回成本。这东西能不能赚到钱,一个看眼光,一个是看天吃饭,一个又是看管理和技术。

    不过新政地区越来越完善的水利设施,对天灾的抵抗能力是大大增强的,很多地方都可以做到旱涝保收了。

    东北地区尽管大部分土地都必须种植商品粮。但胜在地域广袤,而且地形环境也适合大规模的生产商品粮,而且粮食商品化也让那些农业公司的粮食能卖出去。利润也比较不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